第七零八章 大捷

就在高仙芝率十五萬大軍東進的同時,東都洛陽城中正掀起一股轟轟烈烈的募兵行動。封常清和東都留守李澄爭分奪秒開始在洛陽城中大規模的徵兵入伍。

隨着大批難民從東部失陷的州府之地涌入洛陽,洛陽城中幾乎人滿爲患,大街小巷之中擠滿了衣着破爛驚慌失措的逃難難民。再給官府帶來巨大壓力的同時,不得不說大批難民的涌入卻給募兵行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難民們涌入城中,官府的賑濟能力有限,雖然御史中丞盧奕在西城廣場設了百餘座粥盆賑濟,但難民人數太多,大多數人每天只能領到一碗稀粥果腹。由此引發的哄搶打鬥暴亂事件也層出不窮。連續數日,街巷中一夜過來,便有幾百具屍體。不是餓死便是凍死,要不就是被鋌而走險的暴徒殺死。

很多難民,爲了能吃上一口飯吃便敢於鋌而走險。在此情形下,參軍入伍便能有一口飽飯吃便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沒飯吃就要餓死和參軍可能戰死之間,很多人選擇了前者。參軍有風險,但餓肚子的風險更大。參軍有可能戰死卻也有可能活命,但沒飯吃必死無疑。

於是,當募兵的告示貼出之後,各大募兵站前人頭涌動熙熙攘攘,參軍的人數直線上升。甚至爲了能被選入軍中,很多人不惜跪倒在地求肯,有的人還因爲年紀和體質的原因沒被選中而大吵大鬧。

這種局面倒是封常清沒有想到的,他是知道募兵有多難的。和吐蕃之戰後,安西軍和河西軍損失慘重。和劍南道隴右道一樣,高仙芝所轄的安西和河西兩節度軍也經歷過大募兵的行動。只是高仙芝不像王源那麼花樣百出,他也沒那麼多的財力去吸引百姓參軍,故而他的募兵進展的極爲緩慢。封常清是經歷了那些過程的,他知道百姓是多麼不願意參軍,甚至到了最後,高仙芝和封常清不得不採取強硬的手段,才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將兩道的兵額補足。

而現在,洛陽城的募兵行動簡直易如反掌,若非兵器盔甲有限,封常清估計募集個十萬兵馬都有可能。僅僅九天時間,洛陽城的募兵行動便獲得了大圓滿。九天多的時間,封常清便在洛陽城中募集到了六萬五千新兵,將庫存的六萬五千套盔甲兵器都派上了用場。六萬五千兵馬,加上洛陽城中的三萬原有兵馬,加上個州府潰敗聚集而來的殘兵敗將,七七八八的整合一番,洛陽城中居然奇蹟般的擁有了十萬大軍。

十天前還在爲洛陽無兵而犯愁,十天後洛陽城中便有了十萬大軍,這簡直如同在做夢一般。當封常清將這個消息飛馬送達京城時,朝廷上下一片歡騰。楊國忠喜滋滋的向玄宗道喜,玄宗也眉開眼笑長長的送了口氣。十萬兵馬守洛陽,安祿山怕是別想攻下洛陽了。那可是十萬兵啊,若無個三五倍的兵力,那是想也別想。只要再拖延半個月到二十天,高仙芝的十五萬兵馬便將趕到洛陽,到那時二十五萬朝廷大軍便可一舉同叛軍決戰,將安祿山這個反賊打的抱頭鼠竄。

當晚,玄宗終於睡了個好覺,還做個了好夢,夢見了叛軍被剿滅,安祿山被抓獲,自己在他的脖子上拴了繩子,命他跳胡旋舞。安祿山胖乎乎的身子跳的氣喘吁吁,自己哈哈大笑,然後玄宗笑醒了,才發現是南柯一夢。

募兵完成之後,封常清立刻開始着手佈置兵力,因爲接到探報,叛軍的先頭部隊已經攻下了鄴州、陳留以及靈昌和衛州,距離洛陽只有百餘里遠了,說話間便要兵臨洛陽城下。封常清不愧是經過西北戰火洗禮的身經百戰的將領,膽大而且悍勇無畏,在這種情形之下,他沒有死守洛陽,而是調動了四萬兵馬出洛陽東五十里,在虎牢關駐紮。將虎牢關作爲洛陽城東的第一道

防線。

此舉招致了河南尹達奚珣的強烈反對,達奚珣認爲,這時候只有全軍拒守洛陽一途。此時還分兵去守虎牢關簡直是愚蠢偶的送死行爲。然而封常清無視了他的反對,親自率四萬兵馬出城趕赴虎牢關。

達奚珣憤怒不已,連夜寫了奏摺上京,歷數封常清的不當行爲,聲稱封常清這是罔顧朝廷信任,將洛陽陷入險境的舉動,這種舉動可能會毀了洛陽。

心無旁騖的封常清率兵抵達虎牢關之後,在叛軍前鋒抵達前的短短空隙裡,下令將虎牢關的城防加固,做好了迎擊叛軍的準備。兩日後,叛軍前鋒將領田承嗣、安忠志、張孝.忠領五萬叛軍前鋒軍挾連下數城之威逼近虎牢關。

這三人作爲先鋒軍一路上勢如破竹早已殺紅了眼,因爲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這三人已經極度膨脹,自以爲可以迅速拿下虎牢關。打開洛陽城的門戶,獲取更大的功勞。但顯然他們太心急,犯了兵家之大忌,那便是讓這五萬兵馬和後方的叛軍主力脫節了百里之遠。而這百里的路程需要兩天時間才能彌補,這也給封常清得以利用這個空隙和他們進行一場幾乎是兵力對等的戰鬥。

十二月初五日,天氣放晴,太陽升起照在虎牢關前白皚皚的雪地上。田承嗣安忠志張孝.忠三人率領五萬兵馬開始攻擊虎牢關,看着無數士兵蜂擁衝向虎牢關城牆時,這三人都認爲,眼前的虎牢關將會像他們一路攻破的州縣城池一樣很快便被攻破而不費吹灰之力。然而,讓他們的吃驚的是,他們遭遇到了虎牢關上朝廷兵馬的強力反擊。十幾次連續的攻擊都沒能攻破虎牢關的關門,數次攻上城頭都被唐軍悍不畏死的反撲擊退。三人均覺得甚是詫異,這是他們一路攻來遇到的第一次這麼激烈的反抗行爲。

眼見士兵們傷亡慘重,半天下來已經死傷了近萬人,而且從上午進攻到下午未時,十幾次連續的攻城已經讓本就急行軍而來的兵馬疲倦欲死,士氣也漸趨低落。田承嗣不得不建議其他兩名叛將暫停攻城,休整一夜後明日再攻。安忠志和張孝.忠也表示同意,他們也看出來今日是無法一鼓作氣拿下虎牢了,於是下令在城外雪地裡紮營休整。

然而,就在他們偃旗息鼓之時,虎牢關的關門卻豁然大開。從虎牢關城門中涌出無數的唐軍騎兵以及跟在他們身後的步兵,數量不計其數,直撲正在紮營的叛軍而來。

田承嗣等人驚詫之餘忙下令迎戰,但唐軍的數量出乎他們的意料,竟然同他們的兵力不相上下。而且經過一日攻城苦戰,中午都沒吃飯的叛軍士兵們早已疲勞之極,在如狼似虎的唐軍的衝鋒之下竟然難以抵擋。

雙方的廝殺從未時持續到了新月初升。寒冷的雪地裡,七八萬兵馬進行着殘酷的大混戰,直到叛軍終於抵擋不住往後敗退,這場持續了兩個多時辰的混戰才告一段落。

田承嗣安忠志張孝.忠三人敗退而走,一直逃到了三十里之外,發現唐軍並未窮追不捨,這才喘息着停了下來。三人都像是做了一場噩夢一般,不知道爲何會遭遇到這場奇怪的大敗。清點兵馬後,三人目瞪口呆。五萬前鋒軍在後方的七八座州府的作戰中幾無傷亡,但在虎牢關前這一戰,居然損失了近三萬人,只剩下在夜色寒風下瑟瑟發抖的兩萬殘兵敗將了。

三人驚愕無語,就像是正興高采烈之時別人當頭打了一棒,又像是被人澆了一瓢冰水,之前所有的膨脹和驕傲全部灰飛煙滅。三人白着臉相互商量了幾句,帶領殘兵再次後退三十里,然後紮營等待後方大隊兵馬的到來。他們再也沒有往前猛衝的勇氣了。

虎牢關一戰是安祿山起兵反叛以來的第一次唐軍的

勝利,消息傳來,洛陽全城歡聲雷動。所有人都興高采烈的談論着這個消息,只有一人悶悶不樂,那便是達奚珣。他有些後悔自己寫那封奏摺了,剛剛寫了那封奏摺上京,馬上便被封常清打了臉,朝廷定會對自己不滿了。

虎牢關大捷的消息也很快送達了京城,玄宗和文武大臣們均彈冠相慶喜笑顏開。玄宗親自擬旨嘉獎封常清和虎牢關守關的將領,並當着羣臣的面哈哈笑道:“安祿山不過爾爾,朕以前真是高看了他,還以爲除了他無人能替朕守東北邊鎮。現在瞧瞧,一個封常清便叫他灰頭土臉了。一戰殲敵三萬,他的三十萬兵馬只需要十戰便灰飛煙滅。叫封常清再接再厲,多打幾個勝仗,安祿山便要來給朕磕頭求饒了。”

所有人都處在興高采烈之中,唯有封常清保持着清醒的頭腦。他知道這一戰其實是出其不意。而且他帶去的四萬守虎牢關的兵馬其中三萬都是正規軍,僅有一萬是募集的新兵。守城時,他親眼目睹了這些新兵膽戰心驚手忙腳亂甚至傷及自己士兵的情形,最後決戰時若非三萬老兵經驗豐富驍勇善戰,頂住了壓力,方有此大勝。可以想象,若是換成了全部新兵,那會是怎樣的一個局面。

這些新募之兵,將會是巨大的隱患,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去訓練,只能祈求老天保佑,讓他們能快速的成熟,成爲可用之兵了。

……

洛陽西六十里處,安祿山的主力大營中。

雖然已經是三更時分,安祿山的大帳內依舊燈火通明。安祿山像一座肥胖的小山坐在案後,巨大的肚子搭在帥案上,一隻毛絨絨的大手正在肚子上撫摸着。

帥案下方,田承嗣等三名敗軍之將正在哭訴虎牢關之戰的經過,三人滿腹委屈,極盡辯解,將此戰之敗歸結於唐軍的突然不可預料的進攻以及不知從那裡冒出來的龐大的兵馬數量。

安祿山臉上的肌肉抖動着,終於他不耐煩了,打斷三人的絮絮叨叨揮手喝道:“來人,將這三個蠢材拖出去斬了。送了我起兵以來的第一場恥辱的敗仗,還有臉在這裡給自己找理由。我三萬精兵就這麼被你們給葬送了,還白白助長了朝廷兵馬的士氣,我留你們作甚?”

田承嗣等三人嚇得磕頭如搗蒜,趴在地上苦苦的哀求。幾名衛士涌進來便要拖人出去問斬,帳內十幾名將領均戰戰兢兢,卻沒人敢求情說話。

一旁的軍事嚴莊忙喝住衛士,微笑朝安祿山拱手道:“安帥,臨戰斬將不詳,再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不過敗了一場無關緊要的戰鬥而已,範不着殺了他們三個。三位將軍之前是我大軍的急先鋒,一路攻城略地勢若破竹,功勞也不小呢。大帥總要准許他們將功補過吧。”

安祿山怒罵道:“我不是怪他們打了敗仗,我是惱火他們敗了都不知道怎麼敗的,還一個勁的找理由。而且損失了我三萬精兵,讓我着實心痛。”

嚴莊笑道:“兵可以再召,良將卻未必再有,安帥息怒,容他們三人戴罪立功便是。”

安祿山本來也沒打算真的殺了這三人,只是兵敗之後必須要有懲罰,這三人都是他的死忠之將,否則怎會有資格當上先鋒軍將領的位置。

“罷了,若不是嚴先生替你們求情,你們今日便將被砍頭示衆。死罪可以免,但須得給你們長長記性。來人,拖下去一人二十軍棍,給我狠狠的打。”

衛士們上前拖了三人出去,不久後帳外傳來啪啪啪的打屁股聲和三人的鬼哭狼嚎之聲。帳內,安祿山在這鬼哭狼嚎之聲中皺眉對嚴莊道:“嚴先生,我想不明白,虎牢關哪來這麼多唐軍的,先生可知這是怎麼回事?”

(本章完)

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名第二一零章 行動第一九九章 落定第三二七章 消失第八九三章 奇法第三三八章 設伏第九零五章 國本第七一三章 身殉第一零三七章 兩難第五七零章 家事(續)第七二一章 自毀第九九二章 長夜(八)第七八七章 連環第六百四十六章 賭局第五四八章 重逢第七十章 捨得第一零六五章 補給第二十五章 詩會第二七二章 作詩第一零四四章 內情第九四四章 獻船第三四零章 死路第一零九六章 駕鶴第六百四十七章 混亂第一二三章 霧夜第四十一章 舊識第八零五章 心離第三十五章 暗戰第一零八九章 血夜(下)第二百章 折柳第三八三章 瘋狂第一九四章 請命第八五三章 明察第二五零章 獻計第八六零章 尾隨第五七八章 霹靂第六七六章 池畔第二十九章 無常第四二九章 佯攻第一六八章 懲惡第六九一章 剝繭第三九六章 攻城第一零三六章 探知第八零六章 相國第八十三章 試探第六八一章 瑞兆第五十章 紙團第八八一章 夜殺(續)第七十五章 底細第八五五章 對策第二六二章 殺戮第一九五章 李邕第五十九章 財迷第二六六章 預言第六二二章 隱憂第二八二章 因果第九零六章 國本(續)第五零七章 迷蹤第七十一章 逃離第八十八章 怪像第一一二八章 造勢第二四四章 狂濤第五八五章 贈書第三一四章 會合第五八四章 竹槓第九一零章 嚴冬第十章 餘毒第八四八章 豪雨第八章 驚變第六十二章 打包第二七一章 聖駕第六章 賣鏡第六七四章 殿上第八三六章 三城(續)第一零九六章 駕鶴第一零七四章 決絕第三二五章 雄武第九九一章 長夜(七)第八二三章 天譴第一千章 西城第八十三章 試探第五十一章 高才第二二三章 灌頂第四七二章 和親第九二八章 豪族第四二六章 毒瘴第一一零章 綠袖第八零四章 面和第五一四章 請求第八十五章 共識第一八八章 察覺第一五八章 長夜第六百四十六章 賭局第二一四章 掩飾第七十三章 訪客第一零四四章 內情第七七八章 抉擇第九五二章 身份第三零三章 鬧騰第六五五章 聖旨
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名第二一零章 行動第一九九章 落定第三二七章 消失第八九三章 奇法第三三八章 設伏第九零五章 國本第七一三章 身殉第一零三七章 兩難第五七零章 家事(續)第七二一章 自毀第九九二章 長夜(八)第七八七章 連環第六百四十六章 賭局第五四八章 重逢第七十章 捨得第一零六五章 補給第二十五章 詩會第二七二章 作詩第一零四四章 內情第九四四章 獻船第三四零章 死路第一零九六章 駕鶴第六百四十七章 混亂第一二三章 霧夜第四十一章 舊識第八零五章 心離第三十五章 暗戰第一零八九章 血夜(下)第二百章 折柳第三八三章 瘋狂第一九四章 請命第八五三章 明察第二五零章 獻計第八六零章 尾隨第五七八章 霹靂第六七六章 池畔第二十九章 無常第四二九章 佯攻第一六八章 懲惡第六九一章 剝繭第三九六章 攻城第一零三六章 探知第八零六章 相國第八十三章 試探第六八一章 瑞兆第五十章 紙團第八八一章 夜殺(續)第七十五章 底細第八五五章 對策第二六二章 殺戮第一九五章 李邕第五十九章 財迷第二六六章 預言第六二二章 隱憂第二八二章 因果第九零六章 國本(續)第五零七章 迷蹤第七十一章 逃離第八十八章 怪像第一一二八章 造勢第二四四章 狂濤第五八五章 贈書第三一四章 會合第五八四章 竹槓第九一零章 嚴冬第十章 餘毒第八四八章 豪雨第八章 驚變第六十二章 打包第二七一章 聖駕第六章 賣鏡第六七四章 殿上第八三六章 三城(續)第一零九六章 駕鶴第一零七四章 決絕第三二五章 雄武第九九一章 長夜(七)第八二三章 天譴第一千章 西城第八十三章 試探第五十一章 高才第二二三章 灌頂第四七二章 和親第九二八章 豪族第四二六章 毒瘴第一一零章 綠袖第八零四章 面和第五一四章 請求第八十五章 共識第一八八章 察覺第一五八章 長夜第六百四十六章 賭局第二一四章 掩飾第七十三章 訪客第一零四四章 內情第七七八章 抉擇第九五二章 身份第三零三章 鬧騰第六五五章 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