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6章 校醫的“日常”(二十一)
席勒被克里斯亢奮的狀態嚇了一跳,剛想關心他一下,就被克里斯一把抓住。
“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
“什麼?”
“‘越是虛假的東西,在細節處就要越完善’。你覺得這是爲什麼?”
“爲什麼?”席勒看出來克里斯並不是想問他,也並不需要他回答,所以他就裝作不懂的樣子追問。
“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是將觀者帶入另一個世界。”克里斯語速飛快地說,“不論是音樂、繪畫、小說還是電影,都是如此。欣賞藝術的觀衆越是沉浸進去,就說明這藝術越成功。而編造細節是提升沉浸感效率最高的方法。”
“觀者千面,人人的內心世界都不一樣,但他們認識世界的方法是一樣的。通過看,通過聽,通過理性去分析,通過情感去共鳴。他們看到的東西越豐富,之間相互印證的越嚴謹,就越容易被他們的大腦器官判定爲真實,沉浸感也就越強。”
“我的電影需要許多有說服力的東西。它們未必真實,但是處在那個環境下一定是合理的。觀衆們會覺得那是最優解,覺得如果自己在那裡也會那麼做。這就是沉浸感。”
這讓席勒想起了克里斯拍攝的著名電影《小鬼當家》。這部喜劇電影當中的很多場景其實很荒謬,那兩個笨賊挨的機關也有些兒戲,現實當中恐怕很難做到。但是當人們去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又覺得很合理,如果自己是個獨自在家的小男孩,也會這麼懲治笨賊。
шωш★ ttкan★ C O
這其實就是因爲,這部電影的佈景很真實。至少對於美國人來說,就像是他們每天生活的房子;那些機關道具也是他們的日常用品。最火爆的第一部當中,小男孩的智商和動手能力也算符合這個年齡段,不算特別誇張,一些小機靈反而讓人想起小時候的自己。
這就是克里斯強調的沉浸感。要是把同樣的故事放宇宙飛船裡,那就沒這麼強的代入感了;要是把主角換成大人,那也會顯得幼稚荒唐,沒有博人一笑的輕鬆感。
一部好電影,註定是在各種細節十分考究的。既要多而真實,又不能顯得雜亂。比起無腦的堆砌,更看重體系化和嚴謹性。
像《小鬼當家》這樣的背景設定在真實世界的電影,細節的嚴謹性當然不會有什麼問題,除了要注意按一下牛頓的棺材板之外,就沒什麼難度了。
但是構築虛幻世界的難度可不是大了一點。這裡的所有東西的規律,都和人們常見的真實世界不一樣。這要如何讓人們理解,又讓他們覺得真實,就很考驗導演的功力了。
席勒能理解克里斯爲什麼這麼激動。因爲編寫這本書的人,是有一套自己的體系在的。他眼中的魔法世界就是這樣的,他能用這套東西解釋魔法世界裡的一切事物,同時還能表達出來,讓人們理解。
別看大部分人都看不懂這東西,但其實只是因爲他們沒有靜下心來看。如果真拿出搞學術研究那勁頭去看這本書裡寫的東西,就會發現這真實又合理的可怕。
克里斯也與席勒產生了同樣的疑惑——道具組裡還有這樣的人才?
他趕緊把道具組的負責人給找了過來,問問他是誰寫的這東西。很快,一個戴着眼鏡的大鬍子走了過來,和導演握了握手。
席勒覺得他有點眼熟,想了想纔想起來,他好像是迪士尼動畫電影的編劇,編劇的一些影片還挺出名的,今年還新上了一部動畫片,在孩子們之間流傳得很廣。
可是席勒覺得有些奇怪,因爲他覺得,面前的這位編劇似乎並不是這樣認識魔法世界的。克里斯和他探討了兩句,也發現了問題。
對方也明顯感覺到了不對,他把克里斯手裡的那本書拿過來看了看,有些震驚地說:“這不是我寫的那版,你們從哪兒找到這個的?”
所有人都很震驚,又是找副導演,又是找場務,還把圖書管理員給找過來了。但是找了半天,也根本沒有人知道這本書是哪來的。
“是上帝,一定是上帝。”克里斯說。
墨菲斯托明顯有些不樂意了,他說:“比起上帝,還是史蒂芬更有可能吧?既然你說他很有研究,那肯定是專業人士,說不定是史蒂芬的朋友。”
這麼一說,席勒倒是想起來了:“該不會是託尼·斯塔克吧?”
斯塔克一直在嘗試科魔結合,雖然也不太知道他到底取得了什麼具體成果,但是如果非要說誰能寫出這玩意,那大概也就他了。
但席勒忽然想起,比起遙遠的斯塔克,這滿學校的蝙蝠俠嫌疑才更大。但是這也說不通,因爲蝙蝠俠沒有動機。
首先,學校裡沒網,蝙蝠俠壓根都不知道他們在拍電影;就算順着蛛絲馬跡查到了一些不對,可也沒這麼快確定。
其次,就算知道他們在拍電影,蝙蝠俠可沒有斯塔克那麼騷包,他完全不想在大衆眼前露面。就算他們想,版權也是個大問題——電影中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無版權角色的正面鏡頭的。
退一萬步說,就算蝙蝠俠想參與電影拍攝,他也沒必要寫一本書吧?這除了能讓小演員們看得暈頭轉向之外,還能幹什麼?
席勒雖然對蝙蝠俠有懷疑,但因爲動機實在太過不足,所以他內心還是偏向於斯塔克,或者是史蒂芬找了個其他的能人,比如毀滅博士或者裡德之類的——這倆人都能寫出這玩意。
“我們就照這個來!”克里斯一拍桌子說,“這本書裡的東西明顯是成體系的,也很嚴謹。如果我們照着裡面的東西佈置魔法森林,肯定能呈現出最完美的魔法世界!”
道具組的臉立刻就垮了下來——那他們這麼久,豈不是白忙活了?
克里斯徵求了製片人的意見。製片人其實不太同意,因爲這會拖慢拍攝進度,而且還會浪費預算。但是克里斯十分堅持,製片人只能去諮詢投資方。
小法師們也面如苦瓜——要是真採取了這版方案,他們豈不是要把那本書全看完?這對小學生來說也太超前了吧?!
克里斯的態度前所未有的強硬。他覺得一切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小法師們看不懂,就找能看懂的人給他們講;投資方要是不願意再掏錢,他就去找別人投資;製片人要是堅決不同意,那就換一個製片人。
席勒知道克里斯的目的多半能達成,因爲第一部實在太火了。好萊塢很多年沒出過這種現象級電影了,不會有人傻到願意把續作的機會拱手相讓的。
克里斯連夜把那本書複製了很多份,要求劇組人手一本:能看完的都要看完,看不進去的也要硬着頭皮看,拿出畢業設計時的精神和嚴謹性,務必弄懂整個體系。
該說不說,能進這個劇組的也都是行業頂尖人士,都憋着一口氣更進一步,誰也不願意露怯。導演能看,他們也能看;小法師們能學,他們也能學。一人捧着一本書在附近的拍攝基地看了起來。
席勒也把這本書拿回辦公室去看。首先欣賞了一遍插圖——畫得還真不錯。每一張圖都是活靈活現的,而且畫風很統一;更重要的是,植物都編排了很合理的演化和分支過程,每一種變化都在圖像上體現出來了。
這非常有利於理解:看到拉丁文命名,大概就能想象出這個植物的樣子,這讓閱讀變得容易了許多。動物方面更是包羅萬象,從節肢動物到哺乳動物到鳥類。某些動物是怎麼從普通動物變成魔法動物的,在變成魔法動物之後又經歷了怎樣的演化,全都寫得明明白白。
對於小孩來說,這可能確實有點晦澀,但是對於一個心智成熟的大人來說,只要對這方面感興趣,就會越看越覺得好看。席勒看到最後也是津津有味。
這裡面其實沒有什麼很有趣的故事,都是大段大段的科普,但是前後文照應,前面看過的知識,後面很快就用得上,讓人有一種學習的快樂。
席勒完全可以想象這本書出版之後會帶來怎樣的熱潮——完全是考究黨狂喜。要是真能照着這本書佈置出一個魔法世界,那就真的如克里斯所說,是里程碑式的成就了。
席勒花了整整一天才把這本書看得差不多,這還是他閱讀速度極快、記憶力也不錯的情況下。正常人起碼得看一週,小法師們怕是半年也看不完。
席勒覺得,自己有必要以校醫的視角,寫一份讀書筆記,給這本書增添一些神秘色彩:
“在我讀書時,就對醫療與草藥很感興趣,常常調配藥水,研究治癒魔法。那些形狀相似但效用完全不同的魔法植物曾帶給我很多困擾。爲了辨別它們,我從伊法魔尼圖書館的禁書區找到了一本由歷代大法師不斷補充整理和編撰的圖鑑。據說,這本書揭示了魔法界生物演化的秘密,就像是遺落人間的造物主手記。因爲太過豐富和全面,爲防止被別有用心的人找到,才放入了禁書區……”
夜間,席勒熄滅了明亮的吊燈,只點燃了桌子上的燭臺。他在昏暗的光線下用羽毛筆寫作,力求模仿巴頓醫生的口吻,對書中的知識一條一條地進行批註。
就在他奮筆疾書的時候,斯特蘭奇如狂風一般颳了進來,“啪”的一下把一本書拍在他的桌面上:
“這是你寫的嗎?!”
席勒擡頭,看着桌面上那本和他手邊一模一樣的書,有些茫然地看着斯特蘭奇說:“不是你找人寫的嗎?”
兩人大眼瞪小眼。斯特蘭奇翻開他放了書籤的一頁紙,指着上面的內容說:“這個蘑菇的分支路線的思路非常好,之前我就在想要怎麼培育這種功能的蘑菇了,沒想到還有這種辦法。你趕緊把作者找出來,我要讓他參與三期培育工程……”
席勒已經隱約猜到這書是誰寫的了。
他不緊不慢地喝了口水說:“不是我寫的。不過恐怕就算你找到原作者,他也參與不了培育工程。”
“爲什麼?作者到底是誰?”
“蝙蝠俠。”
“咳咳咳咳咳咳!”
最近真的忙瘋了,誰懂在沒空調的土胚新房裡語音碼字的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