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城,陳璘拿着僅剩幾天的請假條,到鄉鎮黨委書記那裡去銷假。
書記神色複雜地看着陳璘,“我不知道幾個月你去幹什麼了,我請在市委工作的同學詢問過,公章是真的,但怎麼蓋的他們也搞不清楚,何況根本就沒有這個什麼培訓班,人可以偷懶,但不能走歪門邪道。”
陳璘苦笑,書記總不會以爲我去幹偷雞摸狗去了吧?連忙點頭應是。
接過請假條,頓了頓,書記開口又說,“這三年,鎮裡都沒有安排幹部職工工會療養過,上個月我們分兩批統一組織了職工工會療養,也不差你一個人了。你請的假,還有幾天,自己安排出去療養一下,額度內的錢單位出,超了就自費,不要提前銷假了。”
陳璘瞪大了眼睛,還有這等好事?
還沒等陳璘表示感激之情,鎮長推門直接走了進來,皺着眉頭說,“書記,上個月安排大家出去一次,這個月鎮裡的財政已經負債了。”
一旁的陳璘聞聽,頓時臉都灰了,不會好事要黃了吧?
鎮長這才注意到陳璘,哦了一聲,彷彿想到什麼,馬上轉笑道,“陳璘呀,中央黨校進修回來了,黨的路線學透了,是不是可以向黨組織提請入黨申請了?”
敢情大家都把我當笑話了呀,陳璘大徹大悟。
看到陳璘灰溜溜的臉,鎮長醒悟剛纔說的話,連忙說,“估計書記跟你說過療養的事,就差你一個了,自己趕緊去安排,鎮裡再差錢也不缺你一個人的。”
聞言大喜的陳璘,臉色忽的紅潤起來,連忙向兩位領導道謝。一旁看着陳璘臉色的風雲變化,書記不由“噗哧”一聲笑了出來。
臉紅耳赤的陳璘趕緊退了出來。
不知是哪位佛祖的眷顧,還是時來運轉,陳璘試探着給心中女孩打了一個電話,邀請她一同去鄰省普陀山,女孩竟然一口答應了。
大喜之下的陳璘連夜準備自助遊路線、旅遊揹包等,隔天一早就匯合女孩前往普陀山。
普陀山進山大門。掏出錢包買好進山門票,陳璘殷勤地幫女孩提起揹包,走出了大門。
飄逸着散發,大眼睛,白球鞋的女孩,歡快地四處打量,“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念着門票上的詩詞,清脆的話語傳入陳璘的耳中。
普陀勝地,是佛教四大名山,觀世音菩薩教化衆生的道場,形似蒼龍臥海,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其宗教活動可追溯於秦。唐朝時期,僧人慧鍔從五臺山請得觀音像東去日本,途經普陀山海面蓮花洋時,突然到處都是鐵蓮花,船不能通行,慧鍔以爲觀音不肯東渡去日本,於是從潮音洞登岸,留佛像於民宅中供奉,稱“不肯去觀音院”,觀音道場自此始。
綿延千餘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鍾靈毓秀之淨土,積澱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每逢佛事,屢現瑞相,信衆求拜,靈驗頻顯,是全國最著名最靈異的觀音道場。
據說,觀音菩薩像開光後,十餘年就一直沒來臺風過,留下了“觀世音菩薩在,颱風到這都轉頭”的說法。
超強颱風“梅花”,近中心風力達到16級,被戲稱爲“梅超風”,所到之處風捲殘雲摧毀無數。本應直面舟山羣島,卻詭異的繞舟山而過,其路徑詭異程度讓氣象專家也啞然無語。不少民衆都認爲是觀音顯靈,熱議說“觀音菩薩對臺風繼續保持不敗”。
女孩扭頭問陳璘,“我們住哪兒?”
陳璘回答,“酒店是定不到了,我電話聯繫了龍灣村的農家旅舍,跟酒店的標準間類似的,呆會就有人來接我們的。喏,有人來接我們了。”一位老伯將手中的接人牌子舉起,走了過來,牌子上是陳璘的名字。
老伯不善言辭,微笑着點頭應上後,對陳璘他們說,“兩夫妻真年輕呀,這裡往右走三分鐘就到我家了,我幫你們拎着好了。”
陳璘大窘,還沒應答,女孩已經搶着說,“老伯,我們只是普通朋友而已。揹包怎麼能麻煩老人家呢。我們要兩間客房的。”
老伯有點驚訝的看了看陳璘,馬上善意的說,“有的,二樓相鄰的的兩間給你們就是了。”
陳璘無語。
磐陀石處。由上下兩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塊巨石底闊上尖,中間凸出處將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塊巨石上平底尖,呈菱形,曰陀。上下兩石接縫處間隙如線,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懸於一石之上。
一路行來的陳璘,揹着滿登山包的零食,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女孩興趣盎然,跑前跑後,笑語連連。
“我要在這裡拍張照片。”女孩爬上磐石。
“好的”,陳璘應道,從胸前拎起照相機,仔細確定位置。
下來的女孩,額頭上宜冒出微微汗珠。陳璘遞過去一張面巾紙,心疼地說,“擦一擦,爬了半天山,你也累了,我們休息下,呆會就下山路了。”
女孩的大眼睛忽悠忽悠地閃着,臉上笑意顯現,突然掏出一塊手帕,幫陳璘額頭的汗水仔細地擦去。
普濟禪寺蓮花池。蓮花池名叫海印池,三面環山,四周古樟參天,池水爲山泉所積,清瑩如玉池中荷葉田田,蓮花亭亭,映襯着古樹、梵宇、拱橋、寶塔倒影,清風徐徐,荷香襲人。“海印”爲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匯聚百川之水,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現宇宙萬法。
荷花,佛家稱之爲蓮花,是聖潔、清淨的象徵。佛家稱極樂世界爲“蓮邦”,以爲彼土衆生以蓮花爲居所,認爲衆生皆有“佛性”,只是由於被生死煩惱所困擾,沒有顯發出自己的佛性,因而陷在生死煩惱的污泥之中。蓮花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故佛教以蓮花來比喻“佛性”。
“這裡真美。”看慣了山山水水的女孩,對着荷池清香,不由陶醉,遐想聯翩。
突然,女孩拉起陳璘的手,“我們一起去給菩薩上柱香”,扯着陳璘向裡走去。
大圓通殿內,幾名僧人結跏趺坐,手轉念珠,默默頌着佛經,隱隱將一名不緊不慢敲着木魚的枯瘦老僧人護在其中。
此殿是普濟寺的主殿,圓通是觀音菩薩的別號,這座殿供奉的正是觀音菩薩,東西兩壁又各塑有16尊不同服飾,不同形態的菩薩,稱觀音32應身,即觀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時的現身說法形象,再加上中間供奉的觀音佛身,共33身。
陳璘和女孩虔誠地給菩薩上香,輕輕地訴說着心中的願望。
“你許了個什麼願?”陳璘問道。
女孩狡黠地眨了眨眼睛,“不告訴你”。
陳璘順手牽起女孩的手往外走去,女孩咯咯地笑着,也任由他拉着。
“施主,請留步。”一個沉穩睿智地聲音突然傳來。
陳璘敏銳地感覺,這是對着他說的。
陳璘冷靜地回過頭來,發現敲着木魚的老僧人已經擡起頭來,正微笑着看着他。
老僧人的眼睛裡是什麼?蓮花綻放?星辰璀璨?
一個激靈,陳璘回過神來,連忙脫離與老僧的對視。心中大驚,這肯定是佛法高僧,僅一個眼神就差點讓我陷進去。
老僧笑了,“施主莫慌,並無惡意。”
女孩覺得奇怪,拉了拉陳璘。陳璘轉頭對女孩說,“沒關係,這位高僧大概認爲我跟佛有緣,想跟我說幾句話。”
“施主謬矣,只要心中有佛,虔誠恭敬,人人都跟我佛有緣矣。”老僧笑答。
老僧也不待陳璘迴應,自顧自說道,“施主額頭飽滿爲有智,雙耳厚垂乃有福,但眉上疤痕卻多煞氣,禍福相依難解難分也。然,施主眼神平潤深邃,乃知性中庸之道,只要心無大惡大欲,行無大爭大棄,必是氣運悠長,福德之士。”
陳璘愕然,有這麼好嗎?
老僧又說道,“施主的福德,非比尋常,乃衆人拾柴和雪中送炭之相。在施主身邊之人氣運必然上升,施主亦借旁邊之人氣運上升而增添本身福德。”
“前刻我木魚聲停,乃是冥冥中感應,將有佛教中人託庇與你,此刻即與你結個善緣。徒兒,將我日常頌唸的《大悲咒》送給這位施主。”老僧說完,隨即不再言語,低頭再敲木魚。
陳璘聽的雲裡霧裡,有點茫然地接過僧人遞過來的《大悲咒》。倒是女孩反應很快,推了一下陳璘,“還不趕緊道謝。”
陳璘急忙道謝,沉吟了一下,重新鄭重地向菩薩磕了三個頭。
《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主要部分,共有八十四句,其詳名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實際上講的就是觀世音菩薩的不同法相真身,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高僧日夜頌唸的《大悲咒》更是非同凡響。手捧這本略有破舊的線裝書,陳璘甚至感受到了一股精純的意念穿梭其間。
得道高僧都出來了,神仙還遠嗎?陳璘惘然迷惑,不是物質決定一切嗎?
哦,我還有莫名其妙的異能呢,陳璘清醒過來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不知者爲不知,管他的。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純淨鬆軟,寬坦柔美,猶如錦茵設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來如飛瀑,止如曳練,赤足漫步其上,讓海浪親撫你的腳面,讓海風吹拂你的心靈,無限輕盈飄逸。
女孩雀躍着衝向浪潮,拾取着被海浪衝上沙灘的小貝。
陳璘歡笑着坐在沙灘上,聽着潮聲,看着女孩,無意識地推攘着身邊柔軟的金沙。
恩,手碰到了一個被埋在沙裡的貝殼,陳璘笑了笑,也沒看,扯着往上拎。不對,不是貝殼,應該是塊石頭,貝殼沒這麼重。也不在意,石頭也挖出來吧。
再挖出一點,咦,也不是石頭,是青銅器,一盞碗狀的青銅燈。沙層位於水平面以下,青銅燈應該經常被海水浸泡,卻仍保存完好,估計是近年做的紀念品。
高不過20釐米,下面圓底實心,上部圓池略大,一根細柱相連,很普通的式樣。只是圓池一側陰刻着一張葉子,樹葉心臟形,葉端尖長。爲什麼不刻蓮花?陳璘奇怪地想到。
也沒想這麼多,陳璘將青銅燈在海水裡洗乾淨,隨手扔進揹包裡,能撿到紀念品,這也是一個意外之喜了。
陳璘在沙灘上,用手劃了一個心形圖形,對仍在戲水的女孩喊,“我們再圖案後面拍張合影好嗎?”
女孩蹦蹦跳跳地跑回來,看見圖形,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頭應是。
無垠的海天,舒軟的金沙,飄忽的海風,甜美的笑容,手牽手的少男少女。咔嚓一聲,留在了相機中,成了一段鐫刻在年輕人生命歷程中的永恆的彩色篇章,這是一段永遠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