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

河東的戰局一直牽動着京城百萬軍民的心。

代州陷落的消息傳來,很多東京的富戶都開始做起了南下避難的準備。

隨着韓岡就任河東置制使,隨着一支又一支駐紮在京畿的禁軍北上河東,表裡山河的戰局終於漸漸穩定下來,勝利的天平也開始隨着時間的推移,向大宋一方傾斜。

不過縱使在扭轉頹勢的太谷大捷之後,也沒人認爲大宋官軍能夠徹底擊敗入寇的遼軍。絕大多數人都只希望河東能夠與河北一樣,遏制住遼軍的長驅直入,守到遼軍不得不撤退爲止。

而之後河東官軍與遼軍僵持在忻代一線,正好達成了人們的希望,由此也逼得遼國權臣耶律乙辛派人來開封和談。

局勢的變化符合衆人之意,只是誰也沒想到還會有官軍直取大同府的機會。遼軍在大小王莊的慘敗讓京中官民一時爲之失語,同時也讓很多人看到了奪回幽雲諸州在太行山以西部分的可能。

只是局面的變化再一次出人意料,在河東主帥韓岡的主持下,宋遼雙方轉眼間就達成了和議。

前幾日京中曾有傳言,是皇帝故意以封王之詔相逼,所以韓岡爲了日後的前途着想,才放棄了攻取大同的打算。

在民間,這個謠言並沒有傳揚開,慶幸的人還是佔大多數,可在朝堂上,相信了這種說法的人就有很多了。

一些官員覺得韓岡私心太重,讓大宋失去了一個絕好的機會,另一些人則是覺得比戰前不僅沒有損失土地,還撈回了一個武州,也不算虧本了,而且很賺,只是話語中依然免不了要爲不能賺得更多而感到遺憾。

但爲韓岡辯護的聲音還是有的。

“官軍的氣力已經到了極限了。負重行遠,三日而竭,九日而亡。官軍在河東數月,日日枕戈待旦,席不暇暖,縱使多在營中休息,又何曾能得半夜安寢?奪回代州乃是以軌道爲助力,可軌道如何去得了大同?”

“爲什麼韓樞密能剛到河東便於太谷城下大敗遼賊,並非其有鬼神之助,而是遼賊深入河東千里,已是人困馬乏。卻因爲得到韓樞密的消息,鼓起餘力連夜南下。卻爲樞密擋在太谷城外。”

“擊敗困頓城下的賊人就只需一羽之力。現在反過來,累的是官軍,以逸待勞的是遼賊。”

“高粱河殷鑑不遠,易州之敗更是近在眼前。”

“這話怎麼聽起來這般耳熟?”蔡渭細眯着眼,隔着花牆傳過來的話,好像是在哪裡聽過一般。

邢恕提起酒壺,一邊給自己和蔡確的兒子斟酒,一邊笑道:“宗汝霖在報上的原話,也就改了幾個字,能不耳熟嗎?”

“宗澤?”蔡渭不屑地從鼻中哼出一聲冷笑。

那位出身兩浙、卻在戰前遊歷過河東的年輕士子,自從成了河東戰事專欄作者,便聲名大噪。對於河東戰局的分析遠比他人更加深入,幾乎成了人所共仰的軍事大家。

鍾離子和楚仲連的名號甚至傳揚到了邊陲。據說不止有一名邊臣具禮延請,希望能聘宗澤爲幕僚。不過宗澤都辭以學業繁忙、無暇分身。

只是在更高的層次中,對宗澤的看法則是截然不同。

在很多朝臣看來,京中聲名鵲起的年輕謀士不過是一個傳聲筒,只是某個人想要在京城說些以他的身份不方便說的話罷了。

“不過是韓玉昆養得一條好狗,名聲倒是直追武侯、王猛和趙韓王【趙普】了。要不是看着韓樞密的麪皮,早就把他給趕出國子監。”蔡渭冷笑道,也不在乎聲音讓隔鄰的酒客們聽到。

邢恕抿了一口酒,嘖了嘖嘴。

宗澤在齊雲快報和逐日快報上的多番評述,對河東戰局的分析可謂是精到。要不然也不會讓那麼多人信服。但他文字中的細節其實混淆了事前事後的差別,讓河東的戰果顯得不是那麼驚人。

在戰後分析出遼軍的敗因很簡單,但在戰前就判斷出遼賊已經成了強弩之末,同時還不惜以自身爲餌——有此判斷的難有此決斷,有此決斷的難有此判斷——這正是名帥和庸人的區別所在。

可宗澤的話並不是在貶低韓岡的功績,而應是韓岡的自晦之道。以他的身份,不能學人自污,也只能自晦了。

“其實何正通的說法與宗澤大同小異,不過他覺得河東方向還是猶有餘力,如果再得河北、陝西配合,奪取大同並不是不可能。”

蔡渭放下酒杯,皺起眉:“何正通?章子厚要薦其入武學教書的何去非【注1】?”

“的確是他。”邢恕點點頭。

雖然說何去非的名氣遠不如宗澤,可在國子監中亦以知兵著稱。剛剛嶄露頭角便被章惇網絡入幕中,已經有動議要將他和宗澤一併推薦入武學擔任教授。

“武學教授可武職可文職,只不過白身無功受薦,入不了文班。就不知他們可願意與赤佬同列,在三班院中做個吃香的殿值了。”蔡渭嘴角扯動,幸災樂禍地笑着。

武學的成員並不是以武將爲主,而“使臣未參班並門蔭、草澤人並許召京官兩員保任”,沒有品級的爲入流武官,無法得到蔭補的官宦子弟,甚至是白身的平民,只要有京官推薦,就能進身武學,至少得到考覈入學的機會。

但就是因爲需要有京官以上的文臣保薦,使得許多有能力的底層武官無緣武學,反倒是一些無能之輩,依靠家中的背景,被薦入學中。

縱然武學的畢業生能夠被選派爲小型寨堡的寨主、堡主,但有根基的將門子弟,不需要經過武學,也能升任。而沒有根基的武學畢業生,也沒人敢把重要的職位交到他們手中。自從熙寧五年武學重啓,到如今已近十載,可陸續畢業的武學學員,在這十年間的頻繁戰事中,卻都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

“那兩人偌大的名聲不過是事後空談得來,要是應敵破賊都是動動嘴皮那麼簡單,家嚴也不需要日日殫精竭慮,鎮日坐守在政事堂中,唯恐戰局有所變動……不過是馬謖、趙括之流。”

“邢恕也聽說過。就是韓玉昆本人,也是在說:退敵逐寇,不在奇謀,只在用心。”

蔡渭想了一想,用力地點了點頭。

他看過樞密院與河東置制使司之間往來的文書。遇賊兵當如何,守關隘當如何,行軍當如何,運糧又當如何,樞密院提出的每一條條款都把戰事中要注意的細節都提點到,而置制使司中的幕職官以及韓岡本人的幕僚,都要負責其中的一個部分,並給予朝廷一個讓人信服的回答。

從行軍到食宿,從武器到甲冑,從寢具到醫藥。光是要安排十萬人馬的衣食住行,就能把人弄瘋掉,除此之外,更還要作戰。

邢恕不比蔡渭,有個好爹和好岳父。而且他爲了自己的名聲,近來也少進蔡確的宰相府。所以沒機會看過樞密院和置制使司來回遞送的文牘,但當年西夏猖狂時,針對陝西緣邊各路的防秋事宜,朝廷都是說了又說,那些舊文牘,他倒是見識過——劃一指揮八,檢舉指揮十一,僅僅是防秋事,其所慮之處,已是無微不至。

但這並不是樞密院授陣圖遙控前線將領作戰,雖然太宗皇帝和今上都喜歡玩這一手,不過在西府中,明智的重臣還是佔絕大多數,都只會是指示需要注重的方向,具體的戰術安排,朝廷不會干預,而是交託給前線的將領們。

“不說這些了。”邢恕見蔡渭沒有談論這方面的興致,便改了話題,“現在戰事已了,就不知呂、韓二位,哪一位能先進京了。聽說呂樞密已經在運作了。”

“韓樞密也不輸人。”蔡渭笑道,並不隱瞞蔡確私下裡跟他說的話,“他可是要求朝廷移民忻代,以保河東北部早日安定。”

邢恕也聽說了這件事。

韓岡用不再追索叛臣爲代價,逼耶律乙辛放棄對武州。河東在北線多了一條可以通行的道路,河西的麟府諸州與河東本土連接得也更加緊密。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從此以後河東多了一個必須設重兵防守的戰略要地。尤其是武州的山勢走向,有很大一部分是對北方敞開了大門,實際上想要守住,其實不容易。

要想做到這一點,只有一個辦法——遷民。

代州、忻州急需更多的移民。武州也同樣需要。

“以韓玉昆之言,忻代武到底要多少戶?”

“至少萬戶。”

武州羣山匯聚,真正可用的土地只有河畔的谷地,規模很小,最多也只能分設兩縣,甚至撤州改軍的動議說不定都已經放到了政事堂的議程表上。可再小也是一軍州之地,給大宋的四百軍州又增添了一個成員。沒有個三千戶口,根本維持不了正常的生產生活。

另一方面。代州、忻州在遼賊入侵之後,人口的損失很大。不說要回到舊日的富庶,僅僅要想恢復到舊時本州糧草自給的局面,也必須增加六七千戶口。

注1:中國古代兵書《何博士備論》的作者。

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六)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下)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四)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二)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四)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八)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九)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上)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六)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三)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中)第二百零七章 變故(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議(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變故(二十九)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四)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五)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五)第九十一章 塵囂(二十二)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七)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八十一章 塵囂(十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雲(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二百六十八章 長風(五)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二)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中)第一章 鞏州(上)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東行(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
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六)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下)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四)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二)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四)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八)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九)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上)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六)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三)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中)第二百零七章 變故(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議(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變故(二十九)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四)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五)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五)第九十一章 塵囂(二十二)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七)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八十一章 塵囂(十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雲(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二百六十八章 長風(五)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二)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中)第一章 鞏州(上)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東行(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