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五)

鄭鐸是從小妾的牀上被叫下來,衣服都沒換好,跑得渾身是汗,也沒聽清韓岡說了什麼。但他知道該怎麼回答。鄭鐸在韓岡面前連坐下的資格都沒有,束着手站着,賠着笑臉,“正言說的是,正言說得正是。回去後,下官就好生地教訓這羣不長眼的。”

文官找藉口立威的故事太多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時期,聰明的都知道要老老實實做人。現在被下面的人害得自己撞到了韓岡——這個在軍中傳說的能殺人能救人的狠角色——面前,生撕了他們的心都有了。

韓岡卻好說話,“今天將賬給結了就行了,打壞的東西也要照數描賠,賠禮道歉想來不用本官提醒。將這些做完,今天這事就算過去了。但日後……就要勞煩鄭都監你多加整治!”

鄭鐸聞之一愣,就這麼放過了。但立刻醒悟過來,一下訓着幾個犯事的小卒,“還不快謝正言的寬仁大量!”

在一片謝聲中,看着如釋重負的鄭鐸,韓岡搖了搖頭。

不過吃白食而已,這個罪名能將人怎麼樣?就算要立威,也不至於用這等小事。方纔他說了一通話,也沒見有個人趁勢上來喊冤,看起來,這些禁軍士兵平日裡也就是如此罷了,未有大惡。由此來治罪,未免有大炮打蚊子的嫌疑。

他在軍中本身的威望就足夠高了,就算是京營禁軍而不是西軍,願意得罪傳說中的藥王弟子的將校,打着燈籠也難找。一手完善了軍中醫護制度的韓岡,在軍中總能得到足夠的尊敬,沒必要特意挑刺找毛病。而且過一陣子,說不定還有用得到他們這些軍漢的地方。

另外自己做人行事在表面上也該緩和一緩和,太過鋒銳對他日後的進步不利。老成持重,同時能寬嚴相濟,纔是重臣的模樣。

處理過禁軍的白食案,軍士們連忙離開。而鄭鐸留了下來,與王陽名一起陪着韓岡,去了前面鎮上最是乾淨清爽的酒樓進用茶飯。

只是剛到酒樓樓下,又聽見一陣罵聲,卻不是吃白食了,而是在罵着王安石,“就是奸臣當道,上天才有如此警示。廢新法,逐奸相,這旱情肯定就能化解!”

王陽名臉色尷尬,“奸相”的女婿就在這裡呢。連忙道:“下官這就派人將他們拿下來治罪。”

韓岡搖了搖頭,豈能以言罪人。而且以眼下的災情,這些傳言是免不了的。

天人感應之說早就深入人心,智者雖不取,鄉愚卻人人皆信之。遇到大災,百姓們總得有個抱怨的對象,王安石自然是首當其衝。

天子和宰相要爲當今的災情負責,皇帝不能卸任,走人的當然是宰相。這樣的言論根本彈壓不住,也解釋不清。就算是教育普及的千年之後,也還有將自然災害歸咎於天譴的“人才”,眼前的民間輿論,韓岡聽了也只能苦笑而已。

不過只要今年冬天能下雪,這個坎,根基深厚的王安石還是能夠渡過。但要是不下、或是下得少的話,百姓們的怨言將無可阻擋,而河北的流民恐怕也會吃光常平倉的救濟糧後蜂擁南下。

那時候,就是他這個白馬知縣首當其衝,要設法將流民儘量攔在東京城外。

……好吧,韓岡其實從沒有想過,自己目前最重要的工作竟然是維穩。以他的個性來說,朝堂上還是亂一點才更有趣,也更有自己施展的餘地。

但眼下的情況不太一樣。

京城安穩,朝堂的政局才能安穩。穩定的朝堂,這樣才能保證救災工作的順利。

誰能保證換上來的新人,首要工作是救治百姓,而不是清算之前的政敵?怨有所歸,有了足夠的藉口,該做的正事完全可以拖延一陣子,將敵人斬草除根纔是最先要做的。

韓岡從來都不會高看官僚們的道德水準,包括他自己。

話說回來,只要對政治稍有了解的,都不會有着太過天真的想法。臨陣換將乃是大忌,這個道理人人都知道。除非天子身上承擔的壓力實在太大,否則自家岳父的相位當是能拖到大災之後,處理完一切手尾,然後讓王安石他自己主動辭官,以保護他的顏面。

只是……韓岡回頭看着樓外的青天白日,這一點還要看老天爺幫不幫忙了。

……

在廳門處目送都水丞侯叔獻離開,王安石回到座位上,雙手按着額頭,腦中隱隱地作痛。

前日他與兒子所商議的,要在汴河破冰,以便在冬日運輸糧食進京。侯叔獻這位朝中首屈一指的水利專家,給出了他的意見。與黃河接口處的河口可以開,一旦汴河中有了流水,冰層就會變薄。再用小腳船數十艘,船頭安裝巨碓,用來敲砸冰層,開出一條水道來。但也要做好綱船損毀的準備,流冰傷船是肯定的。

王安石一時難以決斷,用巨碓在河上碎冰,這個發明過去從來沒有用過,究竟有沒有成效確難以知曉。要是出了差錯,被人恥笑倒也罷了,誤了大事纔是讓他頭疼的關鍵。

“就算是春夏綱運,綱船也沒有少毀損過,損失大一點,也能承受得起。”王雱則是全力支持侯叔獻的方案,他送了侯叔獻出門後回來,就對王安石道:“只要有糧食在冬時進京,就能讓囤積居奇的奸商們血本無歸。不要太多,十幾二十萬石就綽綽有餘。三月到十月,單單是綱運就能運送六百萬石,加上民間的運輸,更是不止這個數目。難道眼下區區二十萬石還做不到?”

如今京中糧價飛漲,其實有許多是因爲恐慌情緒在,但是京城內外幾個大糧倉中的存糧,就超過百萬石,而諸多糧商手中的糧食、富戶囤積的數目,加起來足夠東京城半年食用。只要能安定下民心,糧價能應聲而落。

關鍵就是在民心上。

想當初,陝西傳言廢鐵錢。市面上鐵錢頓時無人肯收,而銅錢幣值飛漲。時任陝西安撫使的文彥博,從家中拿出百匹綢緞讓人出去販賣,聲明只收鐵錢,不要銅錢。見到文彥博支持鐵錢的舉動,民心立刻就安定下來,鐵錢在陝西也重新恢復了流通。

王安石和王雱明白,只要汴河暢通,能運來江南的糧食,京城糧價隨即便可安定下來。

而且並不需要從江南運糧。明年開春後就要北運的糧食,現在主要囤積在泗州。大約五十萬石上下。更近一點的宿州,控制在六路發運司手上的也有二十萬石的存糧。而且泗州、宿州之間冬季雖然會結冰,但冰層往往不厚,加上又有淮河來水的補充,水位穩定,不至於傷到綱船。

只是宿州再往上,情況就不一樣了。尤其是過了南京應天府【今商丘】後,接下來的三百里,通往黃河的河口關閉,渠中水量不足,同時因爲水流靜止,比自然河流要容易結冰得多。不但要開河口來放水進汴河,同時還要鑿去河中厚達尺許的冰層,這樣才能保證通航。

這就是王安石所要面對的問題。宿州到東京總計六百里,其中後半段的三百里的河冰要靠侯叔獻的發明來處理,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行。

但該做的還是要做。王安石知道,只要幾場大雪下來,旱情緩解,什麼事都不會再有。可做事不能靠老天,如果旱情繼續下去,就必須保住京城的穩定,汴河水道必須打通!

王安石是坐言起行之人,如此急務,當夜便寫了奏章,第二天就遞到了趙頊的案頭上。在崇政殿中,經過了一番爭辯,王安石得到了趙頊的首肯,冬日開啓汴口,同時破冰通航。

議事結束後,因爲爭論耽擱了時間,王安石沒有留下奏對,隨着其他輔臣們一齊而出。往着政府過去,同時出來的王韶走近前來,說道:“相公提議那是極好的,但爲何不用雪橇車,反而要費力破冰呢?”

“雪橇車?”王安石腳步一停,複述這個陌生的名字,記憶中什麼印象都沒有。

“相公怎會不知?”王韶似是奇怪地問着,“前年與蕃人交鋒,在下與高公綽冬日屯兵於新近攻下的狄道城。狄道與渭源雖然只有一山之隔,可由於大雪封山,消息和補給都斷絕了。不過當時洮河冰結,通過雪橇車將糧餉酒水從河道上運了過來,士氣由此而振!”

王安石一聽,連忙追問:“不知雪橇車是何形制,是否是熙河特產?!”

“所以問相公爲何不知。這本就是相公家女婿的發明,爲何問我這外人?”王韶慢條斯理地回答,然後就不出意外地見着王安石神思不屬的拱手道謝,急匆匆地離開。

看着遠去的高大背影,王韶搖了搖頭,要不是看在韓岡面上,還有過去的一點情分,他可懶得多說這些。他所在的樞密院,可是被政事堂壓得死死的,憋屈得很吶!

王安石是個典型的急性子,回到政事堂就讓人找來王雱,問道:“近日沒有給玉昆寫信?”

“出了何事?”見到父親的樣子,王雱就知道發生了什麼。

王安石匆匆地將從王韶那裡聽到的消息一說,王雱就失聲跌腳。“竟有此事!”

後悔不迭,既然有此前成功的例子在,又何必去冒險去開河搗冰凌,“我怎麼就沒想到問一下玉昆!孩兒這就寫信讓人送去白馬縣!”

“如此大事,翰墨往來肯定說不明白,要讓玉昆進京一趟,或是你去一趟白馬縣。”王安石連忙阻止兒子。開河之事已經奏聞天子,兩三天內就要動手開始做了。這點時間只夠書信走一個來回,哪能將事情給說清楚。

“可是……”王雱現在日日上殿面君,請假不太方便。以他的身份突然跑出京去,也會惹得人們的猜疑。

這時候,一名小吏在外面通報,“相公,府上有報,說相公家的二小娘子回來了!”

王雱眼睛一亮,一拍桌子:“二姐回來了!”

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七)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六)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九)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二)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七)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九)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七)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上)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下)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六)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七)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五)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一)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四)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梳理(十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四)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四)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下)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七)第九十一章 塵囂(二十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五)
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七)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六)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九)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二)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七)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九)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七)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上)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下)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六)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七)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五)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一)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四)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梳理(十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四)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四)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下)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七)第九十一章 塵囂(二十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