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上)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辛苦了半日,韓岡終於可以休息下來。溫煦的陽光驅走了冬日的寒意,沒有了呼嘯而來的北風,坐在室外也不會太過難耐。韓岡便靠坐在一條木質的長椅上,高聲誦讀着《論語》中的篇章。他半閉着眼,手撫在書頁上,其實並沒有去看書本,但爛熟於胸的文字,從口中放聲而出,並沒有一絲滯怠。

韓岡誦讀經書,來來去去忙碌着的人們走過他身邊時,皆放輕了腳步,不敢打擾到他。甚至其中還有許多,都要衝韓岡躬身行個禮,方纔走開。

“什麼時候都不忘讀書,真不愧是秀才公。”

“聽說秀才公每天忙着營裡的事不說,夜裡都要讀書讀到近三更。”

“秀才公可是有大學問,連京裡來的大夫,還有有名的仇老大夫,都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你想想,孫真人都出來爲秀才公治病,不是天上的星宿能請得動嗎?”

“別老是秀才公,秀才公。很快就該叫官人了。老都監不是已經把薦章遞了上去嗎?等過幾天,那就是真正的官人了。”

“聽說是請秀……韓官人管着秦鳳路所有城寨的傷病營。以後好了,得了傷病也不至於再枉死。”

許多人小聲議論着韓岡的勤學苦讀,還有韓岡即將擔任的官職。有羨慕的,卻沒有嫉妒的,在甘谷城中,但凡見識過傷病新營的人們,都有同樣的共識。

他人的議論沒有影響到韓岡的誦讀。好學,勤學,手不釋卷,這是一個很大的優點。韓岡的前身留給他一肚皮的經史,但記憶是會隨着時間漸漸消退,必須時常溫習。才學是根本,與士大夫們一起閒談,總不能對經史典籍一竅不通,一個與論語、詩經有關的笑話說出來,別人哈哈大笑,自己卻懵然不知,那自家就成笑話了。

韓岡身下的長椅剛剛打造好,還帶着新木器特有的味道。椅身正對着南方,可以曬到冬日難得的陽光。這樣的長椅,現在在傷病營中有十一條——半月光景,被改作傷病營的甘谷城東南的空營地,已完全變了一副模樣。

自從前日張守約將這間空軍營讓給韓岡打理。韓岡並沒有客氣,將成紀縣來的民夫全數轉爲護工,指派着城內的工匠和民夫,將傷病新營從內到外改頭換面。

營地大門外,還掛着一個甘谷療養院的牌子。療養院這個名字是韓岡所起,而題字則是韓岡請張守約親筆題寫,字雖不周正,但此舉卻體現了韓岡對張守約這位都監兼知城的尊敬。

軍營的宿舍,一例都是從一頭通到另一頭的通鋪,只有軍官才能例外睡個單人間。雖然時間不多,無法爲傷病員打造單獨的牀榻,但韓岡還是在重新粉刷界地之後,設法用木板豎在通鋪上,隔出了單間。十四間大小營房,除去護工的住所外,總計可以容納兩百三十張牀位。傷病員們按照疾病傷患的輕重和類別,被安排在不同的營房中。每一間營房都有數量不等的專職護工,其中重傷重症,甚至會有護工一對一來照料。

營房之外,還有一間濯洗房。濯洗房沒有牆壁,只是個棚子,裡面的幾口大鍋不停地冒着熱氣,這是用來蒸煮傷病員換下來的牀單和衣物,進行消毒。那些牀單和衣物,先通過流水清洗掉上面的污物,再經過高溫蒸煮,曬乾後再發回使用。

所有在營中負責打掃洗濯的,都是傷病員們親友,還有傷病員本人。韓岡通過教育和輔導——也可以說成是宣傳和洗腦——讓他們明白互助互利的好處。不用花一文錢,就連能走動的傷兵,都主動出來打掃,保持環境的整潔。

朝南的一面空地,就是韓岡讓城內的工匠打造的一溜有靠背的長條椅,等日頭好的時候,傷病員們可以坐着曬曬太陽。這之外,他還在營內留下了花壇的位置,準備到春天的時候,再移植些草木過來。同時在計劃中,韓岡還打算將營地內的道路改成石子路,而不是一下雨就爛湯的黃土路,反正是傷病營,也不用擔心石子路會崴傷戰馬的四蹄。還有要開挖下水道,用暗溝來排出污物,而不是現在的明溝。

還要做的事情很多,現在僅僅是開了個頭。但這座傷病營,或者叫療養院,已經博來了無數驚歎的目光,也爲韓岡博來了一個從九品的武官官職。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讀到這裡,韓岡合上了書冊。不經意間,他已把二十卷論語背了四分之一。

“經書就是短啊!”

韓岡站起來伸了個懶腰。經典本章傳承自上古,字數通常很少,只佔需要背誦領悟的很小一部分。但歷代以來的註釋卻千百倍於此。經不通有傳,傳不通有注、注不通有疏,疏不通還有補註、補疏。要想將古往今來浩如煙海的文章都背下來,再多一條命都不夠。連他身體的原主,都只背下來了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

當然,利用已經背下的文字和自己別出機杼地闡發,在學術水平普遍不高的西北邊境,韓岡說不定還能混個貢生,去開封走一走。但如今的進士科舉,又與這些經典關係不大,考得是詩詞歌賦。沒有半點詩才的韓岡,不可能有指望中個大獎。

讀書讀得累了,韓岡正要回營房巡視一圈,以作休息。一名護工腳步匆匆地小跑着過來,“韓官人,門外有個王大官要入營!”

“王大官?”韓岡愣了一下,心中計較,多半是王韶來了,他認識到王姓官員也就王韶一人。連忙道,“我這就過去。”

韓岡向營地大門走去,暗自冷笑。不管怎麼想,王韶都不可能無事跑來甘谷,若是會有什麼事,想必就是應該落在自家的身上。真得多謝張守約,他這一舉薦,王韶就坐不住了,這買漲不買跌的股民心態,千年前倒也一樣有!

不過這對韓岡他也是好事。兩家相爭,自己待價而沽,總能賣出個好價錢。原本還擔心向寶暗中做些手腳,耽誤了自家的前程,現在多了經略司管勾機宜文字——相當於後世軍區參謀長的高官來舉薦,韓岡也不必擔心再會有什麼波折了。

……

“這是傷病營?!”

站在營門門口,王韶有點愣。眼前的這座改名叫療養院的傷病營,完全顛覆了他過往的認識。沒有了普通傷病營中那種死氣沉沉的感覺,也沒了普通傷病營遍地的污穢。傷病們在營中四處走着坐着,互相談笑。他們的傷口上都綁着乾淨的繃帶,眼神中也不是如過去那般空洞無物,而是多了名爲希望的神采。而一些臂上扎着藍色布條的役夫,則略顯匆忙地打掃庭院,搬運衣物。但看他們的神情,卻也沒有役夫臉上慣常見的麻木,而是日常生活中才有的平和笑容。

自從擔任秦鳳路機宜之後,王韶走過軍營很多,見識不可謂不廣。根據不同的時間,或是不同的將領,軍營可以是喧鬧的,可以是寂靜的,也可以是悲傷的,還可以是憤怒的。但一座乾淨清爽,甚至帶着一點家庭溫馨的軍營,他卻從來沒有見識過……

這還是一座聚集了所有傷病的軍營嗎?這個奇蹟韓岡又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韓岡……韓玉昆……”王韶默唸着奇蹟之手的名字,“玉出昆岡。這塊璞玉還真是不簡單。”

王厚卻沒有自己的父親想得那麼深,看着脫胎換骨一般的傷病營,只是嘖嘖地讚了兩下,便急急入內,連聲的要找韓岡說話。

“不要急!”王韶喚住毛毛躁躁的兒子,眼望前方,“人已經來了!”

遠遠望着營地大門處王韶、王厚父子倆,以及圍在左右的一隊護衛,韓岡仍是不徐不疾地走着。一派寵辱不驚的氣象,將名門弟子的風範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大概是來回奔忙的緣故,比前次見時,王韶貌似又黑瘦了一分。走到近前,韓岡行禮如儀:“學生韓岡見過機宜。”起身後,又和王厚行了平禮,打了個招呼。一套禮儀做得滴水不漏。

儒家尚禮,此時兒童開蒙入學,第一件事不是認字,而是學禮。吉禮、凶禮、賓禮、家禮,待人接物,言談舉止,其中的禮儀都是要仔細學習。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物,所適用的禮節也都不盡相同,錯上一點,便是惹人議論。“有禮儀之大謂之夏”,這一句不是亂說的。而張載是儒學大家,對於禮法的認識和見解,自然無不精通。韓岡作爲他的門生,當然浸淫甚深。平日裡表現出來的氣度,也是來自於此。

領着王韶父子入營,韓岡一邊介紹着周圍,一邊漫不經意地問道:“機宜和處道兄此來,不知爲得何事?”

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一百零二章 微雨(九)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下)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中)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上)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上)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四)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四)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四)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九)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六)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五)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三)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八)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三)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權相(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八十一章 塵囂(十二)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二)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中)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上)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下)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四章 流水(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故(十四)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
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一百零二章 微雨(九)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下)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中)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上)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上)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四)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四)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四)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九)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六)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五)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三)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八)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三)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權相(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八十一章 塵囂(十二)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二)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中)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上)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下)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四章 流水(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故(十四)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