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電令,奉天爲遼東後門,斷不可失,定要嚴防死守;已令山口圭藏少佐率四個中隊北進,不日將抵達奉天。”

看到這封電報,小松崎力熊的心頓時一鬆,有了這800兵力,2000帝國精銳對戰大清的萬餘雜兵,應該沒有太大的壓力。

小松崎力熊的目光看到了地圖上的蒲家堡子和撫順城,下面就是如何巧妙的解圍,把這四個中隊完整的撤出來。

這個時候,得到命令的山口圭藏,則是率領四個步兵中隊的日軍,只帶着十天的口糧輕裝行軍,直奔奉天而來。

按着計劃,他們將十天之內,也就是農曆臘月十八號以前抵達奉天。

因爲前些天日軍對水豐,朔州,清朝聯軍的完美圍剿,消滅了這個潛在後患,使得山縣有朋敢從鴨綠江沿線抽調兵力,增援奉天。

在此之前,山縣有朋怎麼也不會想到,一打就逃的清軍居然還有膽量反攻奉天,而且還是寒冬臘月的年關反攻。

雖然山縣立即就從義州抽兵增援,然後給了小松崎力熊措詞嚴厲的電報,不過在他的心裡,其實也並不是十分的在意奉天甚至義州,九連城各地的得失。

現在山縣有朋的目光只盯着一個地方,那就是燕京。

在他看來,燕京城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節點。

只要兵臨城下,迫使光緒簽訂城下之盟,其餘的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不再是任何問題。

而山縣有朋的這個命令,對於苦苦掙扎在朔州一帶白山黑水間的徐如部的抗倭軍殘軍來說,卻是一個絕處逢生,浴火重生的契機。

正所謂‘彼漲此消’,日軍一下子從義州,九連城抽出了800士兵,對鴨綠江沿線周邊的布控,頓時就大爲削弱。

鴨綠江沿線防區司令奧山義章少佐,不得不對安東,大孤山,義州,九連城各城的兵力,進行了重新調配。

駐守水豐,朔州的日軍部隊,全部撤出,只留下收編的朝鮮隊伍守衛兩城。

而對抗倭軍剩餘殘兵的圍剿,奧山義章命令,也將由這兩城的朝鮮漢奸軍接力完成。

大孤山,安東縣城,放一個日軍步兵中隊的兵力。

九連城,放一個步兵中隊的兵力。

義州城,放一個步兵中隊加上一個騎兵小隊的兵力。

日軍在這個數九寒冬的年關之前,兵力全部都縮進了這四個沿江據點裡面。

而水豐,朔州的朝鮮漢奸軍,根本都沒把奧山義章的命令當話,整天躲在城裡面賭牌,睡大覺。

這樣一來,這些天一直在和日軍圍剿部隊進行着艱難的戰鬥逃亡,瀕臨絕境的援朝軍殘軍,終於算是求得了一線生機,開始緩過勁兒來。

這個時候,徐如,張風景放眼望去。

整個水豐,朔州一帶,在閔丙奭和日軍撤退後,形成了一個完全的權利真空。

而之前有着姣好口碑和堅實基礎的抗倭軍水豐大隊,隨即開始了快速的野蠻生長。

西洋歷1月6號,太原鎮總兵何鳴高將2000津勝軍交割給直隸提督聶士成,聶士成隨即把這2000新兵均分給關外三營。

1月8號,湖北提督吳鳳柱率領七營步馬1700兵力,押送着從旅順逃往蓬萊的1600名旅順逃兵,抵達山海關。

這1700名逃兵,關外三城分得700餘人,其餘1000逃兵,則由關內諸軍商議分成。

其中何長纓只要了200餘名炮兵,剩下的份額,則由徐邦道和賈起勝均分。

這樣經過了兩次補充,關外三城的總兵力達到8500人,配備了近7000支單,連發步槍,儲備了近150萬發子彈和大量的糧草。

作爲錐子頭的北翼城,更備有九門紅衣大炮,六門70mm口徑的克虜伯山炮,兩挺西洋原裝的格林炮。

而這個時候,兵力猛然充裕的聶士成,也開始重新調配關內諸軍的防區。

連順的捷勝營,白濟的兩營旗兵,總計2100兵力,聯合防守歡喜嶺至萬里長城入海處老龍頭,這一段防線。

吳鳳柱的鳳字軍,唐仁廉的霆軍,總計3500兵力,防守山海關主城,及其東邊銜到接歡喜嶺山腳,西邊銜接到角山山腳的這一片區域。

同時負責對關外三城必要時,提供軍力支援的任務。

王連三的六營3000魯東軍,調出石門寨和九門口長城,分兵防守角山長城和長壽山長城各段。

同時在角山東邊山腳,石河子水庫邊的一段長城佈置重兵,防止日軍從角山山腳地勢平緩處爆破長城衝關。

而梅東益那2000缺槍少彈,拿着500餘支老舊步槍,其餘都是鳥統,擡槍,大刀,弓箭充數的蘆軍。

則是防守距山海關西北四十里,隔着角山,長壽山,在羣山夾持之中的河流上,修築的九門口長城。

以及防守其後三十五里,也是羣山夾道,地勢險要的石門寨。

在聶士成看來,通過他的精心調配,這近兩萬大軍以關外三城爲先鋒,後面的山海主城爲基石,東西兩邊歡喜嶺,角山,九門口爲兩翼。

形成了一個主次分明,有條不紊的立體防禦體系。

之後再隨着各路援軍的陸續抵達,還有北洋軍械局,江南製造總局,以及外洋軍械的運抵,只要逐次加固這些結構,就是日軍大軍前來,聶士成也極有信心硬對硬的碰上一碰。

西洋歷1月9號,從青島登陸的德國軍火中的一萬支毛瑟連發步槍,100萬顆精製子彈,先行抵達津門。

而65門80mm口徑的克虜伯山炮,纔剛到滄州,大約還要經過五天漫長泥濘的運輸,才能運抵津門。

這一萬支毛瑟快槍還沒運到盛懷宣的津海關道,津門,燕京的各路將軍們就已經個個眼熱,圍堵在盛懷宣的津海關道里面吵得鱉翻壇。

這場直隸大戰眼看着就要刺刀見紅,而衆將手下的士兵們都是缺槍少彈,很多士兵不得不扛着擡槍,拿着大刀,長矛禦敵。

衆將怎能不心急?

雖然有了利槍不一定能打勝仗,可是連槍都沒有,又想來怎麼會不吃敗仗?

想一想敗了的葉志超,衛汝貴,——

一大羣往日高高在上,享受榮華富貴的將領們,此時都在刑部大牢裡等着問罪。

而勝了的何長纓,吳威揚,林雲瑜,——

這些往日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現在一躍成了大清的新興將星。

不僅名揚天下,簡在帝心,而且年輕輕的都成了兩三品的總兵副將,前途和錢途都是不可限量。

這怎能不讓衆將動心眼紅?

當天下午,也是爲了這批快槍,聶士成一邊繞過直隸總督府,直接給通州發報,請奏光緒。

一邊和老將唐仁廉,山海關營務處總辦周馥,三人一起,直奔津門。

準備去搶槍搶彈。

第十九章 寡婦門前是非多第五百六十七章 炮鳴第五百六十二章 換防第三百零八章 鴨綠江畔的首戰三第五十六章 給雞洗澡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洋女護士的夢境第六百六十三章 分歧第二百七十五章 君子溫潤如玉第六百六十九章 薊州,津門,旅順第八十七章 星火燎原第五百七十二章 戰三城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平壤戰役二第一百六十章 心情理解,方式不對第四百二十二章 可恥的清軍和北洋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意孤行第二百六十章 將令一聲震山川第五十九章 帶個美女回客房第六百零四章 石門寨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前的小追逐第六百五十章 克山海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九門口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白眼狼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內宅第二百零九章 安州城第二百零三章 暴雨將至第五百八十四章 改詞第十六章 爺住在津門衛第一百一十三章 跨過鴨綠江第三百六十九章 吞併第四百七十五章 萬死孤城未肯降第七百四十八章 國戰就是一國之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煙花第七百三十六章 魯東潰散第三百一十三章 渡江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題,徐家山炮擊第七百零八章 津門旅五第八十五章 沙子迷了俏眼第三百七十七章 月下求兵四百八十四章 人不死完,城不陷第四百四十六章 殲滅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戰前夕二第五百三十章 驚變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講道理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洋之花の第七百四十二章 剿匪第九十三章 向前向前向前第五百一十章 永垂不朽第二百零二章 平壤戰役之落幕第五百三十七章 慈禧也曾年輕過第五百一十五章 主動進攻第七百六十章 直隸最後一戰三第七十章 站直了,別趴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金州未失第五百八十二章 城頭第五百零八章 爲了第二百九十七章 過虎山第七百七十章 突圍中的絞殺戰一第七百一十八章 回到原點的悲劇第一百三十章 五條待遇引發的第二百七十五章 君子溫潤如玉第七百八十三章 跟他走一程第一百三十五章 日軍遊哨第二百九十九章 盛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董福祥的自信第六百七十三章 董福祥的自信第一百一十五章 屋檐下的夜雨第三百四十七章 白眼狼第三十六章 東方列強帝國第二百九十七章 過虎山第七百三十三章 問鼎和梯子第七百八十六章 慈禧對李鴻章的小算計第六百七十七章 第11旅團第一百零一章 不去平壤,我不甘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炮擊南關嶺第四百六十六章 狼羣的屏障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旅順帶來的變數第二百四十九章 轉向第四百五十三章 明犯強漢者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國第六百二十九章 餌和陷阱第六百七十章 接力賽,落幕和起始第二百一十二章 喬裝第二百二十四章 沈兆合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要和神仙論道理第四百二十二章 可恥的清軍和北洋第一百三十九章 洞仙嶺伏擊戰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殲滅第二百四十三章 日艦羣的第一個失誤第三十九章 安之,真名士也第七十四章 清晨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要俘虜第三百七十八章 今日令吾不歡者第七百零八章 津門旅五第七百二十一章 炮擊第五百七十一章 炮火臨城四第二百零四章 初雨第四百六十章 營城子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請令第二十章 失而復得第五百二十二章 饒暈了的大山岩
第十九章 寡婦門前是非多第五百六十七章 炮鳴第五百六十二章 換防第三百零八章 鴨綠江畔的首戰三第五十六章 給雞洗澡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洋女護士的夢境第六百六十三章 分歧第二百七十五章 君子溫潤如玉第六百六十九章 薊州,津門,旅順第八十七章 星火燎原第五百七十二章 戰三城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平壤戰役二第一百六十章 心情理解,方式不對第四百二十二章 可恥的清軍和北洋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意孤行第二百六十章 將令一聲震山川第五十九章 帶個美女回客房第六百零四章 石門寨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前的小追逐第六百五十章 克山海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九門口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白眼狼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內宅第二百零九章 安州城第二百零三章 暴雨將至第五百八十四章 改詞第十六章 爺住在津門衛第一百一十三章 跨過鴨綠江第三百六十九章 吞併第四百七十五章 萬死孤城未肯降第七百四十八章 國戰就是一國之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煙花第七百三十六章 魯東潰散第三百一十三章 渡江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題,徐家山炮擊第七百零八章 津門旅五第八十五章 沙子迷了俏眼第三百七十七章 月下求兵四百八十四章 人不死完,城不陷第四百四十六章 殲滅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戰前夕二第五百三十章 驚變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講道理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洋之花の第七百四十二章 剿匪第九十三章 向前向前向前第五百一十章 永垂不朽第二百零二章 平壤戰役之落幕第五百三十七章 慈禧也曾年輕過第五百一十五章 主動進攻第七百六十章 直隸最後一戰三第七十章 站直了,別趴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金州未失第五百八十二章 城頭第五百零八章 爲了第二百九十七章 過虎山第七百七十章 突圍中的絞殺戰一第七百一十八章 回到原點的悲劇第一百三十章 五條待遇引發的第二百七十五章 君子溫潤如玉第七百八十三章 跟他走一程第一百三十五章 日軍遊哨第二百九十九章 盛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董福祥的自信第六百七十三章 董福祥的自信第一百一十五章 屋檐下的夜雨第三百四十七章 白眼狼第三十六章 東方列強帝國第二百九十七章 過虎山第七百三十三章 問鼎和梯子第七百八十六章 慈禧對李鴻章的小算計第六百七十七章 第11旅團第一百零一章 不去平壤,我不甘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炮擊南關嶺第四百六十六章 狼羣的屏障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旅順帶來的變數第二百四十九章 轉向第四百五十三章 明犯強漢者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國第六百二十九章 餌和陷阱第六百七十章 接力賽,落幕和起始第二百一十二章 喬裝第二百二十四章 沈兆合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要和神仙論道理第四百二十二章 可恥的清軍和北洋第一百三十九章 洞仙嶺伏擊戰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殲滅第二百四十三章 日艦羣的第一個失誤第三十九章 安之,真名士也第七十四章 清晨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要俘虜第三百七十八章 今日令吾不歡者第七百零八章 津門旅五第七百二十一章 炮擊第五百七十一章 炮火臨城四第二百零四章 初雨第四百六十章 營城子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請令第二十章 失而復得第五百二十二章 饒暈了的大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