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分配

而這個時候,坐在養心殿的大清德宗皇帝光緒,也是一臉的頭疼。

‘津勝營’總辦兵部侍郎王文韶。

長蘆鹽運使胡燏棻,聯名馬廠新軍教官漢納根。

駐守通州京杭大運河畔張家灣的福建提督程文炳。

駐守薊州的新晉尚書銜的甘軍統領董福祥。

‘銳武軍’統領志銳。

魯東巡撫李秉衡。

還有尚在進京途中的湘軍宿將,湖南巡撫撫胡大徽。

這些文臣老將紛紛來了奏摺。

在奏摺裡,老將們都是先洋洋灑灑的表示自己忠君愛國,要和倭夷小兒血站到底,一定要讓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倭夷小兒,知曉我煌煌大清的威嚴手段。

然後就齊刷刷的話題一轉,開始叫苦缺槍少彈,空有殺敵之心,卻苦於‘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有制敵的利器。

最後就獅子大張口,要幾千條槍,幾十萬顆西洋精製子彈,十門二十門西洋利炮。

在奏摺裡拍着胸脯表示,只要槍械到手,就定會讓倭夷落花流水,魂飛膽喪什麼,一潰萬里。

看到這些奏摺,光緒雖然爲難,可還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這說明下面的臣子們的戰意強烈,而不是像大牢裡一路逃竄的葉志超之流,還有躲在威海衛死活不出港的丁汝昌之流,那麼膽怯,畏敵如鼠。

而是個個忠勇,一心殺敵報國。

實在是難能可嘉!

“這些將軍大臣,都是這麼大歲數的朝廷重臣,怎麼竟說孩子話;開口就是三千五千的要槍,十尊二十尊的要炮,這一船總共纔多少的軍械?不管怎麼分,山海關那邊都得拿大頭。”

光緒放下摺子,頭疼又好笑的揉了揉腦袋。

自從山海關連續兩次捷報,光緒這些天來一直提調着的心,就放下很多。

這就證明了倭夷兵也並不是那幫逃將說得那麼犀利,而且近日連續給山海關增兵,現在已經是兩萬大軍。

再加上不久就要抵達的四十五營湘楚健將,在光緒看來,三萬餘大軍林立在山海關一線,進攻先不敢說,守成那是絕對沒有問題。

十年前聶士成在衆將推脫避戰的情形下,主動去臺灣打法蘭西艦隊,這件事讓光緒對他的印象非常的好。

要不然在這個危機時刻,光緒也不會親自點將聶士成,讓他擔任直隸提督,主持直隸的防禦。

而對徐邦道這個在金州公然敢違背那個老東西的暗示,和連順聯兵戰鬥的老將,光緒也是非常的欣賞。

至於那個高大英俊,陽光魁梧的何長纓,光緒就不只是簡單的欣賞和印象很好了。

而是一種說不明的情緒。

無論是何長纓那令人熱血深思的書,他的大氣磅礴的詩詞。

他在津門的縱意任性,快意恩仇。

還是他的陽光隨性,自然不做作,他的強壯魁梧,微黑的皮膚,高大的個子,菱角分明的臉龐,明亮裡略帶鋒利的自信眼神。

或者他那一系列,光輝的刺眼的不敗戰績。

在何長纓的身上,光緒看到了一種屬於少年中國的,男子漢般昂揚雄起,奮發向上的力量。

而這些,都是光緒所欠缺的。

或者被這死氣沉沉的紫禁城,給死死壓抑着的,又萬分羨慕渴望的東西。

在光緒的情緒深處,何長纓現在所的生活,正是他理想而羨慕不已的那種生活。

自在,自由,熱血,拼搏。

光緒自小長在深宮,性格柔弱陰鬱,又極易衝動發火。

而何長纓正是如他反面,強壯陽光,在他思考只見,可以看到眼神裡不時閃現着睿智的光芒。

光緒時常幻想着自己能馳騁在戰馬上面,指揮着千軍萬馬,戰無不勝。

卻只能死死的憋在這個狹窄逼仄的紫禁城裡,整天耐着性子,去面那些倚老賣老的老糊塗昏臣。

還時刻提心吊膽的提防着,頤和園深處,投射過來的那道陰森壓抑的目光。

一邊候着的翁同龢,看着自己的這個學生眼睛裡面露出的喜悅,豈能不知道光緒的心思。

他先給光緒來了一個馬屁道:“賀喜皇上,現在將心可用,上下一心衆志成城,一心殺倭立功;大軍平滅倭夷,指日可待。”

“嗯,老師說的好;只是現在這槍械的事兒,如何才妥當?”

面對着一羣‘哭奶’的文臣武將,光緒一時間還真拿不定主意。

翁同龢一臉正色的說道:“皇上,臣子們一腔熱血,不宜冷了他們的心啊!”

“對,對,就是這個意思;老師以爲該如何處理?”

光緒見到翁同龢一語點出了其中的關鍵,不禁連連點頭,心想着還是老師懂得自己的擔心。

“現在山海關駐防有兩萬大軍,關內諸軍雖然槍支缺少,不過倭夷想要破關,只有先拔關外三城,而關外三城幾乎人手一槍,且彈藥充足;”

翁同龢心裡已經想好了說辭,卻故意的摸着鬍鬚,裝作沉吟狀:“因而,山海關看似缺槍少彈,實則不缺。”

光緒想了一會兒,擡頭驚訝的說道:“老師說的太有理了!只要關外三城安如磐石,關內諸軍並不需要太多的槍支,而關外三城現在8500人,有了7000支步槍,剩下的做飯,運送彈藥,修葺營房工事,根本就不需要配槍。”

假如劉坤一在這裡,他會委婉的啓奏光緒,賬不是這麼算的。

假如聶士成在這裡,他會誠懇的啓奏光緒,必須要保證關城兩翼清軍擁有足夠的火力,才能防止倭夷久攻不下關外三城,選擇從其他地點突破。

假如何長纓在這裡,他會無視翁同龢這個私心爆棚的老混蛋,而是和他據理力爭,並且在心裡暗罵‘屁話’,‘尼麻痹’!

然而現在殿內只有這中二熱血青年光緒,和這個狡詐無恥,只記私怨,毫無國朝公心的翁同龢。

“一着老臣看來,既然衆將都訴苦表決心,斷不能冷了他們,不如按着人數和現在手中槍支的多寡,來均分分配;這樣無人有怨言,說不公。”

翁同龢到此,終於說出了他心裡的伎倆。

在他看來,聶士成和關外北洋三軍,只要老老實實的守好山海關則可,萬一給他們這些利器,一不小心又是個大捷。

那麼前段時間費這麼大的心思瓦解北洋,趕李鴻章下臺,豈不都是白做了?

最好在關外三城,倭夷和北洋軍打得兩敗俱傷,那纔是最美妙的事情。

當天下午,光緒算了各軍的人數和現有槍支武器,隨即把那一萬支步槍,65門火炮,進行了他所認爲的完美的拆開分配。

第六百五十七章 華夏之痛威海港二第六百八十章 國戰無仁慈第一百零三章 薛迎春的眼淚第四百零六章 大連灣海防戰九第四百零三章 大連灣海防戰六第二百一十七章 頭老島爭奪戰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洞仙嶺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戰前夕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斬立決第四百一十章 撤離第五百八十六章 撲朔迷離的電報線事件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山谷阻擊戰二第四百二十章 戰場多詭變第五百九十章 看人第二百九十章 縱四方固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鍋王出山第二百章 平壤戰役十三第四百零一章 大連灣海防戰四第三十八章 哥不習慣下跪第一百五十章 未開打,先慮跑第七百五十一章 奉北第二百九十四章 順安驛的後遺症第五百八十二章 城頭第二百四十八章 津門雷霆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回家第九十八章 小兒女第四百二十五章 2號高地第二百三十九章 變陣第六百三十五章 亂戰二第五百零一章 螳螂黃雀第二百八十三章 依克唐阿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行塘沽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師大戰倭豬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題,徐家山炮擊第七百三十二章 不求流芳但也別臭萬年第五百零三章 翁同龢的心思第六百四十一章 決戰山海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個時代,結束了第七百三十三章 問鼎和梯子第五百七十四章 戰爭史上的第一次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戰松樹溝第二十一章 如花容顏邊的驚悚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山童姥第一百零五章 師生對第六百六十九章 薊州,津門,旅順第一百五十章 未開打,先慮跑第五百七十九章 對擂第四十五章 廟太小第四百五十三章 明犯強漢者第六百二十五章 砣磯水道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清晨有霧第七百三十三章 問鼎和梯子第二百零五章 是戰是和第五百八十三章 想要戰,那就戰第四百九十四章 迷惑第五十二章 你刷存在我就踩第七百七十一章 突圍第五百七十一章 炮火臨城四第七百二十八章 燕京郊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沽口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皇上聖明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新加速第三百八十章 破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初戰栽鬆院第七百八十九章 榮成灣第三十八章 哥不習慣下跪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上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關門打狗第三百一十六章 我管他濤生雲滅第一百零一章 不去平壤,我不甘心第四百二十章 戰場多詭變第五百六十三章 紙糊的城牆(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二章 驚變三第三十六章 東方列強帝國第五百八十章 虎倀(求訂閱)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沽口海戰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師大戰倭豬第三百九十一章 拳拳善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還良民於青天第七百一十九章 絞殺犁割第七百二十五章 東營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意孤行第二百九十二章 鹽州第五百六十章 求訂閱第六百七十九章 火光搖曳第五百八十一章 風往西吹第三百零四章 和珅倒,嘉慶飽第七百一十八章 回到原點的悲劇第五百八十七章 東洋的停戰條件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東溝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雁過拔毛第七百四十一章 分憂和權宜第三百二十八章 穿雲箭第三百一十四章 等了兩千一百年第四百一十七章 十五分鐘的距離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行塘沽第七十章 站直了,別趴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來了第三百零六章 鴨綠江畔的首站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津門雷霆一
第六百五十七章 華夏之痛威海港二第六百八十章 國戰無仁慈第一百零三章 薛迎春的眼淚第四百零六章 大連灣海防戰九第四百零三章 大連灣海防戰六第二百一十七章 頭老島爭奪戰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洞仙嶺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戰前夕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斬立決第四百一十章 撤離第五百八十六章 撲朔迷離的電報線事件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山谷阻擊戰二第四百二十章 戰場多詭變第五百九十章 看人第二百九十章 縱四方固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鍋王出山第二百章 平壤戰役十三第四百零一章 大連灣海防戰四第三十八章 哥不習慣下跪第一百五十章 未開打,先慮跑第七百五十一章 奉北第二百九十四章 順安驛的後遺症第五百八十二章 城頭第二百四十八章 津門雷霆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回家第九十八章 小兒女第四百二十五章 2號高地第二百三十九章 變陣第六百三十五章 亂戰二第五百零一章 螳螂黃雀第二百八十三章 依克唐阿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行塘沽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師大戰倭豬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題,徐家山炮擊第七百三十二章 不求流芳但也別臭萬年第五百零三章 翁同龢的心思第六百四十一章 決戰山海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個時代,結束了第七百三十三章 問鼎和梯子第五百七十四章 戰爭史上的第一次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戰松樹溝第二十一章 如花容顏邊的驚悚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山童姥第一百零五章 師生對第六百六十九章 薊州,津門,旅順第一百五十章 未開打,先慮跑第五百七十九章 對擂第四十五章 廟太小第四百五十三章 明犯強漢者第六百二十五章 砣磯水道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清晨有霧第七百三十三章 問鼎和梯子第二百零五章 是戰是和第五百八十三章 想要戰,那就戰第四百九十四章 迷惑第五十二章 你刷存在我就踩第七百七十一章 突圍第五百七十一章 炮火臨城四第七百二十八章 燕京郊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沽口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皇上聖明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新加速第三百八十章 破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初戰栽鬆院第七百八十九章 榮成灣第三十八章 哥不習慣下跪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上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關門打狗第三百一十六章 我管他濤生雲滅第一百零一章 不去平壤,我不甘心第四百二十章 戰場多詭變第五百六十三章 紙糊的城牆(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二章 驚變三第三十六章 東方列強帝國第五百八十章 虎倀(求訂閱)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沽口海戰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師大戰倭豬第三百九十一章 拳拳善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還良民於青天第七百一十九章 絞殺犁割第七百二十五章 東營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意孤行第二百九十二章 鹽州第五百六十章 求訂閱第六百七十九章 火光搖曳第五百八十一章 風往西吹第三百零四章 和珅倒,嘉慶飽第七百一十八章 回到原點的悲劇第五百八十七章 東洋的停戰條件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東溝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雁過拔毛第七百四十一章 分憂和權宜第三百二十八章 穿雲箭第三百一十四章 等了兩千一百年第四百一十七章 十五分鐘的距離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行塘沽第七十章 站直了,別趴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來了第三百零六章 鴨綠江畔的首站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津門雷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