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轉機(三更二)

“朝鮮亂了,讓我北洋去防,平壤要我北洋去防,鴨綠江,遼陽,奉天,金州,大連,旅順,山海關,威海衛都得我北洋去赴死!”

李鴻章怒聲吼道:“現在直隸津京,也要我北洋最後的一點血脈九死一生的來赴死!朝廷裡面這些誇誇其談的清流們,罵我老李家賣國,通敵,恨不得食我之肉的清流們,這時候怎麼還不站出來去死!”

李鴻章望着屋內衆人,疲憊而悲憤的說道:“我老李今兒送諸位一句話,——求人不如求己,哪位想上,只管去上,別拿別人的命來往上填!”

滿屋寂然,都知道這個老頭兒這回是真的怒了。

同時卻是一個個的暗自埋怨,老李你這傢伙真不明理兒!

大夥兒這麼說確實是爲自個不遭兵禍不假,可是你不發話調兵,等到倭夷的兵艦打過來,你和你的一大家子兒女,不也是要遭殃麼?

這時候,在外面傳來一道急促的腳步聲,衆人皆擡眼望去,只見李鴻章的女婿,也是曾今的清流大員張佩綸,匆匆的走了進來。

“這又是什麼事兒?”

屋裡的人心裡都是一咯噔。

大家都知道雖然李鴻章搬家住在一個小院子裡,可是這幾天聽聞張佩綸私下裡通過大沽總兵府的電報局,一直在和旅順那邊有着聯繫。

這其中的小心思,不用說大家都猜得到。

現在停在旅順港的北洋水師,自然是李鴻章的心腹私兵,說句難聽點的,沒有他老李發話,皇上估計都調不出來。

至於那兩三萬陸軍,江自康,薑桂題,程允和,都是出自北洋系的老將。

而那些新興將領,新盛軍統領林雲瑜出身北洋武備學堂。

抗倭軍統領吳威揚,是仁字軍統領吳育仁的侄子。

手握重兵的毛超,是李鴻章曾經的親衛隊長,趙志宏是趙懷業的侄子。

那個什麼警衛團團長李搏虎,也是原大沽炮臺的哨長。

騎兵統領曲德成,是原盛軍統領衛汝貴的親兵隊長。

這清一色的,都是北洋系培養的新生代精英。

這些人以前也許何長纓那小子能夠指使制衡,然而現在何長纓陷在山海關九死一生,除了他李鴻章,還有誰敢說調得動?

“中堂,津門總領事寶士德剛剛到別院求見,——”

看到一屋子人,包括王文韶都豎起了耳朵,張佩綸臉上閃出微微的激動和驕傲,得意的想着,看到沒有,就算是老岳父沒了頂子,在洋人的眼裡依然是大清朝的頭號國柱!

不過寶士德求見的原因和內容,張佩綸顯然不想讓這些‘外人’輕易的知曉。

“說吧,是什麼?”

李鴻章豈能不明白自己這個女婿的心思,還是一個不甘於寂寞,願意放逐山野‘悠然見南山’般的心性。

不過就現在這個場面,寶士德就算是說了‘驚天’的話,李鴻章都不能讓他藏着掖着不當衆說出來。

現在滿大清都在誣陷自己,說外甥張士珩走私槍械,糧食,燃煤給倭夷資敵。

說生死不知的大兒子李經方和東洋勾結,在東陽有大量倭夷送的產業。

說津門間諜案有自己通倭的證據,被自己強行壓下去了。

今兒假如不讓張佩綸把話說出來,那還不坐實了自己通敵的‘罪證’?

估計不到晚上就天下皆知,自己那在夜晚被偷砸了無數次的院子,今晚鐵定又要遭大殃了!

“中堂,寶士德說英國艦隊已經放開了對渤海口的封鎖——”

“啊?”

滿堂駭然,王文韶,盛懷宣,王文錦,羅豐祿等人都是臉目慘白。

李鴻章的心裡也是猛然一跳,然而看女婿那帶着一絲蔫壞的神情,‘怒罵’着說道:“誰讓你盡在這裡‘抖包袱’,你以爲自個在場子上唱大戲?”

“呵呵——”

張佩綸瞬間把屋裡衆人的臉色一一瞧在心裡,笑着說道:“不過東洋魯東軍隊和艦隊,暫時既不會去煙臺,更不會來津門。”

“此話當真?”

王文韶驚喜的站起來反問,隨即就自己‘浪言’了,高興的說道:“幼樵老弟的話自然是一口一個釘子;只是爲何?”

只是爲何?

王文韶,羅豐祿,嚴復,王文錦,盛懷宣,黃建笎,天津道李岷琛,天津知府汪守正,——

包括李鴻章。

都驚喜不惑的望着張佩綸,等待解謎。

張佩綸的臉上慢慢的炸出一片微笑:“因爲在英國的壓力下,倭夷終於低頭了!”

“真的?”

“好一場及時雨!”

頓時,堂內滿屋譁然。

“寶士德領事告知中堂,倭夷同意咱大清派出使節到東洋和談;作爲誠意,倭夷將從威海派一大將黑木爲楨,和煙臺領事領事阿林格一起,由咱大清的煙臺官員領着乘船來津門,然後和寶士德一起去通州等着倭夷的第一軍,奪取山縣有朋的軍權後——”

張佩綸緩緩的,一個字一個字的蹦出來兩個字:“退兵!”

“退兵?”

“退兵?”

在這一刻,屋內一衆大清官員個個都是喜不自勝,全是一副大石頭落地以後的輕鬆。

“幼樵,還得再辛苦你一趟,和雲舫,杏蓀一起在大沽候着;嚴令炮臺,碼頭士兵,千萬不可莽撞怠慢,壞了和談大計。”

王文韶滿面春風的說道:“我這就給京師報喜!”

一屋子的大清大臣們都只顧着興奮,似乎都沒有聽出張佩綸話裡,日英兩國的含義,——黑木爲楨和寶士德說的是在通州候着山縣有朋的第一軍,而不是說在薊州。

此時,可能在這些大清重臣的內心深處,其實和日英兩國一樣,絲毫都不看好聶士成,董福祥的薊州防線。

薊州城。

薊州古稱無終、漁陽,東臨唐山,北靠承德,西依燕京,南聯津門,位於津門正北大約兩百五十餘里,距離燕京正東大約兩百餘里。

素有‘畿東鎖鑰’之稱,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爲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白居易的《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唐代詩人杜甫的“漁陽豪俠地,擊鼓吹笙竽。”南宋詩人文天祥的“一朝漁陽動鼙鼓,大江以北無堅城。”都道出了這裡戰略地位的重要。

宋遼金時期,這裡是三方爭奪對峙的重要戰場。明代,這裡是北方的重要防線,戚繼光任薊鎮總兵在此駐守16年。

而此時,這裡也即將爆發一場慘烈的惡戰,能不能阻擋住日軍山縣有朋的第一軍的西進之路,就看直隸提督聶士成和新晉尚書銜的烏魯木齊提督董福祥,怎麼來應對這場戰爭。

第四百七十七章 酷烈第一百八十三章 今夕是何年第三百三十七章 汪有文第七百三十章 胡攪蠻纏第五百四十二章 摧枯拉朽大孤山第四百九十八章 守城一四百五十九章 營城子一第七十八章 站出來,去戰鬥第一百一十三章 跨過鴨綠江第三百七十七章 月下求兵第六百七十三章 董福祥的自信第六百六十六章 戰薊州一第二百五十章 回津第二百六十一章 日軍變精明瞭第三百三十八章 暢飲一杯老茶爾第三百八十五章 古井幽深第七百九十八章 爭奪南關嶺第六百零七章 破關戰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留下一些,改變一些第一百五十四章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第五百一十二章 何長纓開始落子一第七百四十五章 兵指澎湖第三百九十八章 修枝剪葉第三百零四章 和珅倒,嘉慶飽第五百二十七章 臣軍旅未諳第四百八十五章 第一場要塞炮擊一第二百零一章 平壤戰役之將暮第七百七十九章 遼東大勢千里畫卷第六百五十四章 山海關夜空中的煙花第一百六十章 心情理解,方式不對第五章 死神擦肩而過第七百九十九張 殲滅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大隊出現第十六章 爺住在津門衛第五百四十章 建議合軍第六百七十章 接力賽,落幕和起始第四百八十六章 第一場要塞炮擊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一二一,三六第六十二章 成交第八章 救美第十七章 茶水餿了第二十二章 路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能守第一百八十二章 似乎無懈可擊第六百三十五章 亂戰二第三百五十章 甕中之鱉第六十五章 以一敵四第二十章 失而復得第三百零七章 鴨綠江畔的首站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順安驛的後遺症第一百五十章 未開打,先慮跑第七百二十章 誰家炮鳴一第五十三章 事成第四百五十章 過關斬將第三百七十三章 攻防普蘭店第一百六十二章 黃鸝啼鳴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作之合第二百二十五章 海外賤民,孽由自取第一百八十五章 平壤戰役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七封電報一第五百七十章 炮火臨城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摧枯拉朽大孤山第七章 窮途第三百九十七張 大連灣海防戰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狼羣的屏障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激戰內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平壤戰役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浮雲第二百二十章 炮擊平壤第四百三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州城東第五百零三章 翁同龢的心思第六百七十三章 董福祥的自信第三百六十章 大廈將傾第三章 生死不渝,一生不改第三百五十一章 菊一文字第六百七十七章 第11旅團第四百九十四章 迷惑第三百四十八章 去遼南第六百六十六章 戰薊州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分兵第七百五十二章 回家第五百九十一章 九門口長城二第四百六十章 營城子二第八百章 落幕大連灣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東溝五第三百五十章 甕中之鱉第一百二十三章 水師不是地老鼠第七百三十三章 問鼎和梯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黃鸝啼鳴第三百九十三章 好大雪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南關嶺防禦戰第七十八章 站出來,去戰鬥第四百七十章 山海關防區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六國論衡第六百八十九章 接力賽,落幕和起始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狼視第二百八十三章 依克唐阿第二百三十章 大東溝一
第四百七十七章 酷烈第一百八十三章 今夕是何年第三百三十七章 汪有文第七百三十章 胡攪蠻纏第五百四十二章 摧枯拉朽大孤山第四百九十八章 守城一四百五十九章 營城子一第七十八章 站出來,去戰鬥第一百一十三章 跨過鴨綠江第三百七十七章 月下求兵第六百七十三章 董福祥的自信第六百六十六章 戰薊州一第二百五十章 回津第二百六十一章 日軍變精明瞭第三百三十八章 暢飲一杯老茶爾第三百八十五章 古井幽深第七百九十八章 爭奪南關嶺第六百零七章 破關戰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留下一些,改變一些第一百五十四章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第五百一十二章 何長纓開始落子一第七百四十五章 兵指澎湖第三百九十八章 修枝剪葉第三百零四章 和珅倒,嘉慶飽第五百二十七章 臣軍旅未諳第四百八十五章 第一場要塞炮擊一第二百零一章 平壤戰役之將暮第七百七十九章 遼東大勢千里畫卷第六百五十四章 山海關夜空中的煙花第一百六十章 心情理解,方式不對第五章 死神擦肩而過第七百九十九張 殲滅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大隊出現第十六章 爺住在津門衛第五百四十章 建議合軍第六百七十章 接力賽,落幕和起始第四百八十六章 第一場要塞炮擊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一二一,三六第六十二章 成交第八章 救美第十七章 茶水餿了第二十二章 路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能守第一百八十二章 似乎無懈可擊第六百三十五章 亂戰二第三百五十章 甕中之鱉第六十五章 以一敵四第二十章 失而復得第三百零七章 鴨綠江畔的首站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順安驛的後遺症第一百五十章 未開打,先慮跑第七百二十章 誰家炮鳴一第五十三章 事成第四百五十章 過關斬將第三百七十三章 攻防普蘭店第一百六十二章 黃鸝啼鳴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作之合第二百二十五章 海外賤民,孽由自取第一百八十五章 平壤戰役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七封電報一第五百七十章 炮火臨城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摧枯拉朽大孤山第七章 窮途第三百九十七張 大連灣海防戰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狼羣的屏障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激戰內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平壤戰役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浮雲第二百二十章 炮擊平壤第四百三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州城東第五百零三章 翁同龢的心思第六百七十三章 董福祥的自信第三百六十章 大廈將傾第三章 生死不渝,一生不改第三百五十一章 菊一文字第六百七十七章 第11旅團第四百九十四章 迷惑第三百四十八章 去遼南第六百六十六章 戰薊州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分兵第七百五十二章 回家第五百九十一章 九門口長城二第四百六十章 營城子二第八百章 落幕大連灣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東溝五第三百五十章 甕中之鱉第一百二十三章 水師不是地老鼠第七百三十三章 問鼎和梯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黃鸝啼鳴第三百九十三章 好大雪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南關嶺防禦戰第七十八章 站出來,去戰鬥第四百七十章 山海關防區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六國論衡第六百八十九章 接力賽,落幕和起始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狼視第二百八十三章 依克唐阿第二百三十章 大東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