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南方(二)

餘額不足

“馮德?”孫挺羽十分不快,對這個無能老頭子他素來吃味。

“沒錯!馮老頭當年便是柳鏡曉的老上司,讓他來當這個山東督軍那是人地兩宜啊!”張步雲倒是十分得意。

張步雲決意南下,這東南各省幾乎都欠了一位督軍,因此他大筆一揮,其中最重要的山東督軍便給了馮德,孫挺羽很不服氣地說道:“這老頭子除了打牌,還會什麼?”

當初鄂奉戰爭便是馮德在熱河一線主持戰局,馮老頭生命不息雀戰不止,結果柳鏡曉率先投了鄂軍,陳瑞龍也帶着自己的雜牌全軍反水,結果馮德連司令部都不要就直接跑回東北,此事孫挺羽記憶猶新。

他不得不爲自己爭取:“山東督軍這個位置,除我沒有人能幹得了,任他柳鏡曉如何奸滑似鬼,也得喝我的洗臉水……步雲,讓我去幹吧!”

張步雲連連搖頭:“馮德是員老將,派他沒錯了!只要他一到濟南,柳鏡曉就得老老實實地爲這個老上司端茶送水!”

孫挺羽負氣道:“就連馮老頭連委了一個督軍,我辛辛苦苦地爲你打江山,又拿到了什麼?”

張步雲一拍桌子,抓住孫挺羽的領子用力一扯,把衣服都扯破了,他大聲說道:“瞧你都幹了什麼好事?老老實實給我回部隊去!”

可是一個督軍空手上任,想要抓到實權是萬萬不能的,張步雲思量了一下,決定由奉軍陳昇部領兵南下護送各位督軍南下。這陳昇是王自齊的舊部,所部編爲一師,戰鬥力雖然十分兇悍,但軍紀可以是神鬼搖頭,這次直奉之役他立功甚偉,戰後更是收編了大量直軍,把自己的官長都連升三級,開戰前的小兵都是連排長了。

只是對於這支七八萬人的部隊,奉軍內部也有爭議,孫挺羽就是一句話:“這等部隊攏民有餘!裁了裁了!”

結果話還沒說完,張步雲先發了一通火:“人家立了那麼大的戰功,就憑你一句就裁了……你們自己擴編那麼多部隊幹什麼,是不是想造反啊!告訴你們,你們擴編的部隊,我一概不予承認!只有人家陳昇擴的部隊,我纔給予承認!”

可是奉軍在關外計有三十五萬部隊,此次隨張步雲入關者約二十萬人,雖經戰事消耗,但收編直軍俘虜和殘部之後,反而將入關部隊擴編到三十萬人,關外奉軍亦擴編到二十萬人,加上關山河的共和軍所部十三四萬,這五十萬大軍位於平津及河北一省,誰也沒有辦法供養得起。

現在張步雲已經有了如意算盤,讓陳昇部爲主力領兵南下,又決心讓關山河率部經略西北,尤其對集北中國精華所在的保定大名地區決不放手。

馮德一聽到被任命爲山東督軍的消息,他當即是停止雀戰,端然正坐等着人家來恭喜,心裡估計着山東一個縣長能賣多少銀子。

他照着張步雲的話說:“柳鏡曉是我的老部下,只要我一句話就可以讓他端茶送水……”

可是天下哪有一輩子給老上司端茶送水的老部下?柳鏡曉忙於婚事,可是張步雲向關山河送出了任命了五省督軍的命令之後,關山河這個黃內閣的太上皇一發話,當即明令頒發。

正在籌備自己婚禮的柳鏡曉只說了一句:“奉軍入關,北京政變,共和法統已絕……我從來不承認這個內閣!”

東南各省更是雞飛狗跳,各省新上任的省長好不容易抓到執掌一省的身份,哪願意自己頭上再來一個婆婆,特別是山東的沈漠塵省長,這位沈家出身的新省長雖然有了執掌一省的機會,但發現自己的權力比其它各位都小得多。

山東是柳鏡曉的根本,柳鏡曉在此經營多年,可以說是鐵桶一般的江山,空降的省長能插手的機會本來就少,何況聯軍總部就設在山東,許多關健問題都是跳過他直接請示柳鏡曉,現在一聽說又來了這樣一個婆婆,哪有不急之理。

當然張步雲也頗有頭腦,他除了督軍之外,還超升了柳鏡曉部下軍官的官職,比方說把鍾小刀任命爲膠州鎮守使,原本以爲會惹得柳鏡曉內部大亂,沒想到嚇得鍾小刀趕緊打電報向柳鏡曉報告:“屬下絕無奉軍有任何聯繫勾結之事,請師長明察……”

這類告罪電文甚多,柳鏡曉一概下令燒燬,聯軍是以老定邊軍爲基幹發展起來的部隊,團結性好,主官不能掌控部隊,只要他一聲令下,象鍾小刀之流立即就得人頭落地。

這時候奉命護送督軍南下的陳昇那是興奮得幾乎要五體投地了:“老子……老子終於減肥到二百斤了……快把那匹快馬給找來……”

那匹快馬果然是快馬,一個小時飛奔了五里路,第二天全奉軍都知道事情的真相:“操!居然是秤壞了!”

不過陳昇對於南下還是有很大熱情,雖然這純是爲人作嫁衣,但他也是大有利潤,先向各位上任的督軍各收取二萬元的開拔費,接着他向津浦路局提出要乘車南下。

結果當即有人勸道:“萬一柳鏡曉半路截擊怎麼辦?”

他覺得很有道理,思量來思量去,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馮督軍,這開拔費不夠,再給個十萬八萬吧……”

這時候東南各省已經一致反對新督軍到位,陳昇想來想去,只好避開山東南下,那就只能假道河南從平漢路南下,還好河南督軍嶽鍾林和湖北督軍南耀蕭都是牆頭草,早早換了旗幟,他抓了抓頭髮道:“還是走平漢路吧……”

至於柳鏡曉,他仍是沉醉於新婚之喜,他慢慢地揭開紅蓋頭,輕聲說道:“今天……可是我們倆的第一次啊……”

沒有經驗的新娘並沒有任何懼意,只用熾熱的目光對準了柳鏡曉。

第六章第5章 故人第15章 心事第42章 東南(四)第17章 不速之客第7章 南方(三)第三章第32章 淮海省第12章 巧芷第4章 雲涌(上)第8章 江漢寵兒第22章 美女高參第42章 易督第47章 中局第36章 共和萬稅第41章 辭別第12章 全軍出征第21章 驚天變第18章 驚天賭局第20章 突圍第24章 山東問題第19章 奪印第18章 威海之役第3章 奪權之會第12章 拍馬腳第7章 援鄂起因第22章 美女高參第29章 禁衛之軍第25章 雁菲第29章 北進第19章 脂粉香帥第26章 開戰第30章 魚死網破第24章 奪炮第43章 海上(上)第3章 討伐令第14章 危機第1章 烈風(上)第39章 整肅第18章 威海之役第19章 奪印第9章 莫名結果第13章 湖南問題(下)第12章 臨別處置第9章 八省援陝第13章 密報第12章 全軍出征第19章 預備之師第8章 冰鏡玉霜第14章 馬桶機關(上)第43章 海上(中)第1章 沂蒙有變第7章 南方四(上)第14章 慕容蘭珠第32章 川軍出場第37章 反水第1章 漠北騎營第7章 公館驚變第16章 十七師第39章 川鄂戰爭(五)第31章 濟南第11章 海若第34章 兩女相見第35章 再起第15章 天變(下)第28章 擴軍第7章 就地休整第4章 空前禮遇第19章 南征令(下)第19章 前金遺蹟(上)第36章 共和萬稅第三十章 1兩線紫釵恨新書壯志千秋開始連載第25章 鄂奉停戰第11章 瑞軍出師第6章 蒙陰戰開第8章 信徒第5章 榮耀(完)第19章 前金遺蹟(上)第23章 鴻門宴(上)第39章 北邊第12章 臨別處置第31章 沈家第22章 絕色佳人第5章 惡戰將至第42章 熱河第7章 南方四(上)第38章 奉軍北進第5章 統一口徑第30章 風煙第18章 世宗皇陵第24章 激戰正烈(下)第24章 鴻門宴(中)第18章 海州夫婦第25章 雁菲第25章 雁菲第30章 風煙第29章 權威報道第34章 決戰前夕(一)第29章 禁衛之軍
第六章第5章 故人第15章 心事第42章 東南(四)第17章 不速之客第7章 南方(三)第三章第32章 淮海省第12章 巧芷第4章 雲涌(上)第8章 江漢寵兒第22章 美女高參第42章 易督第47章 中局第36章 共和萬稅第41章 辭別第12章 全軍出征第21章 驚天變第18章 驚天賭局第20章 突圍第24章 山東問題第19章 奪印第18章 威海之役第3章 奪權之會第12章 拍馬腳第7章 援鄂起因第22章 美女高參第29章 禁衛之軍第25章 雁菲第29章 北進第19章 脂粉香帥第26章 開戰第30章 魚死網破第24章 奪炮第43章 海上(上)第3章 討伐令第14章 危機第1章 烈風(上)第39章 整肅第18章 威海之役第19章 奪印第9章 莫名結果第13章 湖南問題(下)第12章 臨別處置第9章 八省援陝第13章 密報第12章 全軍出征第19章 預備之師第8章 冰鏡玉霜第14章 馬桶機關(上)第43章 海上(中)第1章 沂蒙有變第7章 南方四(上)第14章 慕容蘭珠第32章 川軍出場第37章 反水第1章 漠北騎營第7章 公館驚變第16章 十七師第39章 川鄂戰爭(五)第31章 濟南第11章 海若第34章 兩女相見第35章 再起第15章 天變(下)第28章 擴軍第7章 就地休整第4章 空前禮遇第19章 南征令(下)第19章 前金遺蹟(上)第36章 共和萬稅第三十章 1兩線紫釵恨新書壯志千秋開始連載第25章 鄂奉停戰第11章 瑞軍出師第6章 蒙陰戰開第8章 信徒第5章 榮耀(完)第19章 前金遺蹟(上)第23章 鴻門宴(上)第39章 北邊第12章 臨別處置第31章 沈家第22章 絕色佳人第5章 惡戰將至第42章 熱河第7章 南方四(上)第38章 奉軍北進第5章 統一口徑第30章 風煙第18章 世宗皇陵第24章 激戰正烈(下)第24章 鴻門宴(中)第18章 海州夫婦第25章 雁菲第25章 雁菲第30章 風煙第29章 權威報道第34章 決戰前夕(一)第29章 禁衛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