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決戰前夕(一)

餘額不足

柳鏡曉的乾脆回答,斷絕了守軍投降的一線可能,因此陳震龍當即就送走了使者。

他也不願投降,柳鏡曉的話只是堅定了他的決心,好不容易升到護軍使這個位置,怎麼能輕易放手,投降柔然人的話,保住性命就是最好的出路。

再說陳光明死於柔然人之手,於公於私他都不可能投降。

而各個營長雖然各有打算,卻也不願意投降。要知道向柔然人投降,這可是一生一世都難以洗去的污點。

等使者走後,趁定邊軍的三個營長和瑞軍的兩個營長都在,陳震龍便召集他們開個小會,會上陳震龍首先問道:“你們傷亡有多少?”

柳鏡曉仔細清點了一下定邊軍的傷亡,第一營傷亡了一百一十二人,第二營傷亡八十七人,(包括白斯文連亡兩傷七的數字,這對於白連來說,簡直是空前的巨大傷亡),輜重連傷亡四十七人,第三營傷亡七十四人,總共加起來,定邊軍傷亡了三百二十人。

而瑞軍方面剛傷亡了八十六人,這樣雙方加起來傷亡了四百人。

表面看起來,總兵力超過三千人的守軍,只是傷亡了八分之一的兵力,實際不然,柳鏡曉的定邊軍所部,戰鬥兵員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因此實際上戰鬥兵已經傷亡了五分之一,戰鬥骨幹的傷亡還更大一些,可以說是大傷元氣,而瑞軍方面雖然好些,可也好不到哪去。

不過柳鏡曉依然向陳震龍拍着胸膛保證:“請護軍使放心,我們這三個營一定死戰到底,真撐不住我親自帶着勤雜人員上陣衝鋒!”

三個營長也堅決死戰,這樣一來陳震龍大爲放心,也保證瑞軍方面問題不大,柳鏡曉又說道:“敵軍傷亡約千人左右,雖然挫了他們的銳氣,卻還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

柳鏡曉的估計相當精確,一般來說估計敵軍都會有所誇大,而根據《柔然獨立戰爭秘史》的記載,當天上午柔然軍的多次進攻共傷亡八百七十六人,這個數字八百七十六人的傷亡即使略有縮小,但也實際相差不大。

當然後來的正史觀點和柳鏡曉的估計完全不同:“……我軍官兵抱必死之決心,柳鏡曉先生更是數度親冒矢石上陣殺敵,各連官兵也全力奮勇殺敵,尤以第二營第五連白斯文部最爲勇武,白連長征衣盡是血跡,殺自斃敵數十人,全連雖受空前重大之傷亡,仍奮勇殺敵,柔然人戰後聞白斯文之名無不膽戰心寒。”(以上摘自白斯文等編纂的經典戰史著作《定邊軍軍史》)。

柳鏡曉這話一出,幾個營長都表示同意,柳鏡曉繼續說道:“我有個主意,請大家參謀參謀!”

陳震龍笑道:“鏡曉直管說便是!”

柳鏡曉卻是許久才說出兩個字:“撤退!”

見大家還不明白,柳鏡曉繼續說道:“毀掉城關,退守城門!”

鑑於敵軍的絕對優勢,柳鏡曉在百般猶豫之後,終於提出這個觀點。

陳震龍和五位營長仔細思索了一陣,最終在心裡同意了柳鏡曉的觀點。

一般守城的話,首先要守外圍據點,然後退至城關,再退守城門,最後退守內城,逐次消耗敵軍實力。可今天卻不同,柔然人佔了兵力上的絕對優勢。

而守軍兵力薄弱,只能放棄了外圍據地,直接據守城關,但是在城關的消耗戰裡,傷亡之大依然令守軍難以承受,如果把所有的兵力都消耗在外圍,那麼到守城門的時候就沒有兵力了,退守城門可以說明相當明智的舉動。

不過大家都沒有公開支持柳鏡曉的意思,會場沉寂了許久,慕容雪海終於開口道:“確實只有毀掉城關,死守城門了!”

一聽這話,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退守城門這種事情,關係到林西能否守住。萬一這個問題處置失當,日後追究責任,哪個先開口,到時候哪個承擔責任,當然最重的責任要在柳鏡曉身上。

見慕容雪海首出先口,大家都同意退守城門的意見。

正說着,一個傳令兵快步跑來,氣喘吁吁地把一份加急電文遞給陳震龍,陳震龍接過電文一看,上面寫着:“……柔然叛軍約九師之衆侵襲林西,已令各部火速來援,請各位衛我軍威,死戰到底……”

其餘文字都是廢話,而柔然人此次有九個師的兵力,這是幾個主官在會上都已經確認的事實,一方面是審問戰俘得出的結果,另一方面通過這次進攻的兵力估算得出柔然人此次攻城的總兵力在九個師左右,其直接攻城的部隊約爲五六個師,其餘部隊用來打援。

陳震龍又重新看了一遍電文,但電文上沒有半點實際的東西,就是讓他們死戰到底,不由一陣發火,將電文捲成一團拋入風中。

而在林西城的另一邊,完顏玉琢在跟着郭俊卿的身後,幫她逐個訊問柔然俘虜,一小隊士兵則在她們身後幫忙。

完顏玉琢畢竟對柔然人有過濃厚的感情,在她的關照下,俘虜得到相當不錯的醫療和食物。

訊問完一批俘虜,自然有士兵帶上另一批俘虜,當完顏玉琢往俘虜的隊形隨意看了一眼,卻頓時呆住。

一個熟悉卻又不願想起的身影突然跳入了完顏玉琢的眼簾,那男子年約二十七八,相貌英俊,衣着華貴,一身柔然服飾,頭戴頂紅纓出帽檐的圓筒帽,身着蒙古袍,外面套短袖馬褂衣着,腰扎垂穗頭腰帶,曾是許多柔然少女的夢中情人,卻是完顏玉琢最不願想起的人。

完顏玉琢怎麼也沒想到會見到他,口中吐出:“是你?”

她的面色立時變幻不定,也看不出是什麼情緒,而對方的臉上同樣現出詫異的神情。

郭俊卿頓時明白了這男子的身份。

正珠爾扎布,完顏玉琢曾經的丈夫,巴布扎布的兒子。

第16章 初次纏綿第7章 南方(一)第1章 沂蒙有變第7章 雙星初會第9章 宣戰(二)第10章 木蘭從軍第21章 婚事第8章 大海戰中(一)第8章 江漢寵兒第24章 策馬第8章 冰鏡玉霜第43章 驅張紫釵恨新書壯志千秋開始連載第38章 林西決戰(二)第26章 開戰第19章 奪印第44章 劇變第29章 河南第6章 間諜第5章 故人第7章 南方(五)第24章 奪炮第10章 歸德第40章 川鄂戰爭(六)第3章 晚間小役第9章 變亂突起第41章 林西決戰(五)第32章 川軍出場第18章 威海之役第31章 翻盤第41章 林西決戰(五)第32章 川軍出場第5章 雲帥現身第32章 川軍出場第37章 敗戰第8章 決斷第32章 總統選舉第41章 辭別第41章 辭別第10章 瓊音(三)第6章 皆大歡喜第41章 二次援湘第1章 情債第22章 激戰正烈(上)第5章 榮耀(二)第29章 北進隨筆巴布扎布父子第14章 四大艦隊第36章 川鄂戰爭(一)第21章 大戰序幕第6章 破碎(一)第47章 中局第19章 八日苦戰(三)第29章 權威報道第4章 民意運動第26章 隔岸觀火第三十章 2潛機第18章 鐵路第33章 誓死不降第10章 觀戰第一第16章 彈雨笑話戰裡的幾個典故第10章 海上沈家新書惡霸開張第30章 風煙第26章 血戰第40章 下第4章 血之地第27章 煽風點火第43章 笑劇連篇第42章 熱河第24章 八日苦戰(八)第16章 使者往來第18章 鐵路第24章 奪炮第40章 中第16章 苦戰前夕第40章 淪陷四十章 上第六章第31章 丁省長第37章 風雪漏汁湖第4章 雲涌(上)第34章 決戰前夕(一)第13章 崩盤第31章 集體槍斃第30章 以水代兵第36章 新大陸第1章 初遇蘇雪第10章 瓊音(一)第22章 賄選第24章 山東問題設定之一第9章 開戰第28章 黃羊軍第28章 金玉良言第25章 起程赴魯第34章 決戰前夕(一)第25章 雁菲
第16章 初次纏綿第7章 南方(一)第1章 沂蒙有變第7章 雙星初會第9章 宣戰(二)第10章 木蘭從軍第21章 婚事第8章 大海戰中(一)第8章 江漢寵兒第24章 策馬第8章 冰鏡玉霜第43章 驅張紫釵恨新書壯志千秋開始連載第38章 林西決戰(二)第26章 開戰第19章 奪印第44章 劇變第29章 河南第6章 間諜第5章 故人第7章 南方(五)第24章 奪炮第10章 歸德第40章 川鄂戰爭(六)第3章 晚間小役第9章 變亂突起第41章 林西決戰(五)第32章 川軍出場第18章 威海之役第31章 翻盤第41章 林西決戰(五)第32章 川軍出場第5章 雲帥現身第32章 川軍出場第37章 敗戰第8章 決斷第32章 總統選舉第41章 辭別第41章 辭別第10章 瓊音(三)第6章 皆大歡喜第41章 二次援湘第1章 情債第22章 激戰正烈(上)第5章 榮耀(二)第29章 北進隨筆巴布扎布父子第14章 四大艦隊第36章 川鄂戰爭(一)第21章 大戰序幕第6章 破碎(一)第47章 中局第19章 八日苦戰(三)第29章 權威報道第4章 民意運動第26章 隔岸觀火第三十章 2潛機第18章 鐵路第33章 誓死不降第10章 觀戰第一第16章 彈雨笑話戰裡的幾個典故第10章 海上沈家新書惡霸開張第30章 風煙第26章 血戰第40章 下第4章 血之地第27章 煽風點火第43章 笑劇連篇第42章 熱河第24章 八日苦戰(八)第16章 使者往來第18章 鐵路第24章 奪炮第40章 中第16章 苦戰前夕第40章 淪陷四十章 上第六章第31章 丁省長第37章 風雪漏汁湖第4章 雲涌(上)第34章 決戰前夕(一)第13章 崩盤第31章 集體槍斃第30章 以水代兵第36章 新大陸第1章 初遇蘇雪第10章 瓊音(一)第22章 賄選第24章 山東問題設定之一第9章 開戰第28章 黃羊軍第28章 金玉良言第25章 起程赴魯第34章 決戰前夕(一)第25章 雁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