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入冬(二)

當宋王偃手持利劍指着惠盎時,似景敾、戴不勝、戴盈之這三位軍司馬,紛紛開口爲惠盎求情,勸說宋王偃息怒。

包括蒙仲,他一邊爲惠盎求情,一邊思忖着如何勸服宋王偃。

然而就在這時,就見宋王偃怒視着惠盎,最終卻將持有利劍的手垂了下來。

他瞥了一眼惠盎,仍帶着幾分慍怒說道:“寡人生平殺戮甚多,可如今,滕人不懼寡人,就連寡人的臣子亦不畏懼寡人!……唐鞅,你說這是爲何?”

“呃……”

在宋王偃的質問下,筵席中一名約六十多歲的老者臉上露出幾許遲疑之色。

此人便是唐鞅,在惠盎出仕宋國前,正是此人擔任宋國的國相——哪怕是在惠盎出仕宋國之後,此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擔任宋國的國相。

不過現如今嘛,唐鞅在宋王偃心目中的地位,已遠遠不如惠盎。

面對着宋王偃的質問,唐鞅唯唯諾諾了一陣,旋即用諂媚的口吻說道:“大王,滕人不畏懼您,羣臣不畏懼您,或許是因爲大王以往所降罪之人,都是一些爲人不善者,是故善者不畏。大王若要世人畏懼,在降罪時不若就不要分辨善者或惡者,一併論罪,這樣天下人就會畏懼您,羣臣也會畏懼您了。”

這一番言論,聽得在場衆人目瞪口呆。

而蒙仲更是驚愕地睜大了眼睛,心中暗道:“這算什麼屁話?!”

待片刻的死寂後,軍司馬戴盈之指着唐鞅大罵,罵後者妄言惑王。

但是宋王偃在聽了唐鞅的話後卻很高興,哈哈大笑,走上前來拍拍唐鞅的肩膀,笑着說道:“說得好啊!那就從你開始吧!”

說罷,還沒唐鞅回過神來,宋王偃手中的利劍,便一劍捅穿了前者的胸腹。

見此,宮殿內鴉雀無聲,別說方纔還在痛罵唐鞅的戴盈之目瞪口呆,就連惠盎、蒙仲亦有些傻眼,愕然看着唐鞅一臉難以置信地看着宋王偃:“大……王?”

“噗——”

利劍從唐鞅的胸腹抽出,鮮血濺到了宋王偃的王袍上,頗爲刺眼。

然而宋王偃卻毫不在意,隨手用王袍的下襬擦拭了一下利劍,下令道:“來人,將這具屍體拖下去。”

當即便有一隊宋兵走入宮殿,將唐鞅的屍體帶出了宮殿。

堂堂宋國的士大夫,曾經一度作爲宋國國相的唐鞅,就這樣被宋王偃輕描淡寫地殺死了。

直到這一刻,蒙仲終於見識到了宋王偃殘忍暴虐的一面。

在返回座位之後,宋王偃用手拄着劍,目視着惠盎,問道:“惠盎,你看到了?”

“臣看到了。”惠盎拱手說道,臉上毫無懼色。

見此,宋王偃點點頭,沉聲說道:“說服寡人,爲何你反對寡人進攻薛邑。如若有半點虛妄欺瞞……”他輕輕搖晃了一下手中的利劍,其意不言而喻。

然而,惠盎還是沒有半分懼色,面色自若地說道:“臣勸阻大王此刻進攻薛邑,道理有三,其一,我宋國剛剛覆亡滕國,國力兵力皆有所虧損;其二,滕人尚未心服,仍對我宋人心存怨恨,而放任這些怨憤不顧,則怨憤又會滋生怨憤,終將釀成大禍;其三,據臣所知,趙國目前亦在攻取中山國,而齊國尚未決定對待趙國的態度,倘若此刻我宋國攻取薛邑,則齊國勢必棄趙國而伐我宋國。……趙宋兩國合謀攻取齊國,本來就是大王與趙王約定之事,何必急於一時?”

“……”宋王偃拄着利劍沉思着。

忽然,他眼角餘光瞥見了蒙仲,便問道:“蒙仲,你對你義兄惠盎的見解有何看法?”

聽聞此言,戴盈之與戴不勝兩位軍司馬皆驚訝地看向蒙仲。

其實在筵席之前,惠盎就已經向這兩位介紹了蒙仲,是故,這兩位已經得知蒙仲乃惠盎的義弟,但他們卻沒有想到,此時此刻宋王偃不問他們,卻反而詢問蒙仲這個年僅十四歲的少年,這纔是他們感到驚訝的。

在衆人矚目下,蒙仲站起身來,拱手說道:“大王,我覺得惠盎義兄說得很對。”

“嘿!”

宋王偃撇了撇嘴,冷笑道:“他是你義兄,你當然會這麼說。”

見此,蒙仲想了一下,問宋王偃道:“大王,若您攻打薛邑時,齊國傾盡全國兵力來攻伐,你覺得宋國擋得住麼?”

宋王偃聞言輕哼一聲道:“你想用這一點來說服寡人麼?”

“並不是。”蒙仲搖了搖頭,正色說道:“小子只是想告訴您一種‘百戰百勝’的訣竅,哪怕敵人是像齊國那樣的強國。”

“哦?”宋王偃產生了幾許好奇,輕笑着說道:“說來聽聽。”說罷,他好似想到了什麼,狐疑地問道:“我聽說前些日子,惠盎帶着你到鄒國拜訪了孟子,你不會是想用孟子那套「仁者無敵」的話來糊弄寡人吧?”

“並不是。”蒙仲搖頭說道。

見此,宋王偃終於放下心來,笑着點點頭說道:“那你就試着說說罷。”

聽聞此言,蒙仲說道:“首先小子要請問大王,想要戰勝像齊國那樣的國家,需要依靠什麼?”

宋王偃捋着鬍鬚想了想,說道:“兵卒?戰車?糧草?……總之不會是什麼‘仁政’。”

“大王說得對,想要戰勝齊國,就得依靠更多更優秀的兵卒,以及包括戰車在內的戰爭兵器,以及充足的糧草……”

聽了這話,惠盎有些意外地看向蒙仲,但更意外的,顯然還是宋王偃,他連連點頭說道:“不錯,正是如此,小子,你接着說。”

蒙仲點點頭,接着說道:“先說兵卒,想要得到更優秀的兵卒,那麼就要訓練他們,但如何得到更多的兵卒呢?兵卒並非是樹上、地裡長出來的,他們或是父母的愛子,或是子女的慈父,想要他們心甘情願地爲國家而戰,而君主而戰,就要做到「令民於君上同道」,這也是《孫臏兵法》的觀點。……得到了民衆的擁護,大王就能得到源源不斷的兵源,再加以訓練,便是一支不可戰勝的軍隊。”

“……”宋王偃捋着髯須若有所思。

“再說戰車。戰車僅僅只是一種戰爭兵器,而事實上,一場戰役所需用到的器械,遠遠不止戰車,就好比小子此前所獻的井闌車。但有個問題是,普通的士卒不懂得如何打造這些器械,這才導致此前的井闌車很容易就被滕國的士卒摧毀,倘若我國能培養優秀的工匠,這些工匠精心打造的器械,豈不是能讓戰爭變得更加容易麼?”

“……”宋王偃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畢竟他也承認,似井闌車那種攻城器械,的確能讓戰爭變得輕鬆許多。

“再說糧草,這也正是小子所獻‘百戰百勝’之策的關鍵。……糧草,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物資,當我方勢強時,可以用糧草徵募更多的士卒加促勝利;而若是我方勢弱時,則可以高豎壁壘,坐等敵人因糧草告罄而不得不退兵,進可攻、退可守,從始至終由我方主導戰局,這豈非就是百戰百勝的策略麼?……高築牆、廣積糧,則宋軍便能百戰不殆!”

宋王偃思忖了片刻,旋即,他在哈哈大笑了一陣後說道:“說了半天,你還是要寡人暫緩進攻薛邑,叫國人安心務農。不過……確實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說罷,他轉頭對惠盎,調侃道:“惠盎,聽聽,這才叫策略,比你那套「仁者無敵」的說辭,不知高明多少!……你不如此子啊!”

見已達到目的,惠盎自然也不會再板着臉,微笑說道:“大王所言極是,臣慚愧。”

筵席結束後,惠盎與蒙仲漫步在城內。

期間,惠盎對蒙仲說道:“阿仲,今日多虧了你的那番言論。”

蒙仲聞言搖了搖頭,說道:“只是換了套說辭而已。”說罷,他忽然問惠盎道:“阿兄,你爲何輔佐宋王?今日宋王對阿兄你拔劍相向……”

惠盎愣了愣,旋即臉上露出幾許惆悵。

良久,他搖搖頭說道:“大王只是氣怒,但是,他不會殺我的,唐鞅那傢伙竟然想借此機會叫大王殺掉我,真是糊塗,糊塗到丟掉了性命。”

頓了頓,他又說道:“至於我爲何輔佐大王,莊夫子與孟夫子,都曾問過我這個問題,我也承認,大王他並非是一位賢良的君主,雖然睿智,但是暴虐……我只是覺得,人這一輩子不管在哪裡闖蕩,最終還是想回到自己的故鄉,張儀顯赫一時,令諸國畏懼,然最終還是回到魏國,死在故鄉;我的族叔惠施,不到三十歲就跑到魏國擔任國相,做了幾十年的魏相,但在失去相位後,他首先還是回到了宋國,且最終也是在宋國過世;再比如孟子,花了近二十年周遊列國,施展抱負,但在意識到失敗後,亦回到了故鄉鄒國……人或許就是這樣,待上了年紀,終有一日會思念生他養他的故國,可是,倘若那時故國已不復存在,這不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嗎?”

蒙仲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見氣氛過於沉重,惠盎拍拍蒙仲的肩膀笑着說道:“不過你還小,正是該出去闖蕩的時候,守護故國的事,就交給爲兄這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吧。”

“阿兄正值壯年,哪裡稱得上是老人呢?”

“哈哈哈……”

宋王偃三十二年冬季,宋國攻滅滕國,宋王偃放棄繼續攻打薛邑,宋國的對外戰爭暫時告一段落。

戰爭終於結束,蒙仲告辭了義兄惠盎,與蒙氏一族的諸族兵一起,不顧臘月的天寒地凍,返回景亳與家人團聚。

第352章:追擊戰【二合一】第289章:出人意料的白起【二合一】第53章:墨者與井闌(二)第231章:妥協【二合一】第396章:定計第68章:入冬(二)第247章:戰場立信(二)【二合一】第1章:宋國蒙氏第446章:趙國之行第322章:翟章【二合一】第88章:宮筵(二)第300章:秦軍暫退【二合一】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5章:商談第367章:懷疑【二合一】第55章:墨者與井闌(四)第218章:婚事罷【二合一】第439章:五國伐齊(二)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150章:七月下旬【二合一】第175章:攻城!【二合一】第360章:再遇【二合一】第233章:追殺【二合一】第65章:孟子(二)第334章:秦魏聯合【二合一】第271章:安排諸事【二合一】第236章:無形的交鋒【二合一】第71章:三月第148章:事與願違(二)【二合一】第173章:九月(二)【二合一】第445章:百年同盟、三國共帥第328章:司馬錯與暴鳶的反應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354章:樂毅見聞【二合一】第282章:逐漸形成的默契【二合一】第56章:攻城戰第24章:王欲興兵伐國第262章:交鋒!(二)【二合一】第233章:追殺【二合一】第65章:孟子(二)第359章:出使趙國(二)【二合一】第251章:新鄭的反應【二合一】第96章:點兵(四)第27章:次年四月第15章:出遊第243章:暫止的交鋒【二合一】第445章:百年同盟、三國共帥第411章:形勢大變第254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三)【二合一】第320章:大戰前夕(二)【二合一】第36章:想守護的溫馨第433章:王權讓渡第217章:成婚【二合一】第72章:前往趙國第202章:逼陽之戰(二)【二合一】第204章:安撫傷兵【二合一】第14章:授業第102章:年末第115章:夜襲【上架第五更求首訂】第51章:人心(二)第301章:各退一步【二合一】第238章:轉折點【二合一】第216章:宴請賓客【二合一】第442章:魏王九年第141章:筵席間的爭執【二合一】第216章:宴請賓客【二合一】第183章:萬分之一的機會【二合一】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110章:薛公客卿(三)【上架倒計時一日】第361章:筵席【二合一】第260章:暴鳶來援!【二合一】第317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合一】第4章:家境第4章:家境第332章:僵持【二合一】第47章:抵達滕國第454章:新時代!(大結局)第195章:蒙仲與田章【二合一】第231章:初會【二合一】第252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合一】第274章:誘拐楚民【二合一】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80章:辛秘第26章:族兵啓程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163章:虛虛實實第92章:陽文君趙豹(二)第427章:伐齊之倡議第231章:妥協【二合一】第413章:魏冉說李兌第72章:前往趙國第237章:伊闕山北夜襲之役【二合一】第383章:糾結【二合一】第351章:齊軍思撤【二合一】第122章:匡章第336章:陶邑之戰【二合一】第259章:追至!【二合一】第419章:僵持第239章:轉折點(二)【二合一】第391章:夜襲【二合一】
第352章:追擊戰【二合一】第289章:出人意料的白起【二合一】第53章:墨者與井闌(二)第231章:妥協【二合一】第396章:定計第68章:入冬(二)第247章:戰場立信(二)【二合一】第1章:宋國蒙氏第446章:趙國之行第322章:翟章【二合一】第88章:宮筵(二)第300章:秦軍暫退【二合一】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5章:商談第367章:懷疑【二合一】第55章:墨者與井闌(四)第218章:婚事罷【二合一】第439章:五國伐齊(二)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150章:七月下旬【二合一】第175章:攻城!【二合一】第360章:再遇【二合一】第233章:追殺【二合一】第65章:孟子(二)第334章:秦魏聯合【二合一】第271章:安排諸事【二合一】第236章:無形的交鋒【二合一】第71章:三月第148章:事與願違(二)【二合一】第173章:九月(二)【二合一】第445章:百年同盟、三國共帥第328章:司馬錯與暴鳶的反應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354章:樂毅見聞【二合一】第282章:逐漸形成的默契【二合一】第56章:攻城戰第24章:王欲興兵伐國第262章:交鋒!(二)【二合一】第233章:追殺【二合一】第65章:孟子(二)第359章:出使趙國(二)【二合一】第251章:新鄭的反應【二合一】第96章:點兵(四)第27章:次年四月第15章:出遊第243章:暫止的交鋒【二合一】第445章:百年同盟、三國共帥第411章:形勢大變第254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三)【二合一】第320章:大戰前夕(二)【二合一】第36章:想守護的溫馨第433章:王權讓渡第217章:成婚【二合一】第72章:前往趙國第202章:逼陽之戰(二)【二合一】第204章:安撫傷兵【二合一】第14章:授業第102章:年末第115章:夜襲【上架第五更求首訂】第51章:人心(二)第301章:各退一步【二合一】第238章:轉折點【二合一】第216章:宴請賓客【二合一】第442章:魏王九年第141章:筵席間的爭執【二合一】第216章:宴請賓客【二合一】第183章:萬分之一的機會【二合一】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110章:薛公客卿(三)【上架倒計時一日】第361章:筵席【二合一】第260章:暴鳶來援!【二合一】第317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合一】第4章:家境第4章:家境第332章:僵持【二合一】第47章:抵達滕國第454章:新時代!(大結局)第195章:蒙仲與田章【二合一】第231章:初會【二合一】第252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合一】第274章:誘拐楚民【二合一】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80章:辛秘第26章:族兵啓程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163章:虛虛實實第92章:陽文君趙豹(二)第427章:伐齊之倡議第231章:妥協【二合一】第413章:魏冉說李兌第72章:前往趙國第237章:伊闕山北夜襲之役【二合一】第383章:糾結【二合一】第351章:齊軍思撤【二合一】第122章:匡章第336章:陶邑之戰【二合一】第259章:追至!【二合一】第419章:僵持第239章:轉折點(二)【二合一】第391章:夜襲【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