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一路風土,流民修路

天下六大水系各有特點,涇江磅礴、衡水深邃、長河綿長……至於通天河,則是狂野,險灘遍佈,峽谷險峻。從上流到下流,水勢無一處不急,無一處不迅猛。正因爲如此,使得此河船運航行極其困難,一年到頭,不知出了多少事故,死了多少人。

古諺有云:行使此水上,動輒可通天!

因此得名。

通天河流程不算長,源自雍州之北,止於蠻州之中,戛然而息,所流經過之地,多是雄山峻嶺,人煙稀落。其中一段,恰恰從嶗山府武平縣穿過。

陳三郎此去,便是到武平縣。

正因爲如此,他只帶兩人,而周分曹等人最後也是同意。畢竟武平縣還是屬於嶗山境內,不算出境,而縣裡有陸清遠主事,他是陳三郎的同科,爲人穩重,辦事可靠。前一陣子,中州大捷,嶗山境內人心浮動,但陸清遠巍然不動,家裡來人來信,要他回去梅花谷,他卻不同意。

由此可知,陸清遠乃是信人。

若不是此,陳三郎要離開嶗山府管轄的話,無論如何都得帶幾百兵甲去。即使他不願意,下面的人也絕不同意。

今時不同往日,當坐到了某個高處的位置,往往也會身不由己。

去往武平縣,陳三郎也不預先告訴陸清遠,便裝而行,身邊兩個伴當,都是軍中挑選出的英勇甲士,武藝精湛,算是保鏢。他們兩個,一個名叫“阿武”;一個叫“大魁”,是從小習武的武夫,後來從軍,跟了江草齊,立下不少功勞,如今已是軍中衛長。

這次陳三郎出行,江草齊不放心,特意讓他們兩個跟隨,負責安全。對於兩人而言,這也是一次不錯的機會,表現得好,直接成爲陳三郎的心腹,日後前程不言而喻。

其實陳三郎更喜歡一人行走,書生意氣,仗劍江湖,不亦快哉!事實上他以前都是如此,連書童都沒有一個,跟隨最久的,當是蟹和,這廝可是妖身來着。

可惜蟹和不在,否則的話就不用阿武大魁了。陳三郎身上藏有秘密,並不願在人前表現得過於驚世駭俗。他一路習武練劍,既是爲了強身健體,也是爲了掩飾。

晨曦熹微,三騎馳騁,離開了府城,直奔西南方向而去。待奔出百餘里後,陳三郎放緩了速度。

這次出行,有着多重含義,無需太趕。一路緩行,還可巡察鄉野,體會風土人情。畢竟入主府城後,其實下面很多地方他都沒有去過。只可惜當下冬天大寒,野外蕭條,難得見到些行人。

這般氣候之下,尋常人家若無事,誰願意出來挨寒受凍?窩在家裡頭燒炭取暖,不知多舒服。

難見行人,卻也沒遇到凍僵在路邊的難民,足見安排工作做得到位,幾乎所有的難民都得到了比較穩妥的安置,纔沒出現“路有凍死骨”的狀況。

對此,陳三郎暗暗點頭:收穫民心,任重道遠,細微處見真章,當民衆口口相傳,便如細雨潤土,點點滴滴,可成涓流。

陳三郎深有感悟,皆因每天做起功課,腦海古書嶄然,無數氣息噴薄,其勢簡直可稱爲“蜂擁”。

一府如此,日後若有機會,得一州之地,那豈不是“磅礴”了?

心想之,欣然向之。

一路無話,這一日進入到武平縣管轄地區。

嶗山府六大縣城中,以武平縣最爲貧瘠落後,皆因此縣地貌多山少地,產出微薄,稅賦稍稍重些,管轄民衆便苦不堪言,紛紛逃亡。久而久之,縣裡人口大大減少,更增艱苦。

陳三郎也是從情報訊息中得知此縣情況,當其時陸清遠來投,陳三郎稍作思慮,便做出讓陸清遠來武平縣擔任主事的決定。

這是蘊含着考覈之意。

陸清遠和自家一樣,都是新科進士出身,之前並無任何管理得經驗,而陸清遠遭遇戰禍,舉家逃亡,後躲進梅花谷中,遭遇此打擊後,從此頹廢。雖然下定決定出山投靠,但實地裡是否能稱職做事並未確定。只有在武平縣這樣差劣的地方幹出名堂來,才能夠證明其堪大用。

如今陳三郎來到武平縣裡,一路仔細觀看,見此地果然是窮山惡水,道路崎嶇。

不過第二天,三人在去往縣城的路上,看到了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卻是有數以百計的人在前面幹活,修路。

這些人衣裝簡陋,反正不管什麼,三五件爛衣服套穿在身上,儘量穿得厚實,籍此禦寒。他們手中拿着各種各樣的工具,有鋤頭,有鏟子,有鐵鍬等,在不斷挖土填泥,又有割木取材的,很是忙碌。

修路是好事,記得有句老話叫“要致富,先修路”。

武平縣山多,礦藏也多,陸清遠主事以來,便抓住這一點,不斷髮動民衆上山挖礦。礦藏挖出來,就得運輸走,沒有好路的話,得靠人力挑擔,十分吃力,效率也不高,但有大路通達即可改變這個局面,能夠用車,一大車礦藏,比好幾個人挑擔都要多得多。

現在這些修路的人,應該都是流民來着,陸清遠能想到讓流民來修路,確實不錯。擱在以前,武平縣內人口稀少,很難組織這麼多勞力來做事。流民來了,倒讓這問題迎刃而解。一來流民有口飯吃,不會餓死;二來縣裡也得了勞力。

聽見馬蹄聲響,不少勞作的人紛紛擡頭,目光中帶着驚詫。

馬匹乃奢侈之物,這些民衆生逢戰禍,聽到馬蹄聲都有些心驚膽戰,因爲蠻軍橫行,其中不乏鐵騎踐踏。三番幾次,這心裡都形成條件反射了,聽到馬蹄聲趕緊觀望,若是大隊人馬殺到,立刻逃走。

wWW▪ Tтkā n▪ c ○

人羣有些騷亂,驚動了監工的管事,他帶着數名老兵趕緊迎過來,攔在陳三郎三人面前,疑問:“這位公子,你們是?”

陳三郎微笑道:“我們是過路人,要去往縣城的。”

聽着口音,那管事心裡泛起嘀咕:“你們去縣城做什麼?”

“去拜會縣城陸主事。”

聞言,那管事頓時放鬆下來,笑道:“公子莫非是主事大人的好友?主事大人不在縣衙,他就在此地。你且稍候,我讓人去稟告。”

說着,揮手吩咐一名老兵去了。

第三百六十二章:梅花社長,又見故人第四百二十八章:不能將兵,而善將將第五百二十二章:激戰方酣,援軍到來第五百六十三章:希望新生,後知後覺第四百七十五章:先鋒中伏,箭雨立功第八十四章:天命所歸,按部就班第三百九十四章:驚天秘辛,前朝餘孽第兩百九十五章:烽煙四起第一百六十八章 :作壁上觀,護法國師第兩百零四章 :天賦神通,龍符之威第四百一十九章:命數劫數,不合時宜第一百一十六章 :泥鰍招供,藍圖成本第五百五十四章:有妖代勞,啓程尋寶第一百一十九章 :寶藏傳聞,許珺尋父第五百五十五章:神秘老者,言出法隨第五百九十七章:雍州人事,揚州新主第三百九十八章:人心浮動,使者獻禮第四百二十五章:蠻軍動向,糧食危機第九十四章 :佛燈示警,故人多仇第三百五十七章:驚鴻一瞥,敬畏之心第四百四十八章:巨鰲現身,蛇妖拼命第五百一十三章:大地蒼茫,誰主沉浮第兩百二十二章 :任務失敗,龍女行蹤第九十五章 :欺人太甚,大鬧酒席第三百二十章:魚羣擡劍,惡浪拍船第五百五十八章:風雲生變,龍出深淵第五百四十一章:才子乞丐,難民惡霸第兩百五十章 :雍州亂狀,其禍不遠第五百七十七章:水域荒島,黑夜降臨第四百四十四章:世道變了,神靈懲罰第五百四十九章:金蟬脫殼,手到擒來第十一章:風起揚帆,劍指府試第三百五十章:城牆對弈,殺聲四起第八十四章:天命所歸,按部就班第五百三十一章:藏寶圖成,建立新軍第五百三十六章:洞庭之變,隱士不得第九十二章 :鄉試收官,秦淮風騷第一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場,夢中一箭第三百一十四章:郎情妾意第五百二十四章:箭中有劍,劍後有箭第九十二章 :鄉試收官,秦淮風騷第三百三十四章:喬遷之喜,大禍臨頭第一百二十一章 :暗藏禍心,洞庭到了第兩百八十二章:南陽之行第四百六十六章:弄巧成拙,圈子風氣第三百七十章:修羅行兇,府衙養氣第六十七章:怒火中燒,名聲初揚第八十七章:道釋之爭,八月鄉試第九十章:斬首示衆,初場完成第三百五十九章:少將軍死,青城山傷第四百一十七章:滿城朝宗,萬人空巷第四百七十七章:全軍覆滅,妙計連環第五百五十四章:有妖代勞,啓程尋寶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開殺戒,屠戮乾淨第五百七十六章:揚州變天,天何不公第四百七十九章:戰功自在,天網恢恢第一百六十六章 :養豬成虎,蓄氣爲劍第六百零一章:戰場收割,大勢已成第一百二十章 :姑娘留步,道士指路第三百三十九章:耳光響亮,原形畢露第三百二十三章:書生遇兵,一箭落馬第四百七十九章:戰功自在,天網恢恢第八十八章:鄉試開考,考題公佈第一百零五章:旅途寂寞,閒敲棋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逍遙招童,危機四伏第一百一十二章:衣一錦還鄉,求才若渴第兩百四十五章 :驚雷無聲,亂世有因第三百五十六章:井內觀天,庭中望氣第三十二章:面如桃花,目露兇光第三百五十八章:魔騎陰影,嶗山之行第一百六十一章 :拔毛剝皮,骨肉分離第三百八十八章:火燒山嶺,殺賊殺王第兩百六十四章 :劍符初現,輕描淡寫第三百七十一章:京城之秋,王朝之暮第三百四十四章:民意沸騰,有備而戰第五百一十章:翁婿對話,直指雍州第兩百一十章 :初戰正名,直搗黃龍第四百八十二章:班子遷移,入主州郡第一百四十五章 :會試開始,貢院進場第一百四十九章 :貪心不足,會試完場第三百五十四章:斬首示衆,恩威並施第五百六十二章:逆天改命,登基稱帝第五百五十五章:神秘老者,言出法隨第四百七十八章:烈火焚城,收穫頗豐第三百二十章:魚羣擡劍,惡浪拍船第五百六十二章:逆天改命,登基稱帝第五百七十四章:主僕相見,心腹大人第五百四十一章:才子乞丐,難民惡霸第三百九十一章:遠方風來,夜雨敲窗第三百一十九章:筆墨投江,字定風波第三百三十五章:搬弄是非,漁翁得利第四百七十四章:親兵出征,傾巢而出第兩百八十六章:涇縣之夜第一百零七章:家族雛形,從零開始第兩百六十三章 :道觀危機,急轉而下第兩百六十七章 :頂上氣象,貽笑大方第五百九十五章:意外之喜,人魚相望第四百二十五章:蠻軍動向,糧食危機第四百一十章:婚期臨近,老僧入城第兩百六十三章 :道觀危機,急轉而下
第三百六十二章:梅花社長,又見故人第四百二十八章:不能將兵,而善將將第五百二十二章:激戰方酣,援軍到來第五百六十三章:希望新生,後知後覺第四百七十五章:先鋒中伏,箭雨立功第八十四章:天命所歸,按部就班第三百九十四章:驚天秘辛,前朝餘孽第兩百九十五章:烽煙四起第一百六十八章 :作壁上觀,護法國師第兩百零四章 :天賦神通,龍符之威第四百一十九章:命數劫數,不合時宜第一百一十六章 :泥鰍招供,藍圖成本第五百五十四章:有妖代勞,啓程尋寶第一百一十九章 :寶藏傳聞,許珺尋父第五百五十五章:神秘老者,言出法隨第五百九十七章:雍州人事,揚州新主第三百九十八章:人心浮動,使者獻禮第四百二十五章:蠻軍動向,糧食危機第九十四章 :佛燈示警,故人多仇第三百五十七章:驚鴻一瞥,敬畏之心第四百四十八章:巨鰲現身,蛇妖拼命第五百一十三章:大地蒼茫,誰主沉浮第兩百二十二章 :任務失敗,龍女行蹤第九十五章 :欺人太甚,大鬧酒席第三百二十章:魚羣擡劍,惡浪拍船第五百五十八章:風雲生變,龍出深淵第五百四十一章:才子乞丐,難民惡霸第兩百五十章 :雍州亂狀,其禍不遠第五百七十七章:水域荒島,黑夜降臨第四百四十四章:世道變了,神靈懲罰第五百四十九章:金蟬脫殼,手到擒來第十一章:風起揚帆,劍指府試第三百五十章:城牆對弈,殺聲四起第八十四章:天命所歸,按部就班第五百三十一章:藏寶圖成,建立新軍第五百三十六章:洞庭之變,隱士不得第九十二章 :鄉試收官,秦淮風騷第一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場,夢中一箭第三百一十四章:郎情妾意第五百二十四章:箭中有劍,劍後有箭第九十二章 :鄉試收官,秦淮風騷第三百三十四章:喬遷之喜,大禍臨頭第一百二十一章 :暗藏禍心,洞庭到了第兩百八十二章:南陽之行第四百六十六章:弄巧成拙,圈子風氣第三百七十章:修羅行兇,府衙養氣第六十七章:怒火中燒,名聲初揚第八十七章:道釋之爭,八月鄉試第九十章:斬首示衆,初場完成第三百五十九章:少將軍死,青城山傷第四百一十七章:滿城朝宗,萬人空巷第四百七十七章:全軍覆滅,妙計連環第五百五十四章:有妖代勞,啓程尋寶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開殺戒,屠戮乾淨第五百七十六章:揚州變天,天何不公第四百七十九章:戰功自在,天網恢恢第一百六十六章 :養豬成虎,蓄氣爲劍第六百零一章:戰場收割,大勢已成第一百二十章 :姑娘留步,道士指路第三百三十九章:耳光響亮,原形畢露第三百二十三章:書生遇兵,一箭落馬第四百七十九章:戰功自在,天網恢恢第八十八章:鄉試開考,考題公佈第一百零五章:旅途寂寞,閒敲棋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逍遙招童,危機四伏第一百一十二章:衣一錦還鄉,求才若渴第兩百四十五章 :驚雷無聲,亂世有因第三百五十六章:井內觀天,庭中望氣第三十二章:面如桃花,目露兇光第三百五十八章:魔騎陰影,嶗山之行第一百六十一章 :拔毛剝皮,骨肉分離第三百八十八章:火燒山嶺,殺賊殺王第兩百六十四章 :劍符初現,輕描淡寫第三百七十一章:京城之秋,王朝之暮第三百四十四章:民意沸騰,有備而戰第五百一十章:翁婿對話,直指雍州第兩百一十章 :初戰正名,直搗黃龍第四百八十二章:班子遷移,入主州郡第一百四十五章 :會試開始,貢院進場第一百四十九章 :貪心不足,會試完場第三百五十四章:斬首示衆,恩威並施第五百六十二章:逆天改命,登基稱帝第五百五十五章:神秘老者,言出法隨第四百七十八章:烈火焚城,收穫頗豐第三百二十章:魚羣擡劍,惡浪拍船第五百六十二章:逆天改命,登基稱帝第五百七十四章:主僕相見,心腹大人第五百四十一章:才子乞丐,難民惡霸第三百九十一章:遠方風來,夜雨敲窗第三百一十九章:筆墨投江,字定風波第三百三十五章:搬弄是非,漁翁得利第四百七十四章:親兵出征,傾巢而出第兩百八十六章:涇縣之夜第一百零七章:家族雛形,從零開始第兩百六十三章 :道觀危機,急轉而下第兩百六十七章 :頂上氣象,貽笑大方第五百九十五章:意外之喜,人魚相望第四百二十五章:蠻軍動向,糧食危機第四百一十章:婚期臨近,老僧入城第兩百六十三章 :道觀危機,急轉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