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一船鹽

這次杭州府大風潮,光奏報上就說溺死三萬人,這數字只怕還是少的。

那張毓寧浙江那麼多鋪子,那麼多管事夥計,能倖免?

就算管事夥計能倖免,那這些人的家裡能沒點事?張毓寧做爲東家,能不表示表示?能讓底下的人寒了心?

而且就算能命好,水一來就逃到高處去了,但這疫命一來,剩下的這些人能倖免?

她張毓寧能不傷筋動骨?

小吳氏的大嫂,聽完嘖嘖感慨:“乖乖,看來這鋪子開得多賺得多,這一出事,賠得也多啊。”

“可不是,”小吳氏很是贊同,“這回光是賠償夥計們的喪葬撫卹金,她怕是要窮死。”

“嘖嘖,我還說下回有空找她坐坐,向她請教一下生意經呢。或是哪裡有生錢的鋪子,也領我們入一份股,也賺些小錢花花,看來她這下也不知幾時能緩過來咯。”

姑嫂兩人幸災樂禍的樣子,看得小吳氏的老孃眉頭皺起。

“人家都有本事開起那麼多鋪子,拉拔起那麼多人的生計,你們就只會在這裡耍嘴皮子!”

小吳氏的大嫂垂了頭,小吳氏當沒聽見。

小吳氏老孃很是頭疼。

語重心長對小吳氏說道:“你如今不姓吳了,你現在姓張!須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她要是得不了好,你能有什麼好處?你該盼着國公爺越發得帝心得重用,世子和寧姐兒越發過得舒心,你們三房,你們母子在府裡纔能有好日子過!”

對於這個眼高手低的小女兒,語重心長,耳提面命了幾句。

小吳氏不耐煩:“娘,你別說了,每回我一回家,你就叨叨,我回孃家都沒個鬆快。”

起身就準備回府。

小吳氏的娘盼着女兒回孃家,見女兒不開心,心裡也不舒坦。

跟了出去,安撫道:“我和你爹,和你哥哥嫂嫂們,都記着你的情,回去也跟二夫人和寧姐兒說咱家的感激之心。回吧,下次若得空再回來,把謙哥兒也帶回來,你爹想他了。”

“知道了。”小吳氏這才軟聲應了,離開孃家。

回了府裡,見侯氏和霍惜正在前院吩咐下人事情,想了想,走過去。

“三嬸這是從孃家回來了?”

霍惜雖然不太喜歡她的小氣勁,但做爲小輩還是先向長輩問了安。

小吳氏微笑着點頭,對侯氏和霍惜說道:“我孃家讓我感謝你們。說是家裡派下人去糧食去鹽店排隊,也沒買到多少東西,連藥材都買不到了。說多虧我嫁得好,跟着沾光了。”

小吳氏和侯氏和霍惜寒暄了幾句,就回了院子。

侯氏和霍惜對視了一眼,覺得小吳氏今天怪怪的。

也沒在意,二人商量着要給一些生活困難的族人送些東西過去。

隔天,霍惜就收到一船鹽。真的是一船鹽!

霍惜都驚呆了。

是李能管事親自押來的。

“是我家老太爺,老爺和大少爺親自吩咐的。就怕大小姐這邊缺鹽。”

這一船鹽看着是有些驚悚,但國公府家大業大,族人多,煙親多,相好的人家也多,只怕分一分,一家也沒落多少。

淮安的鹽倉一泡了水,鹽價立刻上漲,不過短短几天,就漲了數倍去。很多鹽商家裡有鹽也不往外出了,都囤貨居奇。

大少爺一下子就想到京城的張大小姐。

還說要親自押一船鹽過來。

還是老太爺和老爺點了他押送。

“真是太感謝了!你們是不知道,哪怕皇城腳下,皇上出了御令,嚴令要穩定鹽價,但鹽價還是居高不下,鹽店還沒有貨。之前我家的下人也日日排隊去買鹽的。”

雖然府裡她一早就高價買夠了食鹽,但很多族人,姻親,交好的人家裡都沒有反應過來,現在也都在外頭排隊。有些還上門想借一些。

府裡又不能不借。這一借,就沒個數了。

李能鬆了一口氣,他還說國公府那麼大一個家,人家還能沒點本事?會缺鹽吃?

現在看到張大小姐一臉的感激,他就覺得他大老遠跑這一趟值了。

霍惜又問了他出發的日期,得知他出發時疫病的消息還沒傳過來,便對他把朝廷邸報上的消息說了一遍。

“李管事快些回去吧,讓府裡也做些準備,你們那邊臨海,只怕有不少人會從海上避難過去的。府裡還要看緊門戶着些。”

李能一聽都驚呆了。沿海各地又出現了疫病?

天爺!

“好好,我這就回去!我會吩咐我家少爺往北邊及各地多采買些藥材。若是府上有需要,就傳信給我們。”

“好。一路當心。”

霍惜給他特地送了一份厚禮,給宮家各主子那裡也都備了一份禮,把他送走了。

又叫來侯氏,喊來幾個族老,把一些鹽分給族人。

姻親和交好的人家也都送了一些,鋪子的夥計們也都人手一份。

如此還剩了好些,又勻了一些送到鋪子那邊以平價的價格賣了一些,遭到大家哄搶。也帶動了一波鋪子的生意,給近日萎靡不振的鋪子提升了一些士氣。

剩下的便囤了起來。

又隔幾日,楊福等人一收到霍惜的信都趕回來了。只派往寧波的祝忠全和沈千重未見人影。

大家憂心忡忡。

“還好我們走得快,”楊福心有餘悸。

他是被霍惜派到杭州的,這次杭州城影響也不小。

“我們前腳剛見到你派去的人,都來不及收拾,剛離開,後腳一看,各個城門都緊緊關起來了。只進不出。”

他要是走慢一步,只怕都不能出來了。

霍惜點頭,就怕出現這樣的情況,才急急派人把他們喊回。

從古至今,發生病情,首先採用的就是“離間法”。

“民疾病者,舍空邸第,爲置醫藥。”即政府給災民免費發藥,提供醫療、救治服務的同時,專門騰出空房子來安置患者。此法爲歷代沿襲下來。

朝廷及各地府衙,會利用寺廟及空曠之地,專門開設“病人坊”,收治疫病患者。

對民衆多采取隔離法,朝廷及各府衙會在病區封鎖各進出道路,並派兵丁鎮守。再派太醫及在全國徵召大夫前往病區進行救治。

這種情況下都只許進不許出。

霍惜點頭表示能想像那樣的景象,“管事夥計們怎樣了,家裡可都好?”

第614章 她的心意第469章 知情第864章 經營之法第74章 攬活第749章 君家的報復第674章 怎到這境地第373章 楊福抵倭第211章 番物第334章 第一個丫鬟第844章 示弱第595章 請帖第155章 太重第440章 她有她的人生第860章 如何解決第606章 母親的嫁妝第853章 你怎麼來了第152章 又入坑了第290章 路遇水賊第697章 諸事瑣碎第51章 想要你活第156章 鬼打牆第86章 陪我一起熬第654章 一舉兩得第30章 肥羊第468章 因由第187章 趨光而來第840章 事成一半第196章 西施舌第887章 人跑了第874章 建言第865章 如何解困第793章 選料第47章 輔食第806章 私人名義第527章 火燒眉頭第448章 是什麼人第18章 這樣的人第272章 不學也罷第535章 逼一逼第345章 謝意第921章 商會好計第683章 總要做點什麼第472章 來晚了第26章 進村買糧第215章 認出第562章 王氏上門第864章 經營之法第423章 賣幾錢第892章 竟是你的人第18章 這樣的人第301章 暗器第610章 憑什麼第94章 碼頭第519章 不易第477章 緣滅第346章 是謀逆嗎第516章 疑竇第370章 回航第642章 帝心第792章 看貨第819章 軍中遇險第726章 出征第565章 人如舊第310章 重陽第207章 請託第531章 見面不相識第444章 我和你不一樣第430章 一公一母第311章 又是你第685章 利誘第696章 納徵第272章 不學也罷第848章 是否湊手第440章 她有她的人生第373章 楊福抵倭第405章 想法不同第821章 明升暗降第570章 他的心上人第897章 你心疼了第642章 帝心第158章 不能輸第501章 得寶物第13章 賣蟹第587章 不生氣第691章 不忍第863章 合作第604章 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第634章 機會第194章 第一在百九十四章 優勢是什麼第841章 波瀾第489章 機會給有準備的人第451章 改變第110章 你沒有耳洞第902章 又一計第71章 跟蹤第793章 選料第466章 臨行第890章 裝蒜第881章 質問第922章 充盈人口
第614章 她的心意第469章 知情第864章 經營之法第74章 攬活第749章 君家的報復第674章 怎到這境地第373章 楊福抵倭第211章 番物第334章 第一個丫鬟第844章 示弱第595章 請帖第155章 太重第440章 她有她的人生第860章 如何解決第606章 母親的嫁妝第853章 你怎麼來了第152章 又入坑了第290章 路遇水賊第697章 諸事瑣碎第51章 想要你活第156章 鬼打牆第86章 陪我一起熬第654章 一舉兩得第30章 肥羊第468章 因由第187章 趨光而來第840章 事成一半第196章 西施舌第887章 人跑了第874章 建言第865章 如何解困第793章 選料第47章 輔食第806章 私人名義第527章 火燒眉頭第448章 是什麼人第18章 這樣的人第272章 不學也罷第535章 逼一逼第345章 謝意第921章 商會好計第683章 總要做點什麼第472章 來晚了第26章 進村買糧第215章 認出第562章 王氏上門第864章 經營之法第423章 賣幾錢第892章 竟是你的人第18章 這樣的人第301章 暗器第610章 憑什麼第94章 碼頭第519章 不易第477章 緣滅第346章 是謀逆嗎第516章 疑竇第370章 回航第642章 帝心第792章 看貨第819章 軍中遇險第726章 出征第565章 人如舊第310章 重陽第207章 請託第531章 見面不相識第444章 我和你不一樣第430章 一公一母第311章 又是你第685章 利誘第696章 納徵第272章 不學也罷第848章 是否湊手第440章 她有她的人生第373章 楊福抵倭第405章 想法不同第821章 明升暗降第570章 他的心上人第897章 你心疼了第642章 帝心第158章 不能輸第501章 得寶物第13章 賣蟹第587章 不生氣第691章 不忍第863章 合作第604章 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第634章 機會第194章 第一在百九十四章 優勢是什麼第841章 波瀾第489章 機會給有準備的人第451章 改變第110章 你沒有耳洞第902章 又一計第71章 跟蹤第793章 選料第466章 臨行第890章 裝蒜第881章 質問第922章 充盈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