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花朝節

對於麗淑儀的癡情,秦素幾乎有些嗤之以鼻。

這種事情,就絕不會發生在她秦素的身上。

她人不曾有過如此執著的情意,也不可能對哪個人如此要生要死。

生她是一定要生的,死,自然是讓別人去死。

如果她是麗淑儀,她肯定早就一碗媚藥下去,先把薛允衡睡了再說,絕不會自苦自絕到如此地步。

那不是跟自己過不去麼?

麗淑儀,真真是個瘋子。

不過,感慨歸感慨,秦素心下還是頗爲感謝他的。

拱手送上這樣一個大把柄,不拿住了秦素都覺得有點兒對不起麗淑儀這一往情深。

如果能說動薛二那廝演上幾齣戲,麗淑儀這個大殺招,沒準兒就能有更大的用處。

只是,這機會還需好生製造出來纔是,麗淑儀這枚棋子,如今還沒到動的時候。

秦素忍不住心下歡喜,轉眸處,但覺風物大好、春光無限。

她現在還缺最後一點確證,一旦阿忍將消息送進來,麗淑儀便會成爲秦素這邊的人。到得那時,中元帝的身邊,可就有了秦素的一條消息渠道了。

秦素欣然地揚起了眉。

此事唯一的遺憾,便在於薛二郎改了命。

沒有了他的死,麗妃就不可能會發瘋;而她若不發瘋,便不會有人敢於行刺中元帝。

這倒是個麻煩。

秦素擡眼往一旁看去。

春風已然吹綠了柳條,遠處的玄都峰一片新綠,桃花的消息尚還在遠處,不過,那山峰東麓的一小片杏樹林,卻正在綻開最初的嬌豔。

那一刻,秦素恍然記起,花朝節就快要到了。

二月十五,正是一年一度的花朝節。

依大陳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女郎們都會聚在一處賞花撲蝶、移花種草,至於那些富貴的人家,則要舉辦“賽花會”。

此處的賽花就是明面兒上的意思,女郎們摘下各種各樣的花朵來,比賽誰的花朵最美最大,誰就能奪冠。

這麼個帶着些孩子氣的花會,自然不會入得了那些年長女郎們的眼,而凡是專意於參加這種花會的,也多是些十歲以下的小娘子們。

因爲,這個花會有個很有趣的風俗,就是小娘子們在折花的時候,可以請一個幫手幫忙,而這個幫手多半便是家中的兄長、堂兄或表兄等等。

因此之故,這賽花會在郎君們那裡還有個名字很長的別號,叫做“替妹折花丫髻上”,簡稱“丫髻會”,這也就充分說明了,這個花會就是專門給小娘子們玩兒的,成年女郎們很少會參與。

按理說,這種節日宮裡一般都是略過的,畢竟宮裡也沒個十歲以下的小公主之類的,一大堆皇子折了花兒也沒處戴去。

可是,今年也不知是怎麼了,中元帝竟是對花朝節格外地重視起來,居然親自將秦素叫了去,命她以晉陵公主的名義,擬下了“東君箋”,將玄都觀現成的那片杏花林做了場地,宣佈要在玄都觀舉辦一場盛大的“賽花會”。

說起來,東君箋是宮中規制的四樣正箋之一,以秘法制成,依季節分爲四種,分別是:東君箋、石榴箋、流雲箋與削冰箋。

這四種花箋算是比較正式的邀約箋紙了,比之更正式則是泥金朱霰箋,這是宮宴箋紙,同樣也是以秘法所制,唯有中元帝與太子殿下才有使用此箋的資格。

一次賽花會,居然用上了東君箋來邀約,可想而知,中元帝對此事那是相當地重視。

在請箋之上,中元帝標註瞭如下要求:凡收到請箋者,每家必須由三名或三名以下的成年郎君,帶同三名或三名以下年未滿十歲的小娘子,共同參加此次花會。若家中沒有小娘子的,則郎君可單獨赴會。

這請箋內容一出,整個大都幾乎都沸騰了。

這不是明晃晃地招女婿麼?

年輕的郎君們或是單身赴宴,或是帶着家裡不滿十歲的小妹參加花宴,那整場宴會唯一的成年女郎,不就只剩下一個晉陵公主了?

一時間,大都城上至皇族、下至黎庶,皆是議論紛紛,幾乎所有人的觀點都是一致的:晉陵公主即將及笄,皇帝陛下這是在有步驟、有目的地挑女婿,且還挑得特別促狹。舉辦了花宴卻不邀女郎,整場宴會唯一的一朵花兒就是晉陵公主。

這不就是不叫別人生出比較之心麼?這不就是明晃晃地要把晉陵公主一個人推到衆郎君眼前麼?

真真是中元帝想女婿之心,路人皆知。

縱然所有人心知肚明,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家並不願意叫自家的兒郎尚主,但架不住人家中元帝臉皮厚,居然趁着大朝會的時候往下撒請箋。

在大朝會上廣撒請箋,且還不是宮中正宴,而是開在玄都觀的小娘子們的花宴,縱觀大陳立國至今,這還是從沒發生過的事。

而最最重要的是,這是由皇帝陛下親自給的請箋,你說說看,你能不給面子麼?皇帝陛下可是笑眯眯地看着你的,你敢說你不讓家裡的兒郎赴宴?你敢說你沒收到請箋?

中元帝甚至還點着名字地特意將江僕射、薛郡公等人叫到了他的御案前,一臉語重心長地把花箋拍在了人家手裡,嘆着氣說什麼“這全是晉陵想的主意,她纔回宮沒多久,孤這個做阿爺的也實在不忍心叫她一個人孤單單地過節,你們且收着這請箋,地點就在玄都觀,不遠,坐車也就半炷香就到了”云云。

你說說看,連出門坐車的時間都替你考慮到了,還是皇帝陛下的金口玉言,你能當沒聽見、沒瞧見?

於是乎,二月十五這一日,大都城中各權貴清流、士族高官的府邸中,奔行出來了無數的馬車,這些馬車皆如流水般地涌往了一個方向——東門。

玄都觀便在東門外,衆郎君或帶同家中年幼的妹妹們、或單身出門,紛紛前往觀中赴宴。

於所有人而言,這皆是一次極爲新奇的體驗。

畢竟,由皇帝陛下親自下令、公主殿下花箋相邀、如此鄭重其事地舉辦的花朝節“賽花會”,乃是破例首創,衆赴宴的郎君嘴上不說,心裡卻是難免要腹誹幾句的。

第870章 析因果第533章 柳下問第679章 細雪疾第901章 音泠泠第669章 深巷中第1000章 結同心第682章 憶青衿第二百六十二章 楊先生第951章 連環計第二百零七章 憶故人第039章 暮色遲第327章 喚焚琴第446章 當堂責第466章 聚西院第1014章 平湖雪第720章 斷贗品第011章 往事杳第009章 前生技第932章 勝胭脂第674章 四季春第512章 臨瀑影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乍起第476章 六月雪第987章 可願賭第1031章 不勝衣第963章 涼夜吟第651章 忽有信第730章 漸模糊第184章 攬秀園第1007章 珍本現第746章 靜容華第114章 靜日閒第751章 溪水清第793章 尚藥局第969章 情辭切第522章 赴異鄉第547章 犬無牙第695章 楓林會第833章 願服輸第211章 白雲觀第409章 門外人第350章 秋水韻第490章 女管家第045章 都勝亭第089章 暮與朝第143章 翠袖橫第799章 從如流第766章 有後招第834章 且着棋第508章 松煙齋第763章 玉瓊殿第148章 卻低迴第179章 玉蘭院第398章 問梅音第375章 樑前燕第757章 擇婚事第500章 蜜之味第1012章 從前慢第532章 勿置喙第443章 無盯梢第997章 鐵索寒第543章 暗格現第1040章 楊大監第286章 非常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質子乎第158章 玉笛橫第941章 請一戰第507章 同心結第505章 九皇子第897章 憶相逢第608章 梨花落第394章 剪不斷第二百零四章 卷薔薇第672章 嘆金龍第848章 陳惠姑第920章 僕不胖第1025章 如稚子第065章 西窗齋第702章 僧歸遠第393章 折梅蕊第714章 郎捧花第054章 釋《孝經》第942章 萬壽宴第438章 青衫瘦第886章 墨字衫第013章 死有因第290章 虹堪畫第471章 鳥鳴幽第889章 約明日第830章 盡知悉第517章 欺以方第380章 約瘦腰第353章 壽成殿第912章 請獻計第860章 入皇莊第916章 贈香囊第423章 珠光暈第365章 愁色濃第822章 清露軒第989章 鐵騎出
第870章 析因果第533章 柳下問第679章 細雪疾第901章 音泠泠第669章 深巷中第1000章 結同心第682章 憶青衿第二百六十二章 楊先生第951章 連環計第二百零七章 憶故人第039章 暮色遲第327章 喚焚琴第446章 當堂責第466章 聚西院第1014章 平湖雪第720章 斷贗品第011章 往事杳第009章 前生技第932章 勝胭脂第674章 四季春第512章 臨瀑影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乍起第476章 六月雪第987章 可願賭第1031章 不勝衣第963章 涼夜吟第651章 忽有信第730章 漸模糊第184章 攬秀園第1007章 珍本現第746章 靜容華第114章 靜日閒第751章 溪水清第793章 尚藥局第969章 情辭切第522章 赴異鄉第547章 犬無牙第695章 楓林會第833章 願服輸第211章 白雲觀第409章 門外人第350章 秋水韻第490章 女管家第045章 都勝亭第089章 暮與朝第143章 翠袖橫第799章 從如流第766章 有後招第834章 且着棋第508章 松煙齋第763章 玉瓊殿第148章 卻低迴第179章 玉蘭院第398章 問梅音第375章 樑前燕第757章 擇婚事第500章 蜜之味第1012章 從前慢第532章 勿置喙第443章 無盯梢第997章 鐵索寒第543章 暗格現第1040章 楊大監第286章 非常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質子乎第158章 玉笛橫第941章 請一戰第507章 同心結第505章 九皇子第897章 憶相逢第608章 梨花落第394章 剪不斷第二百零四章 卷薔薇第672章 嘆金龍第848章 陳惠姑第920章 僕不胖第1025章 如稚子第065章 西窗齋第702章 僧歸遠第393章 折梅蕊第714章 郎捧花第054章 釋《孝經》第942章 萬壽宴第438章 青衫瘦第886章 墨字衫第013章 死有因第290章 虹堪畫第471章 鳥鳴幽第889章 約明日第830章 盡知悉第517章 欺以方第380章 約瘦腰第353章 壽成殿第912章 請獻計第860章 入皇莊第916章 贈香囊第423章 珠光暈第365章 愁色濃第822章 清露軒第989章 鐵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