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請獻計

景泰殿中再度陷入一片死寂,諸臣並諸公皆是扶地而跪,沉默不語。唯有江僕射江奉先,微微擡起頭來,似是往上看了一眼,卻又飛快地伏地跪好。

他的舉動,中元帝自是瞧見了。

他的眼角眯了眯,然神色仍舊十分陰沉,並未再開口說話。

趙國刺客來無影去無蹤,他這個做皇帝的甚至把向來捨不得用的金御衛也派了出來,卻仍舊查不到半點消息,他自是極爲惱怒。

其實,這也怪不得下頭的人不盡心。

這可不是普通事件,隨便抓幾個百姓搪塞便能糊弄過去。這可是趙國刺客,若是抓來的人說着一口大陳官話,你叫他們如何交差?

也正是因此之故,從事發至今已然過去了七、八日,那幾個趙國刺客始終如石沉大海,沒有半點消息。

坊間有傳聞說,那趙國派來的高手直有飛天遁地之能,連桓家的四大宗師也給殺了,簡直就是兇殘得要命。

在這種傳聞之下,百官之中漸漸開始有了一個說法:那趙國派來的刺客當中,很可能有一位傳說中的大國手。

如此情形下,那些搜尋之人自是個個惜命,根本無人敢真的去尋找刺客,縱然那些金御衛十分盡責,也終是孤掌難鳴,在多方推諉之下並無半點發現。

每思及此,中元帝都會有種既憋屈、又無力的感覺。

他這個皇帝當的,委實是太沒意思。

這種感覺一直維持到大朝會散朝,中元帝方鐵青着一張臉,拂袖而去。

回到壽成殿後,他仍舊坐立難安,因嫌小監送來的茶水太湯,還將一整套前朝古瓷都給摔了。

壽成殿中一應宮人個個噤若寒蟬,連大氣也不也敢出。

在殿中不安地踱了會步後,中元帝便喚道:“邢大監,去叫江奉先過來一趟。”

江僕射方纔分明就是一臉有話要說的神情,但在朝堂之上卻緘口不言,很顯然,他要說的話,並不宜於當衆說出。

邢有榮聽得這一聲喚,直是如蒙大赦,顛着一雙老腿親自下去找人,不多時,便將江僕射帶了進來。

江僕射進門後就要行禮,直接被中元帝給攔下了。

“罷了,別給孤來這套。”沒好氣地說了這話,他又停了停,似是怕這語氣嚇着他近來最寵愛的重臣,於是又放緩了語聲,吩咐邢有榮:“來呀,給江僕射賜座。”

江僕射連忙伏地謝座,那廂邢有榮便親手捧了一張錦凳過來,江僕射搭着半個身子坐了,身子挺得筆直,垂首沉聲道:“陛下恕罪,今日在朝堂之上,臣有一言欲說,只這話不當說於衆人眼前,故此才沉默不語。”

中元帝這會兒哪裡顧得上什麼罪不罪的,他是已經被那枚火鳳印給搞得怕了,卻又苦於無人可以訴說,此時聞言,便擺手道:“孤賜你無罪,你有話且說。”

說話之間,他大手一揮,將衆人盡皆揮退了下去。

邢有榮當先在心裡唸了句佛,頭也不擡,麻溜兒地便將一應小宮人全都引了下去,他自己則親身守在宮門外頭抹冷汗。

今日中元帝這病犯得不輕,委實嚇人,好在有江僕射擋在前頭,他這個大監好歹能喘口氣。

見無關人等皆離開了,江僕射便捋了捋頜下三絡長鬚,穩穩地道:“臣以爲,那趙國刺客雖然該拿,然此時尚有一件大事,卻是當務之急。”言至此,他略略一頓,方加重了語氣道:“泗水關之危,怕是迫在眉睫了。”

中元帝最近心情不好,除了被趙國刺客鬧的以外,泗水關亦極讓人頭疼,此時聽得江僕射所言,他的面色便是一凜。

“卻不知愛卿此話卻是怎講?”他沉下臉,將手點着御案,眉間帶幾分不耐煩:“之前的消息不是說情形還好麼?趙國雖陳兵近十萬,卻尚無異動。又有說他們是在自行調派兵馬,是將南兵北調之意,並無進犯大陳之打算。”

“陛下所言甚是。”江僕射在鼓凳上挪了挪身子:“那趙國很可能只是虛晃一槍,用以威嚇我大陳。但是,這潛入大都的刺客,卻又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一件事:趙國很可能真的要動手了。”

他放輕了語聲,將一隻手往城西的方向指了指,半幅身子傾在鼓凳外頭,眉峰壓着:“桓氏老宅雖死傷者衆,然,桓氏精銳,仍舊無一減損。”

中元帝的面色剎時間變得極爲難看。

說來也是,桓家雖然死了好些人,又是宗師又是男丁的,搞得滿府皆是白幡,連他這個皇帝都賜下了一面繡了金字的白幡,以示哀悼之意。

可是,趙國刺客殺死的也不過就只有數十人罷了,而桓氏最爲叫人忌憚的那一萬精銳,卻是毫髮無損。且,桓家還留下了一個嫡長子——桓子澄。

這位桓大郎的本事如何,衆人不得而知,但從他在朝堂上的舉動來看,也不像是個沒腦子的人。據有人私下裡傳,就連桓公桓道非,對自己的這個嫡長子,亦是時常防備着的。

如今,那一萬桓氏精銳盡皆落在了年輕有爲的散騎郎桓子澄手中,而不是像此前那樣,桓道非與自己的嫡長子桓子澄各領一半兒。如果換個角度看,這情形似乎比桓道非身體好時,還要糟糕。

如此一想,中元帝原本就不大好的心情,已是飛快地落入了谷底。

“那依愛卿之見,該當如何處置?”他的聲音越發冷,一隻手習慣性地撫着發上金冠,面色陰晴不定。

江僕射在座中微微俯了俯身:“依臣之見,陛下只需賜一面匾額予桓散騎,則此事可解,這僵局麼,亦可就此打破。”

“匾額?”中元帝垂下手,輕撫着微帶華色的鬢角,神情變得陰冷起來:“愛卿有話不妨直說。”

“陛下恕罪。”江僕射立時說道,起身就要伏地謝罪。

“無罪,無罪。”中元帝似是極爲煩躁,非常不耐煩地擺了擺手,旋即又按捺着脾性問道:“愛卿此言,到底是何意?”

第308章 哀涼意第007章 論飛星第030章 曾相識第021章 紫微術第172章 壺關城第555章 揮素袂第480章 換香茶第348章 福李果第845章 拖延策第507章 同心結第二百七十二章 染青箋第130章 局中謀第302章 書頁卷第二百三十二章 殘垣行第103章 鎖重門第761章 波如鏡第785章 淒涼意第二百三十四章 呂氏生第815章 珍寶坊第972章 扁銀匣第040章 空餘恨第578章 如潑婦第二百八十四章 月華綢第706章 芙蓉盛第968章 是你麼第248章 林中廟第172章 壺關城第652章 中路院第625章 絕筆書第300章 薛陶會第861章 終反目第512章 臨瀑影第388章 鉛雲重第020章 又逢君第419章 疤面男第083章 忽驚魂第698章 老劉來第512章 臨瀑影第096章 香露幽第009章 前生技第244章 飄香館第341章 硃砂痣第二百八十章 杜4郎第487章 庶冒士第705章 朱衣郎第682章 憶青衿第646章 忽聞歌第849章 辯方向第525章 棋簟涼第541章 機關術第099章 輕拂雪第966章 還公道第409章 門外人第131章 冰弦飛第672章 嘆金龍第143章 翠袖橫第735章 出猗蘭第二百七十章 洛嬪殤第二百三十八章 桃花信第601章 拍案起第989章 鐵騎出第593章 以死絕第771章 紅顏老第372章 見曲水第098章 曾記時第325章 楚天闊第294章 折輕柳第934章 尋助力第631章 美男衆第900章 母與子第448章 碧水閣第465章 賞花約第553章 錦屏人第188章 天雷落第810章 不作準第716章 身後人第432章 名有刀第1017章 哀聲切第866章 撫梅簪第720章 斷贗品第809章 非要挾第692章 出東門第509章 狹路逢第110章 嫋餘音第118章 纖絲帚第475章 忽重疾第755章 心若寒第547章 犬無牙第489章 巧手坊第1004章 風花斜第412章 笨侍衛第838章 唯德也第328章 有洞天第704章 蘆葦深第1041章 遍蒼涼第696章 說正事第865章 情有寄第914章 吾願往第598章 吾有策第381章 溼長睫
第308章 哀涼意第007章 論飛星第030章 曾相識第021章 紫微術第172章 壺關城第555章 揮素袂第480章 換香茶第348章 福李果第845章 拖延策第507章 同心結第二百七十二章 染青箋第130章 局中謀第302章 書頁卷第二百三十二章 殘垣行第103章 鎖重門第761章 波如鏡第785章 淒涼意第二百三十四章 呂氏生第815章 珍寶坊第972章 扁銀匣第040章 空餘恨第578章 如潑婦第二百八十四章 月華綢第706章 芙蓉盛第968章 是你麼第248章 林中廟第172章 壺關城第652章 中路院第625章 絕筆書第300章 薛陶會第861章 終反目第512章 臨瀑影第388章 鉛雲重第020章 又逢君第419章 疤面男第083章 忽驚魂第698章 老劉來第512章 臨瀑影第096章 香露幽第009章 前生技第244章 飄香館第341章 硃砂痣第二百八十章 杜4郎第487章 庶冒士第705章 朱衣郎第682章 憶青衿第646章 忽聞歌第849章 辯方向第525章 棋簟涼第541章 機關術第099章 輕拂雪第966章 還公道第409章 門外人第131章 冰弦飛第672章 嘆金龍第143章 翠袖橫第735章 出猗蘭第二百七十章 洛嬪殤第二百三十八章 桃花信第601章 拍案起第989章 鐵騎出第593章 以死絕第771章 紅顏老第372章 見曲水第098章 曾記時第325章 楚天闊第294章 折輕柳第934章 尋助力第631章 美男衆第900章 母與子第448章 碧水閣第465章 賞花約第553章 錦屏人第188章 天雷落第810章 不作準第716章 身後人第432章 名有刀第1017章 哀聲切第866章 撫梅簪第720章 斷贗品第809章 非要挾第692章 出東門第509章 狹路逢第110章 嫋餘音第118章 纖絲帚第475章 忽重疾第755章 心若寒第547章 犬無牙第489章 巧手坊第1004章 風花斜第412章 笨侍衛第838章 唯德也第328章 有洞天第704章 蘆葦深第1041章 遍蒼涼第696章 說正事第865章 情有寄第914章 吾願往第598章 吾有策第381章 溼長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