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移別居

謝氏緩緩擡頭,滿臉怔然地看着三皇子,眸中忽地便生出了一絲憐憫:“阿茵……華夫人那件事,殿下以爲,把她拎出來,就能傷得了妾麼。殿下啊殿下,殿下還是太……”

她似乎有點說不下去了,搖了搖頭,便重又閉起了眼睛,一臉地倦怠:“往後……殿下自個兒珍重罷……”

“吾,自當珍重。”三皇子幾乎是咬牙說出了這句話,額角青筋直跳,面色十分嚇人。

語畢,他霍然起身,大步跨出了殿門,那橐橐靴聲被風拂亂,很快便杳不可尋……

青蓮宴結束後不久,中元帝便連下了兩道口諭。

第一道口諭是關於三皇子之妻謝氏之顧姓表妹的,中元帝將這位顧家女郎,嫁予了臨睢一戶小姓爲妻,且連夜將之送出了大都。

而中元帝的第二道口諭,則是命江、衛等數族各遣僕役前往皇莊效力。

相較於熱鬧的青蓮宴,這麼幾件微末小事,自是無人注意得到。於大多數人而言,“晉陵公主新曲《南山》驚四座”,自是遠比“各族遣僕入皇莊效力”或“三皇子妻妹出嫁”這種無聊的小事要來得更有意思,也更有可說道之處。

而緊接在皇宮中又發生了好幾件事,亦遠比前者更爲引人注目。

便在青蓮宴結束的第三日,江僕射親自進宮面見中元帝,痛哭陳情。次日,麗淑儀便因病重挪出了皇宮,被安排去了位於大都城東郊的避暑山莊暫住。

那避暑山莊位於大都城外百里一座名叫“天龍山”的山腳,那天龍山乃是天子行獵之處,因山高林密、野物衆多,先帝爺還在時,爲方便計,便在此處建了一所避暑山莊,當年也曾經是大都權貴們與天子共樂之處。

不過,中元帝對行獵向來不甚熱心,且大都的夏天也一向涼爽,故那座避暑山莊已是久無人去,倒也成了一處極爲安靜的所在。而這人跡罕至的避暑山莊是否宜於養病,麗淑儀去了之後又會如何,那就是一切盡在不言中了。

麗淑儀挪出皇宮之後,還沒過上半個月,宮裡就又鬧出了一件魘勝之事,也是一時間傳遍了大都的貴族圈兒。

因麗淑儀搬去了避暑山莊,猗蘭宮便空了下來。有一日,一個小宮人不知怎麼就從那牀榻底下翻出了一個稻草人兒,那稻草人上拿硃砂寫着麗淑儀的生辰八字,而在稻草人的心口與腦門兒上,還插着數根銀針。

此事鬧將出來,中元帝自是極爲不虞,便命邢有榮去查,結果查來查去,就查到了容華夫人杜十七的頭上。

縱然杜十七竭力否認,但從通光殿裡搜出來的另一隻稻草人,卻成了讓她無從辯解的鐵證。那稻草人上寫着最近比較受寵的昭容夫人的生辰八字,就差往腦門兒上扎針了。

發現此物之後,中元帝大爲震怒,立時便將杜十七的容華夫人頭銜給抹了下來,直接貶成了最低等的良人,又把她趕去了最冷僻的“含光殿”,與一羣不受寵的低等宮妃一同居住。

在皇宮裡,舉凡帶着“光”字的宮殿,通常都不大好。而這含光殿比通光殿還要偏僻,窩在皇城最北端,與壽成殿隔得極遠。杜十七若是想要再見天顏,那她可得花老鼻子力氣才行了。

除魘勝之事外,中元帝某日微服私訪,偶遇一徐姓嬌俏小美人兒,心甚愛之,遂將之封爲了美人兒。

這位徐美人因是庶民出身,故她在後宮裡的品級,是永遠不可能往上升的了,就算她誕下龍子,也只能往那美人的封號上加幾個字而已。

這位徐美人的到來,委實安慰了中元帝的一顆老花心。因杜十七、麗淑儀帶來的那種失落感,也在這徐美人的身上得以彌補,這讓他的心情又漸漸好轉起來。

這件事也傳得頗廣,衆人皆道那徐美人運氣好,一來就得了聖心。

宮中的事情紛紛擾擾,宮外的各士族無不將注意力放在了這些上頭,揣度着聖心何在,江、杜二姓孰強孰弱,卻也沒心思去管別的了。

於是,八月初時,皇莊上突發食物中毒、導致近十位僕役身亡之事,自然也就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

便在離着大都千里之遙的涼州古道上,有一個人,對皇莊事件以及三皇子妻妹婚事的關注,卻是遠勝於其他。

那人立在樹下,安靜地讀着手裡的信,視線長久地停留在信上寫着的一個名字:

顧傾城。

“似見故人矣……”那人喃喃地嘆息着道,擡起頭,看向了遠處的天際。

他身形修挺、風度凜然,一身絳色長衫仿似火焰般灼目,可他的容顏卻又是那樣地冷,如冰似雪,俊美有若神祗。

正是名滿大都的青桓——桓子澄。

此刻,這位大陳第一美男子,便立在這涼州古道的路旁,神情空遠,彷彿陷入了迢遙的回憶中。

在他的身前,是大片廣漠無人的荒野,黃沙遍地、衰草連天,一棵白楊樹孤零零地挺立他的身邊,樹上的葉片已然枯黃,秋風掃過,颯然作響。

西風古道,馬鳴蕭蕭。

桓子澄的視線,停落在了極遠的地方。

在這片曠野的盡頭,那遠處灰雲堆積之處,有一片隱約的城池的輪廓。

北地的秋天,西風冷且勁,縱然有大片的陽光照在身上,亦只有些微暖意。

桓子澄收回視線,再度低頭讀信。

陽光落於他的側顏,於挺直的鼻骨旁刻下濃重的陰影。他垂眸看着手裡的信,視線微微滑動,冰冷的臉上,一無表情。

好一會兒後,他方纔將信折進袖中,負起了兩手,轉身往回走去。

大片的曠野被他拋去身後,那闊大的空寂彷彿沒有盡頭,而在他的身前,卻陡然現出了一座筆直的山峰。

在這片闊遠的平原地帶,這座山峰就如被巨人從地底下生生拔起的一般,突兀而又奇詭,山勢險峻、寸草不生,唯大塊的黃色、青色與黑色交織的石塊,被經年的朔風吹成奇形怪狀,累滿整座大山。

第699章 玉瑟花第292章 秦阿素第840章 煮雪齋第684章 隱可見第133章 憶成傷第080章 竹子橋第033章 東萱閣第930章 爲魚餌第420章 一掬水第596章 可撐腰第045章 都勝亭第605章 拾花簪第842章 天風閣第518章 兔布偶第166章 媚語儂第730章 漸模糊第841章 論姊妹第995章 撫紅裙第170章 踏月行第164章 盜圖也第123章 胭脂引第662章 吾先知第829章 金蓮池第1050章 藏劍名 大結局第730章 漸模糊第391章 阿堵郎第552章 失舊簪第二百七十九章 溫聲語第627章 已堪用第488章 九霄宮第979章 金御現第711章 薛白衣第818章 賀雲嘯第052章 雪千樹第668章 侍御史第102章 直須看第1005章 桓家女第793章 尚藥局第101章 暈青瓷第412章 笨侍衛第923章 何日還第841章 論姊妹第433章 煙水闊第668章 侍御史第943章 接戰報第405章 碼頭邊第411章 乘舟至第385章 細雪來第875章 惠風殿第530章 李威風第924章 長亭外第422章 灰衣女第300章 薛陶會第360章 攬花箋第699章 玉瑟花第525章 棋簟涼第054章 釋《孝經》第036章 左思曠第135章 興族學第892章 掃落英第368章 添榮光第139章 透雪瓶第三百五十八章 聞廣陵第680章 小九川第018章 先攻心第590章 汲井回第457章 東陵詐第451章 暴脫症第382章 定心丸第381章 溼長睫第171章 平城空第248章 林中廟第二百八十一章 江8娘第477章 香助興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葬崗第739章 卻輕嗔第737章 香氤氳第459章 居偏舍第622章 彈金冠第028章 難自支第980章 有一言第650章 畫不成第908章 已驚蛇第764章 無人應第026章 無戀棧第148章 卻低迴第866章 撫梅簪第524章 膩香膏第306章 僞君子第478章 互爲證第086章 去來辭第003章 三分三第944章 終計成第165章 女蟊賊第328章 有洞天第659章 大儺儀第299章 客忽來第168章 木有知第241章 落雨否第632章 思青桓
第699章 玉瑟花第292章 秦阿素第840章 煮雪齋第684章 隱可見第133章 憶成傷第080章 竹子橋第033章 東萱閣第930章 爲魚餌第420章 一掬水第596章 可撐腰第045章 都勝亭第605章 拾花簪第842章 天風閣第518章 兔布偶第166章 媚語儂第730章 漸模糊第841章 論姊妹第995章 撫紅裙第170章 踏月行第164章 盜圖也第123章 胭脂引第662章 吾先知第829章 金蓮池第1050章 藏劍名 大結局第730章 漸模糊第391章 阿堵郎第552章 失舊簪第二百七十九章 溫聲語第627章 已堪用第488章 九霄宮第979章 金御現第711章 薛白衣第818章 賀雲嘯第052章 雪千樹第668章 侍御史第102章 直須看第1005章 桓家女第793章 尚藥局第101章 暈青瓷第412章 笨侍衛第923章 何日還第841章 論姊妹第433章 煙水闊第668章 侍御史第943章 接戰報第405章 碼頭邊第411章 乘舟至第385章 細雪來第875章 惠風殿第530章 李威風第924章 長亭外第422章 灰衣女第300章 薛陶會第360章 攬花箋第699章 玉瑟花第525章 棋簟涼第054章 釋《孝經》第036章 左思曠第135章 興族學第892章 掃落英第368章 添榮光第139章 透雪瓶第三百五十八章 聞廣陵第680章 小九川第018章 先攻心第590章 汲井回第457章 東陵詐第451章 暴脫症第382章 定心丸第381章 溼長睫第171章 平城空第248章 林中廟第二百八十一章 江8娘第477章 香助興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葬崗第739章 卻輕嗔第737章 香氤氳第459章 居偏舍第622章 彈金冠第028章 難自支第980章 有一言第650章 畫不成第908章 已驚蛇第764章 無人應第026章 無戀棧第148章 卻低迴第866章 撫梅簪第524章 膩香膏第306章 僞君子第478章 互爲證第086章 去來辭第003章 三分三第944章 終計成第165章 女蟊賊第328章 有洞天第659章 大儺儀第299章 客忽來第168章 木有知第241章 落雨否第632章 思青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