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忽斷線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蘇長齡的心裡稍微好受了些,直起了身。

桓子澄跨前兩步,從他的手上接過錦囊,仔細地揣進了袖中,溫言道:“我推演出來的也只是個大概,想必先生給我的消息,定是比我所知的要詳細得多。”

聽得此言,蘇長齡總算有了幾分挽回顏面的感覺,恭聲說道:“啓稟主公,僕將這五千府兵分爲了三等:有過一次以上戰場經驗的老兵爲一等;從沒上過戰場的新兵爲一等;另有一等則爲身懷武技的高手。將這三等兵員與各個不同的兵種交叉析之,便可知江氏府兵精銳之力量分佈。以僕看來,主公可以強擊弱、以弱疲強,則可將這五千精兵盡皆滅於泗水一役。”

他到底還是存了幾分心氣的,此時便將自己的分析一股腦地說了出來,也不再想着等到關鍵時刻拿來邀功了。

桓子澄聞言,面上便露出了不多不少的一分讚賞,淡笑道:“到底是先生,熟讀兵法,令我茅塞頓開。”

蘇長齡躬了躬身:“僕之淺見,只求不曾污了主公之耳,便是幸事。”

“先生太謙了。”桓子澄和聲說道,一面便提步往前走去。

啞奴挑燈隨在後頭,蘇長齡則走在他身旁,三個人慢慢地走出了這片庭院,來到了一片燒燬了的遊廊左近。

“江僕射爲何到現在還沒動靜?”桓子澄立在一根焦黑的廊柱前,淡然問道,清冷的語聲有若月色,讓人心底微涼,“這匾額都賜下來三天了,他爲何還不曾上本參我一個‘厚顏無恥’?”

蘇長齡的面上便浮起了微笑,從容語道:“回主公,江僕射曾與我商議過此事,他的意思是,不做出頭鳥。”

桓子澄輕輕地“唔”了一聲,面上難得地顯出了幾分不耐:“他若是總無動作,這一局便難說了。”

“此局並非無解。”蘇長齡立時說道,語氣十分篤定:“解此局者,唯有一人——薛中丞。”

“哦?”桓子澄這下倒似是有些訝然起來,然而再一轉念,他便又瞭然,不由搖了搖頭:“江僕射倒真是算得極精,半步多路都不肯走,推着走也不行。”

“人老成精,雖然他還不老,卻也在朝堂裡混了近二十年了。”蘇長齡品評似地說道,語中毫無敬意,“他與薛允衍並稱大都雙俊,而在這種事情上,他是情願退個一步半步地,不去搶了薛中丞的風頭。”

桓子澄冷湛湛地一笑:“朝廷重臣,不過爾爾。”語罷,他的眉心便又蹙了起來:“只是,薛中丞其人,我並不瞭解。”

蘇長齡苦笑了一下,攤手道:“我一直窩在江府,對這位鐵面郎君的瞭解,也只流於表面,請主公見諒。”

說到這裡,他的面上便又現出了幾分遲疑,將手撫着腰畔的一枚玉珮,沉吟地道:“說來也是奇怪,通常情形下,那薛中丞肯定一早就上本彈劾主公了,只他這一次卻表現得異常沉默,委實叫人不解。”

桓子澄聞言,眼底深處飛快地閃過一些什麼。

蘇長齡並沒注意到他的神情,仍舊在蹙眉沉思。

“罷了,薛中丞那裡,再等兩日,他應該就會有所動作了。”桓子澄驀地說道,語氣和以往一樣地平淡,“我桓氏突遭大難,他此刻的安靜,不過是給我幾天時間,讓我緩上一緩,以便聚集力量,迎接那一輪又一輪的彈劾。”

這話說得蘇長齡笑了起來,揖手道:“主公此言有理。桓、薛二姓同列七姓,這一點香火之情,想必他還是要顧念的。”

桓子澄的分析的確也算有理,且以蘇長齡的推斷,鐵面郎君是肯定會有所動作的,所以他也不急。此時他便又道:“總歸那匾額已經賜下來了,我們這邊已然佔據了主動,就算沒了薛允衍這個外力推動,主公也完全可以自己主動請纓,來上一出“泣血求戰”的戲碼,弄個血書什麼的,其結果也是一樣的。”

“不可。”桓子澄立時說道,面色極爲沉冷:“此事,我不可使半分力道,否則必惹人生疑。先生也需謹記,我桓子澄,必須是‘被迫’前往泗水,方纔可行。”

蘇長齡略一沉吟,瞬間恍然,不由點頭嘆道:“主公深謀遠慮,僕遠遠不及。”

桓子澄說得一點沒錯。

中元帝本就多疑,但凡桓子澄表現出一點主動,則他一定會懷疑桓氏有別的目的,屆時,他說不定就又要想出什麼別的法子阻擋桓子澄去泗水,那於他們的大局就極爲不利了。

“吾所求者,乃是親臨泗水、領兵上陣。”桓子澄的語聲驀地響了起來,依舊冰冷如昔:“往後一段日子,我便等着天下百姓的唾罵便是。”

蘇長齡目注他良久,躬身說道:“主公忍辱負重,僕誠心服氣也。”

桓子澄淡然一笑。

他心下知曉,經此一事,這個天生反骨的蘇長齡,應該能消停上好一段日子了。

月華如洗,鋪陳在桓府偌大的庭院之中。蘇長齡踏月而來,又乘月而去,仍舊是由孟宗親自相送的。

目送着他們的身影在月色中漸行漸遠,桓子澄的面上又恢復了往日的清冷。

“呂時行那裡可有消息?”他問道。

啞奴一直陪伴在側,此時聞言便上前兩步,恭聲道:“日前白鬼傳信說,呂將軍已然表明態度,願聽主公調遣。”

桓子澄勾了勾脣:“他向來識時務得很。”停了一會,又蹙眉問:“此前,我曾命白鬼徹查墨家潛入大陳一事,此事可有下文?”

啞奴的面色沉了沉,語聲漸低:“回主公,白鬼回報說,這條線查到一半就斷了。”

桓子澄轉頭看向了他,冰冷的眸光凜然如刀:“此話怎講?”

啞奴再度躬了躬身,低沉的語聲似被夜色浸染:“白鬼回報說,他順着墨氏子弟潛進大陳的路線一路往下查,結果卻在新安那一帶斷了線,他四處尋訪亦是無果,那羣墨氏子弟就彷彿憑空消失了一樣。”

第814章 南山曲第二百一十八章 苔痕綠第二百七十章 洛嬪殤第519章 險過關第891章 巧應對第083章 忽驚魂第745章 野菊黃第854章 退青蓮第1045章 不納恩第139章 透雪瓶第107章 梨園雪第409章 門外人第903章 汝何能第918章 居別莊第159章 微之曰第1037章 墨少津第859章 顧家事第438章 青衫瘦第1036章 皆虛妄第1031章 不勝衣第075章 遵遺願第406章 勿收金第二百零四章 卷薔薇第994章 忽騰空第761章 波如鏡第816章 藏鋒閣第652章 中路院第560章 鄭良醫第592章 無所獲第315章 巧脫手第974章 再訊問第013章 死有因第300章 薛陶會第973章 竹爲首第869章 話涼亭第360章 攬花箋第1000章 結同心第979章 金御現第476章 六月雪第718章 散騎郎第348章 福李果第727章 如反掌第227章 玄衣寒第146章 風絮亂第668章 侍御史第330章 故國沓第430章 銘誓言第102章 直須看第496章 下衣房第832章 因何返第429章 垣樓危第939章 亂石灘第542章 臥龍嶺第378章 雪中行第004章 陌上游第501章 胸與腰第151章 蘊茶香第389章 分涇渭第987章 可願賭第021章 紫微術第634章 薛氏禮第522章 赴異鄉第124章 何不爲第456章 議秦氏第994章 忽騰空第614章 弄櫻桃第313章 囊中物第686章 贈領緣第862章 移別居第012章 連環計第158章 玉笛橫第902章 等不及第1029章 風徐來第842章 天風閣第754章 欲泫然第514章 素白履第900章 母與子第429章 垣樓危第589章 且去也第606章 郎中令第412章 笨侍衛第671章 守如玉第621章 喚爾名第565章 拔劍起第667章 衛氏女第765章 岸山青第402章 蘇長齡第992章 欲何爲第130章 局中謀第931章 尋舊物第735章 出猗蘭第二百六十六章 9旒冕第713章 白山茶第352章 故人來第152章 牡丹匣第343章 林侍衛第1011章 可願看第605章 拾花簪第054章 釋《孝經》第1010章 無把握
第814章 南山曲第二百一十八章 苔痕綠第二百七十章 洛嬪殤第519章 險過關第891章 巧應對第083章 忽驚魂第745章 野菊黃第854章 退青蓮第1045章 不納恩第139章 透雪瓶第107章 梨園雪第409章 門外人第903章 汝何能第918章 居別莊第159章 微之曰第1037章 墨少津第859章 顧家事第438章 青衫瘦第1036章 皆虛妄第1031章 不勝衣第075章 遵遺願第406章 勿收金第二百零四章 卷薔薇第994章 忽騰空第761章 波如鏡第816章 藏鋒閣第652章 中路院第560章 鄭良醫第592章 無所獲第315章 巧脫手第974章 再訊問第013章 死有因第300章 薛陶會第973章 竹爲首第869章 話涼亭第360章 攬花箋第1000章 結同心第979章 金御現第476章 六月雪第718章 散騎郎第348章 福李果第727章 如反掌第227章 玄衣寒第146章 風絮亂第668章 侍御史第330章 故國沓第430章 銘誓言第102章 直須看第496章 下衣房第832章 因何返第429章 垣樓危第939章 亂石灘第542章 臥龍嶺第378章 雪中行第004章 陌上游第501章 胸與腰第151章 蘊茶香第389章 分涇渭第987章 可願賭第021章 紫微術第634章 薛氏禮第522章 赴異鄉第124章 何不爲第456章 議秦氏第994章 忽騰空第614章 弄櫻桃第313章 囊中物第686章 贈領緣第862章 移別居第012章 連環計第158章 玉笛橫第902章 等不及第1029章 風徐來第842章 天風閣第754章 欲泫然第514章 素白履第900章 母與子第429章 垣樓危第589章 且去也第606章 郎中令第412章 笨侍衛第671章 守如玉第621章 喚爾名第565章 拔劍起第667章 衛氏女第765章 岸山青第402章 蘇長齡第992章 欲何爲第130章 局中謀第931章 尋舊物第735章 出猗蘭第二百六十六章 9旒冕第713章 白山茶第352章 故人來第152章 牡丹匣第343章 林侍衛第1011章 可願看第605章 拾花簪第054章 釋《孝經》第1010章 無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