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在這個幾乎人人多少都崇尚佛道信仰的年代裡,能讓程小公爺咬牙切齒罵出“禿驢”這個字眼,看來禿驢們真把小公爺得罪得不輕。

李素不覺得意外,但凡一個組織或是教派,佛也好,道也好,如果太過壯大,總有些良莠不齊的人摻雜其中,當然,這是李素個人幫親不幫理的說法,李素是凡人,做事有凡人的優缺點,在對待一些突發事情時,總會不自覺的站在親近一方的立場上,典型的幫親不幫理。

“禿驢騙你錢財了?”李素好奇問道。

程處默搖頭:“那倒沒有,小爺的錢那麼容易被騙嗎?”

容易嗎?對李素而言,騙程處默簡直不要太容易,比如當初賣給他的那幾首詩……最初認識程處默,李素是把他當冤大頭看待的,錢多人傻的那種。

“以程兄的英明睿智,騙你的錢實在太不容易了。”李素正色道,表情很誠摯。

程處默果然露出了睿智的冷笑:“那是自然,能騙小爺錢財的人還沒出生呢,生出來小爺就把他掐死。”

這話就有點不客觀了,李素都懶得搭腔。

騙小公爺錢財的人不但出生了,而且活得很不錯,一點也沒有被人掐死的先兆。

“既然禿驢沒騙你錢財,那就是騙色了……”李素古怪地看了他一眼,目光很三俗,專往程處默的下三路招呼,然後拍了拍他的肩:“……禿驢給你開光了?”

“開啥光?”程處默沒太明白,也幸好他沒明白,不然李素會成爲大唐歷史上第一個因嘴賤而被活活掐死的侯爺。

“到底咋回事?”

程處默怒容滿面:“那日房家老二叫上我和段家老三還有幾人出城遊玩,游到城外會昌寺,房老二說要進寺燒香,我們剛進了寺門,便被幾個禿驢攔下了,說是裡面有高僧開壇講經,寺內只容僧人聞道。不留俗客禮佛……”

“我們幾個雖出身權貴,也是自小有爹孃和師傅教養過的,不留俗客便不留,但大家爬了半截子山辛苦來到廟門。進去給菩薩金身磕個頭便走,不算過分吧?房家老二於是提出進完香就走,誰知那幾個禿驢一點不通融,不耐煩地趕我們走,當時我們幾個就怒了。這是不講道理啊,於是便爭執起來,後來寺裡跑出來幾個和尚掄起大棍子把我們趕出去,亂陣中大家都捱了打,這口氣着實咽不下去!我們兄弟幾個從小何曾受過這等鳥氣!”

李素理解地點頭,作爲權貴子弟來說,他們那天的表現算是很有教養了,提出的要求也不過分,和尚們不分青紅皁白便趕人,這有點說不過去了。

程處默接着道:“所以那晚咱們幾個都沒下山。蹲在寺外的林子裡等天黑,待到掌燈時分,我們便在寺門外放了一把火,攪得寺裡雞飛狗跳,這股子惡氣纔算泄了大半……”

李素奇道:“和尚趕了你們,你們放了火,如佛家所言,這是有因有果,一啄一飲,你們與和尚的恩怨應該兩兩抵消了啊。程兄爲何還不解氣?”

程處默怒道:“本來是解氣了,可今日我爹抽我這一頓算因還是算果?這個因果我找誰報還?佛家的因果,與輪迴一樣,本就是生生不息的。所以我今日挨的抽,還得從和尚身上報回來!”

李素頓時肅然起敬,看看人家說的,佛家因果,生生不息,嘖!脖子上長着一顆多麼有慧根和悟性的腦袋啊。至少李素目前的精神境界就說不出如此睿智且富含人生哲理的話。

故事聽完了,李素擡頭看了看天色,嗯,天色不早了,抓緊時間給另外幾位叔伯送茶葉,晚了就出不了城了。

朝程處默拱拱手,李素笑道:“好故事,下次程兄有什麼奇妙經歷再說與愚弟聽,今日愚弟先告辭,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還沒動彈,李素的手腕便被程處默死死拽住,擡頭一看,程處默瞪着自己的目光快噴火了。

“我閒着沒事跟你說了大半天,就是說個故事給你解悶來的?此事你既已聽了前後因果,你也跑不了,今你必須給兄弟想個法子狠狠報復一回那些禿驢,不然跟你沒完!”

李素苦着臉嘆道:“程兄,愚弟不招災不惹禍的,今日只是來給你爹送送茶葉……”

“晚了,趕緊想辦法,長安城這些兄弟裡面,就你本事最大,當然,人也最壞,做事專走陰損路子,如何報復禿驢,你最有法子。”

李素臉色有點難看了,沒這麼當面扇臉的說法,誰最壞了?誰走陰損路子了?再壞再陰損能比得過你爹?

“哈,程兄莫鬧,天色真的不早了,愚弟還要拜訪牛伯伯和長孫伯伯……”

程處默仍不鬆手,瞪着他道:“當初你欲與許家悔親,誰在背後幫你敗壞名聲?咋了?現在不顧兄弟情分了?”

李素眼皮直抽抽,施恩圖報你好歹也拿兩件能說得出口的事來彰顯行不行?比如領兵千里馳援西州就很有說服力,爲何偏把當年敗壞名聲的事拿出來邀功?你敗壞我的名聲我還得感謝你不成?大家以後還能愉快玩耍嗎?

然而,一想到程處默不辭勞苦,領着程家莊子千名老兵數千裡馳援西州的恩情,李素苦着臉長長嘆了口氣。

孽緣啊,都是孽緣……

“行,我幫你!”李素悲壯地點頭,心尖兒直哆嗦。

在這個全民篤信佛道,和尚道士最風光也最張揚的年代,他卻不得不想個陰損法子坑和尚……

這性質,大抵等同於老虎頭上拍蒼蠅了吧?花樣作大死啊。

李素是個念舊記恩且心軟的人,一直都是。

得到李素的回答,程處默高興極了,使勁拍了拍他的肩,大笑道:“俺老程的招子總算沒看錯人,兄弟果然是個仗義的,明我來你家聽你的法子,帶廚子來,最近我家廚子做了道菜,羊肉剁爛了搓成球扔鍋裡油炸,據說跟你家廚娘學的,我管這道菜叫‘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後來嫌名字太長,改叫‘油炸禿驢’,明咱們兄弟一起吃,特別解恨。”

******

太極宮,掖庭。

關於“掖庭”這個名字的來由,與其在太極宮內的地理位置有關,按制,太極宮以一條南北向的中心子午線爲主,這條中心線很講究,舉凡宮中比較重要的殿宇,比如君臣商議國事的太極殿,寢宮,還有皇帝經常批閱奏疏和私下召見臣子的甘露殿等等,中心子午線恰好從這些宮殿的正中央穿行而過。

而這條線兩旁的宮殿,相比之下就不那麼重要了,於是左右兩邊皆被稱爲“掖”,其實比喻的就是人體的左右“腋下”,久而久之,宮裡偏僻的宮殿便被稱爲“掖庭”。

大唐的掖庭則意義不一樣,所謂“掖庭”,又稱“掖庭宮”,是專門由犯了事的嬪妃,宮女,以及犯官女眷人等居住的,不僅居住,還要勞動,宮裡大到縫衣製鞋,小到倒恭桶洗衣服,都由這些宮女犯婦來完成。傳說中某個嬪妃惹得龍顏大怒,皇帝寬大的袍袖狠狠一甩,說一句“將她打入冷宮”,這個“冷宮”,指的就是“掖庭宮”。

冷宮不僅僅是孤獨寂寞冷,犯了事被髮配的嬪妃和宮女在裡面甚至連人身安全都沒辦法得到保障,這裡,是個人吃人的地方。

掖庭由內侍省的宦官管事,自古以來,宦官這個羣體屬於最變態,同時也最善於察言觀色的,宮裡誰得了勢便使勁搖尾巴,誰失了勢便鼻孔朝天冷漠以對,至於那些被打入掖庭勞作的嬪妃宮女和犯婦,就屬於永世無法翻身的那一類,所以對這類女人,宦官的心腸往往是非常毒辣的,動輒凌虐施暴,甚至莫名其妙死掉。

幷州武氏如今便住在掖庭宮的某個偏僻殿宇內。

武氏入宮時其實是非常得勢的,進宮不到半年便被李世民封爲才人,並且因爲貌美和伶俐討巧,頗得李世民歡喜,武氏最風光時甚至得到隨侍帝側的殊榮,那時年僅十五歲的她,曾經有段時期被四十歲的李世民寵愛着,可謂紅極一時的後/宮第一人,連多年相伴帝側的四妃的風頭都被她壓制下去。

武氏的傳奇經歷說明了什麼?說明……李世民簡直是個禽獸,才十五歲的小姑娘啊,竟也下得了手,擱在千年以後的世界會被判刑的我告訴你。

*******

ps:還有一更。。。請叫我勤奮更新永不斷更粉嫩呆萌小賊賊。。。(未完待續。)

</br>

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七十四章 擄掠進府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一百零九章 帥帳論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登門拜訪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始善終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八百四十九章 御前獻計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第六百五十五章 獻計除敵 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二百二十六章 魏徵上疏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畏無愧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第八百三十五章 黨羽聚頭第七百四十一章 迎刃而解第二百零一章 化解干戈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堪一擊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禮收買第一百零六章 校場聚將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二百三十九章 毫州素布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三百一十一章 託付家小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期而遇第五百零九章 無私奉獻第六百九十八章 侯府論勢第九百四十三章 官升右丞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七百二十五章 舅甥相見第六百九十七章 鹹魚立志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空打算盤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八百九十三章 用兵詭譎第六百八十九章 遇伏功敗第五百三十一章 真兇難辨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八百九十三章 用兵詭譎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六十三章 無意獻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錯綜關係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六百六十四章 路見不平第七百二十七章 登門認親 上第九百零三章 壓陣挽瀾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二百九十九章 水深灘淺第九百四十六章 父子衷腸 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八百三十五章 黨羽聚頭第九百三十章 倭僧道昭第六百二十七章 滿城風雨第二百八十五章 陌生夫妻第一百三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九百二十三章 封其後路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八百二十九章 清者自清封推感言兼求雙倍月票!!第三百八十五章 走留之爭第六百九十六章 慾壑難填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艱難惡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論將第六百三十九章 息事寧人第五百六十章 新年臨朝第二百零三章 東市大哥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第二百九十章 彎仔碼頭第四十八章 身陷囹圄第九百一十一章 軍心可用第七百四十九章 謀劃奪嫡 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錢多人傻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四百六十四章 世代交好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禮收買第二百四十八章 事實俱在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點兇險第五百三十三章 門閥出手
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七十四章 擄掠進府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一百零九章 帥帳論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登門拜訪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始善終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八百四十九章 御前獻計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第六百五十五章 獻計除敵 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二百二十六章 魏徵上疏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畏無愧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第八百三十五章 黨羽聚頭第七百四十一章 迎刃而解第二百零一章 化解干戈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堪一擊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禮收買第一百零六章 校場聚將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二百三十九章 毫州素布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三百一十一章 託付家小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期而遇第五百零九章 無私奉獻第六百九十八章 侯府論勢第九百四十三章 官升右丞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七百二十五章 舅甥相見第六百九十七章 鹹魚立志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空打算盤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八百九十三章 用兵詭譎第六百八十九章 遇伏功敗第五百三十一章 真兇難辨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八百九十三章 用兵詭譎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六十三章 無意獻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錯綜關係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六百六十四章 路見不平第七百二十七章 登門認親 上第九百零三章 壓陣挽瀾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二百九十九章 水深灘淺第九百四十六章 父子衷腸 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八百三十五章 黨羽聚頭第九百三十章 倭僧道昭第六百二十七章 滿城風雨第二百八十五章 陌生夫妻第一百三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九百二十三章 封其後路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八百二十九章 清者自清封推感言兼求雙倍月票!!第三百八十五章 走留之爭第六百九十六章 慾壑難填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艱難惡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論將第六百三十九章 息事寧人第五百六十章 新年臨朝第二百零三章 東市大哥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第二百九十章 彎仔碼頭第四十八章 身陷囹圄第九百一十一章 軍心可用第七百四十九章 謀劃奪嫡 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錢多人傻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四百六十四章 世代交好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禮收買第二百四十八章 事實俱在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點兇險第五百三十三章 門閥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