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

李素意欲何爲,嚴格說來,連他自己都不清楚。

暗中襄助武氏,只是他在紛亂的時局裡埋下的一步棋而已,他甚至都不知道這步棋到底會不會有作用,因爲武氏太不一樣了,她不是一個甘心做棋子的女人,李素埋下的這步棋,若干年後連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掌控。

畢竟,這個女人是武氏。

上下五千年,只有這麼一位公然稱帝的女皇,李素對她既要倚重,也要提防,她是一柄雙刃劍,可傷人,亦可傷己。

李素對武氏感到不安,反過來說,武氏對李素更加不安。

一個淪落掖庭,一生再無任何希望的女人,堂堂縣侯爲何對她如此看重?她有什麼資本和籌碼能讓一位聖眷正隆的縣侯青眼有加?

武氏對誰都笑靨如花,可是隻有她知道,自己的內心是冰冷的,荒涼的,像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

幼年父親早亡,親兄弟容不下她們母女,最後將她們母女趕離家門,從小武氏便嚐盡的世間炎涼,被選入太極宮後,裡面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更是變本加厲,從小到大,在不斷抗爭與陰謀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人,如果說她的心裡仍充滿了陽光和正能量,未免有些扯淡了。

武氏才二十出頭,卻經歷了人生太多的炎涼,她的心理已經很陰暗了,對任何人都存有深深的戒備心理,尤其是對那種無故對她施恩的人,防備心更重。

猜出東陽背後的人是李素後,武氏的第一反應其實並非感恩,而是權衡。

猜測對方的目的,同時也掂量自己的籌碼,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圖”,武氏最想知道的是,自己有什麼地方值得那位如日中天的縣侯出手相助。他所圖爲何?有那麼一剎那,武氏甚至猜測他是因爲垂涎自己的美色,畢竟,如今的她,唯一的籌碼只有美色了,隨即武氏自己搖頭否定了這個答案,並且苦笑不已。

堂堂縣侯。進出來往皆是當朝權貴,可謂笙歌曼舞。萬花環伺,想要怎樣的人間美色而不可得?腦袋被門夾成什麼形狀纔會看上一個淪落掖庭做苦活的女子?

左思右想,武氏仍未想通李素施恩於她的動機,於是輾轉反側,夜夜失眠。

**

李世民走後,李素睡得很香,吃得也不錯,而且吃和睡基本不挪地方,再一次懶出了人生的新境界。

刺殺老爹的仇。算是報了,堂而皇之將幕後兇手斬殺在東宮門口,不僅震懾了太子李承乾,也以縣侯的身份公然對東宮挑釁,而李承乾也因此事而陷入了極大的麻煩之中。

這就夠了,李素把仇報到這個地步,火候和手段拿捏得正好。當然,前提是老爹沒有受到實質性傷害,否則,便是不死不休。

關中的大雪下了三天三夜,第四天,雪終於停了。

庭院內已鋪了厚厚的一層雪。大清早薛管家便指揮下人清掃,花了兩個時辰才堪堪將前院清理乾淨,老爹李道正大早上便出了門,說是瑞雪兆豐年,他得去田地看看雪後的土質,來年能不能豐收,就看今年的雪能不能把地裡的蝗蟲坑凍死。給來年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光景。

如今李道正出門已不能隨心所欲了,上次遇刺之後,方老五非常自責,人還在養傷便愧疚地向李素請罪,說是殺了半輩子人,臨老卻大意了,差點害老爺陷入絕境,羞愧得不行,直說侯爺養了一幫子吃閒飯的,沒臉活下去了云云,說得太投入,李素若沒攔着他,怕是當場拔劍自刎以謝天下了,自刎前順便把那一百老兵拉着一起自刎。

挺好的,李素喜歡有責任心的人,貞觀年間雖說權貴圈子裡有點烏煙瘴氣,但民風還是很純樸的,在太平村這種幾乎等於世外桃源的地方,雖說爲主家拼命赴死比較罕見,至少在該挺身出來保護的時候不會扔下主家拔腿就跑。

李素很慶幸自己把這一百老兵請進了自己的莊子,特別是方老五,他的表現尤其令李素感動,如今方老五仍在養傷,可李素已動了將他請爲李家供奉的念頭。

所謂“供奉”,當然不是指把方老五當祖宗牌位那樣供起來,李素還不至於賤到這般地步,“供奉”算是大唐權貴人家的一種職稱,而且是終生甚至是世襲制的職稱,江湖浩瀚,能人異士不少,由於朝政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江湖好漢們也沒有什麼與朝廷對立或殺官造反的心思,“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是能人異士們的主流思想,所以許多自忖有本事的人紛紛投奔權貴門閥,以求一方棲身之地,若被主家看重,更可一展胸中抱負。

於是,大唐的權貴家中不知何時便多了一個名曰“供奉”的職稱,它與所謂的“門客”不同,門客裡面良莠不齊,確實有很多吃閒飯的,但供奉卻是實打實的高人。從“供奉”這兩個字便可以看出很多意思。

首先是“尊敬”,不論出身,有本事的人自然便被權貴尊敬,其次是“珍稀”,畢竟大唐如今人口稀少,有本事的人更少,不是隨便碰到個會耍幾手瞎把式的人就能被請爲供奉,那得有真本事,“本事”不一定指殺人的手段或高強的武藝,只要中了主家的意,任何本事都有可能被高看,比如醫術,比如黃老之術,如果主家是個吃貨的話,能燒一手好菜也能被請爲供奉。當然,煉丹也算,有種你讓主家羽化飛昇,賞不死你。

還有就是,所謂“供奉”,顧名思義,平時是供着的,輕易不會出手,一旦主家遇到重大的事件,這時便要請供奉出面了。

方老五年已五十,從戎大半生。倒是練得一身殺人本事,只不過人到了他這個年紀,各種身體機能已開始緩緩衰退,再過幾年,怕是衰退得更厲害,不過李素不介意,他看重的是方老五的赤膽忠心。這是把他請爲供奉最大的理由,裡面多少還包含着幾分感恩的意思。

當初許明珠玉門關前挾持守將。唯有方老五豁命相護,後來太平村老爹遇險,仍是他拼命抵擋敵人,竟未讓老爹受一絲一毫的傷害,就衝方老五這份心性,李素不介意把他高高捧起,成爲李家一個特殊的存在,將來如果方老五娶了婆姨,有了後人。李素也不介意養他世世代代,只爲這兩樁恩情,李素必百倍報之。

…………

庭院清掃出來了,院子裡的雪被鏟乾淨,薛管家命人在上面撒了一層草木灰,然後再掃一遍,人走在上面不會滑腳。

方老五被薛管家攙扶着。兩位老漢顫巍巍走到前院西側的園子裡,看着園中幾株在雪中綻放的血紅臘梅,明明只有寥寥幾朵梅花,他們卻彷彿看到了滿園百花齊放的盛況一般,倆老漢指指點點,笑得滿臉褶子。

許明珠輕悄走到李素身後。爲他披上了一件狐皮大氅。

“雪剛停,天冷得邪性,夫君多穿點,莫凍着了。”

李素打了個呵欠,懶洋洋地點點頭,然後掐指算日子:“……日子過糊塗了,約莫快元旦了吧?”

許明珠笑道:“能把日子過糊塗。可見日子過得很不錯,夫君是個有厚福的人呢,再過三天便是元旦了,明日薛管家說要親自進城採買年貨,一家子好好過個元旦,待到出了上元,夫君怕又要開始應差了。”

李素喃喃道:“快元旦了啊……長安城裡,大家都在過元旦吧?”

許明珠被李素這句話弄得滿頭霧水:“夫君說甚呢?無論權貴還是百姓,當然都要過元旦啦,聽說三省都正式下了文,正好趁着大雪封路,朝臣索性全休沐了,出了上元節後再處理朝政呢。”

李素若有所思,苦笑道:“恐怕還有人過不了元旦呢……”

“夫君說誰?”

“一位故人。”

***

故人不是佳人,故人沒有在水一方,而在大理寺。

第二天,李素跟着進城採買的薛管家一同進了長安城,進城之後薛管家便領着下人去了東市,而李素則帶着十來個老兵,馬車晃晃悠悠徑自朝大理寺行去。

大理寺門庭冷落,這個……很符合邏輯,哪天要是大理寺門口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或者排隊叫號,熱鬧如同春運期間的火車站售票廳,那就代表大唐的禮樂已被玩壞,滿世界都是壞人了。

門口懶洋洋站着兩排府兵,大冷天的握着冰冷的長戟,冷得直哆嗦,不時朝手裡呵口熱氣,使勁跺幾下腳。

李素的馬車剛停下,便引來府兵們好奇的注目,馬上要過年,又是這種鬼天氣裡,居然有人沒事跑到大理寺來,這不是自找晦氣嗎?

馬車停穩,李素下了車,府兵們看到他的模樣,頓時露出他鄉遇債主的恍然,這位爺太熟了,熟得不要不要的……

李素仰頭看着大理寺那塊莊重沉抑的黑色牌匾,朝手中呵了口熱氣,呵呵一笑。

很快,大門裡面跑出一位主事,李素不大記得這人姓什麼,但他記得模樣,應該是熟人。

主事是個中年漢子,穿着一身綠色官袍,顯然是個小官,見了李素便一愣,然後苦下臉上前行禮。

“拜見李侯爺。”

李素哈哈一笑:“免禮免禮,大過年的,就別亂拜了,你一拜我就忍不住想給你個紅包,回過神時紅包已送出去了,你說我是拿回來呢,還是硬着頭皮繼續往前遞呢?所以,咱們不要搞這種虛禮,傷錢又傷感情。”

主事一滯,都不知該怎麼接話,只好自動略過這段混帳話,直奔主題道:“元旦即至,三省大臣已休沐,不知侯爺今日來大理寺是爲了……”

“哦,是這樣的,你看啊,元旦快到了,我家裡每天賓客不斷,不但蹭我家的酒菜,還蹭我家的浴池,真是不能忍啊,所以呢,我想找個地方躲躲清靜,想了很久,忽然一拍大腿,你猜咋了?”

主事吃吃地接道:“咋……咋了?”

李素又拍了一下大腿,一臉靈光一閃的睿智:“大理寺呀!我打算來大理寺牢房裡住幾天,誰要有本事來這裡拜會我,我就真佩服他了,你說我這個主意是不是很絕?大家都熟人了,見到我開不開心?驚不驚喜?”

主事臉色發綠,傻了似的看着他:“…………”

“我那間牢房還留着吧?老規矩,先叫人掃三遍,準備乾淨的褥子,還有熱騰騰的酒菜,快點,慢了我抽你!”

**

ps:小病未愈,灌了一整天的開水,又拔了火罐,還是覺得渾身沉甸甸的。。。(未完待續。)

p

</br>

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師凱旋第三百四十七章 所謂民心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七十六章 酩酊大醉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州來客第九百零六章 退兵部署 上第九十二章 溫柔歲月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二百五十八章 驟變前夜第二百五十一章 誅恕之爭第一百七十一章 東陽探監第六百五十六章 獻計除敵 下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將仇報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八百一十五章 開誠佈公 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蹊蹺祠堂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第八百二十一章 回心轉意第七十八章 損己利人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七百三十五章 必有所欲新章節 三百九十三章 在審覈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八十八章 再次入獄第四百七十二章 才人武氏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二百六十一章 子夜大亂 下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四十九章 謀劃奪嫡 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五百七十一章 辯證藥理第二百九十三章 普天之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四百六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第一百零九章 帥帳論戰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七百二十二章 君臣議農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州方略第一百七十三章 度盡劫波第八百五十九章 隨軍出征第八百四十三章 武氏問情第三百八十四章 璀璨明珠第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今天請假,明天再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親香澤第二百零六章 內亂爆發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七百七十七章 積年恩怨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四百五十六章 君臣敘舊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信不敬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八百三十一章 舅甥計議 下第七百七十九章 漸生去意第三百五十一章 霸臨西州 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獄中論勢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求本月保底月票第七百八十二章 突生橫禍第七百八十一章 斷腕籌謀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九十七章 李素問策第六百一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四百零六章 關塞馳援第五百五十二章 風雲變色第四百一十章 去留之爭第七百三十章 東郊演武 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謀而後發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賜功臣 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動靜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滿長安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
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師凱旋第三百四十七章 所謂民心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七十六章 酩酊大醉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州來客第九百零六章 退兵部署 上第九十二章 溫柔歲月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二百五十八章 驟變前夜第二百五十一章 誅恕之爭第一百七十一章 東陽探監第六百五十六章 獻計除敵 下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將仇報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八百一十五章 開誠佈公 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蹊蹺祠堂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第八百二十一章 回心轉意第七十八章 損己利人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七百三十五章 必有所欲新章節 三百九十三章 在審覈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八十八章 再次入獄第四百七十二章 才人武氏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二百六十一章 子夜大亂 下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四十九章 謀劃奪嫡 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五百七十一章 辯證藥理第二百九十三章 普天之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四百六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第一百零九章 帥帳論戰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七百二十二章 君臣議農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州方略第一百七十三章 度盡劫波第八百五十九章 隨軍出征第八百四十三章 武氏問情第三百八十四章 璀璨明珠第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今天請假,明天再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親香澤第二百零六章 內亂爆發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七百七十七章 積年恩怨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四百五十六章 君臣敘舊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信不敬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八百三十一章 舅甥計議 下第七百七十九章 漸生去意第三百五十一章 霸臨西州 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獄中論勢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求本月保底月票第七百八十二章 突生橫禍第七百八十一章 斷腕籌謀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九十七章 李素問策第六百一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四百零六章 關塞馳援第五百五十二章 風雲變色第四百一十章 去留之爭第七百三十章 東郊演武 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謀而後發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賜功臣 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動靜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滿長安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