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苦苦不放棄 十 藥店找“小三”
九苦苦不放棄
走訪的結果有了:果然,起碼有兩個人聽見了劉醫生跳樓時在空中落下時喊了一聲“啊!”聲音是從肺腑裡發出來的,極慘,極滲人;又起碼有三個人看見老胡跟劉醫生並排走進老胡家的樓門洞。
這時王科長開始在心裡建築一座假想宮殿:他的推理軌跡如下:
那麼多疑點都張口說不是丈夫殺妻,而老胡卻說丈夫殺妻後跳樓自殺,反推老胡就有問題。老胡家那麼窮。俗話說“飢寒起盜心”。那麼其實是……而那個突然出現的“小三”?會不會是老胡的指使?查她與老胡是否認識?那驚呼聲、兩人一起進門洞事,不都證明是老胡下手推劉醫生下樓無疑嗎?
繼續推理……
但“小三”和老胡必然堅不承認。怎麼讓他跟她開口?
思路又轉到銀行卡上,現在兇手不取錢,也是爲了讓公安人員判斷失誤,否決小偷劫財作案。那麼等將來風平浪靜後,兇手會去取錢,他的目的就是殺人劫財嘛!隔段時間再查銀行?
十幾天後的某天,王科長再次派出助手奔赴各銀行……
經過再次調查各大銀行,果然有了結果——是老胡取走了死者卡上的錢。他的形象很清晰地留在銀行的錄像上。儘管他戴着帽子,把帽檐壓得很低。
幾名助手都恍然大悟,用眼睛詢問王科長:意思是,抓老胡吧?
王科長想了想,卻對助手說:“咱們先去找那個‘小三’。”
他是想先攻軟肋,就像在《屍體背後的陰謀》案中先攻張玉蓮那樣。
門外走廊上有幾個人說話。一個人的說話聲很像是老胡。怎麼,老胡竟來公安局了?他來幹啥?王科長納悶地走出去觀看,卻原來是一位後勤科的老科員。
生活中,王科長見過長相相似的兩個人,比如他有回出差坐火車,見一人極像是東北吉林公安局的馬科長,是開全國公安會議認識的,住過同一個房間,就連忙招呼。誰知對方卻否認說:“我是陝北長慶油田的,我姓李……”原來是認錯了人。鬧得王科長挺尷尬,連連致歉:“對不起對不起,我認錯人了。”
但聲音相似的兩個人還是頭一次碰到。王科長就與那人閒聊,得知那人正巧是老胡同鄉,所以說得一口老胡的家鄉話。是剛從外地調到公安局的。
十藥店找“小三”
王科長打量着眼前這個藥店——益康連鎖店東直門分店。名片上寫得很清楚:那個自稱“小三”的姑娘就在此店工作。小店不大,門上貼滿各種藥品或保健品的廣告,竟花花綠綠的找不到入口。
即將推門的一剎那,王科長腦海裡又重複了一下已想好的兩大突破口:1.你小三和劉醫生根本不是同一類人,怎麼能走到一起?2.請你拿出手機展示一下你們交往的短信和通話記錄。給她來個一針見血。
推開門,裡邊有一老一少兩個女店員。她們馬上迎上來問:“要啥藥呢?”聲音謙恭並滿含希望,她們極希望人買她們的藥。
“梅英是在你們這裡工作吧?她在嗎?我們找她。”
“你是找胡梅英吧?她已經辭職不幹了。”
王科長好失望,沒預料到會撲空。
但一聽“小三”竟姓胡,王科長想:莫不是與那個老胡有什麼瓜葛?原來小三隱瞞了姓胡的事實?
“那她爸叫啥?”
“她爸叫胡建華,就在這小區住。”
小三竟是老胡女兒,王科長更覺有秘密了、值得深究了。父女都來爲劉醫生自殺出示證據,劉醫生並非自殺的嫌疑就反而重了。
“她何以不幹了?”
“因爲工資低。才800塊錢,本市最低工資標準是760元。”那老女營業員說,“像我是反聘的,無所謂。但她們咋能生活?物價越來越貴。一斤菠菜都4塊。”又指指那年少的營業員說:“她也準備不幹了。”
王科長看見櫃檯裡有甘草片,恰好最近他嗓子發炎,就順便買了一瓶。
王科長望着這個小小的、裝着100粒甘草片的小瓶不由心生感慨:藥店和醫院一樣,都是人人希望遠離卻遠離不了的地方。自己這個棒身體,幾年都不得病,卻也不得不買一瓶甘草片。
他當然不會相信“小三”真是嫌工資低而辭職了。是由於配合其父說了假話心虛,爲了躲開公安人員的進一步盤問?所以躲開甚至逃亡?讓公安人員永遠找不着她?那她說的自己是劉醫生的“小三”云云,豈不更有嫌疑,更要打問號?
王科長本想像《屍體背後的陰謀》案中那樣先攻軟肋——女人,女人的意志品質和判斷力、把握局面的能力比男人差。但此意圖遇阻,王科長有點遺憾。
那就只好去碰硬茬——老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