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福爾摩斯探案集
經過一番走訪調查,王科長腦子裡裝滿各種材料,回到辦公室坐在沙發上,他遙望天花板,開始把這些材料條分縷析,頃刻,各種材料在腦海裡碼放得有條有理,整整齊齊。
孩子:一貫優秀,年年評爲三好學生,是班長,少先隊大隊長,學雷鋒標兵。這一系列的頭銜如彩筆,已經勾勒出一個優秀少年形象。
班裡有個學生腿有殘疾,這孩子天天背起上學,一堅持就是幾年。
特別是有一件“不食嗟來之食”的事蹟很是令王科長感動。那是這孩子上小學二年級時,有回跟着幾個大孩子拿杆****去山裡打獵,指望打幾隻烏鴉麻雀的野炊一下。誰知半天也沒碰上,原因是烏鴉麻雀的生存空間已被人類擠佔得差不多了。
爲首的大孩子還是開了一**,槍響處是打着了一隻,但卻是一戶農家養的雞。
大夥迅速把戰利品一拿,貓到一處小山溝裡野炊起來。
不久,雞肉香撲鼻。每人撕下一塊大啃特啃,盡享口福。唯獨這孩子不吃。別人問他爲何不吃?他答:“因爲廉者不食嗟來之食。”
一下惹了衆怒,一齊動手,把他打了個鼻青臉腫。
他是寧肯遭痛打也“不食嗟來之食”。小小年紀已表現出民族崇高氣質。
其實這孩子把“廉者不食嗟來之食。”這句話的意思也沒理解對,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吃傲慢地施捨來的食物”。他理解成“不吃不正當得來的食物”。但精神可嘉。
老頭:則曾是全國勞模,五一獎章獲得者。
也有一件事蹟令王科長感動:
1960年大飢餓時期,餓得受不了了,一些人就醞釀去搶糧站,那裡有糧食可以救命。但老頭堅決出面制止,站在那些人前像一堵牆,如張飛站在斷橋上,擋住那些人的去路。
有人喊:“人都快餓死了你還攔?”
他斬釘截鐵地說:“寧肯餓死也不能動公家的一粒糧。糧站遭搶將會餓死更多的人。”
他也被大家打得躺倒在地,血流如注,昏死過去。那滿臉帶血的形象極像許雲峰。
大家見勢不妙一轟而散。
國家糧站得以保全。
王科長臉上現出疑惑的目光:兩個老實的人、誠實品格、無瑕的人,誰說了謊?真理只能存在一邊啊?
孩子:天真無邪。
老頭:雖然眼球渾濁、暗淡、無神,顯出精力的疲憊,但目光正直、嚴肅,一絲不苟。
八路軍對決新四軍?
黃繼光對決董存瑞?
悖論啊悖論,
是矛是盾?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怎麼推開迷霧抓住真相?
王科長的思維進入了一個誤區,到處瀰漫着濃濃的霧氣。兩個人都堅守過道徳的高地、堅守過做人的底線,都被邪惡毒打過。又怎能或是小偷、或是誣陷彭宇者?
王科長再次問那孩子:“你有孿生兄弟沒有?”
小孩答:“我是獨生子女。”
王科長再次鄭重地問劉大爺:“你認定真是他?”
“扒了皮也是他。”
“天底下長得相似的人還是有的,是不是你認錯了人?”
王科長想起他有回出差坐火車,見一人極像是東北吉林公安局的馬科長,就連忙招呼。誰知對方卻否認說:“我是陝北長慶油田的,我姓李……”原來是認錯了人的事。
“天南海北,是有相似之人。但同住二馬路又相似之人的概率幾乎是零。”老漢答。說得極有道理。
“你要認準啊!不然這性質可就變了。”
“扒了皮還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