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今年五十三歲了,放在2020年這樣的年齡還算年輕,可在82年就明顯見到老態。
物質匱乏,生活也單調、艱辛,使得人的精神不振,自然更早出現老態。
老媽也是一輩子的辛苦,日子窮慣了,在前世,哪怕到自己做房地產賺了錢,她還是捨不得多買點吃物。
房間裡總是存着幾個桔子、兩包糖果、蛋糕這類,就是富足的存餘。如果再有幾罐罐頭、飲料等,她就覺得很豐足了。
嫁給老爸之初,曾祖母還活着,不過也很老了。曾祖母也是苦過來的人,傳遞給老爸老媽的持家之道,自然是勤苦節儉。
那時候,紡紗、織布等代工可掙錢養家,老媽多次回憶起年輕時候,每天晚上紡紗或織布,一直到雞叫。
沒辦法啊,老太太躺在牀上,沒聽到織布聲就會醒,醒了後就會罵人。那個年月,後輩媳婦是不敢反抗的。
之後,家裡添了人口,賺錢養家是必須之事。老媽講述過,最苦的就是挑腳。挑腳是將貨物從柳河挑到外地,走一趟兩三百里地。一擔不敢多挑,60或80斤,那一擔就會在肩頭壓兩三天。到目的地後,再挑另外貨物返回柳河。
老爸也挑腳,但力氣不大,最多隻能挑60斤,路途中有時候還需要老媽幫撐。
如今,老媽在柳河郊區叔叔家租住,平時也是做雜務零工。有替人購買煤炭,運送回家;有替人洗被子、窗簾的,當初家有洗衣機的太少,柳河上班人家有些人將這些大家務,託給人做。
近一年多,老媽是給人帶孩子,做保姆。具體的楊昌庭也不知,好像是每天早上去將孩子接過來,白天帶,晚上送回去。
月薪多少,當時的月嫂賺錢並不多。遇上好的主顧,開頭談好,會給月嫂買一身衣服,上下一套件,也需要一二十元。主客之間合得來,帶這孩子時間會長一些,從一歲左右,帶到三歲左右。
如今,老媽帶的這個孩子已經有一年,孩子兩歲多。這樣的孩子帶起來是比較辛苦的,因爲這時候孩子開始學步,不要大人抱。
如此,除非孩子睡了,不然一直得看着,扶着小孩學步,還不能讓小孩太累,哄小孩抱着或揹着。
去見老媽,自然不能空手,自己身上有錢,不能多花也得買老媽喜好的吃物。楊昌庭在半路一家小店買一包蛋糕,這是老媽最喜歡吃的東西。
這時候小店鋪雖說也有,但少。店鋪裡的貨物更少,除了鹽、菸捲、散裝酒,就是幾樣糖果:蛋糕、蘭花根、老鼠屎,水果糖是最常見的。
水果糖(顆顆糖)是最便宜的,一角錢十顆,抓起來有一把。這時候的錢難賺,大人小孩幾乎沒什麼零花錢的。
楊昌庭看到小店鋪,匱乏的物質讓他心裡一動。今年柳河周邊各生產隊、各家各戶,絕對是糧食大增產,大多數人家會將糧食積儲起來,但還是會有人開始琢磨餘糧該怎麼處理。
特別是玉米、紅薯、土豆、大豆等等雜糧,在柳河乃至江上省的人們,對雜糧的概念比較輕視,不看好這些雜糧的。
如此,自己可收購這些雜糧用於加工,而加工所需要的機械對自己而言,真沒有難度。何況,柳河還有一家機械廠,自己太熟悉機械廠的情況了。
想到又可找到一條掙錢門路,甚至可讓五妹來主導這些事,楊昌庭頓時覺得輕鬆多了。
重生之後,壓在身上的短期的壓力,主要就是如何解決家裡的窮困,讓五妹離開那個預製廠,讓老爸儘快到省城大醫院去醫治胃病。
實現這樣的目標,似乎沒有太大難度。
從柳河到叔叔家有四五里,如今是郊區,但在2005年時這一片就被規劃爲城區,到2020年時,這一片完全成爲柳河市中心地帶了。
沿路走都是菜農用地,種植了辣椒、茄子、長豆莢、黃豆等,品種比較單調。茄子、長豆莢開始到尾期,有些人家已經拔掉老株,準備翻地種蒜、羅卜和白菜。
鄉下村裡種蔬菜的季節,比柳河蔬菜隊的人要遲一些,像茄子、長豆莢等正處在當季,辣椒也纔開始紅,正旺。
這一片地幾里路遠,後來全部開發成爲商業用地和小區建設。楊昌庭邊走邊努力回憶,是哪一年開始動這些土地?這可要先做好準備,免得錯過這盛宴。
對了,自己完全可通過族叔,在這幾年間,慢慢地入手買地啊。不過,這也不急,目前,買賣土地的事還不知政策如何。
天大地大,政策最大!
想想,自己回到十七歲,其實可做的、應該做的事情真不少啊。
族叔家臨河,在一條公路邊。一棟老式土磚瓦房,三間。老媽租住的是三間的正屋堂屋,因爲三間房爲族叔兄弟倆分了,然後左右分別搭建有新房。
房子前有一個較寬的坪院,泥地。楊昌庭走到時,見老媽正在坪院收曬着的小孩子衣褲、布尿片。
“媽——”楊昌庭喊出口時,才覺得自己嗓音被卡住,猛用了氣力,聲音才衝出去。
“三兒來了。你輕一點,別吵醒小孩。”老媽壓着聲音說。
楊昌庭聽着熟悉又有些印象朦朧的聲音,眼裡的淚忍不住了,不過,老媽正在收衣物,並不完全關注他這邊,倒是沒有發現楊昌庭在流淚。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見老媽有着深皺紋的眼和眉頭,一時間也不知該說什麼。“媽,今天到三中找了張校長,說好要復讀。我還借了同學的資料。”
“你想復讀就復讀吧,一家人總該有人要讀書的。”老媽說。將收回來的孩子尿片、衣褲放在屋內地上,攤開,放一放。
按照柳河這邊的說法,小孩子的貼身用物,在烈日下暴曬後,收回來要去一去火,免得傷到皮膚。
“我會好好讀讀,爭取考大學。”楊昌庭將那包蛋糕遞給老媽,“媽,這是你最喜歡吃的。”
“又花錢了?”老媽看楊昌庭一眼,不多說。
“爸給我的,讓我給你買點吃的,說你在這邊辛苦了。”
“家裡怎麼樣?”
“一切都好。媽,我明天回村裡,開學還要一段時間。”楊昌庭先說了行程,免得老媽開口,要自己去預製廠幫五妹制磚。“對了,我等會去看五妹,給她帶點吃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