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對峙

“還有呢,你繼續說下去。”

“大帥,敵軍之所以能夠使用這種戰壕在城外進行防守,以末將看來,主要是敵軍的火器兇猛,而且這種戰壕可以將對方的人員儘可能的分散開來,以保持其火力的優勢和壓制力,而城牆雖然是一道堅固的防禦工事,但是畢竟面積有限,敵軍難以發揮出自己的火力優勢,這才選擇在城外和我軍交戰,並且,一旦城外的防線守不住了,敵軍可以向後撤退,一道道防線的節節抵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軍拿下一道防線就已經會疲憊不堪,這個時候可能還能夠勉強的拿下第二道防線,但是想要一鼓作氣的拿下第三道防線,只怕是難上加難。”哈伊爾結合了他之前的作戰經歷,這個時候總結出了這麼幾點,實際上他的分析已經十分精準了。

哈伊爾的分析使得嶽樂對他的印象大爲改觀,想不到這個人的倒有幾分眼光,看來海澄城下的失敗也不全是他的過失,還有很多可觀的因素,嶽樂在心裡想到。

不過既然敵軍擁有這種戰法,那麼清軍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破敵呢?這個問題讓嶽樂很苦惱,他的作戰經驗十分的豐富,不過以往的經驗在這個時候面對敵方的這種新的戰術的時候還能夠適用嗎?他的心裡沒有譜。

就在嶽樂帶着清軍觀察中華軍的陣地的時候,項玉這個時候已經站在城牆上也在觀察對面的清軍主將了。

他並不認識嶽樂,不過根據情報他自然知道這個人就是清軍的主將嶽樂,在原來的歷史上,康熙年間出現的幾個將領之後,除了這個嶽樂之外,還有一個比較有名的將領就是費揚古,不過後者主要是在對準葛爾作戰之中表現突出,而前者是在三番之亂之中表現搶眼的。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嶽樂確實是一名優秀的帥才,他不僅能夠帶兵打仗。而且還有政治上的眼光,對於治理國家也有自己的見解,這在武將之中是十分少見的。

滿清入關的初期,順治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恢復生產和穩定民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這一舉措也帶來了滿清內部的很大非議,以至於順治帝在駕崩前夕還下發了罪己詔,將自己之前制定的政策全部廢除掉,這樣的舉動引起了帝國內部動盪。加上在之前臺南海戰的時候,中華軍的馬尼拉艦曾經攻擊過天津,那一次因爲鰲拜的不當舉措,使得京師震動,大量的百姓出逃,這使得帝國北方的局勢十分緊張,各地本來已經熄滅的反清勢力又活躍了起來,這些都讓嶽樂很憂慮。

不過在朝堂之上,這個時候鰲拜隻手遮天,他就算是有好的建議也難以呈到皇帝的面前。更何況皇帝還是一個十歲的孩子。

清軍第一天沒有采取任何動作,僅僅是在城外紮下了自己的大營,根據哈伊爾的建議,嶽樂將營地和泉州城的距離提高到了八里,這樣的話能夠避免遭到中華軍的炮擊。

除此之外,清軍還在大營裡面安排了嚴密的哨兵,嚴加防守,以防止可能出現的劫營。

“從清軍目前擺出來的態勢來看,他們似乎是不着急着進攻,好像想要跟我們打陣地戰。這個嶽樂果然與衆不同,別人都是想要通過運動戰來避開我們的火力優勢,而這個人卻想直面自己的短處。”張聰對清軍的動作不是太明白,這個時候在戰前作戰會上說道。

“也許清軍根本就不是想要和我們在泉州城下決戰。而是想用拖的戰術將我們困在這裡。”趙登明推測着說道。

他這個說法讓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雖然從理論上來看,的確有這種可能,不過從實際操作上來說,這樣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小了,因爲清軍這個時候幾乎是動用了東南方向所有一線和二線的軍隊了。不僅是福建的軍隊,就連江西、浙江等地的軍隊全都給調動了,要是用這好幾個省份的十五萬大軍只爲了將中華軍阻擋在泉州城下,那實在是太不合常理了。

不說這十五萬人的軍隊調走之後各地會出現的防禦空虛的情況,就是這十五萬人每天在這駐紮,消耗掉的糧草物資也是非常驚人的,儘管中華軍這邊四五萬人的消耗也很巨大,但是在發動春季攻勢之前,項玉已經提前準備了一年的各項物資,而且中華軍還有一個清軍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便捷的海運條件,無論是從臺灣的什麼地方出發,走海路只需要不到三天的時間,就能夠將糧草和各類作戰物資運抵廈門一帶的前線,這樣一來不僅運輸更加方便快捷,而且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減少了很大一部分在路上的消耗,而清軍則沒有這麼便利的條件,他們只能通過陸路運輸,這樣不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糧食在運輸的過程中的消耗也是非常驚人的。

因此清軍不可能在這裡跟中華軍耗下去,所以趙登明的說法讓很多人都感到不以爲然。

項玉和張聰對視了一眼,兩人用眼神交換了一下意見,然後項玉緩緩開口:“趙將軍你爲何要這樣說,可否給我們大家詳細的闡述一下。”

項玉算是瞭解趙登明這個人,他雖然帶兵很狂,爲人比較張揚,這讓很多人都對他有一點意見,不過趙登明有一個特點,那即是從來不誇大其詞,要麼慎言,要麼說出去的話總有自己的根據,這也使得項玉和張聰兩人都感到有點好奇,不知道他這一次的依據是什麼。

趙登明明白項玉的意思,只見他不慌不忙的站起身來,拿出一根木杆,指着掛在牆上的地圖說道:“各位將軍請看,清軍的物資是從運河下來的,然後從官道上運到福建,這才能夠解決大軍的吃飯問題,不然的話憑藉着泉州、興化福州這一帶的物資肯定是不足以支持這支十五萬的大軍的,畢竟福建是耿繼茂的地盤,而且清軍統制它的時間還不是很長,生產建設絕對沒有這麼快的恢復。”(。)

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176章 起航!第246章 戰後的巨大影響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256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一)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188章 疏散華人第75章 日本公主第30章 遊說董江第306章 皇家海軍遠征隊第239章 北方的神秘戰艦第333章 焦灼第44章 廈門風雲(三)第39章 激戰臺灣城第266章 李雲聰的動作第27章 新的危機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240章 兵臨城下第188章 疏散華人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281章 趙開第14章 索要槍械第176章 起航!第三百一是一章 火炮的演練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49章 成功突圍第189章 聖地亞哥堡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77章 基隆市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103章 恐怖的臼炮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39章 激戰臺灣城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341章 海澄攻防戰(四)第48章 騎兵戰術第230章 陷阱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420章 費揚古南下第174章 海盜島第380章 鏖戰鎮南關(一)第42章 廈門風雲(一)第224章 商議第66章 討伐部落第240章 兵臨城下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346章 海澄攻防戰(九)第77章 基隆市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298章 猛攻第59章 明軍內亂第143章 派人和談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227章 攻城戰第53章 拜訪漁村第142章 準備和談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110章 目標城門第225章 偷襲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357章 束手無策第389章 九門提督第75章 日本公主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108章 炮擊皇城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324章 出兵日本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367章 項玉登基第307章 意外交火第206章 逼上絕路第57章 傷兵營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395章 插翅難逃第214章 備戰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230章 陷阱第9章 糧食危機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80章 劉吳聯合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224章 商議第288章 兵分兩路第57章 傷兵營第43章 廈門風雲(二)
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176章 起航!第246章 戰後的巨大影響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256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一)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188章 疏散華人第75章 日本公主第30章 遊說董江第306章 皇家海軍遠征隊第239章 北方的神秘戰艦第333章 焦灼第44章 廈門風雲(三)第39章 激戰臺灣城第266章 李雲聰的動作第27章 新的危機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240章 兵臨城下第188章 疏散華人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281章 趙開第14章 索要槍械第176章 起航!第三百一是一章 火炮的演練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49章 成功突圍第189章 聖地亞哥堡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77章 基隆市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103章 恐怖的臼炮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39章 激戰臺灣城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341章 海澄攻防戰(四)第48章 騎兵戰術第230章 陷阱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420章 費揚古南下第174章 海盜島第380章 鏖戰鎮南關(一)第42章 廈門風雲(一)第224章 商議第66章 討伐部落第240章 兵臨城下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346章 海澄攻防戰(九)第77章 基隆市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298章 猛攻第59章 明軍內亂第143章 派人和談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227章 攻城戰第53章 拜訪漁村第142章 準備和談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110章 目標城門第225章 偷襲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357章 束手無策第389章 九門提督第75章 日本公主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108章 炮擊皇城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324章 出兵日本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367章 項玉登基第307章 意外交火第206章 逼上絕路第57章 傷兵營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395章 插翅難逃第214章 備戰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230章 陷阱第9章 糧食危機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80章 劉吳聯合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224章 商議第288章 兵分兩路第57章 傷兵營第43章 廈門風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