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你給老子等着 辦公室開着窗,煙霧縈縈繞繞,縹縹緲緲。
幾位領導拿着文件,目露驚奇。
這幾天,爲什麼談秘書長總是有意無意的接觸林思成?
當然是受了他們的委託。
原因也不復雜:遺址是這位年輕的過分的林老師發現的,這是不爭的事實。
於公於私,於情於理,河津、運城,乃至省裡,都得鄭重其事的向人家說聲謝謝。
其次,按這位林老師的說法,老窯頭遺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應該還有更早之前的,比如明代、元代的遺址。
說實話,如果靠他們自個找,估計還和之前一樣,十有八九到最後什麼都找不到。所以,還得請人家幫忙。
幾位領導一合計,就覺得:官方層面確實要儘量淡化,能不提“陝西”,就別提陝西。
但個人層面不但不能淡化,還得加強一下,至少不能讓這位林老師覺得他們在卸磨殺驢。
當然,最好能弄成自家人,從“陝西”到“山西”,豈不是兩全其美? 結果倒好,都還沒來及說出口,原地放了個大衛星?
會鑑定,會修復,會研究,會考古……一堆的專家頭銜,關鍵的是,才二十一?
以及,西大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省級扶持項目負責人。
就問,當地得付出多大的誠意,才能讓這位林老師動心?
變成自己人是別想了,如今,也就只能儘量斡旋一下,維持住關係。
“老談,還是得解釋一下,儘量別引起誤會!”
談武點點頭:“這位林老師還是很通情達理的,說是理解我們的難處。人也很爽快,說話很直接:不需要我們加多大的碼,前期的就按照談好的來。
後期如果再有遺址發現,多給他勻一點試驗樣本就行。不需要完整器,廢坑裡的瓷片就行,掏錢也行。”
一堆廢瓷片,能值幾個錢?
幾位領導齊齊的點頭:“沒問題!”
“還有!”談武擡起頭,看着工業局長,“陳局長,你們那個澄泥硯的資料,儘量弄仔細點!”
“放心!”
陳局長滿口答應,談武還是有些不放心。
因爲他就是搞技術出身的,很清楚搞研究的都是什麼尿性:一問他們要資料,要數據,就跟要偷他們老婆一樣? 萬一暗戳戳的防一手,文件裡做點什麼手腳,不等於害人嗎?
他準備先提醒一下陳局長,但話到了嘴邊,又頓了一下:雖然都在運城,還是平級,但一個在市裡,一個在縣裡,他和陳宗年頂多算認識,算不上多熟。
有些話點的太透,約等於得罪人。
再說了,只是自己在這裡胡猜。
他想了一下:“陳局長,等資料送過來,咱們一塊去吧!”
陳宗年點點頭:“好!”
幾人又商量了一下,主要是老窯頭遺址的發掘,並後續可能存在的窯址的勘查。
按正常程序,既然已經由省考古院接手,不需要他們再操心,只需要做好後勤保障就可以。
但老窯頭遺址太大,少說也要發掘個兩三年,考古院才能騰出手來。
到時候,萬一再找不到呢? 幾個人就想着,要不要和領導請示一下,再和林思成溝通溝通:能早找,就儘量早找! 正商量着,陳宗年的電話響了起來。
澄泥硯研究所的人到了?
“陳局,怎麼這麼快?”談武怔了一下,“資料沒問題吧?”
“談秘書長,他們都準備三天了?再說了。只是複印一下而已,能出什麼問題?”
談武想了一下,站了起來:“陳局長,我和你一起去!”
……
背投大彩電,畫面很清晰。屏幕中,穿着警服的芮小丹坐在江邊,畫面漸漸虛幻起來。
隨即,片尾曲響起,屏幕上滾動出字幕:全劇終。
林思成意猶未盡,按了暫停
葉安寧坐在一旁,盯着林思成的側臉:歇了好幾天,林思成不是睡覺,就是看錄像。
喊他回西京他不去,唱歌也不去,看電影還是不去。甚至於到黃河灘上轉轉,他都不去。
就盯着個破電視,翻來覆去的看,來來回回就那一部:天道,都看第三遍了。
“就那麼好看?”
“還行!”林思成伸了個懶腰,“我就是研究一下,這部電視劇會不會被禁?”
葉安寧捎帶着看過幾集,不覺得哪裡有問題。
“這是今年剛上映的吧,爲什麼要被禁?”
“階級!”
一提這兩個字,葉安寧就不吱聲了。但沒忍住,翻了個白眼。
“你都窩三天了,出去轉轉吧?咱們去吃砂鍋菜。”
“在酒店天天吃,你不膩?”
葉安寧無所謂:“我又不是天天只盯着一樣菜吃?”
但林思成已經吃膩了:“我帶你去吃樊村鎮的羊肉胡卜。”
“爲什麼要去樊村鎮?”
“城裡的不正宗!”
一說吃的,葉安寧就開心,正準備打電話問問王齊志去不去,門鈴響了一聲。
方進出了裡間打開門,林思成瞄了一眼,站了起來。
“談秘書長!”
四個人進了房間,談武介紹:
“林老師,這位是市工業局的陳局長,這兩位是絳縣澄泥硯研究所的姚副所長,佟技術員!”
“快請快請……”
林思成忙招呼着,方進去洗茶杯,葉安寧打開了電水壺。
幾個人坐定,陳局長從姚所長的手裡接過文件袋,放到了茶几上。
“林老師,這是澄泥硯的資料,後續窯址的事情,還要請你多費心!”
林思成怔了一下,又笑了笑:挺直接的? 但這樣纔好:對等交換,各取所需!
他點點頭,拆開了封線。
挺多,大致三四十頁,紙上還散發着油墨的味道,一看就知道是剛複印好,剛裝訂的。
林思成順手一翻,看了起來。
知道搞研究的多少都有點怪毛病,談武和陳局長也沒在意。
後面的那兩位卻怔了一下:不應該是等客人走了再看嗎?
但翻這麼快,比一目十行還快,你能看出什麼? 正暗忖着,方進端來茶,幾人說了聲謝謝。
沒用多長時間,大概也就五六分鐘,林思成將整本資料翻了一遍。
合上好,他稍想了想,目光依次從四個人的掠過,落在那位姚所長的臉上。
“兩位,能不能請教幾個問題?”
兩人對視了一眼,又點了點頭:“林老師,你儘管問!”
“好,澄泥硯用的是汾河古河道深處的沉積膠泥,需要過濾、淘洗,然後陰乾。但陰乾過程中,會發生澄泥開裂的情況,你們是怎麼解決的?”
年輕的技術員沒吱聲,姚所長扶了扶眼鏡:“舀打,揉煉,就跟活面一樣。然後密封陳腐!”
“不加其它東西?”
姚所長頓了一下:“不加!”
“溫度呢?”
“十五度!”
“燒成周期呢?”
“七到十五天!”
“入窯後的控溫呢?”林思成比劃了一下,“我是說不同階段,是不是需要不同溫度?”
姚所長的眼光躲閃了一下:“不需要,九百度到一千度恆溫就可以!”
“好!”林思成笑了笑:“窯變效果怎麼控制?”
“這個沒辦法控制,要看澄泥中的金屬元素含量,還要看燒造時的天氣、溫度、溼度等變化……”
“哦,這樣啊?”林思成似笑非笑,“燃料呢,煤、電、還是木柴?”
姚所長微一低頭:“電最方便,但顏色比較單一。煤與木柴的窯變效果更好一些,但溫度不可控,所以成功率極低!”
“明白了,謝謝姚所長!”林思成站了起來,又伸出了手,“我再研究一下!”
四個人不由的一愣。
什麼意思? 茶都還冒着熱氣,都沒來得及喝一口,你就下逐客令? 談武和陳宗年對視了一眼,後知後覺:陰乾溫度,燒成周期,入窯溫度……這些數據,如果資料裡都有的話,林思成沒必要再問一遍。
意思就是,資料裡沒有? 再一回憶,談武的眼皮“噌噌噌”的跳:甚至於,連用的是什麼燃料都沒寫?
半個小時前,他都還在擔心,資料裡會不會做手腳,會不會改動數據什麼的。結果,眨眼就來了這麼一出:姓姚的倒是沒改數據,他是壓概就沒給?
霎時間,一股火就涌了上來。他張嘴就要罵,姚所長一彎腰,臉上堆滿笑:
“林老師,你要不說,我都沒發現:來的太急,下面的人竟然沒印全?”
“對不住,我馬上回去重新打印一分,明天就給你送過來!”
“好!”林思成把文件遞了回去,“麻煩姚所長……”
話還沒說完,談武擺了擺手:“不用明天,就今天下午……姚興隆,你們所裡傳真機總有吧?”
連職務都不稱呼了,而是直接喊名字? 姚所長腦門上的汗都下來了:“有……有!”
談武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又嘆口氣:“林老師,讓你見笑!”
林思成笑了笑:“人之常情!”
一聽這句,陳宗年的臉都黑了。他到現在才明白,之前的辦公室,談武提醒他,“把資料弄仔細點”點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再想起剛纔,自己理所當然的那一句,他就覺昨臉燒得慌。
林老師,窯址的事情請你費心……還費心,換自己是林思成:我費你個寄吧? 越想越怒,他恨不得給姚興隆兩耳光。
硬是擠着笑,又保證了幾句,幾個人出了套房。
門剛一關上,陳宗年冷着臉,目光像是刀子一樣的刺了過去。
“在大廳的時候,談秘書長問你的時候,你怎麼說的:兩位領導儘管放心,資料絕對沒問題……這就是你說的沒問題?”
“老姚,你知不知道,老窯頭髮現了清代瓷窯遺址?關鍵是後面還有,有可能是明代,有可能是元代,甚至是金代、宋代……我們計劃的好好的,請人家再幫忙找一找,結果倒好,你他媽的玩這個?”
“姚興隆,你還有沒點大局意識,腦子被驢踢了是吧?”
姚興隆一臉訕訕:“兩位領導,我們沒說不給,就想着還有兩個月,再稍拖一拖!”
陳宗年話都懶得和他說,看了看錶:“現在十點半,給你三個小時!”
“好好……”
姚興隆滿口答應,等談武和陳宗年走了以後,他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
這下完了,算是把人得罪死了。但幹都幹了,後悔也來不及了。
也是見了鬼:那年輕人看着沒幾歲,但眼睛怎麼就那麼毒?
也根本不是談武和陳宗年所以爲的,資料沒給全,好多沒往上寫。
他其實只是稍稍模糊了一下,偷偷隱去了幾個關鍵數據。包括縣工業局,藺所長(工藝復原人)來回檢查了三遍,都沒發現。
但那位林老師,就只是掃了幾眼?
旁邊的技術員一臉的想不通:“老師,那個人怎麼發現的,我感覺,他就隨便翻了翻?”
姚興隆深以爲然:可不就是隨便翻了翻? 看着年輕,卻是個行家……
……
陳宗年腸子都悔青了:早知道,他就應該直接從局裡複印一份過來。
雖然有點多,也有點雜,足足十幾本卷宗,更不知道哪個能用,哪個不能用。
但總比丟人的強?
發火歸發火,生氣歸生氣,但事情已經發生了,你就是把姚興隆殺了,又能怎麼樣? 他黑着臉:“談秘書長,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 談武嘆了口氣:“先給領導彙報!”
陳宗年點點頭,當即拿出手機,結果還沒說完,電話裡傳來“叮啉咣啷”的幾聲。
兩人對視一眼:十有八九,吳副市(縣)長把杯子砸了。
不怪領導生氣:後果先不說,就說,這人能不能丟得起? 還一丟就丟到了省外? 電話當即掛斷,過了差不多十分鐘,纔回了過來。
陳宗年不停的“嗯嗯嗯”,兩人說了好一陣。
等掛斷後,談武迫不及待:“怎麼說的?”
“吳市長說,已經和市裡彙報了,市裡出面解決!”
“怎麼解決?”
陳宗年頓了一下,嘆了口氣:“市領導說,咱們的非遺技藝,又不止一個澄泥硯?”
除了澄泥硯,運城還有什麼? 絳縣的剔犀,稷山的螺鈿,還是金銀細工……全是準備申請國家級非遺的技藝。
這下好了:本來只需要給澄泥硯就行,被姚興隆一鬧,還要多賠一種出去? 兩人齊齊的咬住牙:姚興隆,你給老子等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