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抽絲剝繭 “林思成,你會氣功?”
“盡瞎扯,哪有什麼氣功?”
“那你怎麼能單手提起六十斤的刀?”
“是技巧:別人只能用胳膊上的勁,但我能用到腿上的,腰上的,胯上的,以及背上的……”
“那不還是會氣功?”
“葉安寧,你武俠小說看多了吧?”
葉安寧拍了他一把。
兩人嘻嘻哈哈,打打鬧鬧。趙修能和王齊志天馬行空,又琢磨起來:按林思成的說法,這力氣能用到胳膊上,是不是還能用到其它地方? 也別奇怪,不管是當多大的官,還是在地裡刨食。也不管是七老八十,還是二十郎當,但凡是個男人,就沒有不琢磨這個的。
下意識的,兩個老男人對視一眼:嘿嘿嘿嘿嘿……
林思成故作正經,但葉安寧總感覺哪裡不對
正莫名其妙,她眼神一頓,拿指頭捅了捅林思成。
林思成一臉無奈:“都說了,不是氣功?”
“誰跟你說這個了?看……”
“看什麼?”
“美女!”
“美女多了去了……”
“是莊依!”葉安寧往裡一指,“看大殿裡!”
不遠,就五六米,關聖廟崇寧樓。這裡是關聖廟的正殿,既能上香,還能求籤,所以遊客極多。
仔細一瞅,莊依跪在香案下,手裡捧着三柱香。
林思成一臉古怪。
來山西之前,葉安寧和他開玩笑:林思成,莊依的老家就在運城,你信不信我們這次去,肯定能碰到她? 林思成嗤之以鼻:葉表姐,你知道不知道運城有多大?
但現在呢?
葉表姐這張嘴,開過光……
詫異間,莊依奉香拜了三拜,探身插進香爐。
工作人員給了她一個籤筒,她捧在手裡,“咣啷咣啷”的搖了幾下,一隻木籤掉了出來。
莊依撿起籤站了起來,本能的看了一眼,然後就不動了。
旁邊站着一位年輕男子,兩人長的很像,他往前一湊:“搖的什麼?”
莊依推了他一把:“你別看!”
“我是你哥!”
“哥也不行!”
說着,莊依捏着籤就往外走,但剛一轉身,瞳孔突的一縮,心臟“咚咚咚”的跳了起來。
而後,她猛的扭過臉,直勾勾的盯着大殿裡的關二爺。
剛剛纔在神像面前許過願,求過籤,而後一轉身,活生生的人就站到了自己面前?
這難道不是神仙顯靈了?
還有這籤……哦對,還有籤……就感覺,好神奇,好奇妙?
一時間,莊依腦子裡亂哄哄的,像是攪成了漿糊。更像是有鬼催着似的,眼睛還盯着木籤,腳下意識的往外一邁。
“咣”,腳尖踢到了門檻上。
“呀”的一聲,身體順着慣性往前倒,手裡的籤也飛了出來,直直的就砸向了林思成。
“莊依……”身後的年輕人一聲驚呼,手忙腳亂的揪住了她的後領,莊依被勒的眼睛一突,舌頭都伸了出來。
“哥……快……快鬆開……”
“不是……那麼高的門檻,你看不到?”
她不是沒看到,她是壓根就沒看。
年輕人鬆開了她,不知是勒的還是羞的,莊依臉一紅:“林……思成,葉助理,好巧!”
林思成笑着點頭,把籤還了回去:“是啊,莊小姐,好巧!”
喊林思成,就直呼名字,喊自己,就成了葉助理? 葉安寧抿了抿嘴,順帶着瞄了一眼,但一看,她就愣住了。
應該是桃木的,不到一指寬,就薄薄的一片,上面刻着幾行字: 乙乙,蘇武牧羊。
營爲期望在春前,誰料秋來又不然,直遇清江貴公子,一生活計始安全。
呵呵,貴公子……這難道不是姻緣籤? 所以,何止是巧……
看這詩,看她的表情,再猜一猜,莊依求的是什麼? 霎時間,葉安寧恍然大悟:就說又不是沒見過,之前還一塊逛過公園。只是又湊巧碰到而已,莊依竟然慌成了那樣?
然後又是看神像,又是看手裡的籤,甚至於那麼高的門檻,壓根就當不存在? 因爲她看到了林思成。
眨眼前還在許願求神,一轉身神仙就顯了靈,擱誰誰不慌?
葉安寧盯着神龕裡穿着龍袍的關公,又看了看籤:真就這麼靈? 十一前,李信芳攛掇着顧明,要把莊依介紹給林思成。十一後,又偷偷帶莊依去學校,看過林思成。
十一前,十一後,算不算秋天? 正月十四,五個人好巧不巧的碰一塊,算不算是春天?
還有後面這一句:直遇清江貴公子? 清江泛指水,興慶宮景龍池那麼大座湖,算不算是水?關鍵是那天,他們正好就是在景龍池邊碰到的。
林思成又算不算貴公子? 當然算:年少,多金,還有才。長的好看不說,氣質談吐更好……這不是她說的,是舅媽說的。
包括舅舅也時不時的感慨:一塊出去,林思成比他這個真二代還像二代……
腦子裡轉着亂七八糟的念頭,葉安越想越覺得古怪。
莊依接過木籤,眼底泛起幾絲尷尬,又連忙介紹:“林思成,葉助理,這是我哥!”
林思成點點頭:“莊總好!”
“呀,林老師?信芳和莊依經常提起你,我還認識顧明,也認識方靜閒方總,他們也經常提到你……”
“不瞞林老師,我一直想着什麼時候能請你出來坐坐,但感覺太冒昧,就沒敢開口!”
莊子敬絮絮叨叨,連忙伸手,“相請不如偶遇,林老師,今天一定要賞光!”
起初,林思成還有些狐疑,心想認都不認識,這人是不是熱情的有些過頭了? 但一聽顧明和方靜閒,他就明白了:不說顧明,就說方靜閒,要不是林思成幫忙,那樽危料觀音就砸她手裡了。
之後,林思成從浙江弄來的那件玉佛也賣給了她,林思成鑑玉的手段有多高,方靜閒一清二楚。
包李信芳也清楚,既然都認識,肯定會講。
而恰恰好,莊依家裡乾的就是珠寶生意……
他笑了笑:“葉總,真是不湊巧,待會還約了客人,要談點事情!”
莊子敬也不在意:“沒關係,看林老師哪天方便,什麼時候都可以!”
顧明的朋友,也約等於朋友,左右不過一頓飯,林思成答應了下來。
又介紹了一下王齊志和趙修能,互相換了手機號,兄妹倆才告辭。
臨分別時,莊依看了看林思在,又看了看葉安寧:“林思成,葉助理,你們哪天有時間,我請你們到河津玩……”
“我們那兒有大禹治水的禹口龍門,還有和永樂宮齊名的真武廟(元代九龍廟),還有夏朝高謀廟、薛仁貴寒窯……”
“呀,這麼多古蹟?”林思面剛要說話,葉安寧搶先這一步,一幅驚喜的模樣,“有空一定要去一下,莊依,到時候給你打電話!”
莊依笑容一頓,點了點頭。
看了看遠去的兩兄妹,又看了看撇着嘴的葉安寧,王齊志“嘁”的一聲。
葉安寧沒說話,偷偷的翻了個白眼。
她當然知道舅舅是什麼意思:李貞不比這個莊依漂亮?
就林思成外和內剛,剛的不能再剛的性格,能看上這種瘦弱的跟雞仔似的姑娘?
葉安寧,你都多餘擔心……
照這麼一想,心裡鬆快不少。葉安寧看着關帝像,有些狐疑:“林思成,看莊依那一支,好像挺靈?我要不要求一支?”
“靈,你從哪看出來靈了?”
林思成一臉古怪,“再說了,那籤也就一般,就算靈又能靈到哪?”
“我看喻意挺好呀?”葉安寧半信半疑:“你會解?”
“關帝籤又不是多高深?我直接給你說答案……”
“那是關公籤的第十二籤,斷曰:才名遲,財未至,病改醫,訟最忌,行人歸,孕生貴,顯宦遇,方吉利……”
“東坡(蘇東坡)解:做事遲疑,求財未遂,臨江貴人,望之如意!萬一他求,徒勞心志,且謹踐修,以俟時至。”
“碧仙(碧仙元君)注:凡事苦難成,好事反傷情,從今逢引掖,好事盡皆亨……”
“知不知道這三句是什麼意思?除了求財求孕,其它的越求越差。再說了,靈不靈還不一定……反正我覺得,也就是求個心理安慰……”
聽到“只能求財求孕”,葉安寧的心情頓時好了起來:“心理安慰就心理安慰,我也去求一隻……”
話都沒說完,她就進到了大殿裡。
不便宜:上香十塊,求一簽再十塊,籤帶走再加五塊。
葉安寧不帶一點兒猶豫的,當場付錢。
還挺虔誠,閉着眼睛捧着香,唸叨了好久才插進香爐。然後搖籤筒,又捧着一支籤走了出來。
“林思成,快快快,幫我看一下!”
林思成瞄了一眼:甲壬,宋太祖陳橋繼位,張京兆畫眉。
望渠消息向長安,常把菱花仔細看。
見說文書將入境,今朝喜色上眉端。
他一臉古怪:“你翻着籤筒挑的?”
“哪有,就搖出來的?”葉安寧踮着腳尖,“這籤很好嗎?”
“當然!”
關帝籤一百支,從兇到吉排列:下下十九,中下一支,中平二十四,上上籤八支,中吉二十七,上吉十八支。
而大吉籤,就只有三隻,這就是其中之一。
林思成點點頭:“你求的什麼?”
“不告訴你!”
“你不告訴我,我怎麼給你解?”
葉安寧遲疑了一下:“都求!”
嘖,這籤,還真就什麼都能求?
“斷曰:名與利、必至頭、訟即勝、病即瘳、孕生男、婚可求、行人至、百無憂。”
“東坡解:謀望已久,忽得好音。音書到手,喜在目今!利有攸往,財獲千金。所謀遂意,凡事稱心……”
林思成還了回去:“懂不懂什麼意思?”
當然。
萬事如意,事事順心,想求什麼就有什麼。
關鍵是那句:謀望已久,忽得好音……
“哈哈……回去我就供起來!”葉安寧瞄了林思成一眼,“你也去求一支?”
好人誰求籤? 林思成搖頭:“走了!”
葉安寧不以爲意,樂滋滋的往懷裡一揣。
趙修能和王齊志面面相覷:說誰關帝籤不高深?
要那麼好解,這廟裡的香火能這麼好?
就感覺,林思成學的雜還是其次,關鍵的是,他是真的懂……
又逛了一會,差不多快四點,幾人商量着先去吃飯。
也是巧,剛出廟門,攤老闆的電話打了進來。
趙修能正要接,林思成往前一指:山門前的車場裡,胖老闆靠着皮卡,手裡拿着手機。
順手掛斷,幾個人走了過去。
胖老闆收起手機:“兩天沒聯繫,我還以爲你們不要了呢?”
東西當然要,但這是個老油條:你越是追的緊,他價格越是繃的高。所以林思成和趙修能誰都沒聯繫。
直到昨晚上快到十二點,胖老闆纔給趙修能打電話,說是今天把瓷片拉過來……
林思成笑了笑:“來回三天,老闆去的地方挺遠吧?”
“是不近!”老闆模棱兩可,打開皮卡車的斗門,“先說好,一箱少了一千我不賣!”
“好!”
應了一聲,林思成和趙修能跳上車斗。只是一眼,兩人頓住,又對了個眼神。
足足五大筐,全是瓷片,但並非全是青花。
仔細再看:有青花紋的大都是洋藍釉。土青料也有,但只有極少的幾片,而且老化跡像明顯要比之前的那些淺很多。
再看其它瓷片:有白瓷,有青瓷,甚至還有黑彩瓷和黑地白繪花與剔花瓷。
看胎質,大差不差。但土泌極重,一看就知道挖出來不久。
但這不是重點,而是年代:有新有舊,老化不一。比較新的那幾片也就八九十年的光景,最多不超過一百年。但舊的那幾片怎麼看,都像是七八百年前的東西? 七八百年是什麼時候? 元,更或是金?
最關鍵的是,胎質基本一模一樣。和前天的那些比,同樣一模一樣? 這意味着什麼? 等於這些瓷片用的都是同一種瓷土,應該產自同一個地區,乃至很可能出自同一座窯口。
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是一座窯從宋代燒到了民國。
說起來很長,其實很快。兩人就瞄了一眼,然後就跳下了車。
胖老闆愣了一下,不知道這兩位是什麼意思。
趙修能掏出煙盒,給他散了一根:“老闆,你這才幾片青花,就敢要五千?”
“青花都被我挑差不多了,瓷片就這些!”
胖子接過煙又給趙修能點着,“但成器多的是,要不再看看?”
“就你攤上那些青花,其它的再有沒有?”
胖老闆搖頭,趙修能嘆了口氣,“暫時就這些吧,總共一千,行我就拉走!”
“再加點,再加點……”
只當他們只要青花,胖老闆擠着笑,又看了林思成一眼。
乍一看,興致缺缺,連談價的心思都沒有。但在一塊這麼長時間,不管是王齊志還是葉安寧,對他不要太瞭解:
趙修能明顯是在吸引老闆的注意力,林思成看似無所事事,其實應該在找什麼東西。
抽了半根菸,差不多三四分鐘,趙修能也談好了價格:五筐一千五。
林思成也圍着車轉了一圈。
大奔和大切開過來,三兩下搬上去。趙修能一邊掏錢,狀似不經意:“老闆,你再給我交個底:這上面土沁這麼多,不會是從墓裡挖的吧?”
“放心吧,什麼人的墓裡能葬這麼多瓷器?”胖老闆拍着胸口,“就廢瓷坑裡挖的。”
“運城還有廢瓷坑,沒聽過啊?”
“誰說沒有?”胖子嘿嘿一笑,豆豆眼裡泛着精光,“幾位老闆還想要的話,我再去拉!”
果不愧是老油條,說話滴水不漏。
知道試不出來,趙修能再沒有試探,痛快的付了錢。
等皮卡車出了車場,王齊志撿起筐頂上的一塊青瓷片:“這瓷片看着挺老?”
“是挺老!”林思成點頭,“應該是宋瓷!”
啥東西? 五個人齊齊的一怔愣,包括趙修能。
他能斷定,那幾片白瓷和青瓷應該在元朝左右,或是更早一些也說不定,但他至多能斷到金代,根本就沒敢往宋朝那麼遠想過。
如果是宋,兩宋時的山西,只可能是北宋……等於離現在一千年左右!
“應該仿的是柴窯和汴京(開封)官窯的天青釉,略微做了改良,呈色更爲淡雅,更爲潤亮……”
林思成又把瓷片翻了過來,“胎體很薄,質地細膩,十有八九是貢瓷……”
五個人直戳戳的看着,不知道該說點什麼。
能在地攤上撿到大明天順青花也就罷了,這次更誇張,竟然成了北宋貢瓷?
好久,趙修能皺起眉頭:“北宋時,山西好像沒出過名瓷?”
林思成點點頭:“如果梳理史料文獻,確實是這樣。”
如果按照史學家的論斷:自唐玄宗以後到元朝這五百年間,山西一直處於四戰之地。
先是安史之亂,而後是遼,再是金,最後是蒙元,連年征戰不休,山西本土的窯口壓根就沒發育壯大的機會。
反倒動不動就斷燒,連本地民間日用瓷都無法供應,還得從長安和汴京進貨。
但林思成覺得事無絕對,就如建窯黑盞:宋以後,都知道黑釉兔毫盞爲宋代貢瓷,卻不知道產自哪。直到建國後考古發掘出福建建窯,才最終明確產地。
還有壽州黃釉,同樣只知道屬於唐代貢瓷,直到發掘安徽省HN市武王墩一號墓,挖出相關文獻,才知道產地在壽州。
與之相比,正因爲山西連年征戰,所以好多文獻、乃至遺址都毀於戰亂之中。
所以,山西不一定就沒有貢瓷,無非就是遺址大不大,埋的有多深,好不好找。
他想了想:“老師,趙師兄,要不先試着找一找?”
“對,找一找!管是天順青花,還是宋瓷,能找到其中之一就行!”王齊志用力點頭,“更說不定,全都能找到!”
幾個人深以爲然。
不管是新瓷片,還是老瓷片,胎質幾乎一樣,說明用的是同一類型的瓷土。只要能找到瓷土礦,就有可能找到窯口……
“看胖老闆的語氣和神態,應該就是從運城本地尋摸來的。趙師兄,你隔兩天就聯繫一下,看能不能再套出點話來,實在不行,就花點錢!”
趙修能點點頭,但他覺得可能性不大:那傢伙是個老油條,夠精明不說,心還夠黑。
你只要敢掏錢,他就敢一點一點的給你擠牙膏……
“伯恆,仲安,明天吧,你們倆拿幾塊新一點的瓷片,先到萬榮去問一問,看能不能問到點消息!”
“記得,不要問什麼青花,宋瓷,就問晚清民國的時候,當地或附近有沒有辦過瓷廠。而且十有八九是官營的那種……”
兩兄弟齊齊答應。
王齊志託着下巴:晚清民國,乃至官營他都能理解。
因爲洋藍鈷料是光緒後才從國外引進的,雖然便宜,但用的都是化學調配工藝。山西工業相對落後,如果沒有官方指導,基本燒不出來。
“但林思成,你怎麼知道是萬榮?”
“不一定就是萬榮,也或許是周邊!”林思成端着下巴,“皮卡車的儀表盤上放着一張過路費的發票,上面是手寫日期,就是今天,還蓋着萬榮縣交通局的收費章。”
王齊志恍然大悟:怪不得他圍着皮卡車轉了一圈? “老師,還要麻煩你去一趟市政府,看能不能從工業局或是市傅借一間化驗室。我試着分析一下,看能不能找出點地域特徵……”
王齊志點頭:“放心!”
技術不能公開,但借間實驗室問題不大。
葉安寧舉了舉手:“我幹什麼?”
“你不徵集文物了?”
“都說了舅媽幫我搞定!”
呵,還說不是來湊熱鬧的? 林思成想了想:“你要真閒的沒事幹,回去後,你幫小劉(資料員)查資料吧!”
葉安寧嘟嘟囊囊,林思成沒聽清。
挨個分派完,幾人上了車,林思成趁機梳理思路。
其實他的想法很簡單:人家能申遺的技術肯定不能白要,最好是用技術交換。
按他最初的的打算,來了後找點琺華器的樣本,也算有了藉口。然後順理成章的“推導”出技術,再和市裡有關部門商談。
這可是能填補地方歷史和科技工藝空白,甚至後來被省政府尊爲“山西三寶”,年年都開省博會的東西。到時候別說絳州澄泥硯,就運城的這幾項國家級的工藝,哪個換不來?
稷山的金銀細工、螺鈿(金銀漆藝)、剔犀(漆器髹飾)、芮城的永樂宮木雕……當然,暫時都用不了,也騰不出時間研究。但遲早都能騰出時間。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琺華器這玩意,竟然連山西都少的可憐,就幾家博物館有? 其他地方倒是有,還挺多,足足一噸。但這會兒正和一號沉船沉在南海海底,他去了能撈出來是咋的?
不過還好,東邊不亮西邊亮,陰差陽錯,碰到了一塊大順青花不說,甚至還有宋瓷?
要是能把這座窯口找出來,同樣能填補地方歷史空白:迄今爲止,運城還沒有發現過任何制瓷遺址。
但能在哪?蒲州? 林思成捏着白瓷片,又琢磨起來:這是古文獻上,運城唯一一處制瓷及窯口的史料記載。
飲流齋說瓷(清代許之衡著)記載:琺華之品萌芽於元,盛行於明,大抵皆北方之窯。蒲州器最佳……說白了,就產琺華器那地方。
蒲州即即現在永濟,YC市縣級市,但從九十年代初到現在,地方政府找了二十年,別說窯,連個廢瓷坑都沒找到。
而且看這土質,和蒲州琺華器的胎質也不太像……
琢磨了半天,一直到了酒店,卻了無頭緒。
下了車,林思成又想了起來:“伯恆,你和仲安去了萬榮,除了找瓷廠,記得再問問廢瓷坑!”
趙大點了點頭。
他爹和胖老闆套話的時候,他就在邊上,那胖子說的就是廢瓷坑。
而凡燒瓷的窯口,無論大小,必有次品殘器,一般都會就近埋掉。找到廢瓷坑,基本也就找到了窯址。
“師父,要不要順便問一問瓷土礦?”
“也可以問一問,記得先讓小劉查查周邊的礦山資料!”
“好的師父……”
一邊交待,一邊把幾筐瓷器搬上樓。
坐進電梯,林思成盯着那幾只筐:“趙師兄,這是紅荊條吧?”
趙修能不明所以:“對!”
“這不像是手編的,應該是機編。而且還這麼新,十有八九是那胖老闆從街上新買的……”
林思成突發奇想,“趙師兄,你記得交待一下伯恆和仲安,去萬榮的時候,把這筐也帶一隻,去了後順便問問,看哪個廠產的。”
“哦對了,再問問當地做不做黃米炸糕,就硬糜子做的那一種……皮卡車的副座上扔着半袋,糖心還未凝住,估計是胖老闆急着趕路,路上買的午餐……”
趙修能和王齊志面面相覷:之前是過路費的發票,這會兒又是筐?
然後,又是硬糜子炸糕,甚至知道是胖子的午餐……就圍着車轉了一圈的功夫,你這是發現了多少線索? 怪不得陳朋一門心思,要把他弄去當警察?
暗暗嘀咕,電梯到了樓層,套房裡擺不下,王齊志直接租了一間會議室。
桌椅全部清空,所有的瓷器全部倒了出來,九個人跪在地毯上,一塊一塊的分揀。
林思成捏着兩塊瓷片,嘀嘀咕咕:“白瓷的胎質這麼白,鐵含量應該極低。還這麼細,應該是高鋁、高鉀粉質黏土……對,鹼性長石、石英……”
“這一塊,卻又這麼粗?還有煤渣,砂粒……咦,呂梁山瓷土……黃河河灘黏土?”
說着說着,他騰的站了起來:“伯恆,別去萬榮了,到了萬榮再往西,往黃河兩岸走,靠近呂梁山南麓一帶……”
“我想想……”林思成掰着指頭,“那裡除了萬榮縣,還有韓城、臨漪、鄉寧、合陽、河津……嗯,就這六個地方!”
一羣人面面相覷:這才幾分鐘?
葉安寧怔了一下,又眯了眯眼:莊依的老家,不就在河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