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這裡剛剛下過一場小雪,地上還有雪花未打掃乾淨的痕跡,遠處的老樹也己經乾枯,給人一片很是蕭條之意。
而這幅景像,正有如法正現在的心情一般糟糕。
承蒙元帝劉備看重,法正很得重用,成爲了文臣之中僅次於諸葛亮的存在。
他的位置超過了一些跟着劉備的老臣,甚至一度曾讓人眼紅過。
爲此,法正早就下定了決心,定要好好的輔佐元帝,重新的成就漢室的風光與威嚴。
這一次與董卓聯合攻下西涼,他主動請戰。並且去了最爲危險的董卓之地,爲的就是可以建功立業,以向世人證明他是有能力的人。
可是誰想到,一戰之下竟然敗北如此,而他本人亦也成爲了俘虜。這使得他心中極度的鬱悶,他不知道這件事情傳回到成都,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他有家族和族人又會怎麼樣的看持自己。
心亂如麻。
如今正可以很合適的形容法正的心情。
而正是這樣如麻心亂的心境之下,身後傳來了腳步聲,引得他回頭望去,這就看到了走來的龐統與一身穿白袍的張超。
龐統,法正自然是認得的。如果沒有此人的話,他或許己經逃出城外了。對於張超,他雖然未曾謀面,但早就有各種圖像擺在面前,使得他還是能夠很快的認出對方的身份來。
只是即知張超身份,法正確還是裝成一幅不認識的樣子道:“士元先生,你又來此做甚,我說過,我是不會投降於你們的。若你們真是仁義之師,還請馬上放我離去。”
之前的時候,龐統就曾行動勸降之事,他也是猜到了主公之意,這才先做了一些準備工作。
只是效果明顯並不是很好。這個法正根本就不聽勸,擺出了一幅絕不會投降的架式來。
當着龐統的面,法正再一次提出,其實就是在告誡着張超,你也無需要勸了,我意以決。
在看到張超第一眼的時候,法正的眼中一閃而過的驚詫之意,早就被捕捉到。現如今又來了這麼一句,聽在張致遠的耳中,不由讓他哈哈一笑道:“孝直先生,你這個拒絕是說給我聽的吧。”
“你,你是何人?憑什麼如此之言。”法正儘管心中驚詫於張超的反應和洞察,但嘴上確是不客氣的說着。
“放肆,這是大將軍...”龐統見到法正竟出言不馴,當即怒喝而道。
“士元,不可無理,呵呵,你以爲孝直先生不知道我的身份嗎?好了,你先退下吧,待我與先生好好的聊一聊。”張超呵呵笑了笑,爾後揮手示意龐統退下。
“諾。”龐統即馬上答應了一聲,這就抱拳而退。只是留下了護衛長許褚站在不遠之處,以保證這裡有什麼情況可以第一時間出手。
龐統退下了,涼亭之內只是留下了張超與法正。
穿着厚實白袍的張超隨意就此在涼亭中找了一個位置座了下來,爾後雙眼仔細打量起法正來。
雙眉凝實,眼大有神,厚厚的嘴脣顯示着其人忠厚性格的一面。張超笑呵呵的道:“孝直先生想不到會有這麼一天吧。”
“怎麼?大將軍要以勝利者的姿態來羞侮於我嗎?”並沒有座下的法正將頭略低,看向着座在那裡好整以瑕的張超。
“孝直先生是這樣以爲的嗎?呵呵,我還以爲你己經看透了一些事情,比如說你早晚會有這樣的下場呢。”張超依然是呵呵笑笑,並沒有因爲對方生氣的態度而受到絲毫的影響。
“大將軍是何意思?”法正聽聞其言,感覺到話中有話,即反聲問着。
“孝直先生這般的聰明,有些話還需要我點名嗎?或是以你以爲諸葛亮真有容人之能,能夠任由你在劉玄德的身邊座大,而威脅到他嗎?”張超目光與法正對視而言道。
“你...呵呵,不過就是離間計而己,以爲你會上當?”法正先是有些生氣,但接着就哈哈大笑了起來,一幅不爲對方語言所動之態。
“哦?先生真的以爲我是在行離間計嗎?你怎麼就不好好的想一想,做爲文臣第一,又是丞相的身份,諸葛亮高高在上習慣了,他又豈會允許他人動搖自己的位置呢?”
“大將軍差矣。”法正搖着頭道:“丞相併非是嫉妒他人的小人,他是有識人之能得。”
“或許吧。”張超竟然還認同般的點了點頭,“我並沒有說諸葛是小人,而是說他習慣了掌握大局,若是你的計謀與他合適或話還好,但若不同,他定然不喜,那個時候,會怎麼樣對你,不知先生又可曾想過呢?”
“怕是先生有所不知吧,當一個人高高在上習慣了,他是絕對不會容許別人來染指於自己的權力得。哪怕就算是你是無意的也不行,而真到那個時候,先生何去何從呢?”張超繼續追問着。
法正被張超的連續追問弄得有些猝不及防,神色間也露出了一絲動搖之態。
正是這一絲的變化,被張超觀察到,他又繼續的說着,“就如同這一次先生去了董卓那裡,難道說是非去不可嗎?或許會有些作用,可事實己經證明董賊並非是傻子,到了關鍵的時刻,他是不會任其擺佈的。這個道理,我想先生不會不知道,諸葛孔明更不會不清楚吧,但你還是去了,而也無人阻攔,這本就說明問題了不是嗎?”
張超呵呵笑笑,爾後目光看向着法正繼續說道:“想必先生是想立下奇功,以來證明自己吧。而諸葛亮不去阻攔,也是抱着借他人之手來剷除異己的想法罷了,你說我講的對嗎?”
“錯,錯。”這一刻,法正確是有些激動的說着,“根本就不是這樣,丞相是完全支持我的,他如果想要對付我,有的是辦法,無需借他人之手。”
“是的。先生說的不錯,諸葛亮要對付你並不困難。可難就難在不讓別人看出來,這就需要動一些腦筋了。而先生主動要去董卓那裡,這就正合了他的心思不是。倘若失敗了,你的結局是必死無疑的。反之,就算是成功了,你也暫時不會威脅到他的地位,不過就會成爲更重的眼中釘而己,對吧。”張超面帶着微笑。
法正會出現在董卓的軍營,這件事情最早傳到張超耳中的時候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劉、董聯軍,並不牢靠。
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來,而張超不相信以法正的智慧會看不到,諸葛亮又會看不到。
可爲何他們明明知道這些,確依然還是同意法正前去呢?這其中的意思就奈人尋味了。
張超也是想了好久,這纔想出了其中的道道。他曾仔細的回想了一些歷史中有關諸葛亮的記載。
人都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這使得有着臥龍之稱的諸葛亮,名聲大噪,一出山便有着雄厚的資本,可以成爲肱骨之臣。
歷史中,不管是曹操亦或是孫權當時的名頭都要比劉備大很多,可最終諸葛亮選擇了最爲弱小的劉玄德,所是爲何?無非就是因爲此人勢小位低,在那裡有着可以絕對發揮能力的機會。
當然,有人會說,諸葛亮會出山是被劉備三顧茅廬給請出來的。呵呵,這個說法雖然是對的,可若是諸葛亮不想跟着劉備的話,莫說是三請了,便是三十請你又豈能見到真人呢?
所謂的三顧而出,不過就是諸葛亮自擡身份的一種方式而己,他就是爲了證明自己的才能,在出山之前有着足夠的法碼,如此到了劉備集團中才能夠達到一言九鼎之效。
當然,這並非是張超有意要的黑諸葛亮,事實證明此人的確是有能力的,而且還是大才。可是缺點也同樣的明顯,那就是事必躬親,不相信別人就是他的最大缺點。
若非是事事不願意相信別人,當時的蜀國也不會因爲他的死而很快就陷入到後繼無人之中了。
話在說回來,爭名奪利也是做爲大能者的一種本性,他們爲了保證自己手中的着足夠的權力,就會習慣性的去打壓別人,似是隻有這般才能顯示出自己的能力一樣。
歷史之中,有着鳳雛之號的龐統投靠了劉備,很是受到了重用,而之後就死在了出征益州的路上。
史書上中有一種說法,是當時的蜀國沒有什麼大將了,這才讓龐統親自帶兵前往,而這話其中就有着太多可疑之處。讓一位文臣去帶軍,蜀國真的沒有將軍可用嗎?
在者,這個時候諸葛亮去了哪裡,似是那一段時間他是十分的低調吧。那有沒有可能是爲了擡高自己的身份,而故意告病在家呢?亦若是直接到了其它的地方,以巡查爲由,將這邊的事情有意交給別人來處理,也是自己遠離危險的一種方式?
有關這段歷史內幕,張超無法去真正的瞭解了。這一世很多東西都發生了改變,那一幕也不可能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