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擺事實講道理

張超答應了一下,孫尚香自然也是十分的歡喜,這至少說明,家人的生命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

孫尚香在殿中呆了小半個時辰之後就離開了,她還心繫小張羸。倒是張超,在華貴妃離開之後,即對着身旁的小祥子說道:“傳旨,將孫權帶出死牢來見朕,嗯,地點就在張家武器學院好了。”

張家武器學院,屬於天朝最爲機密所在。

武器的研製一向是張超最爲重視的項目之一。想像一下,在冷兵器時代,倘若有着強大的火器支持,那在戰場上會有何等的優勢呢?

因爲張超的支持,張家武器學院是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物有物,就算是在天朝最爲困難的時期,各項供應都沒有斷過一絲。

定在這裡見孫權,張超就是想用武器的強大優勢告訴孫權,天朝的強大非是外人可以想像,如果東吳一定要開戰的話,將會是必輸的結局。

聖旨一到,鐵二十親看押着孫權來到了張家武器學院之外。在這裡鐵一早己經等候在此。

縱然就算是鐵衛,倘若是沒有張超的允許,也是不得隨便的進入到武器學院之中的,對這一點規則,鐵二十自然是知曉的,所以在見到了鐵一之後,恭敬行禮後即退到了一旁。

看着鐵衛的交接,孫權心中也是感概萬千,天朝的這種等級制度的確是非東吳可以相比的,這一刻他與天朝一戰的心思更淡了一些。

大殿之中,並沒有旁人,僅有張超存在,身邊只是立了一個垮着寶劍的許禇而己。

鐵一把孫權送入到了殿中之後便離開了,一時間顯得十分的安靜。

站在殿中,孫權擡頭向着穿着皇袍的張超身上看去,目光炯炯,說起來,以前雖然也遠遠的見過,但這還是他第一次正視天朝的皇帝張超。傳聞中,都把此人形容成了三頭六臂,可實際上這不過就是一箇中年男子罷了。

居高臨下,張超也在打量着孫權,打量着這個歷史中三國之一東吳的君主。

或許沒有張超的意外到來,孫權還會成爲東吳的主子,而一切的改變之下,讓這個人失去了上位的平臺,變成了一個普通的二王子。

兩人正自互相打量的時候,一旁的許禇喊聲響起,“殿下之人,見到我皇爲何還不下跪,更待何時。”

“罷了。”張超伸了伸手,制止住了許禇。他知道孫權的驕傲,一下面就讓他下跪,的確是有些爲難了,重要的是下面的事情沒有辦法談了,在說他也不是追求形勢之人,他需要的是人真誠的向他下跪,臣服。

“天朝的皇帝嗎?我的姐夫嗎?呵呵,就是你想吞併我們東吳,是你想殘殺我們東吳數百萬的將士與百姓是嗎?”並沒有被許禇的喝聲嚇到,相反的,孫權還是一幅正義凜然的樣子問着。

眼見孫權一幅正人君子般的樣子問着,張超在心中一聲冷哼,開口而道:“朕是皇帝不假,但你說的吞併東吳之事和殘殺東吳百姓確是無稽之譚。莫非你真的以爲,就算是沒有朕,別人就不會對付東吳了嗎?或是以來,憑着東吳的實力可以在亂世之中以求自保?”

“爲何不能?”孫權不信邪的回答着。

“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急需一位名主出現解救,而只有天下大一統,沒有了戰爭,百姓才能重歸平靜,國家才能休養生息。正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天朝與東吳註定只能存在一家,朕所做的不過就是出於皇帝的本能而己。倒是你們東吳,大義所在不望風而降,確想着建立國中之國,你又可知道,這目光是多麼的狹隘,短淺嗎?”

“哦?天朝就是大義所在,我們東吳就是人心不附了嗎?這是何道理?”孫權聽到張超將自己說成是正義的化身,東吳確成爲了阻礙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罪名,當然是不服的說着。

“弱肉強食,東吳不如天朝強大,自然就要歸附了,這難道還有什麼疑問不成?”張超自然是理所當然的表情說着。

被張超這句話給噎了一下的孫權,當即是面紅耳赤道:“強者未必就可以一統天下,就可以帶給百姓更好的生活。”

“不錯,但是弱者更統一不了天下,更何談給百姓帶來幸福呢?如果說我們天朝做不成這件事情的話,難道東吳就可以嗎?偏安一隅之地而己,只做着守成之事,百姓隨時會面臨着戰亂之苦,這樣的環境下,談何發展?”

看向着孫權,張超冷聲而道:“至少,我們天朝這些年來一直致力於向外發展,平三韓,下高麗,敗羅斯,現在更是將矛頭指到了西域,或許用不了多久,那裡也將是我們天朝的地盤,也將成爲了華夏大地,你來說說,我做的這些可曾是你東吳能夠做到的嗎?”

張超的質疑,讓孫權實在是無言以對。

旁得不講,單就說以前漢朝要隨時面臨着匈奴和鮮卑等外族的侵擾,而現在,他們確成爲了漢族人的奴隸,只這一條,便非是東吳可以做到的。

做爲東吳的二王子,孫權對於自己的實力還是很清楚的。那連這些異族都戰勝不了,更何談去光大華夏民族呢?

被問得無法回答的孫權站在那裡不知要怎麼辯解的好,張超又發言道:“有道是家和萬事興。東吳雖然現在是國中之國,可在朕的眼中,他一直是華夏的一份子,也是天朝的一份子。我們理應做的事情是團結一致,全力對外,爭取我們這一代人爲民族做出更大的貢獻來。而非是像現在這般的窩裡鬥,打來打去,只是便宜了外人而己。”

“你真的把東吳當成了自家人嗎?”聽到這裡,孫權帶着疑惑而問。

“朕知道你不相信,可你也不想一想,如果朕真的想踏平東吳的話,那早就動手了。在向羅斯國出兵之前就征伐東吳,想必真那樣做的話,現在的東吳應該己經是天朝的屬地了。可是朕沒有,以民族大義爲重,出兵羅斯,開疆擴土。反倒是你們,趁此機會,發展壯大,現在竟然想要對天朝出兵,呵呵,說句狂傲的話,還真是自不量力了。”

張超如此形容東吳,孫權非旦沒有生氣,反而有着一絲的愧疚。

這一切皆是因爲張超說的都是正確的。東吳的確在暗中發展軍力,爲的就是想要和天朝扳扳手腕。現在想一想,人家所做的都是爲了民族,可是他們呢?眼中只有自己,格局之小,目光之短淺,思想之狹隘,讓人聽之怎麼會不生出慚愧之心呢?

眼見孫權的態度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張超就知道火候差不多了,當即言道:“孫仲謀,朕知你也是一個想做大事之人,即是這般,朕就給你一個機會,說服東吳歸順,之後,出兵西域,如此之戰,一旦勝之,必將會千古留名的,相比於族內自相殘殺,名聲不知道要好過多少倍,但就是不知道你敢不敢,是不是有這樣的實力呢?”

張超的話一激,己入套的孫權當即就反駁道:“沒有什麼事情是我不敢做的,只是西域何其強大,大小三十幾國,兵力數百萬,又豈是說勝就能勝的?”

見到孫權己經說起了實際的問題,張超即哈哈大笑道:“人之短暫,想做什麼就去做,就算是我們做不成,還有我們的兒子,兒子不行還有孫子,相信只要堅持下去,終會有做成大事的那一天。但若只是在心中想想,天天總是以各種藉口不去做事,那事情纔是永遠也做不成的。更何況,區區西域而己,並不方向在朕的眼中,想朕天朝大軍,所到之地,皆無對手。就連強大的羅斯國亦能戰勝,更不要說是對付西域了,而若是有東吳之軍參戰,將更無一敗的理由。”

此言這傲,讓孫權聽了也爲之動容。男子生於世間,當就應該有這樣的氣魄纔是,想着同樣身爲男子之身,即然張超可以做到,東吳亦也是可以做到的。

心中己經開始做起了向西域發出一戰的想法,只是在此之前,有些問題孫權還是不得不問出,不然的話,縱然就算是出兵,也是心有餘悸。“天始帝,倘若是東吳歸順的話,我們是不是要交出兵權,我的父王還有那些大臣您準備如何的安排?”

聽到這句話,張超就知道,孫權己然心動,事情也就等於成了大半。所以,聽後的他是哈哈大笑道:“你的父王也是我的岳父,自然不會有絲毫的爲難。當會放在皇都之中供養起來,一經需要全部按着最高配備供給。至於東吳之軍,當然是要進行改革的,朕亦要成立兩個東吳軍團,一個軍團五十萬人的配製,將軍就由你們自行選拔,朕不會多加干涉。當然了,倘若是有無能之人佔據着重要位置,那朕也由不得不出手。而至於那些大臣嘛,有能力的自然會重用,沒有能力的會發一筆金錢放置回家,天朝不養無用之人。”

第一百零八章 歸陳留第七百三十六章 突襲益州第五百五十章 魯肅的勸誡第六百六十八章 弓箭退敵第一百九十二章 雁門再起硝煙第二百二十章 寒冷天氣的劫營方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激怒百姓者的下場第二百九十五章 諸葛亮出招第三百九十二章 圍堵張超第七百一十二章 膽大妄爲第六百三十九章 郭嘉的圍殺之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怒火釋放(加更章節)第七十七章 曹操二到陳留第十三章 入獄收奉孝(下)第八百零二章 龐統的分析第三百二十五章 田豐的難題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君的王邑第一百八十八章 二見田豐第九百一十五章 目標一致第七百九十一章 強攻阿丹爾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建天朝第一百六十章 殺去卑佔陰館第七百三十章 裡應外合第六百一十八章 陷陣營的威猛第五十二章 黃忠第八百八十一章 計劃開始第六百八十九章 斬韓當第八十二章 借力揚名第二百六十一章 稻草取箭第六百四十八章 發現曹丕第二百一十六章 顏良兵敗第六十二章 黑衣重騎對涼州騎兵第七百零二章 終於來了第六百六十章 楊修出策第七百五十章 張遼的困境第二百零四章 牙斯來訪第九百三十六章 武聖之神威第二十二章 趙雲爲將第五百六十章 開元之戰第五百零二章 追擊張繡第七百一十一章 梟雄末路第八百六十五章 慘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趙睿兵敗第九百二十七章 武聖關羽第三百七十三章 無糧第一百六十六章 匈奴單于第九百五十六章 張超至第五百九十三章 後方之亂第五百八十五章 馬超歸位第九百二十三章 再戰白龍堆第六百九十八章 連環弩的威力第四百五十二章 丟金城第六百五十六章 殘酷的血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八百四十三章 三猛公子第二百九十一章 錦帆賊甘寧第六百一十八章 陷陣營的威猛第四十九章 貂蟬第二百九十六章 四方來攻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意的莫得罕第四百一十一章 無路可走第四百四十七章 戰局突變第九百五十三章 放火燒林第二百七十章 大舉反擊第三百九十二章 圍堵張超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虎山第七百八十四章 趙雲VS彼得第六百七十三章 曹仁的絕望第三百八十章 夫人們的麻煩第七十三章 以心待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攻下新豐城第四百零五章 高覽被圍第一百八十三章 勇將泄歸泥(加更章節)第七百七十章 典韋醉酒第九百一十五章 目標一致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軍匯合第四百五十四章 馬岱求援第二百零五章 匈奴內亂第一百四十六章 伏兵在前第六百三十四章 高幹被圍殺第五百七十四章 馬超質疑第七百八十六章 趙雲的戰術第五百零七章 齊聚長安城第六章 神醫華佗第三百零六章 張超暈倒第九百零四章 烏孫國入套第七百六十三章 諸葛亮無奈之舉第九百五十七章 張家輕騎軍第七百五十三章 張遼VS張任第九百五十三章 放火燒林第七百一十五章 當街救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富貴險中求第九百二十八章 悄然滇入第七十七章 曹操二到陳留第二百零七章 借城給糧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見蹤跡第四百三十八章 董卓之策第三十九章 東萊太史慈(上)第七十七章 曹操二到陳留第三百章 周瑜出策
第一百零八章 歸陳留第七百三十六章 突襲益州第五百五十章 魯肅的勸誡第六百六十八章 弓箭退敵第一百九十二章 雁門再起硝煙第二百二十章 寒冷天氣的劫營方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激怒百姓者的下場第二百九十五章 諸葛亮出招第三百九十二章 圍堵張超第七百一十二章 膽大妄爲第六百三十九章 郭嘉的圍殺之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怒火釋放(加更章節)第七十七章 曹操二到陳留第十三章 入獄收奉孝(下)第八百零二章 龐統的分析第三百二十五章 田豐的難題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君的王邑第一百八十八章 二見田豐第九百一十五章 目標一致第七百九十一章 強攻阿丹爾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建天朝第一百六十章 殺去卑佔陰館第七百三十章 裡應外合第六百一十八章 陷陣營的威猛第五十二章 黃忠第八百八十一章 計劃開始第六百八十九章 斬韓當第八十二章 借力揚名第二百六十一章 稻草取箭第六百四十八章 發現曹丕第二百一十六章 顏良兵敗第六十二章 黑衣重騎對涼州騎兵第七百零二章 終於來了第六百六十章 楊修出策第七百五十章 張遼的困境第二百零四章 牙斯來訪第九百三十六章 武聖之神威第二十二章 趙雲爲將第五百六十章 開元之戰第五百零二章 追擊張繡第七百一十一章 梟雄末路第八百六十五章 慘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趙睿兵敗第九百二十七章 武聖關羽第三百七十三章 無糧第一百六十六章 匈奴單于第九百五十六章 張超至第五百九十三章 後方之亂第五百八十五章 馬超歸位第九百二十三章 再戰白龍堆第六百九十八章 連環弩的威力第四百五十二章 丟金城第六百五十六章 殘酷的血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八百四十三章 三猛公子第二百九十一章 錦帆賊甘寧第六百一十八章 陷陣營的威猛第四十九章 貂蟬第二百九十六章 四方來攻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意的莫得罕第四百一十一章 無路可走第四百四十七章 戰局突變第九百五十三章 放火燒林第二百七十章 大舉反擊第三百九十二章 圍堵張超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虎山第七百八十四章 趙雲VS彼得第六百七十三章 曹仁的絕望第三百八十章 夫人們的麻煩第七十三章 以心待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攻下新豐城第四百零五章 高覽被圍第一百八十三章 勇將泄歸泥(加更章節)第七百七十章 典韋醉酒第九百一十五章 目標一致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軍匯合第四百五十四章 馬岱求援第二百零五章 匈奴內亂第一百四十六章 伏兵在前第六百三十四章 高幹被圍殺第五百七十四章 馬超質疑第七百八十六章 趙雲的戰術第五百零七章 齊聚長安城第六章 神醫華佗第三百零六章 張超暈倒第九百零四章 烏孫國入套第七百六十三章 諸葛亮無奈之舉第九百五十七章 張家輕騎軍第七百五十三章 張遼VS張任第九百五十三章 放火燒林第七百一十五章 當街救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富貴險中求第九百二十八章 悄然滇入第七十七章 曹操二到陳留第二百零七章 借城給糧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見蹤跡第四百三十八章 董卓之策第三十九章 東萊太史慈(上)第七十七章 曹操二到陳留第三百章 周瑜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