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塵埃落定

雖然已經決定了議和,但楊子璐並沒有立刻召見屈目,答應楚國提出的條件。反而是裝作一副既願意,又不願意的樣子。楊子璐每天都會召見屈目,不過雙方見面,並非是那麼和諧,楊子璐都在和屈目進行拉鋸戰,雙方就和談和進貢數量的事情上‘脣’槍舌劍。

而在這段時間內,巴國也有了動靜了。經過了半年的觀望,巴國最終決定搭乘最後一班車,在戰爭快結束的時候,‘插’手了這一場戰爭。三萬巴國大軍在巴國國都城外誓師,由巴國名將統帥大軍,三萬巴國勇士順着長江東進,直‘逼’夷陵而去。

夷陵的楚軍士兵雖然選擇英勇抵抗,但無奈內無足夠兵力,外無援軍,就經過半個月的苦守後,最終還是被巴國大軍攻陷了夷陵。

當然了巴國並非傻乎乎的‘插’手,他也知道現在楚國,不是楚國有話語權,而是漢國濮國已經臣服於漢國,而秦國雖然和漢國依舊是同盟的關係,但誰也知道這個同盟誰的地位更高。巴國可不想自己和漢國有誤會,導致日後和漢國、秦國、濮國開戰。

所以在攻下夷陵後,巴國並沒有進一步的擴張國土,而是派了使者來見楊子璐。

巴國這個動作讓楊子璐大喜過望,夷陵楊子璐並不在乎。夷陵距離漢國太遠了,對他的控制力並不強。而且巴國如果要東擴,夷陵就是巴國非打不可的地方。當然並不僅僅如此,還有其他原因,但在楊子璐看來,用一個夷陵換取巴國的友誼是不錯的。再說之前已經有心理準備讓了夷陵給巴國。

而對於巴國的‘懂事’,楊子璐也很滿意。在接待巴國使者的事情上,楊子璐給予了頗爲盛大的迎接儀式。讓巴國使者受寵若驚,巴國國土雖然大,但爵位並不高,僅僅是子爵。更兼之被人視之爲蠻夷。

而且這個蠻夷比之楚國更甚,楚國人好歹也夠強大,其他諸侯國只是敢在背後說一說。但巴國則不同,中原那麼多霸主,數次召開會盟,卻從來沒有找上巴國,可以看得出巴國在周朝諸侯中尷尬的地位。

但楊子璐真的重視巴國嗎?當然不是了楊子璐此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這麼盛大的迎接儀式,留在軍營中的屈目如果還不知道巴國使者來了,那他可以買一塊豆腐一頭撞死了。

屈目在知道了這個消息後,深感憂慮。即使巴國最後對楚國出兵的,但作爲巴國的鄰居,巴國和楚國的關係其實並不好。巴國之所以怎麼晚出兵,這並非是巴國和楚國是世仇,但和楚國的戰爭中是敗多勝少。巴國被打怕了,所以巴國纔會選擇這個時候,幾乎是到了戰局已經固定下來的情況下出兵楚國。

對於楚國和巴國的關係,楊子璐雖然不敢說一清二楚,但也知道其十之八九,否則他也不會用巴國來刺‘激’屈目。

巴國原本的根基並非是現在的四川。而是在湖北北部,第一座都城是在湖北西南部的恩施。只是後來楚國擴張,巴國不敵楚國,這纔不得不一路西遷,直到現在,遷移到四川,以江州(現重慶市)爲首都,和蜀國(古諸侯國)平分四川。

經過‘激’烈的考慮後,屈目不得不對楊子璐作出讓步。首先楚國每年需要給楊子璐進貢一百萬石穀物。這個數量按照一畝三石,一戶人一百畝地,稅制五分‘抽’一來計算。這也意味着楚國一萬六千多戶人爲漢國耕田,而且這田地種子還是楚國提供的,旱澇保收的那種。

但這還不算,楚國的銅錢不再鑄造,楚國唯一能夠鑄造的只有漢國的銅錢,其材質重量必須按照漢國的規定,漢國會派人監督楚國的錢幣制造。如果違反,會視情況而言,給予楚國處罰。這個處罰並非是出兵,而是罰款。

楚國每年爲漢國提供二百匹戰馬,二百匹戰馬看起來好像不多。但戰馬可不是普通的馬,需要經過挑選,這還不算,還需要培養,往往十匹馬纔會有一二匹戰馬。而且牧馬需要佔據大量的土地,用於種植牧草。

而楚國現在佔據的宛城一帶土地,平原地帶並不多,也意味着楚國如果想復興,養殖大量的戰馬,那就會導致楚國糧食不夠。但養足夠的戰馬,進貢給了漢國後,自己卻沒有多少戰馬可用。這一個普通的進貢,實際上是漢國對楚國軍事力量的約束。

不過楊子璐也並沒有打算‘逼’得楚國太厲害,點到即止就好了。所以原本可以到手的楚國的故都鄢郢,楊子璐選擇了放棄,將鄢郢退還給了楚國。

至此,漢國、楚國、秦國、巴國四國的疆土界線也重新穩定了下來。其中楚國的荊山也成了一條四國邊界線,荊山以東就是楚國的國土,荊山以北則是秦國,荊山以西就是巴國,荊山以南就是東楚,當然這僅僅是名義上的,實際上在楊子璐掌控這一片土地。

商議好了後,十一月一日,楚惠王帶着楚國的殘兵敗卒,撤出載郢。因爲士兵不少都是當地人,楊子璐自然不允許楚惠王帶走太多的勞動力了。所以楚惠王只有諸大夫、宮‘女’、內‘侍’和五千人士兵及其家屬北上,隨同的還有二萬名義上保護的漢軍。

雖然人數如此懸殊,但楊子璐並沒有對楚惠王下手,也讓楚惠王在暗暗鬆了口氣。在途徑權縣的時候,葉公在知道了和談的消息後,禁不住長長嘆了口氣,不過現在的葉公,已經再不甘,也只能夠服從命令,沒有多長時間,葉公就和權縣的縣尹成子呂一同出城投降。

楊子璐允許他們二人帶上五百士兵及其家屬隨行,葉公和成子呂也沒有就這個問題和楊子璐爭論。

楊子璐就這樣一直護送楚惠王來到荊山,在荊山,巴國的統帥,秦國的統帥,加上楊子璐和楚惠王,四人是荊山歃血爲盟。楚國和漢國等國的戰爭也告一段落,楚惠王在歃血爲盟後,也得到了自由。

在回到了鄢郢的楚惠王並沒有如楊子璐估計那般,遷都到故都鄢郢,而是選擇遷都到宛城。宛城位於現在楚國國土的腹地,從這一點可以看得出,楚惠王似乎也被楊子璐打怕了。

楊子璐在載郢逗留了一段時間,到了十二月才統帥大軍回師。宋景公見戰爭勝利了,也趁機提出要求,請楊子璐出兵幫助他滅了曹國。鑑於宋國這一段時間來也算是夠忠心,送來的糧食也不少。楊子璐答應了宋景公的要求,讓舌庸率領他麾下的一萬漢軍幫助宋國。

之前緊跟楚國腳步的曹國也怕了,派人向楊子璐求和。世界上那裡有怎麼便宜的事情呢楊子璐好不理會,曹國滅亡,併入宋國。

其他跟從自己的諸侯國楊子璐自然不能夠厚此薄彼了,也按照各國出兵數量,還有建立的功勳,給予獎勵。這些獎勵多半都是兵車、兵器。糧食和錢帛也有,不過並非是最多的。之所以多兵車、兵器自然是楊子璐用不上了。

兵車就不用說了,在楊子璐看來,兵車已經是非常落伍的武器了。兵器則是青銅兵器,也是落伍的東西,自然被楊子璐作爲順水人情送了給那幾個諸侯國了。那幾個諸侯國反倒爲此興高采烈,卻不知道楊子璐留給他們的都是廢物。

在處理好獎賞後,楊子璐並沒有率領大軍撤出東楚。而是以東楚新立,恐怕一時間掌控不了那麼多國土爲由,派漢軍幫助東楚防守國土。

防守歸防守,軍費卻是東楚給的,相當於東楚幫楊子璐養軍隊。但這些士兵到底家在漢國,楊子璐並沒有留下太多的士兵,只有一萬人,由韓甲丁統率。但別以爲兵力少了,楊子璐就掌控不了東楚。楊子璐非常聰明,這一萬漢軍士兵大部分都是軍官。

他們的任務就在掌控軍隊,從楚國降兵、平民當中挑選士兵訓練,軍餉是東楚‘交’給韓甲丁一個人分配的。雖然一萬人,但韓甲丁實際掌控的卻是十一萬大軍。

東楚還能掌控的軍隊只有慎邑的八千縣邑兵,這八千縣邑兵則被石乞緊緊捉在手中。新蔡有五千宮甲和一萬縣邑兵。這些士兵則大部分掌握在穆姬和她的叔父穆緹手中,但都是新兵,論起戰鬥力而言,反而沒有石乞手中的八千士兵厲害。

這僅僅是表面的,楊子璐對於東楚官場大肆滲透,派出大量的儒生進入楚國爲官,官職並不高。最高的不過是縣令,不少是縣丞、縣尉等職務,但爲官的地方卻非常重要,不少都是戰略要衝。當然也非絕對的,長江以南、特別是‘洞’庭湖一帶,十個官吏九個漢人出身。這些土地名義上是屬於東楚,但世界上官員的奏報都是遞給楊子璐的。

而當地的建設也是楊子璐從漢國撥錢過去幫助修建的,東楚大夫自然知道這事情,但都隻眼開隻眼閉。主要是這些土地實在太過荒蠻了,佔領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即使是石乞也因此,並沒有在這事情上和楊子璐糾纏。

第220章 越國亂第19章 諸暨城第345章 一波三折第13章 興師問罪(下)第411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405章 羣臣紛爭,息旗鼓第154章 山寨版長弓第32章 猿公第174章 急報第387章 論戰(2)第28章 西施第366章 塵埃落定第307章 八國會盟第51章 馴象第78章 僕句部第403章 攻其不備,主上醒第146章 趁你病,要你命(3)第139章 黃雀後面站着個獵人?(中)第125章 慶功第256章 魯國求援第345章 一波三折第90章 且鷗部第11章 小狐第2章 鄭旦第281章 勾踐的反擊第222章 再度宣戰第407章 濁酒算計,水摻和第20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20章 奴隸販子第148章 出使第180章 漢國的弱點第83章 糊塗事第308章 楚漢相爭(1)第434章 東楚侯,有名無實第248章 夏尤論兵第237章 夫差的柳暗花明第240章 伍子胥的目的第403章 攻其不備,主上醒第129章 血腥攻城戰第183章 無可匹敵第285章 白公勝第190章 勾踐的無奈第175章 躺着也中槍第15章 高昂的丁稅第431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139章 黃雀後面站着個獵人?(中)第48章 報應來了!第116章 出征第50章 脫困第138章 黃雀後面站着個獵人?(上)第398章 第三份盟書的作用(下)第185章 三夷族的來歷第254章 姑蘇臺、科舉制第244章 不朽第265章 冤殺之伍子胥第311章 楚漢相爭(4)第194章 破敵第120章 僕句孤的掙扎第349章 突襲彭邑第41章 酋長爭奪戰(下)第179章 稷下學宮第257章 伍子胥出使第17章 獵熊第183章 無可匹敵第229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7)第412章 風波才息,海嘯起第437章 滅楚(下)第372章 忽悠孔夫子第78章 僕句部第380章 療傷第215章 證人第289章 波動第400章 形勢急轉第101章 怪人劍客第382章 魯班第82章 蓮姬第168章 第一次漢越之戰(5)第291章 騎兵對決騎兵第192章 不能攻,不能困,那就擾!第114章 僕句部來襲第126章 共涇入甕第13章 興師問罪(下)第286章 熊宜僚第208章 公子奄第212章 謹慎不如楊子璐計第79章 戰(上)第19章 諸暨城第220章 越國亂第176章 寧靜的六月第56章 勸誘第39章 月色下的吻第3章 越國第260章 撫內、齊軍侵魯第130章 漫長的一夜第290章 烽煙起第297章 遷都廣陵第213章 一箭雙鵰第151章 越王宮內的爭議(上)第313章 楚漢相爭(6)第92章 至句無
第220章 越國亂第19章 諸暨城第345章 一波三折第13章 興師問罪(下)第411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405章 羣臣紛爭,息旗鼓第154章 山寨版長弓第32章 猿公第174章 急報第387章 論戰(2)第28章 西施第366章 塵埃落定第307章 八國會盟第51章 馴象第78章 僕句部第403章 攻其不備,主上醒第146章 趁你病,要你命(3)第139章 黃雀後面站着個獵人?(中)第125章 慶功第256章 魯國求援第345章 一波三折第90章 且鷗部第11章 小狐第2章 鄭旦第281章 勾踐的反擊第222章 再度宣戰第407章 濁酒算計,水摻和第20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20章 奴隸販子第148章 出使第180章 漢國的弱點第83章 糊塗事第308章 楚漢相爭(1)第434章 東楚侯,有名無實第248章 夏尤論兵第237章 夫差的柳暗花明第240章 伍子胥的目的第403章 攻其不備,主上醒第129章 血腥攻城戰第183章 無可匹敵第285章 白公勝第190章 勾踐的無奈第175章 躺着也中槍第15章 高昂的丁稅第431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139章 黃雀後面站着個獵人?(中)第48章 報應來了!第116章 出征第50章 脫困第138章 黃雀後面站着個獵人?(上)第398章 第三份盟書的作用(下)第185章 三夷族的來歷第254章 姑蘇臺、科舉制第244章 不朽第265章 冤殺之伍子胥第311章 楚漢相爭(4)第194章 破敵第120章 僕句孤的掙扎第349章 突襲彭邑第41章 酋長爭奪戰(下)第179章 稷下學宮第257章 伍子胥出使第17章 獵熊第183章 無可匹敵第229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7)第412章 風波才息,海嘯起第437章 滅楚(下)第372章 忽悠孔夫子第78章 僕句部第380章 療傷第215章 證人第289章 波動第400章 形勢急轉第101章 怪人劍客第382章 魯班第82章 蓮姬第168章 第一次漢越之戰(5)第291章 騎兵對決騎兵第192章 不能攻,不能困,那就擾!第114章 僕句部來襲第126章 共涇入甕第13章 興師問罪(下)第286章 熊宜僚第208章 公子奄第212章 謹慎不如楊子璐計第79章 戰(上)第19章 諸暨城第220章 越國亂第176章 寧靜的六月第56章 勸誘第39章 月色下的吻第3章 越國第260章 撫內、齊軍侵魯第130章 漫長的一夜第290章 烽煙起第297章 遷都廣陵第213章 一箭雙鵰第151章 越王宮內的爭議(上)第313章 楚漢相爭(6)第92章 至句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