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1.588 太皇太后的目的
原本老隱士還能對除了吃就只剩下忙的生活表達一下不滿,再提出各種條件,但誰讓賀樓遠的眼神太犀利了,隨便看過來一眼都能讓老隱士有種被人抓住把柄,這輩子都別想翻身的錯覺。
而且,無論老隱士提什麼條件賀樓遠都應下來,但過後交給他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老隱士忙的一把老骨頭都要散架了,最後只能認命地默默工作着,誰讓他這小胳膊擰不過人家寧遠王的大腿了,有生之年大概都得這麼暗無天日地過了。
又嘆了口氣,雖然過得‘水深火熱’的,可在這麼多的美食和美酒面前,老隱士覺得他還是幸福的,之前的大半輩子吃的都不知道是什麼,就是爲了這些美食美酒,他也不算是把自己賤賣了。
尤其是吃着皇上規格的一日三餐,真是比十幾個菜都用小盤裝的寧遠王府可大方多了,皇宮的日子除了忙碌些,倒也不是太憋屈。
若是可以,他真想去把那些還健在的師兄師弟們都找來發揮發揮餘熱,反正先皇雖然有些不靠譜,但給皇上留下的一片基業也不算小,尤其是這些年國庫可是很充裕,他們這些師兄弟們就是敞開了吃,吃幾百年也別想把人家吃窮了。
只可惜,自從先生過世後,這些師兄弟就都隱沒了,偶有消息傳來很快又都斷了聯繫,想要把這些人找齊可是件異常艱難的事,不知有生之年還能見着幾個呢?
凌小柔掐着時間把孩子們帶走,在宮中用過晚飯後就帶着他們回了寧遠王府。
下午的時候與太皇太后聊了很久,太皇太后的態度也越發軟化下來,當凌小柔再次提出要太皇太后扶持明誠一把時,太皇太后只是遲疑了下便點頭應下了。
凌小柔藉機就將製造玻璃和精鐵的方法交了出去,看的太皇太后幽幽地道:“合着你是一早就準備好了,就等着哀家點頭了?”
凌小柔‘呵呵’地陪笑,只要太皇太后答應了,她也就不怕她再反悔,雖然太皇太后對明誠不親,那也是上一輩的事兒了,畢竟是自己的親孫子,明誠又是那麼懂事的孩子,他的努力太皇太后真就看不到嗎?多接觸接觸也就好了。
而剩下的事情就是太皇太后的事了,她既然當初沒想親自出手,往後也不可能再插手,甚至在太皇太后想要趁熱打鐵,明兒就將滿朝文武的夫人們都請進宮來說這事時,凌小柔表示她明兒就不進宮湊熱鬧了,免得讓那些夫人們因黨派之爭而躑躅不前。
既然太皇太后這邊應下來了,凌小柔又不進宮了,就要用十分的心來準備明日給那師徒的三餐。
至於說太皇太后宴請夫人們的宴席就用不着凌小柔來操心,自有御廚們張羅,好在宮裡的御廚手藝都不錯,只是在她面前太過恭敬,什麼都想表現的最好。
但經過凌小柔的提點之後,只要凌小柔放手,他們的廚藝可是比外面酒樓的廚子好得多,畢竟基本功都是夠紮實的。
交待的幾樣菜式都能做的很好,也不用她日日進宮盯着,只是那師徒沒人盯着就不好好吃飯讓她很是鬱悶,不過也就一日時間,餓也餓不壞他們。
當晚,太皇太后一道懿旨下來,早起的時候只要是在京三品以上官員的夫人都進宮覲見,若是家中沒有夫人的,便有成年女兒代替,若是連女兒都沒有的……不管怎樣家裡必須來一個女眷。
官員們都不知太皇太后這是要怎樣,又不敢抗旨,好歹這也是先皇的娘,就算心裡不怎麼把她當回事,面兒上還得恭敬着。
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員很多,文臣武將都有,雖然不知太后爲何讓她們進宮,但無論之前見面時如何猜測,一進到內宮門就都鴉雀無聲了。
哪怕已經有人在猜測太皇太后此舉會不會是將這些夫人當成人質軟禁在宮中,但不管怎樣,這一趟她們都必須來,只是一想到有可能一進宮門就被軟禁起來,有些人就開始後悔怎麼沒稱病讓家中得寵的小妾來呢?
夫人們被帶到太皇太后的養怡殿,太皇太后早早坐在那裡等候,卻不見宮裡的太后和太妃們在旁侍候,雖然早就知道太皇太后不待見那些太后太妃,但這樣的場面更讓她們忐忑,怕就是太皇太后真要對她們有什麼動作,纔會防着太后和太妃們,誰讓這些夫人裡面有不少都跟太后太妃們沾親帶故,甚至有幾個上了歲數的就是太妃們的親孃。
一時之間抱着什麼想法的都有,臉上卻又不敢帶出來,心裡卻越發的忐忑,雖然覺得太皇太后未必敢犯衆怒,但誰又敢保太皇太后不是抽風了呢?
衆夫人們先是給太皇太后請安問好,太皇太后這些年雖然不太理事,但有些夫人也是認得的,先是挑着認識的夫人問了些家中情形,又按着昨日記下的人叫出來問話。
太皇太后雖然沒說,但爲了這次幫明誠,昨晚也是下了力氣,很是記了些重要大臣的家眷,問起話來也是給人如沐春風之感,倒是讓夫人們放下一些戒心,至少沒一上來就說把她們留在宮裡。
而一些家中沒有主母,由嫡女代替而來的,太皇太后更是表現出對她們的喜愛,尤其是其中兵部尚書家的嫡女,纔不過八歲的小丫頭在一羣夫人中很是顯眼。
她雖然是兵部尚書老來得女,但因生母不在,父親又忙,在府裡就是個被忽略的孩子,若不是因庶母的身份上不得檯面,那些庶出的姐姐又怕這裡面有陰謀不肯進宮,怎麼也輪不到她個小丫頭進宮來。
從進宮開始她就眨着一雙還很是天真的大眼睛,雖然舉止得體,但總是透露出一些緊張,之前她可是聽幾位夫人悄聲議論了,就怕真被軟禁在宮中。
可一想在府裡不受喜愛,若真被軟禁在宮中也沒什麼區別,甚至有可能因爲這樣她會被父親記起,倒是比別人鎮定的多,反正太皇太后就是再糊塗也不可能想要她們的命,不然這麼多的夫人同時被害,不是等着逼人造反嗎?
當太皇太后點着名讓她上前時,小丫頭倒是比夫人們還要淡定,朝着太皇太后跪下磕了個頭,“臣女段錦兒給太皇太后請安!”
太皇太后暗自點頭,才八歲的孩子就能表現的如此鎮定,倒是個不錯的孩子,規矩上也挑不出錯,若是能留在身邊陪着她,倒是比那些孫女兒可心。
太皇太后笑的一臉慈愛,朝段錦兒伸手,“這孩子怎麼瞧着就這麼可人疼呢?快過來給哀家瞧瞧。”
段錦兒也不扭捏,起身後垂首向太皇太后走去,被太皇太后摟在懷裡仔細地看,怎麼看都是滿意,雖然孩子瘦了些,臉也顯得有些瘦黃,八歲的孩子瞧着倒像是五、六歲的樣子,但模樣卻很是周正,若是好好養着將來可是個漂亮的大姑娘。
太皇太后越看越喜愛,連誇着好,想的卻是這孩子在府裡怕是沒少受庶母的虐待,更是打心裡疼惜起來。
旁邊就有大臣夫人笑道:“臣妾見太皇太后對錦兒姑娘甚是喜愛,不如錦兒就留在宮裡陪着太皇太后好了。”
有夫人在旁跟着說是,太皇太后便帶着笑看向段錦兒,段錦兒愣了下,想到之前本就沒想着回去了,而且瞧着那個說要太皇太后把她留在宮裡的夫人眼熟的很,倒像是孃親在世時的閨中好友,想來她也是爲了她好,便垂着頭道:“若能服侍太皇太后是錦兒的福氣,只怕太皇太后嫌棄錦兒蠢笨。”
太皇太后樂得摟着段錦兒直誇好,對身邊的大宮女道:“你記着回頭讓人去段尚書府上傳個話,就說哀家見錦兒很是投緣,就讓錦兒留在宮中陪哀家這老婆子些日子。”
大宮女答應着,夫人們就更是心事重重了,從段家的背景一直猜測到太皇太后的心思,太皇太后目前爲止還沒有要把她們都留在宮裡的意思,而且,段錦兒雖然年幼,但段錦兒的爹卻是寧遠王一派的,就算太皇太后要軟禁哪家的人質,也不會從寧遠王一派裡下手,想來是真喜愛段錦兒了。
而且,若是都要軟禁了,也沒必要特意把段錦兒叫出來提上一提,看來太后讓她們進宮的目的並不是要軟禁。
都知道段錦兒家中的情況,想來入了太皇太后的眼,往後她在府裡也不會如現在這般尷尬,甚至已經有夫人暗中盤算着要不要去段府給自家的兒郎提親了。
當然大多數的夫人還是想着太皇太后讓她們進宮的目的,既然不是要軟禁又要做什麼?難道要她們表明立場嗎?男人們的事情她們向來都是不參合的,就是暗地裡有時會出出主意,但表面上她們都是隻管府內事務的內宅女人,太皇太后也別想從她們這裡得到什麼啊。
直到外面太監來問何時擺膳,太皇太后吩咐擺在偏殿裡,夫人們才稍稍轉移些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