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勸降(二)

“你們党項人本是青藏高原上的小族,最早依附於土谷渾。唐高宗之時,土谷渾被吐蕃所滅,你們党項人失去了靠山,所以請求依附大唐,唐高宗答應,將你們安置在鬆州一帶。等到唐玄宗時,你們仍舊畏懼吐蕃的大軍,於是再次向大唐朝廷請求,唐玄宗將你們安置到了銀州、夏州一帶,並且封你們党項人爲夏州節度使。五代十國的時候,不管是誰繼承皇位,你們党項人都俯首稱臣。大宋初年,你們党項人也是我漢人的臣子。所以這第一條就是俯首稱臣,從今以後你們党項人仍舊是我們漢人的臣子。”趙諶道。

“是是,我們党項人本就依附於漢人。從今以後,我們還是要依附於漢人。”李乾明急忙道。

“這第二條嘛,西夏乃是小國,西夏之主不配稱帝。從今以後,西夏之主只能稱之爲西夏王。”趙諶道。

“陛下說的是,我會告訴國主的。”李乾明道。

“第三,你們西夏党項人忤逆作亂,我大宋朝廷不得不派出大軍北伐!因爲北伐,我們消耗極大,你們党項人必須對我們做出補償!告訴李乾順,籌備金銀各五百萬兩,用以補償我軍。”趙諶道。

“是!小人明白。”李乾明道。

“第四,任得敬之女任語琴本是漢人,竟然幫助蠻夷守城,乃是漢奸,其罪當誅。告訴李乾順,將任語琴的人頭送到朕的面前來。另外,我聽說是李察哥、嵬名安惠等人唆使李乾順抵抗我軍,所以將他們也送到我軍中來。還有,女真人完顏宗幹在興慶府中,女真乃我大宋仇敵,要將他也送出來。另外,讓李乾順把太子送出城來,今後這太子就居住在漢中吧。將來李乾順去世,朕自然會把太子送回西夏,讓他繼承西夏王位。”趙諶道。

“啊!可是太子殿下現在僅僅只有七歲,突然去了陌生的地方,他未必能夠適應。”李乾明道。

“七歲?那也不小了!當日裡開封城破,朕一路逃亡的時候也不過十歲罷了!你告訴李乾順,他的太子到了漢中,朕也不會虧待這小太子,畢竟朕將來還要靠他掌管你們党項人。”趙諶冷笑道。

“小人明白。”李乾明的臉色有些黯淡。

“第五,當年李繼遷爲我大宋定難軍節度使,但是他卻悍然造反,竊取了大宋靈州、涼州,竊取了夏銀綏宥靜等各州。現在朕親自來到了你們西夏,這些地方自然要歸還我大宋。讓你們西夏國主給這些地方的党項守軍、官員下旨,從今以後這些地方又是我大宋的了。”趙諶道。

“是!”李乾明輕輕的嘆了口氣,點了點頭。

反正他現在就是一個信使,他只負責聽,只負責傳達,不過他也明白李乾順恐怕是會答應這些條件的。現在大宋的兵力如此之強,如果下定決心定然能夠打下興慶府來,爲了讓宋軍退兵,李乾順定然能夠答應所有的條件。

李乾明已經離開,趙諶等人呆在軍營之中,虞允文道:“陛下,即使西夏割讓各地,我們現在也很難統治這些地方。這些地方幅員廣闊,距離極遠,都需要駐軍。而我軍現在兵力有限,很難分出許多人來駐紮。”

趙諶道:“我們不用留下多少兵馬!靈州乃是重地,距離興慶府極近,可以用來監督党項人,這裡我們可以駐紮一萬的軍隊!涼州也是西北重地,本是我漢人的古城,唐時這裡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據點,這裡也需要駐兵一萬!至於其他的地方,只需要駐兵一兩千即可。總共加起來留下三萬兵馬足矣。現在西夏主力被我們消滅,西夏無數的百姓被我們驅逐着去了關陝,他們根本沒有反抗的力量。”

虞允文一想也是這個道理,當下點了點頭。

“這一戰雖然未竟全功,未曾將西夏徹底滅亡,但是西夏已經算是毀了。從今以後,西夏再也難以威脅我大宋。”趙諶道。

旁邊的衆人紛紛點頭,臉上都不由自主的露出了笑容來。

※※※

五月初一的早晨,李乾明一個人舉着白旗來到了興慶府的城下!

上面的党項人詢問了李乾明的身份之後,當下立刻放下了繩子,將李乾明拉了上來!

雨仍舊下個不停,李乾明全身上下都已經溼透了。他剛剛來到城牆上,遠處已經有幾個人朝着這邊而來。

領頭的正是夏崇宗李乾順,李察哥、嵬名安惠跟在李察哥的身後,女真完顏宗幹也跟在他們的身後。在最後面還有一個女子,這女子正是任語琴。

這些人的身上也或多或少被淋溼了!雖然下着大雨,但是他們都不敢從城牆上離開,誰也不知道宋軍什麼時候再次發起進攻,他們只能一直呆在這裡。

“陛下!”看到李乾順到來,李乾明大哭着跑了過去,跪倒在了地上。

“乾明,速速起來吧!”李乾順嘆息道。

李乾明變化極大,李乾順險些都認不出李乾明來。其實他自己何嘗不是變化很大,大宋軍隊包圍興慶府,他現在也比以前削瘦了很多。

“陛下,都是臣弟不好,得罪了大宋的皇帝!那日裡在關陝,如果不是我得罪大宋皇帝,他也不會對我西夏用兵!”李乾明哭泣道。

“這和你又有什麼關係?國家到了這般地步,不是你的罪過……也不是朕的罪過!朕自從即位以來,克勤克勉,從來未曾犯過錯誤……可是宋軍還是來了!只能說漢人強盛起來了!每一次漢人強盛,都是我們外族的災難。”夏崇宗李乾順苦笑道。

“是啊,陛下說的不錯!每一次漢人崛起,都是我外族的末日。漢代的時候,漢人第一次強盛,漢人的將領霍去病十七歲開始領兵,他帶領漢軍北進兩千餘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深入草原、荒漠,殲滅匈奴七萬大軍,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三人,俘虜匈奴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餘人,一路追殺匈奴到狼居胥山,兵鋒直指瀚海,經此一役,匈奴遠遁,從此漠北再無匈奴的王庭。唐代的時候,漢人再次強大,漢人李靖屢次對突厥用兵,之後又有薛仁貴等人對突厥用兵,曾經號稱‘控弦百萬,戎狄之盛,古今未有’的突厥人一蹶不振,現在已經不知道去了何處?我們西夏從唐時來到夏州一帶,宋初立國,兵馬強盛,已經接近五十萬人矣,然而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們主力消耗殆盡。漢人二十萬兵馬包圍都城,我們竟然無可奈何。漢人兵力之強直追漢唐,漢人皇帝竟然親自來到西北,其武勇也勝過歷代皇帝。看來,漢人是再次崛起了。”旁邊的嵬名安惠也是嘆息道。

“朕不怕契丹,不怕女真,他們和咱們一樣,也是小族,不過是一時強盛罷了。朕唯一怕的就是漢人,漢人地大物博、人口衆多、文明昌盛,綿延幾千年而不倒。朕本以爲大宋建立,漢人失去了曾經的武勇,已經不堪一擊,誰知漢人遭遇磨難,國土被侵佔過半,這樣的時候他們竟然再次變得武勇起來,他們竟然再次有了漢唐時代的勇猛。他們的人口如此之衆,財富如此之多,文明如此先進,這樣一來,誰是他們的對手?我們西夏只怕必亡了。”夏崇宗長長地嘆息道。

“陛下……宋皇派我來勸降陛下,只要陛下答應他們的條件,宋軍就會退兵。”李乾明咬了咬牙,道。

啊!

此時此刻夏崇宗呆在了那裡,嵬名安惠、李察哥等人也呆在了那裡。

“到底是什麼條件?”夏崇宗驚喜的道。

“這……陛下,微臣實在是難以說出口,這條件太過苛刻。”李乾明道。

“速速說來吧!只要國家有延續的希望,任何條件朕都能夠答應。”夏崇宗道。

“好!”李乾明開始說了起來。

他把五個條件說出口來,衆人再次呆住了。

“荒謬!可笑!本官乃是女真人,我女真天下無敵,你們絕不可以擅自將本官送到卑賤的漢人的手裡!”完顏宗幹第一個冷笑起來。

但是其餘的嵬名安惠、李察哥、任語琴等人卻是呆呆地沒有說話。

“陛下,宋皇說了,讓我們三天之內答應他們的條件。他說他們等不起,若是三天之後他們仍舊沒有得到答覆,他們便會再次攻城,到了那個時候他們會不惜一切打下興慶府來。到了那個時候,就是我西夏的末日。”李乾明道。

“這……可是這般苛刻的條件,朕怎會答應?”夏崇宗道。

“陛下,答應他們的條件吧!”就在這個時候,旁邊的嵬名安惠長長地嘆息了一聲,道。

“啊?”夏崇宗難以置信。

“陛下,答應了他們的條件之後,我西夏仍舊存在,我們仍舊擁有數百萬的子民,我們仍舊擁有物資繁茂的銀川平原,我們西夏仍舊可以綿延發展起來。現在漢人雖然表現出了強盛的姿態來,但是畢竟還有女真、江南在。我們仍舊有生存的機會,將來我們甚至還可以和女真、江南聯合。”嵬名安惠道。

一直到現在他們都不知道趙諶所實行的“第二套方案”,不知道現在銀川平原已經被毀了一半。無數的城鎮、村莊都已經被燒成了灰燼,無數的党項人已經被迫朝着關陝而去。

“可是,愛卿,他讓朕將你和李將軍等人交出去,朕怎能答應?”夏崇宗道。

“陛下,爲了我西夏的存亡,老臣不懼一死。”嵬名安惠道。

旁邊的李察哥張了張嘴,但是最終沒有說出話來。

“可是,他還讓朕殺死任貴妃,這怎麼可以?”夏崇宗道。

後面的任語琴臉色蒼白看着夏崇宗,她的身體微微顫抖。她不知道夏崇宗會怎樣決定。其實她並不算是完全的漢人,她的父親任得敬是漢人,但是她的母親卻是標準的党項人,因此她的身上也有党項人的血統。一個純粹的漢人是很難成爲皇貴妃的,她能夠成爲皇貴妃,一方面固然是因爲她長的國色天香,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她身上的党項血統。

“陛下,爲了我西夏未來,一個女子又算得了什麼?”就在這個時候,李乾明猛地道。

“你……你胡說些什麼?這些天來,我也參與守城!若是沒有我,中興府只怕早已經被攻克!”任語琴咬牙道。

“哼!爲了我西夏的未來,也只能犧牲你了!”李乾明冷笑了一聲。

就在這個時候,他猛地從旁邊一個士兵的腰間抽出了寶劍,一劍朝着任語琴斬去!任語琴雖然算得上是世間的奇女子,但是本身卻沒有任何的武藝,如何是李乾明的對手,只聽一聲慘叫,任語琴已經倒在了血泊中!旁邊沒有一個人阻擋李乾明!即使是李乾順,剛纔說出了那樣假惺惺的一番話,此刻也沒有阻止李乾明!

“愛妃!”一直到任語琴倒下,雙目已經合上,李乾順才蹲了下來,抱住任語琴的身體痛哭起來。

“陛下,早做決斷。”李乾明道。

“陛下,我等甘願爲西夏而死!”嵬名安惠道。

旁邊的李察哥此刻眼中滿是黯然,輕輕的點了點頭。他葬送了三十萬西夏主力,早就生無所歡,此刻嵬名安惠都說出這樣的話來,他也答應了。

“哼!我完顏宗幹不能被你們党項人賣了!”完顏宗幹則是冷哼一聲,猛地朝着遠處跑去。

“來人,將他給我攔住!”夏崇宗大聲的喝道。

當下城牆上的西夏人紛紛朝着完顏宗幹而去。

“該死的党項人!我乃是女真貴族,你們膽敢攔我,罪該萬死!”完顏宗幹心中憤怒之極,他一劍朝着一個西夏人砍去,一個西夏人已經倒在了血泊中,但是更多的西夏人已經朝着他不斷地衝來!連日連夜的戰鬥,西夏人的血性也早被激發出來,他們也奮不顧身的往前。

當第五個西夏人倒下去的時候,完顏宗幹也被一干西夏人按倒在了地上,已經有士兵用繩子將他綁了起來。

第431章 緊急軍情第510章 攻打鹿兒峽第235章 平定第539章 包圍第141章 坤寧宮第028章 相州城外第532章 遼東(二)第403章 中山府中第589章 宣武九年第479章 整治義軍第055章 和尚原之戰(三)第428章 崇尚實幹第475章 蝗蟲戰略第129章 劍門關之變第290章 捕捉野人第443章 天津衛(一)第372章 到來第461章 登陸第334章 遭遇偷襲第115章 六禮第601章 大將軍(二)第038章 大正劍法第036章 西北折家第413章 圍殲第162章 出現第329章 寧武關第368章 兵分兩路第582章 高麗來使(二)第264章 生產建設第477章 內訌第405章 大軍到來(二)第543章 攻打黃龍府第188章 岳飛出現第129章 劍門關之變第403章 中山府中第483章 北伐計劃第588章 送別第014章 溫水煮青蛙第625章 海洋部第270章 秦皇寶藏第399章 土河之戰(三)第327章 佈局南方第269章 少林第182章 北上第345章 燕雲之計第224章 贈劍第472章 造反第515章 議和(一)第141章 坤寧宮第024章 寶衣第265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第448章 趙諶到來第342章 火燒連營第320章 跳樑小醜(一)第267章 再次徵召(一)第262章 退兵第340章 逃竄第053章 和尚原之戰(一)第295章 契丹人第065章 重傷第566章 救世主(二)第013章 李綱歸來第261章 勸降(二)第131章 進城第195章 大時代第603章 平壤(二)第524章 冰雪草原(一)第093章 登基(三)第152章 軍國第352章 撤離關陝第209章 出其不意第174章 悲痛第282章 伏擊(二)第343章 居庸關第139章 亂後(二)第132章 聖旨第328章 雁門關下第471章 遼王駕臨第122章 希望第337章 誅殺主將第569章 一起訓練第172章 重奪潼關第327章 佈局南方第202章 首戰敗敵第207章 遷移百姓第444章 天津衛(二)第059章 前往漢中第365章 聖旨第325章 走訪(一)第380章 監察司第430章 張俊心意第314章 落湖第464章 遼澤第010章 滾滾黃河第513章 陷入重圍第594章 高麗仁州第329章 寧武關第233章 金雁驛第582章 高麗來使(二)第613章 大理城
第431章 緊急軍情第510章 攻打鹿兒峽第235章 平定第539章 包圍第141章 坤寧宮第028章 相州城外第532章 遼東(二)第403章 中山府中第589章 宣武九年第479章 整治義軍第055章 和尚原之戰(三)第428章 崇尚實幹第475章 蝗蟲戰略第129章 劍門關之變第290章 捕捉野人第443章 天津衛(一)第372章 到來第461章 登陸第334章 遭遇偷襲第115章 六禮第601章 大將軍(二)第038章 大正劍法第036章 西北折家第413章 圍殲第162章 出現第329章 寧武關第368章 兵分兩路第582章 高麗來使(二)第264章 生產建設第477章 內訌第405章 大軍到來(二)第543章 攻打黃龍府第188章 岳飛出現第129章 劍門關之變第403章 中山府中第483章 北伐計劃第588章 送別第014章 溫水煮青蛙第625章 海洋部第270章 秦皇寶藏第399章 土河之戰(三)第327章 佈局南方第269章 少林第182章 北上第345章 燕雲之計第224章 贈劍第472章 造反第515章 議和(一)第141章 坤寧宮第024章 寶衣第265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第448章 趙諶到來第342章 火燒連營第320章 跳樑小醜(一)第267章 再次徵召(一)第262章 退兵第340章 逃竄第053章 和尚原之戰(一)第295章 契丹人第065章 重傷第566章 救世主(二)第013章 李綱歸來第261章 勸降(二)第131章 進城第195章 大時代第603章 平壤(二)第524章 冰雪草原(一)第093章 登基(三)第152章 軍國第352章 撤離關陝第209章 出其不意第174章 悲痛第282章 伏擊(二)第343章 居庸關第139章 亂後(二)第132章 聖旨第328章 雁門關下第471章 遼王駕臨第122章 希望第337章 誅殺主將第569章 一起訓練第172章 重奪潼關第327章 佈局南方第202章 首戰敗敵第207章 遷移百姓第444章 天津衛(二)第059章 前往漢中第365章 聖旨第325章 走訪(一)第380章 監察司第430章 張俊心意第314章 落湖第464章 遼澤第010章 滾滾黃河第513章 陷入重圍第594章 高麗仁州第329章 寧武關第233章 金雁驛第582章 高麗來使(二)第613章 大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