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再次徵召(一)

第二天一早,天色剛剛亮,虞允文帶着十幾個青年進入了趙諶的房間之中。

這些青年都是二十歲上下,年紀最大的也不會超過三十歲。

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身體強壯、皮膚黝黑。他們來自於生產建設兵團,其實生產建設兵團的每一個青年都是這副樣子。他們長年累月的從事體力勞動,常常在風吹日曬下幹農活,如果不是這樣子才奇怪。不過和一般的青年不同,他們的身上都帶着一股子文質彬彬的氣質,彷彿是飽讀詩書的讀書人一樣。另外,他們的眼神都異常的沉穩,都是充滿自信的模樣。

“臣等參見陛下!”此刻這些青年已經紛紛跪了下來,道。

“都速速平身吧。”趙諶笑了笑,道。

“陛下,他們便是我從一百二十萬生產建設兵團的青年中挑選出來的精英。他們以前都識文達字,進入生產建設兵團之後,他們都是青年領袖。這些年來,他們在關陝各地處理政務,也有一定的治理經驗。另外,他們都是品格高尚之人,在青年之中極受歡迎。他們做事情異常的勤勉,各項工作都走在衆人的前面。微臣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纔將他們挑選出來,送到陛下的面前來。陛下,這是他們的宗卷。”虞允文道。

趙諶點了點頭,當下將宗卷接了過來,這宗捲上面寫的是這些青年的各項信息。包括這些青年的家鄉、出身,包括這些年他們在生產建設兵團的各項表現,包括他們給軍機處所寫的各項建議等等。

很快,趙諶注意到了兩個人的名字“胡銓”、“王十朋”,當下心中一驚。

這兩人都是南宋有名的大臣,沒有想到現在竟然也在生產建設兵團之中。

他心中十分的詫異,仔細的觀看這兩人的資料。這兩人都是江南人氏,他們竟然是從江南來到了關陝,進入了關陝生產建設兵團之中。趙諶又往下看去,除了這兩人之外,竟然還有三個人也是從江南而來。

“咱們生產建設兵團還有從江南來的青年嗎?”趙諶有些驚訝的道。

“是!大概有萬餘人是從江南而來!”虞允文道。

“哦?這倒奇怪了,從江南來到這裡,數千裡之遙,道路如此的艱難。你們中誰叫做胡銓,你來說一說,你爲何千里迢迢來到關陝?”趙諶微笑道。

當下只見一個二十二三歲的青年從衆人中站了出來,他長的有些清秀,容貌竟然十分的俊美。只是農活幹的有些多了,現在他的肌膚也呈現出一種健康的古銅色。

“陛下,您乃是太上皇的嫡子,當初乃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子,您繼承大宋皇位理所當然。而康王乃是逆賊,悍然篡位,天下當共擊之。微臣乃是大宋子民,自然應該投靠陛下,所以我便從江南來到了關陝,進入了生產建設兵團之中。”這個本來應該是南宋年代著名大臣的胡銓道。

胡銓也是南宋四名臣之一,歷史上對他最大的評價就是“忠義”。本來歷史上,秦檜等人和金國談和,胡銓大怒,寫下了著名的《戌午上高宗封事》,聲稱“義不與檜等共戴天”。他要求宋高宗砍下秦檜、王倫、孫近三個求和姦賊的腦袋,如若不然,他寧願赴東海而死,也絕不在小朝廷中苟活。後世江西評選當地千年來最著名的十大歷史人物,其中就有胡銓,胡銓被稱作“脖子最硬的人”。

“原來如此!”趙諶笑了笑,點頭道。

“誰是王十朋?”趙諶又道。

當下又有一個青年站了出來,這個青年竟然只有十七八歲,看起來面孔有些青澀。不過他的舉止倒是沒有任何青澀的地方,他站在那裡,神色自若,一看就不同凡響。

這人也是南宋名臣,少年時代就因爲才氣出衆廣爲人知。然而他也是得罪了秦檜,一直到了四十六歲,秦檜死了之後,他才高中狀元。之後進入朝廷,他堅決主張抗戰,建議宋高宗啓用劉錡這樣的老將,最後遭到主和派排斥回到了家鄉。他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忠義大臣。

當下趙諶問了起來,這王十朋也開始回答,他竟然也是因爲趙諶“名正言順”,所以特地從江南來到了關陝。其實很多從江南而來的青年都是因爲趙諶的身份所以才做出了這樣的舉動,那些人大部分都是讀書人。許多讀書人心中都講究一個“忠”字,這忠便是忠於那個名正言順的帝王。相比於趙構來說,趙諶的這方面的優勢極大。

“聽說你們都是生產建設兵團中的精英,朕也看了你們這兩年所辦的事情,都還不錯。不過,朕還是要考考你們。”趙諶道。

當下趙諶開始問話,包括如何治理地方,包括對天下大局的看法,包括有沒有什麼有利的建議等等。

足足一個上午的時間過去,趙諶才停了下來。

對於這些生產建設兵團的優秀青年,他心中都十分的滿意。他們每一個人都具有真才實學,算得上是精英中的精英。

“從今日起,你們也今日軍機處,爲軍機章京,協助朕和諸位軍機大臣處理國事。”趙諶道。

“啊!”這十幾個青年的臉上都露出了異常激動的表情來。

現在軍機處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無論是中書省還是參謀本部都在軍機處的領導之下。軍機大臣權利極高,而現在軍機大臣只有李綱、岳飛、李若水、王庶、虞允文等幾位。他們這些人能夠進入軍機處,雖然不是軍機大臣,但是手中所掌握的權力也必然很高。

“你們記住了,要好好地辦事!進入軍機處,意味着你們身上的職責更重了,萬萬不能懈怠!不要讓朕失望!”趙諶道。

“我等明白!”那些青年齊聲道。

“你們先在軍機處熟悉一段時間,然後朕有重要的事情交給你們去辦。”趙諶道。

“是!”青年們紛紛答應了下來。

趙諶揮了揮手,這些青年終於離去。

房間裡只剩下趙諶、虞允文兩人,虞允文道:“陛下,您要將什麼事情交給他們去做?”

趙諶道:“朕準備將修建關陝水利、公路的事情交給他們去做。關陝現在全部是生產建設兵團的士兵,很好管理。若是他們能夠做好關陝的事情,朕再將漢中、川蜀的事情也交給他們去做。”

趙諶是準備把經濟改革的事情交給這些青年,不過當初他所寫的三條經濟改革建議,其中的商稅改革異常的複雜、涉及到許多勢力,趙諶現在還不敢將這樣的大事交給這些青年。他已經寫信給李綱,讓李綱處理各地商稅改革之事。

“陛下,這些事情不是有中書省去做嗎?陛下將這些事情都交給青年去做,會不會和中書省之間產生衝突?將來軍機處和中書省之間會不會有矛盾?如何調節這些矛盾?”虞允文沉思了許久,道。

“現在這些青年們的權力和中書省官員的權力確實有重合的地方,有可能產生衝突……不過,這天下雖然是天下人的天下,但是更是青年們的天下。青年們會長大,會管理整個國家。等到將來,中書省也要交給青年去管理,到了那個時候,就是中書省徹底融入軍機處的時候。”趙諶道。

“可是現在怎麼辦?”虞允文道。

“今後中書省不再處理關陝的事務,所以關陝事務交由青年們自己處理。青年們由軍機處直接統帥。”趙諶道。

“好!”虞允文點了點頭。

“四川的青年動員進行的如何了?”趙諶又道。

“從七月底農忙結束,宣傳司、中書省、參謀本部就在做青年們的動員工作,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大概會有一百五十萬青年北上,加入生產建設兵團或者正規軍之中。這些天大家正在商議這些青年的安置問題。有一些青年要安置到關陝,有一些要安置到西北涇原路等地,還有一些可能要安置到西夏,另外還有一些人要進入軍中。參謀本部剛剛給出的建議是軍隊擴展三十萬人,這三十萬人全部來自於原關陝生產建設兵團,原關陝生產建設兵團的青年們平日裡也常常訓練,他們已經不是新兵。加入軍隊之中,更好管理、訓練。”虞允文道。

“好!下午的時候,朕去參謀本部,你和曲端等人給我仔細的講解一下。”趙諶道。

虞允文點了點頭。

第630章 環球航行(二)第350章 驚聞消息(五)第547章 往北第323章 一網打盡(二)第117章 除夕(二)第552章 會寧府第102章 朝政第368章 兵分兩路第449章 交談不歡第497章 怨軍(二)第454章 經濟(一)第480章 各地義軍第075章 阻擋第501章 長途跋涉第050章 和尚原第473章 石人一隻眼第359章 制度(二)第479章 整治義軍第292章 天下局勢第087章 會面第442章 會見第406章 故人第324章 招攬秦檜趙鼎第475章 蝗蟲戰略第204章 八十萬大軍第075章 阻擋第530章 得知消息第594章 高麗仁州第136章 血夜(三)第598章 開京第333章 恩州以南第566章 救世主(二)第158章 軍情第481章 五國城(一)第198章 秦檜第129章 劍門關之變第574章 教育科舉(一)第338章 大敗金兵(一)第379章 再次見面(二)第043章 再次往西第291章 會寧府第135章 血夜(二)第606章 千里長城(二)第518章 中京皇宮第376章 離開君山島第182章 北上第093章 登基(三)第596章 出兵高麗第038章 大正劍法第625章 海洋部第270章 秦皇寶藏第303章 苗劉兵變(一)第120章 練劍第610章 御書房第209章 出其不意第622章 年終第145章 練兵(一)第549章 窮途末路第293章 送行第109章 康母(二)第221章 純鈞劍第625章 海洋部第630章 環球航行(二)第430章 張俊心意第083章 激烈辯論第255章 全殲續第384章 守關第314章 落湖第285章 遭遇巡查士兵第032章 劈空拳第297章 大同第303章 苗劉兵變(一)第061章 窺視第305章 苗劉兵變(三)第106章 彈劾李綱(二)第450章 返回燕京第545章 反攻(一)第105章 彈劾李綱(一)第353章 龍門渡口第167章 戰前第560章 一網打盡(二)第575章 教育科舉(二)第073章 雲深不知處第551章 歸降第415章 光復中原(二)第526章 冰雪草原(三)第408章 圍三缺一第178章 減租(二)第250章 突襲興慶府第588章 送別第445章 消息傳來第167章 戰前第352章 撤離關陝第070章 劇毒纏身第087章 會面第203章 富平之戰第085章 涇原第564章 信州第144章 封賞第442章 會見
第630章 環球航行(二)第350章 驚聞消息(五)第547章 往北第323章 一網打盡(二)第117章 除夕(二)第552章 會寧府第102章 朝政第368章 兵分兩路第449章 交談不歡第497章 怨軍(二)第454章 經濟(一)第480章 各地義軍第075章 阻擋第501章 長途跋涉第050章 和尚原第473章 石人一隻眼第359章 制度(二)第479章 整治義軍第292章 天下局勢第087章 會面第442章 會見第406章 故人第324章 招攬秦檜趙鼎第475章 蝗蟲戰略第204章 八十萬大軍第075章 阻擋第530章 得知消息第594章 高麗仁州第136章 血夜(三)第598章 開京第333章 恩州以南第566章 救世主(二)第158章 軍情第481章 五國城(一)第198章 秦檜第129章 劍門關之變第574章 教育科舉(一)第338章 大敗金兵(一)第379章 再次見面(二)第043章 再次往西第291章 會寧府第135章 血夜(二)第606章 千里長城(二)第518章 中京皇宮第376章 離開君山島第182章 北上第093章 登基(三)第596章 出兵高麗第038章 大正劍法第625章 海洋部第270章 秦皇寶藏第303章 苗劉兵變(一)第120章 練劍第610章 御書房第209章 出其不意第622章 年終第145章 練兵(一)第549章 窮途末路第293章 送行第109章 康母(二)第221章 純鈞劍第625章 海洋部第630章 環球航行(二)第430章 張俊心意第083章 激烈辯論第255章 全殲續第384章 守關第314章 落湖第285章 遭遇巡查士兵第032章 劈空拳第297章 大同第303章 苗劉兵變(一)第061章 窺視第305章 苗劉兵變(三)第106章 彈劾李綱(二)第450章 返回燕京第545章 反攻(一)第105章 彈劾李綱(一)第353章 龍門渡口第167章 戰前第560章 一網打盡(二)第575章 教育科舉(二)第073章 雲深不知處第551章 歸降第415章 光復中原(二)第526章 冰雪草原(三)第408章 圍三缺一第178章 減租(二)第250章 突襲興慶府第588章 送別第445章 消息傳來第167章 戰前第352章 撤離關陝第070章 劇毒纏身第087章 會面第203章 富平之戰第085章 涇原第564章 信州第144章 封賞第442章 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