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燕京

因爲女真入侵,開封已經殘破的不像樣子。

後世,任何一個朝代都再也沒有將開封當作都城,當然因爲地理位置重要,開封后來又漸漸的繁華起來。現在剛剛打下中原,趙諶卻沒有返回開封的心思。

他對於開封也沒有多少記憶,唯一的記憶是在皇宮之中,可是現在開封皇宮也幾乎變成了廢墟,到了那裡也只能稍稍緬懷一下!他所有的親人都已經被女真人帶到了北方,開封並沒有他的親人存在。

衆人奔波多日,現在都非常的疲憊,趙諶、虞允文也是如此。

他們也不是鐵人,趙諶、虞允文又說了一陣,當下兩人先去休息。

一直到了第二天清晨,趙諶才恢復了精神。

他先是來到了中山府的城牆上,眺望遠處。

雪終於停了,太陽已經升起,紅彤彤的,照耀着大地。

江山如此多嬌,趙諶心情極好。

上午的時候,趙諶、虞允文、曲端、吳玠以及參謀本部的那些參謀們才一起忙了起來。

現在他們剛剛殲滅中原二十萬女真,但是中原各地仍舊有盜匪存在,仍舊十分的混亂,要想讓各地恢復穩定,軍管乃是最好的辦法。

這一天早上,趙諶、虞允文等人便是在討論軍管的詳細事宜。

首先是軍管的範圍,包括整個中原、燕雲等地,也包括河南、兩淮的部分地區。宋代並沒有“省”的行政劃分,而是分爲“路”、“州府”、“縣”。山西便是河東路,他們所在的乃是河北路,另外山東路等地。在宋代的時候,一方面朝廷直管“路”,但是另一方面各個州府的長官也歸朝廷直管,宋代的行政制度是介於二級和三級之間!許多地方並沒有“路”存在,只有州府!除了路、州府、縣之外,宋代還有許多以“軍”命名的地方行政機構!“軍”一般是在邊疆地區,如西北的涇原軍、環慶軍等等,它並不僅僅是軍隊的代號,還是地理名稱,這些地方人口稀少,軍隊的長官也同時管理地方,可以說這也是軍管,只是軍管的規模要小得多。

從早到晚,衆人討論不休。

到了深夜的時候,一份“軍管令”已經放在了趙諶的面前,這是今天他們討論的結果,明天他們還會繼續討論。

“陛下,每一個州府都要有一個軍一萬人進入!每個州府下轄幾個縣,每個縣要有一個營或者幾個營進入。”虞允文道。

趙諶點了點頭。

“曲端將軍主要管理河北、山東兩路!李顯忠將軍消滅劉豫之後,北上進入燕雲地區,進駐居庸關,同時負責整個燕雲的軍管事宜!岳飛將軍本來在居庸關,不過現在最危險的乃是大同、雁門關等地,他將前往大同,制衡大同、雁門關、寧武關以及西夏的夏州、銀州等地,現在大同、雁門關一帶的環慶軍步兵也在他的統領之下,原本江南軍隊的韓世忠、張俊等人北上,現在在夏州、銀州等地,也歸岳飛將軍統領,他主持大同戰事。”虞允文道。

“將大同、雁門、銀州、夏州等地交給他,我最是放心!有他在,有接近二十萬大軍在那一帶,女真人想要南下也不可能!居庸關在李顯忠的守護下,山海關在劉錡的守護下,我也放心。”趙諶笑道。

“張憲將軍要北上,與岳飛將軍匯合,不過參謀本部擔心燕雲情形複雜,所以讓他暫時跟着陛下前往燕雲十六州。大同一帶即使有戰事,我們也是以守爲主,在中原徹底平定之前,我們並不會北上,那裡的二十萬兵馬已經足夠。”虞允文道。

“嗯,讓他跟着我去燕京城!燕京城乃是燕雲十六州的中樞所在,必須有大軍駐紮!”趙諶道。

“趙哲將軍率領涇原軍南下進入河南,消滅河南盜匪,平定河南局勢!河南有秦檜在,趙哲將軍只負責河南的穩定,其餘事情仍舊是交給秦檜大人。”虞允文道。

趙諶再次點頭。

“兩淮地區則是吳璘將軍和趙鼎大人來負責,包括江南的安危,也是吳璘將軍來負責。當然,江南深處內地,沒有外族侵襲,最多是一些民亂,有李綱大人在,江南也不可能再發生類似於洞庭湖那樣的民亂了!又有王德大人在,監察江南各地官員,江南各地官員也不敢懈怠!至於關陝、漢中、川蜀,本就安穩!如此一來,到了明年,天下局勢必然徹底穩定!等到各地穩定之後,我們再談恢復中原人口、經濟的事情。”虞允文道。

“不錯,是這個道理。”趙諶笑道。

“關於各地的軍管,首先是肅清各地的盜匪,之後纔是軍隊進駐重要州府、城池!但凡有造反者,殺無赦,有聚衆鬧事者,殺無赦!一些民間的糾紛,則是由軍隊的軍法官來處理,按照以前的民法行事!不過,以前的民法實在是太過繁雜,因此我們做了精簡!今天有半天的時間,我們都是在精簡民法。”虞允文道。

“還有,女真入侵,燕雲、中原無數的官紳都被殺死,無數的房屋、財產、土地被女真人佔據,這些都要收繳官府!若是有人趁機搶佔這些地方,也要嚴肅處理,必要的時候甚至要誅殺!官府將這些地方收繳到自己手裡之後,今後可以按照一定的規矩分發給有功官兵或者是分發給窮苦百姓!尤其是土地,不能被隨便佔據,先要收繳官府手裡,然後官府再下發給百姓,這些都需要軍隊來執行!”虞允文又道。

“今年關陝、漢中、川蜀的收成如何?”趙諶道。

“今年的收成倒是不錯,尤其是關陝、西夏各地,因爲有無數的青年入駐,很多土地被開發出來!不過大軍征戰各地,消耗極大,今年的收成只能滿足我們軍隊需要!陛下,您是想要在中原各地賑災嗎?現在只怕是不行!”虞允文道。

“本來我還想擴展軍隊,現在看來也不行了?”趙諶道。

虞允文搖頭。

“看來咱們要歇息一年了!中原各地州府中還有不少的糧倉,女真人並沒有將這些糧倉全部燒燬,現在這些地方的糧倉至少能夠滿足百姓明年播種的種子需要吧?”趙諶道。

“這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虞允文道。

“那就好!若是種子都不夠,只能讓軍隊縮衣節食了。”趙諶苦笑道。

第二天,趙諶等人繼續討論各地的軍管事宜,包括將中原各地州府中的糧食散發給百姓,勉強讓百姓能夠過冬,另外要留下春耕的種子,春天的時候再交到百姓的手裡!另外就是各地的土地如何分發的問題!這個時代人口數量是後世的十分之一不到,人均土地面積極大,加上中原遭遇戰禍,更是人少地多!以前土地大部分在地主手裡,那些普通的百姓一般都沒有土地,現在則是將土地都散發到他們手裡。

衆人在中山府討論了數天的時間,一直到了十月初七的時候,趙諶、虞允文等人才離開中山府,朝着燕京而去。

曲端則是準備前往大名府,以大名府爲據點,處理河北、山東的軍管之事,其餘各軍也按照參謀本部的命令前往中原、燕雲各處而去。

※※※

一直到了十月十五日,趙諶終於來到了燕京的範圍之中。

張憲、康安等人率領兩萬多兵馬隨着他一起來到了這裡。

燕京,這裡是上古時代的九州之一,稱之爲幽州!因此,燕京又被人稱之爲“幽燕之地”。

夏商時代,這裡就有人居住,乃是曾經的薊國所在!周代建立之後,燕國的實力增強,滅了薊國,燕京便是燕國的都城!

五代十國的時候,契丹人佔據了燕雲十六州,這裡是燕雲十六州最爲繁華的地方,因此契丹人將這裡列爲陪都,稱之爲“南京”!二百年來,這裡的居民已經習慣了“南京”的說法!到了遼國的最後十餘年,因爲女真入侵,遼國人不敢在北方草原呆着,於是紛紛來到了燕雲十六州,這裡名義上是陪都,實際上已經是正式的遼國都城。

歷史上,金國建立,這裡被金國人稱之爲“中都”,幾十年後金國人遷都這裡,這裡成了金國人的都城。

蒙古人崛起的時候,這裡被蒙古人佔領,蒙古人稱之爲“大都”,乃是蒙古人的都城所在。

之後一直到朱元璋起義,擊敗蒙古人,徐達來到了大都!當時徐達將大都摧毀,包括裡面無數的元朝宮室都被摧毀!一直到了朱棣被封爲燕王之後,才又重建燕京城!明清兩代,這裡也是都城。

趙諶等人此刻已經來到了燕京城下,燕京的城牆給人一種異常斑駁、滄桑的感覺!

二百年來,這裡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戰事!

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宋太祖就企圖奪回燕雲十六州,可惜未曾如願。之後宋太宗舉全國之兵征討燕雲,在燕京城下,宋軍大敗,宋太宗都險些被契丹人活捉,後來是當時推車的一個小兵救了宋太宗一命,那推車小兵便是宋朝初年赫赫有名的金刀楊無敵!女真崛起的時候,北宋聯金滅遼,西軍第一人種師道率領大軍來到了燕京城下,然而遼國雖然已經日薄西山,但是兵力之強仍舊遠遠超過當時宋軍最強的西軍,种師道不堪一擊!之後劉延慶、劉光世父子來到燕京城下,他們十餘萬大軍被區區一萬契丹人擊敗,劉家父子兩人匆匆逃走!再之後童貫到來,被數千契丹人擊敗!雖然同樣是朝代末期,但是北宋軍力之弱乃是中原歷史上的倒數第一,距離契丹人還是差的太多!之後郭藥師造反,將燕京送到了北宋朝廷的手中,可惜沒過幾年,金兵南下,這燕京城又屬於女真人所有。

“二百年了,這一次燕京城真正回到我們漢人的手裡了!燕雲十六州,這是咱們漢人的北方屏障,本來應該是中原的一部分,可惜被外族竊取!從今以後,這裡再也不會被外族奪走了!走,進城!”趙諶感慨了一陣,猛地開口道。

第416章 燕京第302章 途徑岳陽第211章 大勝第470章 出海第250章 突襲興慶府第387章 撤離太原第116章 除夕(一)第009章 緊急應對第186章 少林和尚第430章 張俊心意第368章 兵分兩路第439章 張俊下落第435章 出城作戰第387章 撤離太原第362章 洞庭湖(二)第497章 怨軍(二)第583章 一路見聞第285章 遭遇巡查士兵第392章 契丹小鎮第036章 西北折家第436章 衝擊金兵第241章 北伐計劃第296章 銀州第353章 龍門渡口第595章 再次拜見第609章 燕京之路第024章 寶衣第209章 出其不意第470章 出海第594章 高麗仁州第615章 施政第484章 誓師伐金第427章 西北情形第617章 東瀛人第620章 封侯第444章 天津衛(二)第622章 年終第492章 包圍第580章 變革(二)第064章 刺殺第452章 煽動第408章 圍三缺一第382章 重返臨安第203章 富平之戰第574章 教育科舉(一)第398章 土河之戰(二)第253章 五道灘第515章 議和(一)第581章 高麗來使(一)第327章 佈局南方第414章 光復中原(一)第073章 雲深不知處第165章 大敗金兵第013章 李綱歸來第618章 宣武十年第058章 逍遙子第578章 送行第204章 八十萬大軍第327章 佈局南方第085章 涇原第094章 登基十日第283章 梁紅玉第470章 出海第053章 和尚原之戰(一)第168章 空城第373章 得到消息第143章 離開(二)第205章 劉家軍第494章 遭遇宋軍第198章 秦檜第064章 刺殺第528章 冰雪草原(五)第489章 澤州守將第598章 開京第049章 楊從義第366章 情報第455章 經濟(二)第326章 走訪(二)第541章 南下黃龍府第291章 會寧府第433章 拒敵第443章 天津衛(一)第610章 御書房第442章 會見第599章 臣服第195章 大時代第612章 政務院第520章 中京景象第328章 雁門關下第622章 年終第231章 川蜀大亂第171章 長安第397章 土河之戰(一)第092章 登基(二)第325章 走訪(一)第621章 東瀛第013章 李綱歸來第239章 正月初一第127章 三太子第416章 燕京
第416章 燕京第302章 途徑岳陽第211章 大勝第470章 出海第250章 突襲興慶府第387章 撤離太原第116章 除夕(一)第009章 緊急應對第186章 少林和尚第430章 張俊心意第368章 兵分兩路第439章 張俊下落第435章 出城作戰第387章 撤離太原第362章 洞庭湖(二)第497章 怨軍(二)第583章 一路見聞第285章 遭遇巡查士兵第392章 契丹小鎮第036章 西北折家第436章 衝擊金兵第241章 北伐計劃第296章 銀州第353章 龍門渡口第595章 再次拜見第609章 燕京之路第024章 寶衣第209章 出其不意第470章 出海第594章 高麗仁州第615章 施政第484章 誓師伐金第427章 西北情形第617章 東瀛人第620章 封侯第444章 天津衛(二)第622章 年終第492章 包圍第580章 變革(二)第064章 刺殺第452章 煽動第408章 圍三缺一第382章 重返臨安第203章 富平之戰第574章 教育科舉(一)第398章 土河之戰(二)第253章 五道灘第515章 議和(一)第581章 高麗來使(一)第327章 佈局南方第414章 光復中原(一)第073章 雲深不知處第165章 大敗金兵第013章 李綱歸來第618章 宣武十年第058章 逍遙子第578章 送行第204章 八十萬大軍第327章 佈局南方第085章 涇原第094章 登基十日第283章 梁紅玉第470章 出海第053章 和尚原之戰(一)第168章 空城第373章 得到消息第143章 離開(二)第205章 劉家軍第494章 遭遇宋軍第198章 秦檜第064章 刺殺第528章 冰雪草原(五)第489章 澤州守將第598章 開京第049章 楊從義第366章 情報第455章 經濟(二)第326章 走訪(二)第541章 南下黃龍府第291章 會寧府第433章 拒敵第443章 天津衛(一)第610章 御書房第442章 會見第599章 臣服第195章 大時代第612章 政務院第520章 中京景象第328章 雁門關下第622章 年終第231章 川蜀大亂第171章 長安第397章 土河之戰(一)第092章 登基(二)第325章 走訪(一)第621章 東瀛第013章 李綱歸來第239章 正月初一第127章 三太子第416章 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