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關防重地

外界的爭吵還在繼續,秦檜還滯留在登州,而宮中還是一片平靜,官家似乎對此一點也沒有放在心上,每日早朝後處理完一些必要的公事,便躲在內廷的天章閣中一坐就到半夜,有事甚至夜宿於此,而閣外有旺福率領着十多個內衛晝夜把守,沒有他的准許,誰也不準入內,而大家也都習慣了他神神秘秘的樣子,知道官家又在謀劃大事,也不去攪擾他。

“官家,您每日都躲在閣中不出,就是忙這些嗎?”趙信幾日不見皇帝的面,心中惦念拉了折美鸞前來探班,看着滿屋堆滿了文卷,而牆上更是掛滿了地圖。

“潮漲水深三丈二尺…哦,你不要動那些東西,弄亂了我找不到的!”趙檉趴在一張地圖前嘴裡唸唸有詞,看到趙信要動手幫他收拾屋子,急忙喊道。

“唉,誰願意幫你似的,看看這裡哪裡想皇帝的書房,簡直就是…”趙信衝折美鸞努努嘴嘆口氣放下手裡的東西說道。

“官家這是又要打誰吧?”折美鸞捂嘴笑笑小聲在趙信耳邊說道。

“看樣子像是要對燕京用兵!”趙信跟隨皇帝時間最長,可以說是他第一任軍事秘書,熟悉他的工作習慣,看着牆上掛的地圖多是燕京地區的詳圖,已經猜到了皇帝的意圖。

“在這裡…”

“在這裡看到的、聽到的,出了這個門對誰也不準提起,即便是自己的親爹、親孃也不許透露一字,對也不對?”不等趙檉說完。趙信便背書似的搶過說道。

“嗯,不錯。還記得過去的規矩!”趙檉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看着兩人笑着說道。

“哼。您跟我說過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遍了,這輩子恐怕都忘不了啦!”趙信白了官家一眼道。

“官家這是對我說的,看來我是來錯了!”折美鸞臉色一黯說道。

“沒有,沒有,這裡的事情事關千萬人的生死,一旦泄露出半句讓有心人聽到便不知道有多少人人頭落地!”趙檉趕緊說道。

“那麼說官家真得要對女真用兵了?可現在外邊已經吵翻了天,爲是戰是和爭論不休,官家又爲何不表明看法呢!”折美鸞對外界的爭論也有耳聞,現在看到的卻內外兩重天。不解地問道。

“官家這是故意爲之,他是故布迷霧,讓女真人摸不清他的想法,那些爭論說不定就是官家挑起來的,對也不對?”趙信衝着官家說道。

“唉,明天我也得把你關起來了,否則哪天讓女真人給抓走了,我豈不毫無秘密可言!”趙檉看着趙信嘆口氣無奈地說道,趙信說對了如今這場風波的確是在他在後邊推波助瀾。一是想了解下朝野對戰和的態度,另一個就是讓女真人放鬆警惕。

“瞧你們兩個,多日不見面,好不容易見面還鬥嘴!”折美鸞看着他們相互‘拆臺’揶揄道。“官家,你這麼看我做什麼?”

“呵呵!”趙檉瞅着眼前的兩個麗人傻笑一聲上去摟住兩人的肩膀左右看看道,“我是覺得你們兩個人不穿戎裝倒是很有女人味兒了!”

“官家是又來取笑我們。難道還讓我們在宮中穿着戎裝走來走去不成?”趙信言道。

“那倒也不錯,宮中也多了道風景。要是再能給我生出兩個大將軍來豈不更好!”趙檉將手移到兩人的小腹上摩挲着壞笑道。

“官家…”兩人的臉都紅了嬌嗔道,可心中卻不是滋味。早些時候四個人肚子都不見動靜,雖然着急卻也不覺難堪,可今年皇后和餘里衍都先後孕育了龍種,她倆小腹卻依然平平,真得着急起來。

“哈哈,不要着急,待我忙完這件大事,便可以多陪陪你們了!”趙檉看出了兩人的尷尬,急忙安慰道。

“陛下是想攻打燕京府嗎?”趙信掙扎了下問道,擺脫了官家的懷抱也轉移了話題。

“不錯,不過這將是一場徹底改變宋金兩國實力的大戰,燕京將成爲此戰的焦點,但是想攻下來卻也不容易!”趙檉走到屋子中央,掀開桌上的蒙布,露出來一個碩大的沙盤道。

“燕京是我大宋將士的傷心地,立國初年的幽州爭奪戰、宋遼高梁河之戰、宋金聯合攻燕之役,還有金軍再克燕京之辱,損兵折將數十萬之中,白骨成堆啊!”折美鸞看着沙盤嘆道,她的先輩族人也曾參加過爭奪燕京之戰,不少人血灑幽燕。

“嗯,這是百戰之地,燕京又佔地利,金軍雖數敗於我們但是實力尚存,攻下來確實不容易!”趙檉皺皺眉點頭道,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也是有一系列的主客觀條件決定的。

燕京周圍有一系列的天然屏障和關隘險阻,它們構成了對燕京的保護作用,要奪取燕京,首先就要突破這些關險。在城西面、北面、東北面,有西山和燕山山脈構成了燕京的天然屏障,只有通過羣山中形成的峽谷關隘纔可以進入燕京府,其中尤以居庸關、古北口、鬆亭關、金坡關、榆關幾大關口最爲重要。

居庸關,位於燕京西北昌平境內,距城百里。地處太行山北脈——西山與燕山山脈——軍都山交界處。包括古城北口至南口的整個關溝地區。向以險要聞名。山隘峽谷自北口至南口達四十餘里,兩山夾峙,一水旁流,其隘如線,其側如傾,艱折萬狀,車馬難行;郝經稱其爲“大山中斷,兩崖峽束,石路盤腸,縈帶隙罅”;《水經注》:“山岫層深,側道偏狹,林障據險,路才容軌”。居庸關這種險要的形勢,被顧祖輿稱爲“絕險”,且此關不僅形勢險絕,而且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是溝通北京與山西、蒙古高原的重要通道,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古北口。亦名虎北口,沈括使遼曾從此經過“曲折北行峽中。濟灤水,通三十餘里,鉤折投山隙以度,所謂古北口也”。在燕京東北處,距城二百里,地處燕山中部的深山峻嶺中,灤河水自此流過。城關即依山傍水而設,關口兩崖壁立,中有路僅容一車。下有深澗,巨石磊克,凡四五十里。蘇轍有詩云“亂山環合疑天路,小徑縈迴長傍溪,髣髴夢中尋蜀道,興州東谷鳳州西。”?可見古北口亦是險絕之道。從燕京出古北口,向北可至蒙古高原,向東至松遼平原,是從東北進入中原的重要通道。

紫荊關。亦名金坡關,位於易州西北。東西有太行山羣峰聳立,北有拒馬河水爲阻,中間山谷崎嶇。“崖壁峭矗,狀如列屏”,自南向北斜上紫荊嶺。谷若天梯巧設,關如天門忽開。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太行山第七陘——蒲陰陘。從山西越過太行山進入華北平原的重要通道,是燕京的西南門戶。

鬆亭關,在在喜峰口北百二十里處,也是燕山羣嶺中的一處重要關隘,出關向東可到松遼平原,是從東北進入燕京的重要通道;榆關,即今山海關。燕山山脈橫亙華北平原北部,自西向東,延至渤海。榆關即在山海之間的狹窄地帶,西北是燕山羣峰,東面是大海,地扼華北和東北的咽喉,是從遼東進入燕京的重要關口。

對於燕京周圍的這種險要形勢,《奉使行程錄》中說: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巒,中有五關,居庸可以通大車通轉餉,鬆亭、金坡、古北口只通人馬,不可行車。外有十八路盡兔徑鳥道,只能通人,不可行馬。因此,要攻打燕京,首先就要攻破北京周圍的這些關險。

“衆多關口只有紫荊關在我們手中,若想佔領燕京城只能先掃除外圍的關隘,這需要投入衆多的兵力,持續的時間也將更長!”趙信指着沙盤說道。

“德妃所言極是!”折美鸞說道,“雍熙北伐,宋軍僅東路曹彬一部就有十萬人,加上中西兩路,參加北伐的總兵力超過二十萬,遼軍也在十萬以上。雙方在岐溝關展開激戰。遼軍圍宋軍數重,宋軍被迫環糧車自衛,結果宋軍大敗,士卒潰散,死者數萬人,戰鬥極爲慘烈。此役我軍於二月份出師,一直持續到七八月份有半年之久,卻連燕京城門都沒有摸到。”

趙檉點點頭,知道她們說得不假,燕京地區這種大規模的戰爭主要是由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決定。燕京在遼初是中原的後唐抵禦契丹南下的軍事重鎮。石敬瑭割讓燕雲後,遼升幽州爲南京,是遼五京之一的陪都。但無論是軍事重鎮還是陪都、國都,對於一個政權都是至關重要的,往往駐有重軍,因此要奪取北京地區,必須要有足夠的兵力,所以往往會導致戰爭規模大。

也正是由於燕京地區戰爭規模大,投入的兵力多,持續時間長,因此各方在參戰之前都會調集政權的絕大部分力量。宋太宗兩次北伐都是集中了宋朝的主要力量,僅糧草的徵調就涉及全國,而遼軍在抵禦宋軍時,也是傾巢而出,遼聖宗、蕭太后親至戰場,並且徵調了部族軍甚至東京的大軍。這時燕京地區的戰爭就不僅具有地方意義,而且往往影響到全國,具有政權爭奪的性質。

“就算是能攻下外圍險隘關口,可燕京城防堅固,城牆高三戰、寬一丈五尺,而且敵樓、戰櫓一應俱全。四隅都建有角樓,在每個城門的上端都有箭樓。城牆外則是寬闊的護城河,依靠吊橋通行。堅固程度比之咱們攻打過的靈州城還要堅固許多,這種高大堅固的城池,易守難攻,進攻一方難以輕易破城,而敵軍即可憑城拒守,也可固守待援!”趙信也言道。

“聽你們兩個的意思燕京城是攻不下來啦!”趙檉笑着說道,“可契丹人曾經攻破過燕京城,女真人也曾攻下此城,難道我就打不下來嗎?”

“官家說得不錯,可我們大宋卻沒有一次破城的先例,反而由於損兵過重,導致國力衰退,士兵膽寒,百官怕戰。官家根基剛穩,百廢待興,如果耗費了大量軍力財賦,卻北伐失敗,必會引發危機啊!”見官家信心滿滿,趙信忍不住給他潑了桶冷水。

“嗯,你們之言不是沒有道理,但是燕京不取,我們大宋始終處於女真人鐵蹄的威脅之下,還要世代揹負着滅國之辱!”趙檉肅然說道,顯然他北伐的決心已下…(未完待續。。)

第119章 鹽第249章 險些中招第56章 毒舌第101章 破敵第244章 攻似霹靂(三)第2章 較勁第406章 當前大計第108章 亂世英雄第387章 炮灰軍第134章 孤注一擲第26章 便宜得這樣佔第95章 自作自受第128章 空降龍山第397章 英雄落幕第350章 誘敵深入第71章 ‘真相’第176章 蟄伏待機第138章 可敢一戰第98章 親軍第11章 和議使第249章 險些中招第192章 死戰難脫第220章 段譽第460章 取長春第232章 心動不如行動第531章 明攻暗戰第508章 五雷轟頂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29章 陣斬敵將第49章 心思各異第43章 皇上上火了第146章 勝利後的隱憂第133章 宣告第155章 各有所第58章 滄浪之密第44章 截殺第114章 勸降第1章 鬱悶第265章 另有謀算第16章 宮中漫話第82章 前途未卜第124章 虛虛實實第276章 不罷休第442章 暗藏殺機第122章 雷厲風行第488章 授首第56章 若無其事第386章 炮火顯威第429章 麻煩和機會第121章 水無常形第110章 打不打?第34章 收心第106章 步騎會戰第513章 銀樣蠟槍頭第461章 敵變我變第54章 血案第62章 聯夏第504章 生死一戰第160章 威嚇第4章 走光第86章 紮營第47章 出首第247章 咱倆談談第154章 打破僵局第330章 漢夷相爭第50章 伏兵第216章 談兵論將第209章 錢是我的第461章 敵變我變第25章 把戲第532章 風言如刀第99章 有驚有險第148章 挑兵第42章 揭秘第32章 身世第145章 勇謀之將第75章 煙霧彈第39章 選才第37章 舞臺第41章 忙碌第53章 ‘東南王’第389章 殲其一路第527章 釜底抽薪第171章 帷幕漸開第285章 難逃第194章 固若金湯第90章 溫水煮青蛙第15章 齋戒(二)第423章 疑兵之計第115章 機會難得第231章 發威第243章 地緣政治第24章 ‘私’縱三十八章 各有難處第136章 顛覆第155章 各就各位第25章 藉口第87章 城破之時第116章 血肉磨坊第84章 投機
第119章 鹽第249章 險些中招第56章 毒舌第101章 破敵第244章 攻似霹靂(三)第2章 較勁第406章 當前大計第108章 亂世英雄第387章 炮灰軍第134章 孤注一擲第26章 便宜得這樣佔第95章 自作自受第128章 空降龍山第397章 英雄落幕第350章 誘敵深入第71章 ‘真相’第176章 蟄伏待機第138章 可敢一戰第98章 親軍第11章 和議使第249章 險些中招第192章 死戰難脫第220章 段譽第460章 取長春第232章 心動不如行動第531章 明攻暗戰第508章 五雷轟頂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29章 陣斬敵將第49章 心思各異第43章 皇上上火了第146章 勝利後的隱憂第133章 宣告第155章 各有所第58章 滄浪之密第44章 截殺第114章 勸降第1章 鬱悶第265章 另有謀算第16章 宮中漫話第82章 前途未卜第124章 虛虛實實第276章 不罷休第442章 暗藏殺機第122章 雷厲風行第488章 授首第56章 若無其事第386章 炮火顯威第429章 麻煩和機會第121章 水無常形第110章 打不打?第34章 收心第106章 步騎會戰第513章 銀樣蠟槍頭第461章 敵變我變第54章 血案第62章 聯夏第504章 生死一戰第160章 威嚇第4章 走光第86章 紮營第47章 出首第247章 咱倆談談第154章 打破僵局第330章 漢夷相爭第50章 伏兵第216章 談兵論將第209章 錢是我的第461章 敵變我變第25章 把戲第532章 風言如刀第99章 有驚有險第148章 挑兵第42章 揭秘第32章 身世第145章 勇謀之將第75章 煙霧彈第39章 選才第37章 舞臺第41章 忙碌第53章 ‘東南王’第389章 殲其一路第527章 釜底抽薪第171章 帷幕漸開第285章 難逃第194章 固若金湯第90章 溫水煮青蛙第15章 齋戒(二)第423章 疑兵之計第115章 機會難得第231章 發威第243章 地緣政治第24章 ‘私’縱三十八章 各有難處第136章 顛覆第155章 各就各位第25章 藉口第87章 城破之時第116章 血肉磨坊第84章 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