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漫漫西征路(二)

面對突然而來的變化,高寵和趙禮緊急商議後,立刻改變了原來的計劃決定連夜攻城,兩個步兵旅在炮火的掩護下分別自東門和南門發起攻擊,龍騎旅守住西門,獵騎旅和各族弓箭手在北門外十里設伏。窩魯朵城中的敵軍早已並無戰心,連一個時辰都沒抗住便開始從北門突圍,宋軍龍騎兵隨後追擊掩殺將他們趕入伏擊圈。

經過一夜的激戰,敵軍潰不成軍,磨世爾利用熟悉地理的優勢逃脫,其心腹及達密裡部和耶覩刮部兩部首領一下三千多人被活捉。此戰北阻卜部不僅丟了自己的老巢,部族精銳也折損大半,各部拒絕接納他們,磨世爾知道大勢,自己已去難以抵擋大宋的兵鋒,驚恐之中日夜哭泣,最終絕望的服毒自殺。他死後,其幾個兒子各領一部相互爭鬥,北阻卜部重新陷入分裂狀態,在西征軍的圍剿下向北方逃去。

大宋西征軍通過一系列的戰鬥擊敗了與宋爲敵的北阻卜部,打開了繼續西進的道路,並在漠北引起了極大的震動。達密裡部和耶覩刮部請降,願意以重金贖回自己的首領,其他小部族更是蜂擁來投,表示願歸附大宋,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紛紛捐獻糧草和馬匹,並願隨軍出征。

正當在這形勢一片大好之時,令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高寵突然接到了朝廷暫停西進的命令,一直信誓旦旦協同出兵的西夏動搖了,他們並沒有如約出兵。原來高昌也都護畢勒哥除了遊說阻卜部結盟對抗大宋外,也向西遼發出了求救。希望重修舊好共同抗宋。耶律大石一直對被宋夏聯手驅逐出高昌耿耿於懷,現在有了機會怎麼會放過。立刻遣三萬軍兵進入高昌,屯兵於高昌與西夏的邊界蒲昌海地區。

高昌引西遼兵入境屯兵邊境。這讓一直準備撿便宜的西夏慌了手腳,加上畢勒哥又請來一直與西夏交好的甘州回鶻到興慶府傳遞願與西夏修好的信息,使李乾順三心二意起來。多方遊說的同時,畢勒哥還命人攜帶大批珠寶、美女在西夏活動,賄賂西夏朝臣、大族首領,而力主共同出兵討伐高昌的察哥恰恰此時在與吐蕃解決邊界衝突不在京中,罷兵的意見便佔了上風,使西夏遲遲不能如約出兵攻擊高昌南部,實現南北夾擊的構想。

而此時國內正是‘讓位風波’鬧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皇帝在小朝會上公開表示了讓位的意願,任誰都明白沒有了皇帝的支持西征是很難完成的。這讓一部分‘不明真相’的官員以爲西征充滿不確定性,更讓他們擔心的是朝中的武將們已經表示願與皇帝一起‘歸隱’,而高寵所領西征軍的實力足以橫掃漠北,一旦他們不服另立中央,將帶來更多的麻煩,因此借西夏毀約力主停止西征。

趙檉出於自己的考量,西征軍集中了軍中的精銳,戰鬥力強悍。而高寵和趙禮的忠心是不容置疑的,有他們在外自己也可引以爲援,震懾國內心懷不軌之人。所以他同意西征軍暫時停止西進,但是他滅高昌的決心未因此改變。因此並沒有讓西征軍回撤,而是根據形勢的變化再做安排……

雖然暫時不能繼續西征,但是高寵並沒有被動的等待。而是開始考慮漠北的形勢。最令人不解的是西遼出兵對抗宋夏聯軍,在地緣政治領域。他們儘管表現的遠遠算不上盡善盡美,但通過戰爭和結盟在西域獲得了可靠的盟友。和宋、金共同統制着東亞大陸,形成了力量均衡。

對於戰爭威脅,西遼雖不能說是高枕無憂,但絕對是最少的,作爲西域地區的軍事強國,任何挑戰他的行爲都需要極大的勇氣。金國因爲在對宋的戰爭中的慘敗使其失去了繼續滅遼的實力和勇氣,而宋則與其並不接壤也沒有本質上的矛盾,一直對西域實施靖綏政策,維護着通往外界的商路,專心對付金國和海外市場的擴張。耶律大石雖然明白遠征金國的困難,但是他依然念念不忘復國,對金持嚴加防範的態度,而基於歷史原因對宋的崛起也保持警惕,但是兩國並無實質性的衝突。

西遼本可通過穩定發展實現‘和平崛起’,但現在選擇投入一場同本國利益關聯有限的戰爭並不是明智之舉。而現在他面臨的形勢也並不十分樂觀,據高寵掌握的情報顯示,西遼在前一年遇到了災荒,又剛剛結束了一場與相鄰小國哈里發的戰爭,但是這引起了其宗主國塞爾柱帝國的不滿,已決定接受哈里發國主馬赫穆德汗的邀請征討西遼,並號召鄰國一起出兵。

西遼在國內情況本已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爲了盟友的利益不惜與兩個強國全面開戰,雖然其訓練有素,久經沙場的軍隊也許能在戰場上獲得優勢,但其存量實力不足和缺乏戰爭潛力的劣勢,則註定了他不可能全力去對付宋夏聯軍對高昌的征討,他們如此做不過是自取滅亡,所以高寵以此爲理由結束西征不是明智之舉。

而西征軍在征戰駐紮期間,高寵發現漠北鎮州一帶各族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但這並不是因爲這裡土地貧瘠,相反的是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絕非“千里曠地”,?一個便是征戰不斷,各方勢力都想取得這塊土地的控制權;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磨世爾的橫徵暴斂。

磨世爾在佔據鎮州後採取極端野蠻和殘酷的手段,實施民族壓迫、經濟剝削。所有地方和軍隊的官員都由自己部族的人擔任,他們可以隨意搶奪居民的財物,甚至搶奪他們的妻女,許多部族被吞併,家產都被奪走,淪爲奴隸。而金國也爲了防止這些遊牧民族做大,實施了殘酷的‘減口’政策,每隔幾年便會派兵入境大殺一番,使各部族無不痛恨萬分。

西征軍能夠迅速取得第一場勝利,不僅是他們兵強馬壯,還得益於鎮州各部族的支持,他們爲西征軍傳遞情報、捐送糧食,爲大軍的行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表明他們欲依靠大宋極力想改變被磨世爾奴役的狀態,過上富足安穩的生活,便也給了大宋可藉機恢復管理提供了契機。

高寵在經過一番分析後,決定將自己的意見向朝廷上書,希望能夠繼續西征,同時將沿途征服之地收入大宋,爲進一步鞏固西北邊防打下基礎。

首先,高寵以爲爲了漠北的長治久安應恢復漢唐以來實施的郡縣制,即不能採用大宋在少數民族聚集區廣泛實施的藩屬羈縻政策,也不是簡單的建立軍事節度管轄體制,而是採用內地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州縣,派遣文武官員實施直接有效的管理。

實施羈縻政策的缺點已經是有目共睹,讓世襲制使一個部落能夠在某一地區維持長久的統治,經濟和軍事上的相對獨立又可以讓他們保持着強勢地位,一旦有不臣之心便會形成割據,尤其是這種遠離內地的地區,處理不好便會成爲第二個西夏;如果僅僅在此設立鎮撫司也不夠妥當,因爲這類似軍事基地的性質,首官是軍職而不是民職,也就是治兵之官多,而治民之官少,軍事戰略意義是放在第一位的,民生和社會發展並不是重點。隨着時間的推移,政令和軍令不能協調的矛盾會越發突出,不適合發展和進步。

再者,高寵認爲應強調蕃漢平等,在敵我劃分上應‘只分良匪,不分漢夷,纔是久遠之規,制賊之本’。爲了恢復被破壞的百姓生計,他主張‘爲政先求利民’,?要想百姓吃飽喝足,最關鍵的是讓百姓地裡的糧食不被豪強和官吏奪走。改革原來的農業賦稅管理,理應參照內地的做法,實行按畝徵賦。由於戰亂不斷人口損失巨大,民衆流失較多,應該鼓勵內地失地百姓移民,可採用當年在西北實施的免交一定的賦稅,給予一定的生產資料。

由於周邊還有金國和其他遊牧民族的虎視,在漠北必須維持足夠的軍隊,但軍隊的供養不能轉嫁給當地百姓。因此,高寵還主張實行屯田,讓軍隊自己生產,養活自己。對屯田所種的糧食,採取照價收購的辦法,調動了士兵屯田的積極性。收購所剩下的糧食,官兵可以自由與民衆買賣。漠北廣闊的天地和士兵充足的人力資本,使得軍隊生產有着極大的優勢,軍隊不用靠吃皇糧過日子,也減輕了內地民衆的負擔。

最後,高寵以爲應當撥出專款興建義學,讓各族百姓讀書識字,易風歸化,傳播中原儒家文化,知曉禮義廉恥。並在科舉中等同河東等地設置專場,降低考試標準,優先錄取漠北地區的士子,逐步使其歸心,達到鞏固邊疆,長治久安的目的……(未完待續。。)

第185章 追夢第174章 大買賣第178章 人心各異第31章 巧合還是天意第160章 各懷心事第125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59章 溜吧第31章 豪氣沖天第523章 遊擊有術第294章 鬧劇第47章 ‘盜’也有道第46章 神秘客第162章 亂套啦第395章 敲詐第23章 冠禮第445章 兀朮的憂慮第156章 隨行第367章 兵臨城下第22章 看誰心眼多第195章 必盡全力第279章 耍心機第442章 暗藏殺機第120章 酒樓論兵第37章 黯然第186章 不宣而戰第275章 落幕第142章 望京門(一)第368章 炮火襲城第114章 抉擇第252章 陰謀第96章 難逃陰謀第24章 決心第496章 峰迴路轉第134章 無功受祿第438章 真相第522章 跑哪去了第532章 風言如刀第255章 暗流涌動第272章 聯手第191章 爭執不下第164章 不能散了第64章 護商第332章 迴旋第374章 觸發第92章 如此君臣第118章 戰原州(三)第87章 這就是大宋的禁軍第274章 原來如此第258章 風中之竹第11章 絕望中的轉機第365章 專制第273章 猶豫鑄錯第368章 炮火襲城第408章 應對第27章 忠奸第266章 起航第186章 好夢難圓第464章 何去何從第311章 故布迷局第52章 徵用官船第17章 必殺令第157章 推進第4章 遵詔第8章 關撲(二)第68章 散財第489章 內憂外患第438章 真相第74章 隱憂第110章 打不打?第1章 堂議第118章 碰撞第31章 人才第457章 糾結不清第21章 應戰第13章 壓抑第12章 搗亂第122章 擁戴第25章 藉口第253章 摸不清第57章 買房置地第53章 衝突第37章 舞臺第511章 攻守異位第462章 機不可失第217章 震驚第129章 廢堡第162章 城破在即第9章 意料之外第203章 迎鋒而上第269章 趙信的心事第265章 和而不同第69章 沒見過這麼說親的第173章 保泰軍的毀滅(二)第254章 顯示肌肉第218章 留着有用第30章 陌刀神威第36章 心亂第113章 二戰大和堡第119章 戰原州(四)第296章 困局
第185章 追夢第174章 大買賣第178章 人心各異第31章 巧合還是天意第160章 各懷心事第125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59章 溜吧第31章 豪氣沖天第523章 遊擊有術第294章 鬧劇第47章 ‘盜’也有道第46章 神秘客第162章 亂套啦第395章 敲詐第23章 冠禮第445章 兀朮的憂慮第156章 隨行第367章 兵臨城下第22章 看誰心眼多第195章 必盡全力第279章 耍心機第442章 暗藏殺機第120章 酒樓論兵第37章 黯然第186章 不宣而戰第275章 落幕第142章 望京門(一)第368章 炮火襲城第114章 抉擇第252章 陰謀第96章 難逃陰謀第24章 決心第496章 峰迴路轉第134章 無功受祿第438章 真相第522章 跑哪去了第532章 風言如刀第255章 暗流涌動第272章 聯手第191章 爭執不下第164章 不能散了第64章 護商第332章 迴旋第374章 觸發第92章 如此君臣第118章 戰原州(三)第87章 這就是大宋的禁軍第274章 原來如此第258章 風中之竹第11章 絕望中的轉機第365章 專制第273章 猶豫鑄錯第368章 炮火襲城第408章 應對第27章 忠奸第266章 起航第186章 好夢難圓第464章 何去何從第311章 故布迷局第52章 徵用官船第17章 必殺令第157章 推進第4章 遵詔第8章 關撲(二)第68章 散財第489章 內憂外患第438章 真相第74章 隱憂第110章 打不打?第1章 堂議第118章 碰撞第31章 人才第457章 糾結不清第21章 應戰第13章 壓抑第12章 搗亂第122章 擁戴第25章 藉口第253章 摸不清第57章 買房置地第53章 衝突第37章 舞臺第511章 攻守異位第462章 機不可失第217章 震驚第129章 廢堡第162章 城破在即第9章 意料之外第203章 迎鋒而上第269章 趙信的心事第265章 和而不同第69章 沒見過這麼說親的第173章 保泰軍的毀滅(二)第254章 顯示肌肉第218章 留着有用第30章 陌刀神威第36章 心亂第113章 二戰大和堡第119章 戰原州(四)第296章 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