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

中秋節的次日,三順就捎入話來,三皇子邀約旖景碰面。

妖孽十分體貼地建議,地點與時間由旖景尋個方便。

三皇子胸有成竹,這次不會遭到拒絕,可是他左等右等,卻等來了一個全不在預料的答覆——有請三殿下,方便時可至國公府。

當聞皇子府的親信遞進話來,三皇子正審完一應疑犯,親眼看着他們簽字畫押,才步出死牢,甚覺此年八月的秋陽,尚且分外灼目。

他似乎在眼花燎亂裡,清晰地看見了少女狡黠的笑容。

還真是,總有出乎他的意料的舉動。

三皇子擡腳闊步,囑咐着備下車馬——即刻前往衛國公府。

車輪軋軋,迴響在宮廷寂寞的甬道,三皇子斜靠車壁,眸光閃爍——當聽見這個答覆時,他便洞悉了旖景的打算,居然爲了避開與他單獨碰面的機會,選擇對長輩們“直言不諱”,如此也好,對他未必不是另外一種機會。

脣角輕斜,三皇子神情悠然,彷彿並非才從死牢裡出來,而是在怡紅街剛剛飲完花酒。

而國公府中,旖景已經對大長公主合盤托出了此事詳細,稱自己爲了“避嫌”,不欲與三皇子私下會面,請祖母作主。

大長公主並非固守成規的家長,也不認爲閨閣女子天生只能拘於後宅,又聽了一回事情始末,倒覺得旖景行事甚是穩妥,便沒有責備她插手政事,只是對三皇子“痛改前非”一事覺得有些突然,當聞三皇子前來,着人先請來了遠瑛堂,似乎打趣:“三郎果真知事了?懂得爲君上分憂?”

三皇子笑容盡斂,肅言回稟,無非是身爲皇子,早些年行止荒謬,引得君父長輩掛心,鬧出了不少風波,滿心愧疚,當日求娶旖辰不得,才如夢初醒云云。又說起舊年在湯泉宮中,與旖景曾有閒談,情知五妹妹聰慧,非普通閨閣比得,這一回要想成事,少不得請她暗中相助,脫口全是讚揚的話。

“原本不該瞞着姑祖母,可因爲舊年的荒謬之行,我卻擔心姑祖母對我尚有成見……”最後三皇子滿面羞愧。

反而讓大長公主有些過意不去,只好不提舊事,讓人喚了旖景前來。

當着大長公主的面,旖景卻也沒對三皇子冷嘲熱諷,有禮有節地將中秋宮宴上的事兒仔細交待了,態度十分謙遜:“我竭盡所能,也只能做到這些,希望不曾壞了殿下之籌謀。”

“五妹妹謙遜了。”三皇子也是“妖孽”盡斂,仿若謙謙君子一般:“委實已經大有收穫,依這情形,卓氏韋氏兩府娘子應當會與五妹妹更多來往,探聽南浙一案的底細,再有世人皆知聖上對衛國公極爲信重,說不定我今日登門拜訪,這會子已經傳揚去貴族們的耳目之中。”

當天子下令讓三皇子審理此案,他便成了“焦點所在”,一言一行當然會引起關注,青天白日下前來衛國公府,自然瞞不得人。

旖景保持沉默。

大長公主便問:“三郎接下來意欲如何?”

“兩相黨羽各有計較,相信會認爲我來貴府是與衛國公商討案情。”三皇子說道:“彭御史押送回京的一應疑犯已經供認不諱,接下來我便會向聖上請旨,前往南浙徹查此案,這事情瞞不得人,相信韋、卓兩府娘子會藉故與五妹妹來往,詢問此事。”

“三郎此行,是欲給金相一黨施壓,便也讓他們明白,衛國公府是站在對立的立場?”大長公主又問。

“南浙勳貴,多數與老國公或有舊情,故而我來貴府請教甚合情理,但眼下情形,國公府尚不好與金相對立,意在故布迷局,故而要煩勞五妹妹,言辭間還是得雲遮霧繞。”三皇子說道。

“是否透露出聖上並不欲針對金相,而意在打擊南浙污吏?”旖景極快會意。

“正是如此,五妹妹聰慧,當知如何讓人信之不疑。”

要知關於政事,若是衛國公或者蘇軻等人“泄露”,無疑會引起那些老謀深算的“狐狸”懷疑,爲官者若口風不緊,如何能得天子信重?但若是家中女眷偶爾“言談不慎”,只要掌握得當,往往會讓人信以爲真。

世人都曉大長公主並非普通女流,衛國公與之商議政事也在情理之中,旖景作爲公主的“掌上明珠”,聽聞幾句議論並非全無可能,當然其中還要留意技巧,是是而非,才能引人入甕。

只是由此一來,三皇子接連數日,頻頻登門,當真與衛國公“密謀”合作,看在一應貴族眼中,自是別有深意。

而對於三皇子來說,便是順理成章地與衛國公府結爲同盟,這也是意料之外的又一收穫。

而在太子、皇后跟前,三皇子自有交待——關於南浙情形,他不甚了了,唯有向衛國公與大長公主請教一二,以保此行順利。

中秋過後的第五日,在一衆貴族心懷忐忑的關注下,天子正式下詔——經拷問審訊,鄭乃寧遇刺身亡一案大有隱情,江州新任知州與寧海知府有重大嫌疑,着三皇子顥西往南浙嚴審此案,並封尚方劍,按法誅奸賊。

羣臣大譁——皇子持御劍,可見天子對南浙時局之重視。

八月二十二,在驍騎鐵衛的護持下,三皇子持劍南行。

而對於貴族女眷們來說,正到了賞秋閒遊的好時候。

不出所料的是,尚書府的邀帖率先遞來了衛國公府。

卓夫人據聞許氏是孃家姐姐的“故交”,親自來邀,而許氏早受了叮囑,無論卓夫人如何套舊,一但提起政事,便諱莫如深:“我不過後宅婦人,怎知究竟?”

而關於蘇轢,也頻頻受邀各種酒宴,兩相黨羽開始逐力,都想從他口中打聽得一二底細,蘇轢赴宴但是痛快,不過嘴巴卻閉得森嚴,半分沒有透露。

秦相一黨尚還不至緊張,抱着以觀後事的態度,只金相黨羽忐忑得很——衛國公就是一塊鐵板,蘇轢也是個油滑的,至於老二蘇軻,彷彿不論政事,更是一問三不知。

各大家族漸漸將希望集中在閨閣女兒身上——據聞,蘇五娘在家也甚是觀注邸抄,時常也與大長公主討論政事。

金相問了一圈兒,得知韋、卓兩家女兒與蘇五娘甚是交好,連忙囑咐卓尚書、韋學士交代小娘子們如何討好套話。

故而,旖景一旦出席秋宴,不出所料都會遇到韋十一娘與卓氏阿瑜。

“想不到三殿下這般有本事,尚不及一月,就查明瞭真相。”卓姑娘十指交握胸前,兩眼熠熠生輝:“看看今後還有誰敢嚼牙,說三殿下‘只識風月’‘不務正業’。”

旖景笑道:“阿瑜可是傾慕三殿下的風采?”

卓姑娘頓時嬌羞:“阿景這是什麼話,太不正經了些,我可是仗義執言。”

韋十一娘插言:“聽說三殿下常去國公府,阿景應是與他再熟識不過,可知這一回殿下有無把握公斷此案?”

“我瞧着殿下倒是信心滿滿,誰知道是否裝模作樣。”旖景搖了搖頭:“有一回去父親書房,還聽見他們倆在爭執呢,似乎父親建議殿下還當謹慎,莫要妄斷。”

“當真?阿景可聽了仔細?”兩個小娘子迫不及待。

旖景當要細說,卻又像想到了什麼,又搖了搖頭:“並不曾聽仔細。”

如此欲言又止,看在韋十一娘眼裡,自是不信。

可任由她們如何糾纏,旖景只是搖頭,一忽兒將話岔開老遠,就是不肯再提政事。

直到某次宴會,旖景與秦氏阿雅“狹路相逢”。

矛盾的起因原本是金六娘——這位姑娘自從舊年中秋宴“失儀”,親事便被擱置,好在後頭鬧出了甄茉的事,輿論轉向,倒沒人留心她的是非,金家大概是覺得風頭已過,還是得讓女兒出來露露面,纔不致被人徹底遺忘,故而,金六娘這段時間也頻頻出席宴請。

幾個世家娘子坐在一處,金六娘領着旖景、韋十一娘也去了那處扎堆,當面對彭三娘,毫不猶豫地好一番刁難,潑了她一身的茶水。

彭三娘還不待發怒,秦氏阿雅就摁捺不住了,直斥金六娘跋扈。

韋十一娘力撐金六娘,說分明彭三娘先推了金六娘一把,金六娘纔不小心潑了茶水,是彭三娘咎由自取。

雙方各執一辭,爭執得難解難分。

旖景便上前規勸:“不過是意外罷了,別爲了小事傷了和氣。”

秦氏阿雅冷笑:“分明是故意,都說阿景明理,卻原來也是非不分。”

“大家都是閨閣女兒,無仇無怨的,怎麼會有故意之說?”旖景分辨。

“可笑,誰不知金相欲包庇南浙一黨,反污彭御史,金六娘自是看不慣阿彭。”秦氏阿雅滿面不屑,一臉正氣。

旖景就等她這一句話,當即笑道:“這是怎麼說的?南浙官員又關金相何事?難道真有心懷叵測之人,欲用這事污賴金相不成?”說完卻忽然深悔失言一般,再不與衆人爭執,“落荒而逃”。

但這一句話,已經被韋十一娘牢牢記在心裡,回去立即稟報了父親。

韋學士連忙與卓尚書商議——看來當真有人在三殿下面前進了“讒言”,藉此機會想要對金相發難,秦相黨羽,居心委實叵測——可是從這情形來看,聖上應當還沒有決斷,否則衛國公也不會因此一事與三皇子爭執——若是秦相一黨串通了南浙其中官員,趁着金相出面,據理力爭之時,咬定是金相的指使……這也不是不可能!

事態嚴重,還應勸說金相,不能再插手南浙之事!

兩人本就聽了各自女兒哭訴,說楊妃如何恃寵凌人,對楊同知暗暗懷恨在心,又因着這一論斷,更加堅定了要勸服金相袖手的決心。

而國公府裡,旖景正向大長公主請功:“就知道彭三娘是個明白人,我先是在一次赴宴時,避了旁人與她商量,讓她常在阿雅面前說金六娘如何挑釁,皆是因爲家族間的爭執,鬧得她屢失顏面……又‘無意間’將彭三孃的話泄露給韋十一娘聽,果然,韋十一娘忍不住,就告訴了金六娘,纔有了這場矛盾。”

該做的事已經做了,那麼接下來,就看三皇子在南浙的手段。

對於親自參與,又由世子一手策劃的這一圍棋局,旖景滿懷期待。

第三百五十一章 彌生之幸,得君傾心第兩百九十七章 咄咄逼人,實爲試探第六百一十三章 隱忍僞裝,爭取脫身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聯三方,挑明陰謀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謀劃,歪打正着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一百三十八章 虞洲來訪,對坐閒談第兩百二十一章 有人中計,有人隱忍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覺之間,環環陷井第一百九十九章 歸來錦陽,婚前教育第九十章 正面交鋒,勝負難料第兩百六十八章 心絃幽寂,爲一人吟第四百四十九章 言醒江漢,江薇婚事第一百零一章 疏漠不再,關切依然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一百五十二章 姨母歸來,一段舊怨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一百五十五章 厚顏如是,無可奈何第二十九章 有人忠直,有人糊塗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難消,心生倦意第七百四十一章 “反旗”高舉,開誠佈公第三百六十一章 揮鞭相助,美人英姿第七十章 拈花識香,實有內情第五十一章 畫中因緣,項圈易主第一百五十五章 厚顏如是,無可奈何第五百七十章 虞棟陷獄,皇子索恩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蓋真相,仍期回頭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依禮數,你待如何第七百零五章 你來我往,鬧劇開鑼第六百五十五章 果然如此,劍指白衣第四百六十五章 興師問罪,虎狼之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籌謀,實難料定第五百四十章 福王得子,窺破韻事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風波暗釀第三百八十一章 聯宗族親,原來是你第二十四章 雞飛狗跳,銀釵墜井第四百八十二章 幫派內亂,鄰國政鬥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離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真同心?十分未必第五百二十六章 衆芳比才,昭顯風範第一百二十五章 淑女心情,慈父懷抱第一百二十三章 攜手合作,並肩共進第八十九章 一門姻緣,皆大歡喜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見解第四百三十四章 如意算盤,實在精明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樑,萬般不願第六百六十七章 良宵情長,歲月靜好第六百七十三章 聖令抵楚,不能饒幸第十三章 細紵有跡,花簪無蹤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禍心漸起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第十六章 婉弱母親,強勢女兒第六百四十二章 黃恪歸國,史載之宴第七百八十一章 旖辰血恨,親往賜死第四百九十章 鴆殺李氏,遷怒旖景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見舊詞,卻署新主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親西樑第兩百八十二章 籌資賑災,悍婦下場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第兩百一十八章 亦假亦真,打情罵俏第七百一十四章 家有不肖,隱疾之患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絕別,九月之喜第一百五十三章 閨閣之間,小有芥蒂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奸之爭,世子警言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險爲夷,線索聯成第兩百四十一章 兩心相許,早在當時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發兇案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四百六十三章 “風波”連連,“風光”回門第四百九十六章 突封郡主?爭端升級第三百八十章 四五知交,小聚生辰第六百三十六章 總算通信,大勝歸來第十二章 早生死結,一朝爆發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情天家,誰主輸贏第一百五十六章 當衆丟臉,難捺惡意第六百七十五章 一樁姻緣,幾環圈套第五百零九章 世子“寬容”,大度求情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訓言,秦妃居喪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子疾愈,引人半疑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後事”,睚眥必報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訓言,秦妃居喪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六百一十四章 暫時“和諧”,苦無良策第四百五十五章 如此虛榮,妄自尊大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順示好,化險爲夷第六百二十四章 "迫於無奈",自曝家醜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第七百章 忐忑被棄,入宮勸諫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風波暗釀第兩百九十九章 人已謀事,未知天意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響雷,猝然當頭第六百二十四章 "迫於無奈",自曝家醜
第三百五十一章 彌生之幸,得君傾心第兩百九十七章 咄咄逼人,實爲試探第六百一十三章 隱忍僞裝,爭取脫身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聯三方,挑明陰謀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謀劃,歪打正着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一百三十八章 虞洲來訪,對坐閒談第兩百二十一章 有人中計,有人隱忍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覺之間,環環陷井第一百九十九章 歸來錦陽,婚前教育第九十章 正面交鋒,勝負難料第兩百六十八章 心絃幽寂,爲一人吟第四百四十九章 言醒江漢,江薇婚事第一百零一章 疏漠不再,關切依然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一百五十二章 姨母歸來,一段舊怨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一百五十五章 厚顏如是,無可奈何第二十九章 有人忠直,有人糊塗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難消,心生倦意第七百四十一章 “反旗”高舉,開誠佈公第三百六十一章 揮鞭相助,美人英姿第七十章 拈花識香,實有內情第五十一章 畫中因緣,項圈易主第一百五十五章 厚顏如是,無可奈何第五百七十章 虞棟陷獄,皇子索恩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蓋真相,仍期回頭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依禮數,你待如何第七百零五章 你來我往,鬧劇開鑼第六百五十五章 果然如此,劍指白衣第四百六十五章 興師問罪,虎狼之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籌謀,實難料定第五百四十章 福王得子,窺破韻事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風波暗釀第三百八十一章 聯宗族親,原來是你第二十四章 雞飛狗跳,銀釵墜井第四百八十二章 幫派內亂,鄰國政鬥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離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真同心?十分未必第五百二十六章 衆芳比才,昭顯風範第一百二十五章 淑女心情,慈父懷抱第一百二十三章 攜手合作,並肩共進第八十九章 一門姻緣,皆大歡喜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見解第四百三十四章 如意算盤,實在精明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樑,萬般不願第六百六十七章 良宵情長,歲月靜好第六百七十三章 聖令抵楚,不能饒幸第十三章 細紵有跡,花簪無蹤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禍心漸起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第十六章 婉弱母親,強勢女兒第六百四十二章 黃恪歸國,史載之宴第七百八十一章 旖辰血恨,親往賜死第四百九十章 鴆殺李氏,遷怒旖景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見舊詞,卻署新主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親西樑第兩百八十二章 籌資賑災,悍婦下場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第兩百一十八章 亦假亦真,打情罵俏第七百一十四章 家有不肖,隱疾之患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絕別,九月之喜第一百五十三章 閨閣之間,小有芥蒂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奸之爭,世子警言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險爲夷,線索聯成第兩百四十一章 兩心相許,早在當時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發兇案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四百六十三章 “風波”連連,“風光”回門第四百九十六章 突封郡主?爭端升級第三百八十章 四五知交,小聚生辰第六百三十六章 總算通信,大勝歸來第十二章 早生死結,一朝爆發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情天家,誰主輸贏第一百五十六章 當衆丟臉,難捺惡意第六百七十五章 一樁姻緣,幾環圈套第五百零九章 世子“寬容”,大度求情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訓言,秦妃居喪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子疾愈,引人半疑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後事”,睚眥必報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訓言,秦妃居喪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六百一十四章 暫時“和諧”,苦無良策第四百五十五章 如此虛榮,妄自尊大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順示好,化險爲夷第六百二十四章 "迫於無奈",自曝家醜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第七百章 忐忑被棄,入宮勸諫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風波暗釀第兩百九十九章 人已謀事,未知天意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響雷,猝然當頭第六百二十四章 "迫於無奈",自曝家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