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淮夷亂

第37章 淮夷亂

洛成送晉鄭二公離開。

走出殿外,晉公與鄭公兩人臉上滿是喜色,拿到天子授予的征討不臣之權,這是合法兼併小國的權力,晉國與鄭國接下來會迎來實力瘋狂膨脹的時期。

三人順着宮中寬闊的大道走,兩側是高高的城牆,兵士們在城牆之上巡邏,三人的腳步聲在甬道中清晰可聞。

洛成望了望只露出一線的天空,想起現在邦周的處境,覺得有些壓抑,沉聲道:“晉公、鄭公,王室傾頹,夷狄異動,天下誰來守護呢?

諸夏的土地是兩百多年來披荊斬棘才得來的,如果就這樣失去,難道你們就甘心嗎?

諸侯的權威來自天子,天子的王位穩固,我們的子孫才能永遠享有尊位。

殷商那麼多貴族,只有宋國一脈還傳承着,難道是因爲其他支脈沒有能力嗎?

天下幾百位姬姓的諸侯,難道各個都是有德之人嗎?

這都是因爲我們是王室的宗親,所以姬姓尊貴,纔有了我們的今日。

可是這些年來,多少諸侯國中,周禮衰微。

君臣父子之間,宗法制度崩壞,臣子弒君、兒子弒父的逆倫之事層出不窮。

齊國從前多麼強盛,二十年內換了三次國君,公室之間互相屠戮,結果現在國力已經漸漸衰微起來。

晉國和鄭國都是幾百裡土地的大國,人口衆多,軍力強大,可以說是很強盛了。

你們這樣的大國,即便是連吃幾次敗仗,也不過是一城一地的損失,稍微休養生息一下,就能捲土重來。

可若是公室之中自相殘殺起來,定然是公室衰微,再強的國勢衰落起來也不就是一代人罷了。

攘外必先安內,這次回去定要在國中振作周禮,謹慎的選擇繼承人,不要憑藉自己的喜好。

要明確繼承人的地位,不要讓某些公子產生不該有的心思,這纔是關係國家存亡的大事。

若是做不到這一點,即便二公勇武睿智,國家一時強盛,後代子孫不肖,最終也會衰微下去。

等到國力損失殆盡,亡於夷狄或諸侯之手,可真是爲天下笑了。”

晉鄭二公一聽,臉上的笑意也收了起來。

從洛蘇時代起就與洛國交好的晉侯持手道:“洛國禮儀之國,九代以來,傳承有序,孤應當向您學習,回到國中定然依照周禮行事。”

洛成不知道兩人心中聽進去幾分,若不是晉鄭二國的國力,對於諸夏列國、王室存續太過重要,他也不會對這二人說出一番肺腑之言。

洛成將晉鄭二公送出宮外,感慨道:“現在夷狄昌盛,大戰不遠,二公回去整頓兵事。

若有要事,只需一封信遞來洛邑之中,孤會爲二公辦妥。

邦周有你我三人,定然穩如泰山。”

晉鄭二公口中稱是,便坐上馬車回國整頓兵馬,洛成則返回王宮之中,爲姬服授課,順便處理邦周、王畿的事務。

……

隨着時間的推移,先前探聽到的異動,化作一條條軍情信息,蜂擁般向着新生的王畿涌來。

“王上,萊夷國大舉入侵,齊侯已經率兵抵禦。”

“狄人同樣入寇,晉公與衛侯、邯侯、邢侯、張侯連同伯子男諸侯已經率兵北上,聲勢不小,恐怕已經沒有精力注意王畿。”

“徐國國君僭越稱王,宋公、陳侯已經協同率兵往前線去了,徐君悍勇強橫,兩國節節敗退。”

西戎攻破鎬京彷彿給了四夷一個信號,邦周的虛弱暴露在所有人面前,這些四方的敵人乘着這個機會羣起而攻之。

第一個亂起來的是萊夷國。

從素王東征時起,東夷一直都是邦周的重點打擊對象。

在齊國、洛國的連番打擊之下,勢力逐漸萎縮,但是在齊國東部的半島上,還是有一個大國,名爲萊夷。

這是齊國不死不休的敵人,這一次萊夷國主糾集了整個東夷幾乎所有的部落同齊國開戰。

齊國也藉着天子權力下放的這個機會,抽調紀國等東方諸侯國的力量一同對付萊夷國。

齊國同樣是傾國而出,就連一直給燕國的援助都停了下來,讓燕國去獨自應付那些狄人和胡人。

隨着一份份軍情送來,洛成在王畿之中爲姬服講解着天下的形勢。

“王上,軍情越是緊急,越是要冷靜分析其中破綻,比如說四方的情勢之中,齊國這邊是最不需要擔心的。

萊夷國雖然強大,但是齊國佔據着有利的地形,能夠居高臨下的打擊,也能夠慢慢拖着萊夷國。

真正危險的是燕國,沒有了齊國的援助,燕國地處偏遠,人口不多,這次就要看燕國到底有多少實力了。

如果燕國不能抵擋胡人,那麼齊國就要腹背受敵,那個時候齊國纔會陷入苦戰之中。”

晉國、衛國、邯國、邢國則面對着從北方南下的狄人,尤其是晉國,是護衛王畿的主力。

這兩個方向的敵人都已經是老生長談,這麼多年下來互有勝負,晉國他們按部就班的作戰即可。

姬服望着眼前的地圖,問道:“洛公,西周侯一國能對抗伊洛之戎嗎?他們會不會順着伊水和洛水直接突襲王畿?

申國、應國都緊挨着伊洛之地,鄭國也可以直接通過大船前往,可以讓他們出征嗎?”

洛成搖搖頭道:“三個國家都不能動,徐國反叛,根據傳來的消息,徐國的君主是個天生的統帥,將宋國的軍隊打的一敗塗地,還是依靠着陳國的援軍才能勉強守住。

一旦兩國聯軍戰敗,王畿東南就會大開,這是不能允許的,只有把戰火控制在王畿之外,才能避免所有的意外情況。

所以要立刻讓鄭公率領大軍支援宋國。

鄭公勇武,想必徐國的叛亂暫時不會影響王畿。”

“那申國、應國呢?”

洛成嘆道:“邦周最虛弱的時候,楚國一向不服周,與邦周有仇,怎麼可能無動於衷。

算算日子,申國應該快要將楚國入侵的消息傳來了。

臣有些奇怪的是,淮夷那邊怎麼沒有動靜?

前些時日不是已經探聽到他們在準備戰事,怎麼息國一點消息都沒有傳來?

難道是準備對吳越動兵嗎?

這不合理啊。”

姬服對這些自然是不懂,問道:“洛公,淮夷很強嗎?”

洛成指着王畿之南的地方畫道:“吳越之北,徐國向東向南,一直到息地,千里土地都是淮夷的勢力範圍。”

姬服被嚇了一跳,千里之地!

他的王畿也不過是六百里而已,這個淮夷居然有千里國土。 洛成有些凝重的說道:“淮夷人擅使弓箭,民風強悍,是上好的兵員,他們和西戎一向是邦周的心腹大患。

王畿與淮夷之間有數十個姬姓諸侯國,但是這些年漸漸被吞併掉一些。

隨着淮夷做大,臣擔心這些零碎的漢陽諸姬不能承擔禦敵的重擔。

所以才決定仿照晉國抵禦北方、齊國抵禦東方的策略,在申國和陳國之間,建立一個跨越穎水兩側的大國,專門用來扼制淮夷北上。”

洛成一方面爲姬服講解着目前的邦周局勢,一方面在教導姬服怎麼處理國事。

“王上,加急軍報!”

宦官從殿外匆匆走進,手中捧着兩份竹簡。

“承天受命之王:

臣申侯頓首。

臣沒有罪過,楚子卻起兵討伐臣。

楚國是蠻荒之地的方國,臣是姬姓的宗親,他擅自討伐,這是不將周禮和您放在心中。

這樣的臣子,難道不應該懲罰他嗎?

臣請王畿出兵,使楚軍知曉天威莫測。”

天子姬服與洛成兩人一人一份讀起來,姬服讀罷,便說道:“洛公,您預料的果然沒有錯。

楚國以隨國、申國對他無禮爲由起兵,號稱十萬大軍,三路齊進。

申國已經徵召全國可用之兵,要在漢水之上阻擊楚國,隨國也開始堅壁清野,而且向王畿傳來了求援信。”

因爲洛成已經和他說過楚國定然會起兵,所以姬服現在倒不是很慌張。

申國還是很有實力的,地形很有優勢,很多次成功打退楚國的進攻,求援只不過是和王畿要些好處而已。

對於楚國的入侵,洛成並不是很擔心。

因爲他知道楚國這些舉動主要是爲了牽制申隨等國的軍力,將漢江平原上的姬姓國拖住。

楚國貴族就是想要看周王室和中原諸侯倒黴,所以不管是誰攻打中原諸侯,他都會幫幫場子。

大概率不會真刀真槍的和邦周開戰,尤其是自己在王畿主政,楚國貴族本來就對洛氏有心理陰影。

前一段時間鎬京的六月飛雪,萊夷國、淮夷、徐國可能不信,但楚國一定是將信將疑的。

熊頓在楚國的地位,堪比素王在周人心中的地位。

這是一個憑藉一己之力,讓楚國躋身大國的君主,他居然吃了那麼大的虧,這誰能不懷疑?

“報!

王上,洛公,應國傳來軍情!”

一名渾身帶血的士兵衝上了殿中,洛成臉色大變匆匆將信件取來展開一看。

“王上,淮夷入侵!

他們並不是沒有動手,而是瞬間就攻破了漢陽諸姬的防線。

息國根本就沒能傳出消息,直到那些諸侯國逃亡的國人和貴族北上,這些消息才由應國、許國傳來。

這太可怕了,淮夷戰船極多,他們順着穎水而上,一旦應國、許國陷落,他們能夠直接攻擊到伊洛之地。

上可以聯繫伊洛之戎,下可以扼守漢陽諸姬的糧道。

甚至申國都要面對楚國和淮夷、伊洛之戎的夾擊,王畿就會直接暴露在淮夷面前。

危在旦夕。”

素王時期曾經有奉王受命四鎮諸侯,負責定期召集方面諸侯,進行軍事訓練,應對夷狄的進攻。

結果隨着諸夏勢力的擴展,夷狄已經不再大規模和諸侯開戰。

天子對於掌握着方面大權的諸侯也不滿,於是慢慢的這種大諸侯就不再設置。

漢陽諸姬都是小國,又互相之間不共同進退,面對淮夷這種龐然大物,纔有了現在這個慘淡的局面。

一聽到王畿都會有危險,姬服瞬間坐不住了,他可沒忘記自己的父王就是被戎人攻破了王畿,連忙問道:“洛公,您可有什麼計策嗎?”

“目前只能調王畿的兵到應國、許國,只要將這個地方守住,不讓淮夷和伊洛之戎、楚國這三方勾連起來,情勢就在控制之中。

臣在鎬京事變之後,擔心王畿軍力不足,將洛國的兵員帶到了王畿之中,這些都是天下精銳,先將他們派到應國、許國之中。

王上,必須要向整個邦周發動徵兵令,所有的諸侯、附庸都要調動起來,誰不按詔令行事,等到事情結束就清算誰。”

“洛公,寡人初登王位,不通軍國大事,便將這件事情全權交給您,不過是什麼詔令,都由您去做吧。”

姬服和他的父親姬涅很是不同,他很有自知之明,不擅長的事情從來不插手,而且他謹守爲君之道,光明正大,又生性仁慈,能夠體諒臣屬,從不輕易猜忌,關鍵時候又很有魄力,能夠將權力交付給自己相信的人。

這樣的君主,遇到賢臣就能成爲明君,遇到奸臣就會昏庸,對於洛成來說,他可太滿意了。

淮夷的事情非同小可,洛成一刻也不耽擱,立刻就下了最高級別的徵兵令,要求王畿卿族必須出兵。

前期調洛國的精兵前往應國、許國的調令也同樣下達。

發出這一道詔令時,洛成感覺自己的心都在滴血,這一次帶來洛邑的軍隊都是真正的精銳,領兵的都是洛國的公室、公族成員中的精華。

他的嫡長子和親弟弟也在其中。

這些士兵很多都是洛氏的小宗,這是一支由老洛人組成的軍隊,忠誠度、戰鬥力都極高。

現在將他們調到最前線的戰場中面對洶涌而來的淮夷,他是真的擔心出什麼意外,那對洛國來說堪稱滅頂之災。

但是不將這些人調過去,他根本不放心其他人,萬一真讓淮夷與伊洛之戎和楚國串聯起來。

邦週二破國都,諸夏傾覆,他萬死難辭其咎,死後也無顏面對素王。

……

東周初年,周王朝遭遇了建立以來最大的危機,來自四面八方的敵人,同時對這個剛剛遭受了重創的王朝發動了致命的一擊。

在面對危機時,分封制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這些擁有着極高自主性的諸侯們,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

面對着失敗就是奪爵除國的下場,幾乎所有諸侯都選擇了拼死抵抗,這大大延緩了四方蠻夷進攻的腳步。

有恆產者有恆心,這種抵抗意識,在郡縣制大規模推行之後,只能在少數精神強大的忠臣身上看到,不得不說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論封建制與郡縣制優劣》

阿成人生的高光時刻到了,沒有了祖宗保佑,他會怎麼樣通過壓榨自身潛力,攀登輝煌的高峰呢?

第295章 廢王第805章 江東洛氏!第964章 武器走私第15章 姬完山崩 姬息監國第822章 洛顯之的糧食改制論第87章 陳國:你不要過來啊,我有爹第10章 抽獎大豐收第237章 洛陵踐法(中)第544章 皆亡第46章 回齊第611章 洛空指點劉玄德第427章 選帝!第963章 洛蘇走了第875章 李氏的血脈天賦!第16章 勤王之師第186章 秦洛之戰:寧鳴而死!第1007章 遜位第118章 腳踏實地,洛氏種地第748章 又一諸侯薨!第3章 三監之亂第652章 光武之道,就在英侯國中!第483章 請你喝茶你不喝第43章 血色王畿第317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691章 公子楚!第410章 準備遷徙列侯第277章 帝崩第617章 我恭敬的執行上天諭令第293章 不要做不團結的事,不要說不團結的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988章 蒸汽(卷末)第901章 平陽薨!第407章 送往昭城的信第440章 西域神廟軍第954章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第831章 操蛋的草臺班子世界第230章 所當者破,所擊者服第266章 稱號功能第207章 扶蘇你得支愣起來啊第427章 選帝!第318章 衆建諸侯與封親爲王第782章 我意堅決不爲貴第93章 洛瑜西子辭世,玄階唯一道具第174章 韓非奔洛第451章 獻闕!第942章 蛛網盤絲!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第984章 託孤第835章 人無再少年!第529章 霍光江河萬古流第681章 我自己的道路第207章 扶蘇你得支愣起來啊第559章 婚姻,神佑革命!第152章 韓魏劫道,再殺王!第533章 大丞相第963章 洛蘇走了第76章 攻越,降吳,獻西施第561章 東海舉義!第808章 洛氏在江東是什麼?第381章 頌聖與天啓第330章 薨第731章 大將死!第703章 諸洛盡流散!第514章 驚天之變!第618章 天下勢在人心向背之間第734章 全都在超神!第681章 我自己的道路第950章 太子陰雲第91章 三君薨,一聖隕,仁者無敵第168章 秦王的承諾,難道能夠相信嗎?第59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下)第944章 陛下才是君王第245章 洛陵和項羽的分歧所在第345章 罪證第881章 貞觀元年!(10000字,感覺我要燃盡第913章 洛蘇談分封第63章 牢不可破的盟誓第855章 洛蘇向北第978章 諸事落畢第792章 天命唯有洛血破!第156章 試探第820章 君昏而臣賢者,何其多也?第454章 重罪令第683章 我糜貞既美麗又聰慧!第42章 勸王殺子第280章 重啓廟號 諡號體系第641章 一些人與事在風中第705章 與神廟軍和敢戰士的差距!第333章 典範第47章 管呂之交第953章 女子第473章 天下羣起,爭道爲先!第483章 請你喝茶你不喝第908章 貞觀九年,武曌第67章 素王解惑,老子成聖第317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98章 宋陳:活不下去了,反了!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73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卷終)第795章 昭昭洛水!
第295章 廢王第805章 江東洛氏!第964章 武器走私第15章 姬完山崩 姬息監國第822章 洛顯之的糧食改制論第87章 陳國:你不要過來啊,我有爹第10章 抽獎大豐收第237章 洛陵踐法(中)第544章 皆亡第46章 回齊第611章 洛空指點劉玄德第427章 選帝!第963章 洛蘇走了第875章 李氏的血脈天賦!第16章 勤王之師第186章 秦洛之戰:寧鳴而死!第1007章 遜位第118章 腳踏實地,洛氏種地第748章 又一諸侯薨!第3章 三監之亂第652章 光武之道,就在英侯國中!第483章 請你喝茶你不喝第43章 血色王畿第317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691章 公子楚!第410章 準備遷徙列侯第277章 帝崩第617章 我恭敬的執行上天諭令第293章 不要做不團結的事,不要說不團結的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988章 蒸汽(卷末)第901章 平陽薨!第407章 送往昭城的信第440章 西域神廟軍第954章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第831章 操蛋的草臺班子世界第230章 所當者破,所擊者服第266章 稱號功能第207章 扶蘇你得支愣起來啊第427章 選帝!第318章 衆建諸侯與封親爲王第782章 我意堅決不爲貴第93章 洛瑜西子辭世,玄階唯一道具第174章 韓非奔洛第451章 獻闕!第942章 蛛網盤絲!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第984章 託孤第835章 人無再少年!第529章 霍光江河萬古流第681章 我自己的道路第207章 扶蘇你得支愣起來啊第559章 婚姻,神佑革命!第152章 韓魏劫道,再殺王!第533章 大丞相第963章 洛蘇走了第76章 攻越,降吳,獻西施第561章 東海舉義!第808章 洛氏在江東是什麼?第381章 頌聖與天啓第330章 薨第731章 大將死!第703章 諸洛盡流散!第514章 驚天之變!第618章 天下勢在人心向背之間第734章 全都在超神!第681章 我自己的道路第950章 太子陰雲第91章 三君薨,一聖隕,仁者無敵第168章 秦王的承諾,難道能夠相信嗎?第59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下)第944章 陛下才是君王第245章 洛陵和項羽的分歧所在第345章 罪證第881章 貞觀元年!(10000字,感覺我要燃盡第913章 洛蘇談分封第63章 牢不可破的盟誓第855章 洛蘇向北第978章 諸事落畢第792章 天命唯有洛血破!第156章 試探第820章 君昏而臣賢者,何其多也?第454章 重罪令第683章 我糜貞既美麗又聰慧!第42章 勸王殺子第280章 重啓廟號 諡號體系第641章 一些人與事在風中第705章 與神廟軍和敢戰士的差距!第333章 典範第47章 管呂之交第953章 女子第473章 天下羣起,爭道爲先!第483章 請你喝茶你不喝第908章 貞觀九年,武曌第67章 素王解惑,老子成聖第317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98章 宋陳:活不下去了,反了!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73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卷終)第795章 昭昭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