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讓聖王光耀萬年!(4月初求月票)

第895章 讓聖王光耀萬年!(4月初求月票)

時光匆匆如同流水,天下的局勢同樣如同流水。

自攻滅冬突厥以來,大唐無戰事,君臣再次開始專注國內,關注民生百姓,國勢再次昂揚向上。

初升的朝陽照在打開的宮殿門前,給硃紅色的大門暈染上了一層宛如佛像金妝般的顏色。

這層金光波波點點的灑進太極殿中,殿中兩側侍立着宦官和宮娥,李世民正抱着一堆紙張在翻看,臉上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

“給朕傳召。”

李世民從紙堆中擡起頭來,對着宦官吩咐着。

……

編修國史是一件非常漫長的事情,尤其是現在要挑錯,神器青史不可能一直開着,那洛氏的氣運點是扛不住的,只能挑關鍵的時候開。

洛玄鏡奉命來到長安後,第一件事是給李世民上了一道奏章,詳細的闡述了她之後的步驟以及大致目錄。

條理清晰,內容詳盡。

李世民很快就批閱掉,僅僅四個字,“依照卿言。”

自此洛玄鏡身上掛上了弘文館行走的職務,專職編修國史,她一躍成爲大唐最被重視的權貴之一。

因爲修史是一項榮耀而清貴顯赫的職務,尤其是李世民看重弘文館,很多有才華被看好的臣子都會到弘文館掛職,而修史,就是積攢資歷最重要的一件事。

換句話說,在這裡,能看到許多一手資料,這有多大好處,毋庸置疑。

洛玄鏡對修史極其重視,因爲在她進入長安後,就被洛蘇叫到了靈天閣,之後洛玄鏡就給洛玄星寫了信,讓洛玄星把姐妹都送到長安來,幫助她一起編修史書。

在貞觀六年的時候,洛玄鏡完成了漢末列國的一部分史書本紀部分的草稿,呈遞給了李世民。

因爲李世民對漢末列國的皇帝,很是關注,待收到這份草稿後,李世民召集羣臣,於太極殿商議。

洛玄鏡呈遞上來的史書,在這些或者宰相,或者博學多聞的文士手中傳閱。

“用詞簡潔而精準。”

“語言不失瑰麗,乃至於有韻律在其中。”

“只不過,這有些言語,若不是從這裡所見,實在是不知道如何知曉啊。”

衆人紛紛評價着,對洛玄鏡所編撰的史書,從格式上,沒人敢說什麼,洛氏是專業做這個的,就算是褚遂良也不敢說什麼。

唯一讓他們覺得有些不安的就是關於內容,其中有不少幾乎是推翻了舊有的史書和史料,比史書和史料更加詳盡。

這些就是“通靈”而得來的東西嗎?

殿中衆人心中都打着鼓,但沒人真的在這方面提出意見,因爲這份“通靈”不正是陛下使洛氏女修史的原因嗎?

不出衆人所料,李世民見衆人都閱罷,就帶着感慨說道:“朕讓楚國夫人將所編修的史書上,關於本紀的篇章先列出來,於是有了現在這份草稿。

朕修史的初衷,一是讓明君昏君都彰顯於世上,二是讓後世君主得以警戒。

現在朕自己看罷,都頗有收穫,這其中的不少錯誤,朕也曾經犯過。

以此觀之,這部史冊的編篆,果真是有利無害。”

對於李世民所言,諸宰相以及文人已經見怪不怪,這就是李世民,時時有一顆謙遜的心,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厲害,但很快就會再次回到謙遜狀態。

“諸卿可知道,朕爲什麼要讓楚國夫人,先修本紀嗎?”

啊?

李世民的問題讓衆人一懵,雖說一國一國的修更正常一點,但先修本紀,也不算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這其中還有什麼深意?

李世民見狀,也不再賣關子,便直接說道:“曾經在昭城中,有一座諸子百家的聖殿,供奉着那個輝煌時代的聖賢。

無數珍貴的言語於是就在世間流傳,滋潤着漢人的精神世界。

想必諸卿都是知道的。”

李世民一提這個,殿中的氣氛頓時肉眼可見的熱烈起來,就連魏徵就直接問道:“陛下,您是要重建諸子聖殿嗎?”

諸子聖殿,即便這個時代的所有人都不曾見過,但僅僅從史料的隻言片語中,就能夠讓人感受到那種恢宏和壯觀。

天下的文人,無論是學儒,還是學道,亦或是學巫醫樂師百工之人,所尊崇的聖人,都在諸子聖殿中。

魏徵這一問,讓衆人都頗爲振奮,但轉而就暗淡下去,哪裡能重建呢?

諸子聖殿中最珍貴的東西,除了那些文字,還有雕像,傳說中,那些雕像,完整的記錄了聖人們的真實模樣。

現在就算是重建諸子聖殿,又從哪裡去雕刻那些聖賢的音容笑容呢?

“朕復原不了那座曾經的諸子聖殿。”

李世民說着,嘆息道:“那或許是諸子聖殿的命運吧,昭城毀滅在那場千年難遇的天降大雨中。

草蕭疏、水縈紆,斷壁殘垣中,已經不能見曾經的輝煌和明耀。

但諸子聖殿的精神永遠流傳。

朕在想,諸子的思想源泉從何而來,便是聖王。

那聖王的精神也要永遠流傳纔是。

朕以眇眇之身,蒙素王上皇恩典,得諸夏萬民之心,以有今日。 爲了昭示子孫,警示子孫。

爲了使天下萬民,能向正道,能知正道,於是決定要立下一座帝王廟。

在帝王廟,供奉那些有大功大德的聖王。

朕要立起高高的石碑,用石頭來建造這座廟宇,然後用黃金、美玉、白銀、珍貴、瑪瑙、水晶來裝飾它。

這世間一切和美好所相關聯的物件,朕都要列在其中,非壯麗無以重威,這聖王之威,便在其中了。”

李世民意氣風發的說道,這件事同樣是他想了許久的,從洛蘇第一次和他提起,已經過去了許多年,現在是完成這件事的時候了。

他建立這座帝王廟,不僅僅是要祭祀古之聖王,日後他自己也要進去。

他有這個自信!

“聖王居於主殿,其餘帝王分列偏殿,聖王各列功績,其餘帝王往後而列,明正統之序即可。”

李世民話中的意思很簡單,這帝王廟,要列舉大多數能代表統序的帝王,也就是一脈相承,或者在中途分支,但是最後又合併在一處的帝王。

其中最重要的是聖王,這些聖王都要在之後單獨設置殿堂。

其餘沒有入選聖王的君王,就在一起被列在其餘的殿堂中。

那這就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了,“陛下,這聖王之殿,幾何呢?”

李世民毫不猶豫的說道:“黃帝殿、堯帝殿、舜帝殿、禹王殿、商湯殿、周康王殿、周召王殿、漢文帝殿、漢武帝殿、漢宣帝殿。

這十位聖王,爲朕所選出的十位聖王,諸卿以爲如何?”

李世民所選出來的這是個帝王,首先黃帝和堯舜禹湯肯定是要佔據五個位置的,因爲這五個是素王親自寫下的聖王。

李世民就算是再叛逆,他也不可能把素王親自認可的聖王踢出去,而且這五個人,恰恰就是諸夏的統序,從上古的神話時代,一直到周朝。

這五個人缺少任何一個都是不完整的。

那之後的五個人,就非常值得商榷了。

在商朝之後,有周朝、有秦朝,有楚國項羽,有漢朝,有隋朝,成爲聖王,肯定是天子,所以漢末列國以及南北朝,就不提了。

最終的結果是周朝兩個,漢朝三個。

秦朝不提了。

項羽得到天下迅速,失去天下同樣迅速,同樣不提了。

隋朝,哪裡有什麼聖天子。

就算是文帝,以現在李世民的眼光看來,也覺得他不行,在殿中,還有一個特別看不上文帝的,那就是房玄齡,在隋文帝當天子的時候,他就說隋朝國祚不會長久。

最後的結果果然印證了他的話。

最後只剩下漢朝和周朝,周康王是素王輔佐的,周召王是洛文公輔佐的,史書上稱之爲康召盛世。

漢孝文皇帝的評價中就有一句,說他的治下勝過了周康王、周召王,這對於古代帝王來說,就是至高的評價。

取這兩個人,不會有任何不滿。

至於漢朝,漢文、漢武是沒有爭議的,唯一所遺漏的或許就是漢光武帝和漢宣帝。

在李世民看來,這兩個人水平差不多,

但漢光武帝屬於被後世子孫所拖累,李世民思索良久,還是將漢光武帝從摘出去。

於是就有了現在的十人名單。

對於這份名單,李世民的考慮很是周全,而且又很明確了十個聖王,所以諸臣也不知道該怎麼往裡面添加和減少。

這真是李世民所要的結果。

最終只能看着這份名單,說一句,“聖明無過陛下!”

聖明無過陛下!

————

時貞觀六年,太宗觀史曰:“朕觀諸夏三千年統緒,天命興衰,雖有波折,然不絕如線者,蓋天傾時有聖王現,命終時有新朝立,朕欲立廟以祀諸聖王,於聖王下置諸帝,以明諸夏之統,以清史冊之序。”

時人贊然,遂立廟以祀諸帝,建十殿,祭祀古之聖王,時人號曰:“帝廟所立,諸夏統序,十殿聖王,佑我唐皇!”——《唐書·太宗本紀》

第290章 我安排皇帝的婚事沒問題吧?第476章 唯洛活我,新的武器!第987章 大婚第511章 劉賀的反擊和把握第792章 天命唯有洛血破!第95章 素王最愛的崽,姬靈均,英靈殿徹底出第12章 熊頓問鼎第127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儒家第672章 皆大風起!第472章 昭城已開,大道已現!第735章 願爲王而死!第741章 一千年,吳國再次來此!第242章 呂雉要和洛新做摯友第7章 姬昭薨第1004章 鎮壓第72章 孫武與慶忌第384章 爲盟主與道合真加更(求月票)第902章 青海之上第960章 皇太女第346章 嘲諷第978章 諸事落畢第268章 昭公,救命啊!第104章 晉國人最強的天賦:內鬥第463章 誰堪爲帝?第313章 宮中第138章 項氏:楚國還得看我,楚人以後拜素第725章 曹劉,導火索!第337章 結算第661章 天下漸安,諸州皆靜!第440章 西域神廟軍第626章 談崩了第55章 洛休薨,地階道具第677章 第二次化國爲家!第628章 怒斥!第749章 關中之變!第118章 腳踏實地,洛氏種地第394章 爲盟主月孤城加更第951章 蓬萊道大行臺尚書令第35章 再幸洛邑第923章 鳳凰之命第122章 開整第908章 貞觀九年,武曌第765章 洛氏現代番外:一個天才孤兒在洛國第405章 戰終(補欠更一)第184章 洛人爲何而戰第282章 洛辰第599章 人心浮動有間隙第240章 給韓信賜字第101章 大戰第一劍,先斬狗隊友第288章 諸夏之國與諸夏之君第675章 白馬?哼!定叫他有來無回!第60章 一國之相,兩國從之第930章 素王天啓者,頌素王功德之大道!第207章 扶蘇你得支愣起來啊第615章 諸將齊出第290章 我安排皇帝的婚事沒問題吧?第622章 大廈將傾惡叢生,皇帝昏庸敗社稷第132章 衛鞅第75章 尊王就能得到所有第451章 獻闕!第107章 洛水和議第330章 薨第96章 宋國下場,籌謀周天子第615章 諸將齊出第320章 裂國:前奏曲第839章 洛蘇降世第179章 秦人來了第819章 天下事在人心忠奸!第784章 有一劍從天外來!第951章 蓬萊道大行臺尚書令第441章 武夫之心第623章 兵臨洛陽城!第106章 天,落下了雪第753章 魏王賞無可賞,封無可封!第41章 新的時代第751章 洛燕進洛陽!第56章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第403章 爲盟主千秋帝一加更第703章 諸洛盡流散!第117章 楚國攻略和齊國態勢第239章 安居昭城,坐觀天下第202章 自古未有生人而神第355章 百家爭鳴,一花獨放第365章 請廢太子!第897章 太子多病(4月初求保底月票23)第419章 大漢高宗孝武皇帝(卷終)第541章 繼位者誰?(求月票!)第1006章 禍害第822章 洛顯之的糧食改制論第436章 劉旦的功績第125章 魏卿之死第675章 白馬?哼!定叫他有來無回!第106章 天,落下了雪第20章 齊侯向西第249章 帶着劉邦老婆孩子逃命第396章 爲盟主書荒被迫寫書加更第727章 猛虎柔情!第963章 洛蘇走了第572章 黨錮之禍終結
第290章 我安排皇帝的婚事沒問題吧?第476章 唯洛活我,新的武器!第987章 大婚第511章 劉賀的反擊和把握第792章 天命唯有洛血破!第95章 素王最愛的崽,姬靈均,英靈殿徹底出第12章 熊頓問鼎第127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儒家第672章 皆大風起!第472章 昭城已開,大道已現!第735章 願爲王而死!第741章 一千年,吳國再次來此!第242章 呂雉要和洛新做摯友第7章 姬昭薨第1004章 鎮壓第72章 孫武與慶忌第384章 爲盟主與道合真加更(求月票)第902章 青海之上第960章 皇太女第346章 嘲諷第978章 諸事落畢第268章 昭公,救命啊!第104章 晉國人最強的天賦:內鬥第463章 誰堪爲帝?第313章 宮中第138章 項氏:楚國還得看我,楚人以後拜素第725章 曹劉,導火索!第337章 結算第661章 天下漸安,諸州皆靜!第440章 西域神廟軍第626章 談崩了第55章 洛休薨,地階道具第677章 第二次化國爲家!第628章 怒斥!第749章 關中之變!第118章 腳踏實地,洛氏種地第394章 爲盟主月孤城加更第951章 蓬萊道大行臺尚書令第35章 再幸洛邑第923章 鳳凰之命第122章 開整第908章 貞觀九年,武曌第765章 洛氏現代番外:一個天才孤兒在洛國第405章 戰終(補欠更一)第184章 洛人爲何而戰第282章 洛辰第599章 人心浮動有間隙第240章 給韓信賜字第101章 大戰第一劍,先斬狗隊友第288章 諸夏之國與諸夏之君第675章 白馬?哼!定叫他有來無回!第60章 一國之相,兩國從之第930章 素王天啓者,頌素王功德之大道!第207章 扶蘇你得支愣起來啊第615章 諸將齊出第290章 我安排皇帝的婚事沒問題吧?第622章 大廈將傾惡叢生,皇帝昏庸敗社稷第132章 衛鞅第75章 尊王就能得到所有第451章 獻闕!第107章 洛水和議第330章 薨第96章 宋國下場,籌謀周天子第615章 諸將齊出第320章 裂國:前奏曲第839章 洛蘇降世第179章 秦人來了第819章 天下事在人心忠奸!第784章 有一劍從天外來!第951章 蓬萊道大行臺尚書令第441章 武夫之心第623章 兵臨洛陽城!第106章 天,落下了雪第753章 魏王賞無可賞,封無可封!第41章 新的時代第751章 洛燕進洛陽!第56章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第403章 爲盟主千秋帝一加更第703章 諸洛盡流散!第117章 楚國攻略和齊國態勢第239章 安居昭城,坐觀天下第202章 自古未有生人而神第355章 百家爭鳴,一花獨放第365章 請廢太子!第897章 太子多病(4月初求保底月票23)第419章 大漢高宗孝武皇帝(卷終)第541章 繼位者誰?(求月票!)第1006章 禍害第822章 洛顯之的糧食改制論第436章 劉旦的功績第125章 魏卿之死第675章 白馬?哼!定叫他有來無回!第106章 天,落下了雪第20章 齊侯向西第249章 帶着劉邦老婆孩子逃命第396章 爲盟主書荒被迫寫書加更第727章 猛虎柔情!第963章 洛蘇走了第572章 黨錮之禍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