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百家爭鳴,一花獨放

第355章 百家爭鳴,一花獨放

長樂宮。

劉恆聽着太學之中發生的事情,微微沉吟道:“阿景,朕一直好奇,除非高官厚祿,這些高士到底想要什麼呢?”

德高望重、品行高潔、學識淵博的學者,謂之高士,大概含義和儒門中的大儒差不多,是一個能夠通用在所有學派的詞語。

洛景聞言沉吟一番道:“臣以爲,這些人想要建立理想中的國度。

儒家想要建立養生喪死無憾、天下大同的王道之國,法家想要建立君主一人,天下皆安的國度,乃至於黃老想要建立雞犬不相聞的平和之國。

在大的目標之下,這些學派又各自都有自己的手段,比如孟儒就認爲,君主和臣子之間互相尊重,君主就會聖明,臣子就會是賢能之人,這種理論運用在一切社會關係上。

吏治就會清明,兼併就會消失,這兩點一旦消失,只要再按照一戶百畝來分配土地,天下就太平了。

春秋儒等等同樣如此,他們厚厚的經書之中,全部都是要如何建立理想國度的文字。

甚至很多就是直接按照洛國昔年的情況而描繪的,很多人想要將大漢建設成惠及諸夏版的洛國。”

劉恆微微皺眉搖搖頭說道:“朕認爲那是做不到的,這一生能讓大漢沒有大規模的流民遍地,沒有大規模的百姓餓死,朕就已經要竭盡全力了。”

洛景同樣深以爲然的點頭說道:“是的,先祖明公雖然描述了王道的景象,但是洛國的毀滅就說明至少在現在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但您終歸是要選擇一些學說來治國的。”

“是啊,要選擇一些學說來治國,如今的天下需要什麼呢?朕又需要什麼呢?”

百家爭鳴,百花齊發。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

一個龐大的中央集權的大帝國,執政方針一定是一以貫之的,至少不能朝令夕改。

很多時候執政思想是不能共存的,就像黃老和儒家一樣,不能既要大政府,又要小政府。

“法家陰詭之術,難登大雅之堂,不能作爲陛下向臣民宣揚教化的典籍。

黃老之術貫徹了數十年,弊端已經漸漸出現,該是時候棄用。

墨家注重實用,日後開墾耕地,修建水利,乃至於改進農具,製造兵器等等,都需要他們。”

劉恆沉吟道:“那就是隻剩下儒家了,賈卿就是儒家學子,的確是品行高潔,才能出衆,但儒家派系衆多,有治《孟子》、治《洛宮春秋》、治《詩》、治《周禮》、治《書》,乃至於《易》、《荀子》等等,朕又該用哪一家呢?”

太學之中儒家博士佔據半壁江山,就是因爲儒家的優良傳統,儒家有兩大法寶,第一是善於學習別人進步的然後改頭換面,第二則是極其的重視教育,甚至教育子弟比做官還要重要。

秦朝用三晉法家,大漢主要用黃老休養生息,儒家有許多子弟出仕,但是儒家的治國思想一直沒有用武之地。

這種情況儒家已經習慣了,大儒們秉承着孔子的思想,政治上不順利,就傳播思想,屈身守分,以待天時,在廣袤的山東大地上,到處開辦私學,大批優秀的人才投入了儒家的麾下。

賈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已經坐到了三公高位,就等時機一到,開始推行儒家的理想。

劉恆又問道:“若是選擇了某一家思想,那其他家又該如何呢?沒了朝廷支持,恐怕很快就會衰落下去。”

洛景道:“任由其自由發展即可,不要堵塞他們做官的道路,自然能生存下去。

這數十年來用黃老治國,但儒法兩家入仕之人也不少,朝廷制定大政,官吏願意遵從執行,那就用之。

百家爭鳴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是太學要置十三經,而不是單純的一家經書的道理。

若是日後陛下所選擇的這一家思想不適宜大漢形勢了,那就從太學之中選取其他家思想即可。”

劉恆在殿中不斷的踱步思考着,他一直都在思慮自己應當爲大漢的天下做些什麼,不是簡簡單單的做個守成之主,那不是先輩對自己的期許。

不多久,禁中下旨,召集儒家諸經學博士進宮,皇帝要親自策問他們,這道旨意一下,其餘諸家就是面色大變,明白皇帝已經做出了選擇,尤其是黃老道家,更是如喪考妣。

但禁中很快就下旨,“還請諸家博士靜在太學研習經典,陛下對諸位還有重用。”

皇帝的態度讓這些人心中升起了希望,至少沒有趕盡殺絕,斷絕道統,不用灰溜溜的回到山東,甚至託庇於昭城了。

儒家治不同經書的十幾家進宮之後,見到了那個看起來還頗爲年輕的皇帝,太學祭酒洛景和御史大夫賈誼伴在皇帝身邊。

相互問候之後,劉恆立刻就拋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諸位都是博學之人,朕想要知道,如今的大漢需要什麼?” 一上來就是最根本的問題,這讓諸家都有些沒想到,但這正是他們來到這裡的緣由,向皇帝兜售自家的治國思想。

“陛下,天下之重,在一統!”

一道響亮的聲音響起,劉恆眼前一亮,洛景低聲道:“陛下,是治《洛宮春秋·尊王》經的博士。”

《洛宮春秋》有《執政》和《尊王》兩篇,《執政》是洛明公做作,《尊王》是孔子所作。

治《洛宮春秋·執政》可謂是帶着鐐銬跳舞了,因爲洛氏不僅僅在世上,關鍵是還位高權重,是最頂級的學閥。

那麼闡述其中思想的時候,就不能胡編亂造,而是要真正的揣摩其中的意味。

換句話說,就是要揣摩洛氏想要什麼思想出現在世上,這可就太難了。

《尊王》就好很多,因爲孔家勢力不行,在儒門之中地位雖然高,但能與之相提並論的還是不少。

不過治《尊王》有一個極大的弱點。

那就是《尊王》是孔子揣摩《執政》寫出來的,是對洛明公思想的一種揣摩,所以隨時都可能會遭到洛氏典籍的暴打。

劉恆問道:“博士請言之。”

“先賢作春秋,自古太平之世,皆君有德而令一行也。”

“素王制作禮樂,諸侯聽從天子的命令,互相之間沒有徵伐,面對蠻夷團結一心,這就是邦周興盛的緣由啊。

僖王的德行開始敗壞了,於是上天奪走了他的權力,諸侯不願意朝拜他,想要挑釁他,邦周就亂了起來。

直到齊桓公稱霸尊王,天下的諸侯都按照他的意志而行動,諸夏纔再次安定了下來,孔聖讚揚他和管子。

如今天下離亂數百年,直到太祖高皇帝鼎定宇內,九州遂歸爲一統。

但一統之下,猶有裂紋,天子的命令不能行走在列國之中,所以纔有諸王國之亂,及至推恩裂國,齟齬漸漸就消失不見了。

天下之間的法度應當變化,天下之間的思想應當變化。

陛下,這是上天所賦予您的使命啊。

到了這個時候,若不能再在天下之間一統,使海內都沐浴皇帝的恩德,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太平的世道將要出現,聖王降臨在人間,這是先賢所給出的答案,聖王又是誰呢?”

他目光灼灼的盯着劉恆,劉恆精神抖擻,昂首挺胸,感覺和姑父當年所說的對上了,“朕便是要開創太平的聖王。”

重重地下拜之聲響起,“您就是開創太平的聖王,臣爲天下賀。”

諫言君王就是一個忽悠的問題。

劉恆當然不會這麼簡簡單單的忽悠,但這番話實在是太合他的胃口了,而且給予了他一個非常好的藉口,如今的天下需要改制,那麼找到這麼一個願意配合他戰略行動的學派就是非常關鍵的事情。

“您所說的是非常有道理的,昔年洛文王還在時,也經常對朕說,日後要開創聖王之治,要致太平,朕深以爲然。”

劉恆這番話讓拜倒在地上的儒學博士大喜,知道這是皇帝認可自己的理論了。

這一脈將要興盛了!

————

素王所建立的禮樂和洛氏對素王神格化的推動,建成了諸夏文明不可動搖的根基,但諸夏王朝內部的裝飾卻留下了大量的空白。

當歷史進程走到漢文帝這裡時,他所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塑造整個漢王朝的意識形態,以適應漢王朝所面對的內外狀況,即,大一統的前置條件基本完成,在糅合天下的進程之中,爲漢王朝注入怎樣的精神,這是漢文帝所需要考慮的。

筆者寫下這一段帶着無限的欣喜和自豪,漢文帝在歷史賦予他重任之際,做出了對民族最正確的選擇,即選擇一種思想來穩固整個王朝,彌合自大分裂時代以來的差異。

但與此同時,他盡力的維持着其他學派思想的活力,甚至特意爲這些異己思想留出一定數量的官職,來保證他們的存續。

在公元11世紀那個時代,難以想象這種進步的思維會出現在一位封建統治者身上,但這就是現實!——《漢王朝興衰史》

第610章 州牧第756章 洛齊與諸葛亮第627章 進宮第839章 洛蘇降世第128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第33章 諸侯同心第172章 秦國的王,天下的王!第746章 死去的人,活着的人!第394章 爲盟主月孤城加更第432章 聖主明君第270章 匈奴想要捱打第713章 災!第315章 白刃不相饒第294章 天下王侯來京第288章 諸夏之國與諸夏之君第905章 愛子情深,扶位於墜第80章 《洛宮春秋》第13章 詭計 陰雲 先敗第338章 召回第792章 天命唯有洛血破!第361章 閥閱之家的隱約出現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723章 袁紹稱王!第944章 陛下才是君王第503章 匈奴單于,我叫洛世,洛無疾的兒子第750章 關中竟然是四戰之地?第37章 淮夷亂第1001章 割裂第216章 從則王,不從則死第245章 洛陵和項羽的分歧所在第256章 我是楚人的王,諸夏的天子第862章 大唐第一統帥是如何煉成的?第898章 功臣若何?(第三更!)第416章 戰報第301章 偉大的意義第285章 漢承周室,其命維新(一)第592章 沛郡曹氏有麟子第229章 給蒙恬一點韓信震撼第982章 敢戰士第252章 影帝夫妻第790章 蒼天所鐘有神能第825章 人心已亂2第26章 斥天子第20章 齊侯向西第45章 天下爲棋盤,諸侯爲棋子第823章 洛顯之治佛!第195章 被姬昭選中的洛陵第30章 天命在誰?第598章 太平有禮爲諸侯第877章 父子衝突,玄夜重擔。15號了,大夥第665章 第一次諸夏大戰!第201章 苦尋長生而不得的始皇帝第134章 君位讓於汝,孤到洛國混吃等死第252章 影帝夫妻第405章 戰終(補欠更一)第504章 來取你項上人頭!第109章 變與不變第60章 一國之相,兩國從之第412章 御馬三寶第263章 加冕,分封,維天有漢(卷終)第231章 成爲天下共主的堂皇大道第558章 劉秀第796章 鳳旗漫卷,大勢已變第47章 管呂之交第821章 慕容恪!第982章 敢戰士第147章 天命難道在秦國?第421章 陰霾籠罩大漢第8章 商議勤王第588章 賈文和畫策獻計第698章 昭城中第306章 大漢財政第387章 大戰第252章 影帝夫妻第904章 太子魏王第497章 我洛氏的藏書可能不太多第322章 驚第722章 一觸即發!第59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下)第203章 韓信第478章 洛氏典藏第308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上)第210章 諸夏,洛氏回來了第522章 大漢的命運第884章 科舉這件大事(可惡啊,真的燃盡了第560章 如何擾亂一場變法?!第874章 李氏承天!洛氏開帝業的回報!第916章 洛玄夜薨第942章 蛛網盤絲!第273章 我在陰山上第446章 調查分析報告第302章 西域之歌第1007章 遜位第609章 洛陽宮中有計謀第619章 旌旗漫卷諸侯落第596章 洛家主祭祖問天命第950章 太子陰雲第342章 我言第417章 祁連山下擒兩王第186章 秦洛之戰:寧鳴而死!
第610章 州牧第756章 洛齊與諸葛亮第627章 進宮第839章 洛蘇降世第128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第33章 諸侯同心第172章 秦國的王,天下的王!第746章 死去的人,活着的人!第394章 爲盟主月孤城加更第432章 聖主明君第270章 匈奴想要捱打第713章 災!第315章 白刃不相饒第294章 天下王侯來京第288章 諸夏之國與諸夏之君第905章 愛子情深,扶位於墜第80章 《洛宮春秋》第13章 詭計 陰雲 先敗第338章 召回第792章 天命唯有洛血破!第361章 閥閱之家的隱約出現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723章 袁紹稱王!第944章 陛下才是君王第503章 匈奴單于,我叫洛世,洛無疾的兒子第750章 關中竟然是四戰之地?第37章 淮夷亂第1001章 割裂第216章 從則王,不從則死第245章 洛陵和項羽的分歧所在第256章 我是楚人的王,諸夏的天子第862章 大唐第一統帥是如何煉成的?第898章 功臣若何?(第三更!)第416章 戰報第301章 偉大的意義第285章 漢承周室,其命維新(一)第592章 沛郡曹氏有麟子第229章 給蒙恬一點韓信震撼第982章 敢戰士第252章 影帝夫妻第790章 蒼天所鐘有神能第825章 人心已亂2第26章 斥天子第20章 齊侯向西第45章 天下爲棋盤,諸侯爲棋子第823章 洛顯之治佛!第195章 被姬昭選中的洛陵第30章 天命在誰?第598章 太平有禮爲諸侯第877章 父子衝突,玄夜重擔。15號了,大夥第665章 第一次諸夏大戰!第201章 苦尋長生而不得的始皇帝第134章 君位讓於汝,孤到洛國混吃等死第252章 影帝夫妻第405章 戰終(補欠更一)第504章 來取你項上人頭!第109章 變與不變第60章 一國之相,兩國從之第412章 御馬三寶第263章 加冕,分封,維天有漢(卷終)第231章 成爲天下共主的堂皇大道第558章 劉秀第796章 鳳旗漫卷,大勢已變第47章 管呂之交第821章 慕容恪!第982章 敢戰士第147章 天命難道在秦國?第421章 陰霾籠罩大漢第8章 商議勤王第588章 賈文和畫策獻計第698章 昭城中第306章 大漢財政第387章 大戰第252章 影帝夫妻第904章 太子魏王第497章 我洛氏的藏書可能不太多第322章 驚第722章 一觸即發!第59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下)第203章 韓信第478章 洛氏典藏第308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上)第210章 諸夏,洛氏回來了第522章 大漢的命運第884章 科舉這件大事(可惡啊,真的燃盡了第560章 如何擾亂一場變法?!第874章 李氏承天!洛氏開帝業的回報!第916章 洛玄夜薨第942章 蛛網盤絲!第273章 我在陰山上第446章 調查分析報告第302章 西域之歌第1007章 遜位第609章 洛陽宮中有計謀第619章 旌旗漫卷諸侯落第596章 洛家主祭祖問天命第950章 太子陰雲第342章 我言第417章 祁連山下擒兩王第186章 秦洛之戰:寧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