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遼湯公

浩浩蕩蕩的隊伍,從巍峨的泰山上離開,大軍行走不過百里,卻突然一陣天搖地晃,晃得人頭暈噁心,這搖晃只是十幾息,整個封禪隊伍卻驚慌失措。

“地龍翻身!”

第一道聲音驚叫起來,而後便是無數道聲音,數萬人的隊伍,幾乎在瞬間就有不少人在恐懼的驅使下,四處亂竄。

洛玄凌等人幾乎在瞬間就意識到這其中的危險,他迅速地跨上馬對洛玄雲道:“七弟,你保護陛下和天后,爲兄去安撫諸軍。”

說罷不等洛玄雲說話,就已經將大旗支起,一手擎着大旗,一邊大聲吼着安撫諸軍。

好在大軍已經離開了泰山範圍,在平地上並沒有那麼恐怖,況且回過頭來看,泰山並沒有發生垮塌,這地龍翻身不知道是發生在何處。

幾乎所有人心頭都產生了這個疑問。

……

齊州半島靠近大海的村莊在今日迎來了滅頂之災,滔天的海嘯幾乎在瞬間將靠近海邊的所有漁村都夷爲平地,滔天的海嘯將正行駛在海中的大唐戰艦也瞬間吞滅。

封禪的隊伍在惶恐中速度趕回洛陽,而後纔開始向四方派出使者,看看到底是哪裡發生了大事,幸好世上沒有天人感應,否則現在李治就要準備罪己詔了。

派出東方諸州的使者以及靠海諸州的使者,面對這等天災自然不敢隱瞞,況且還要朝廷賑災。

但提上來的結果,卻讓一衆宰相以及李治武曌都瞠目結舌。

這似乎是一場純粹的海嘯,而不是地龍翻身,因爲沒有任何州縣,有地龍翻身的症狀。

但什麼海嘯會讓中原也跟着一晃,當日那晃動可是數萬人都經歷過的。

正在天授殿中衆人沉默的時候,洛君薇站起身厲聲道:“地龍翻身雖然稱之爲地龍,但卻不只是發生在陸地上,洛氏的典籍中有記載,海中也會發生地龍翻身,那大海深處就是土地,和我們腳下的土地一樣。

洛氏典籍中還記載着,大海中的地龍翻身威力更大,只不過一般大海中的地龍翻身因爲不影響人煙,所以無人知曉而已。

此番極有可能就是海中的地龍翻身。”

洛君薇此言一出,頓時讓衆人恍然,但沒想到洛君薇卻又說道:“這只不是本官的猜測而已,也有可能不是海中,根據當初遣唐使的講述,蓬萊三島上多有地龍翻身之事,或許是那裡也說不準。”

不過殿中諸宰相已經不是特別在意,只要不是發生在中原,那問題就不是特別大。

……

蓬萊島上,一片狼藉,大地開裂,山峰崩塌,河川斷流。

“父親!”

洛君駿艱難的從地上站起來,望着那山峰崩塌的景象,只覺渾身冰冷,他的父親,大唐遼國公洛玄星,以及齊王李泰,都埋在了那斷裂的山峰之下。

太恐怖了,洛君駿從未聽說過有這麼恐怖的地龍翻身,千峰崩塌,道路斷絕,數萬大軍在天地之力面前,就像是紙糊的一樣,幾乎瞬間就化爲齏粉。

無數的慘叫聲在山谷中此起彼伏,真是一片人間煉獄。

無力。

這便是洛君駿唯一的意識,面對這樣的慘烈景象,除了各自逃生,他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靈兵將他攙扶起來,緊接着又是連續的晃動以及轟然倒塌的山峰和裂開的地面,地震之後還有餘震,這場驚天動地的地震,所產生的餘震,也遠遠超過人的想象。

“出去,然後上報朝廷。”

這便是洛君駿此刻腦海中唯一的想法。

實際上在洛玄星出事的那一刻,坐在長安的洛蘇就已經感受到了,他立刻讓人送信去洛陽,至於具體發生了什麼,還是要等待最後的結果。

洛君駿從蓬萊撤回到方丈島上,而後立刻派信使前往中原彙報,而他則整肅境中的兵馬,準備應付可能到來的土著反擊,大軍覆滅在地震中,土著不可能放棄這個上好的機會。

……

洛陽,天授殿。

天子李治頗無力的半躺在御座上,天后武曌肅然的望着手中軍情,諸宰相也一個個都是神情凝重,這件事實在是讓人猝不及防。

東征大軍竟然葬身在一場地震中,雖然這種事在歷史上並不是沒有,當初關中發生的地震,導致三河斷流,造成了嚴重的後果,但事情真的發生在眼前,還是讓人有些不敢置信。

更不要提齊王李泰和遼國公洛玄星,竟然在這一場天災中遇難,簡直如同玩笑一樣。

“諸卿,說說這件事應當怎麼辦,齊國,齊國的事情該怎麼處理?”

齊國這件事很麻煩。

首先就是遇難的王公貴族以及高級官僚超過三十人,這些人都要追封以及上諡號,該上什麼諡號,以及覈算功勞,確定追封,還有爵位的襲封等,接下來六部有的忙了。

這些蓋棺論定的身後事,對於已故的人來說,就是世上最重要的事。

在這些事之外,最嚴峻的還是齊國的態勢,說句太好聽的,齊王李泰死在大軍中,不算大事,但遼國公洛玄星也死在了地震中,那就很嚴峻了。

遼東以及齊國的精銳死在地震中,那簡直是天翻地覆的大事,大唐投射在整個東部的力量,在一瞬間被削掉了七成。

軍事力量的失衡,將會引起恐怖的連鎖反應。

蓬萊三島的反抗是顯而易見的,洛君駿如果不快點逃回箕子半島的話,可能會死在方丈島上。

安東大都護府的力量被削弱之後,半島上的遼東舊部以及新羅等地也會反抗,大唐這些年一直都在打治安戰。

更讓人心焦的是,燕國會不會趁這個遼東空虛的機會,將勢力擴展過去,進而突破朝廷設下的藩籬。

如今的大唐帝國,就像是一具儀器精美的機器,一環扣一環來保持平衡,這都是爲了降低成本,從貞觀年間開始,大唐就是盡力減少冗官和冗兵,這樣對於財政來說,自然是極好的,但也有缺點。

比如發生了現在這件事,帝國東北的局勢就有些難以收拾,造成了政治上以及軍事上的雙重危機。

一直對武曌懷有敵意的宰相劉仁軌當即出言道:“天子,臣以爲當務之急是,派遣朝廷重臣,出鎮安東大都護府,就算是方丈島丟失,至少要保住半島的據點,以及防備某些人的陰謀。 雍國公洛玄凌,從先帝時就是久經戰陣的大將,可以作爲大都護鎮守,陳國公洛玄雲,亦可以率領朝廷禁軍出征蓬萊,穩固齊國國勢。”

直接把武曌作爲依仗的兩大宰相都調出去,政事堂中只剩下洛君薇這一個偏向武曌的宰相,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洛君薇在封禪之後,立刻就被加爲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宰相銜,已經正式拜相。

李治聞言有些猶豫,而後轉頭望向武曌,“天后,現在局勢嚴重,你覺得呢?”

現在蓬萊島和箕子半島上的情況如何,還不是特別清楚,齊王李泰和遼國公洛玄星是確認遇難了,還有哪些權貴死在上面,也不太清楚,這些人是否絕嗣,同樣不太清楚。

可以說是兩眼一抹黑。

武曌冷冷掃過殿下,眼中有凜凜殺機,她可從來都不是一個好相與的人,當即厲聲呵斥道:“荒謬,區區齊國之事,難道就值得雍國公和陳國公出手嗎?

我大唐難道除了貞觀舊臣,就無人可用嗎?

況且雍國公和陳國公都已經逐漸年邁,又沒有大的戰爭,將二公派遣出去,是何居心?

太宗時,有一將名爲薛仁貴,在征討遼東時立功,雍國公也稱讚他有能,這些年在邊境累功爲將軍。

朕以爲,召遼國公洛玄星嫡子洛君駿回返遼東,擔任安東大都護,繼承遼國公爵位,鎮守遼東。

再以薛仁貴加左青龍衛大將軍,爲齊國道行軍大總管,平定叛亂,至於齊王爵位之事,先查看一下,齊王泰還有哪些子嗣在世。

待薛仁貴平定叛亂之後,將齊國諸王公繼承人,帶回洛陽,再行冊封。”

政治危機可不僅僅在外部,也在內部,如果將洛玄凌和洛玄雲調出洛陽,那朝廷內部就會開啓新一輪的倒武行動。

而這次的進攻者,不是李治,而是太子,這些宰相以及很多大臣,都是太子宮中的人,無論願不願意承認,李弘現在和武曌是政治上的對手,這母子間的執政理念是不一樣的。

武曌自然能看到這一點,所以她不會讓洛陽的政治勢力失衡,洛玄凌和洛玄雲留在洛陽所發揮的作用,比去當個將軍大的多。

軍事終究是爲政治服務的,政治纔是這個世界的核心。

至於洛玄凌和洛玄雲爲什麼會成爲武曌的支撐,而不是太子的,這甚至不由洛玄凌和洛玄雲來決定。

洛玄雲不必說,他和李唐皇族的關係並沒有那麼親近。

洛玄凌雖然是堅定的保皇黨,但這不代表他就站在李弘的一邊,換句話說,現在最能代表李唐皇族的不一定是李弘和李治。

這說起來雖然很是彆扭,畢竟天子和太子竟然都不能代表李唐皇族,似乎很奇怪,但在政治上,這實際上是成立的。

因爲國朝社稷、李唐皇族、天子本人,這三者的利益,實際上並不是一致的。

朕即國家是一種非常落後且可笑的理論。

現在維持着天下局勢,大唐安穩的,是武曌,只要武曌不謀朝篡位,那和她作對的反而是不顧及天下。

正如那句名言,“假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維持漢朝框架的是誰呢?

在邦周時期就有霸主政治,對於天子而言,霸主可以說是相當的僭越了,幾乎奪走了天子的權威和權力,但霸主最終所維護的反而是邦周的秩序,是天子的分封制度,等到霸主制度沒人玩了,天子徹底走下了神壇,諸侯相王開始了。

這都是一樣的道理。

武曌的話說罷之後,當即洛玄凌等人就躬身道:“臣附議!”

見到攻擊被武曌輕而易舉化解,其餘幾人也說不出其他話來,這件事便按照武曌的安排去做。

諸宰相離開後,洛君薇卻沒有走,而是跟着武曌走進了後殿中,她是宰相兼任禮部尚書,此番襲封以及追封事宜,幾乎都是她禮部和理藩院的工作,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她是一定會很忙的。

武曌給二人倒上茶後,輕聲道:“薇薇,接下來禮部會很忙,爲了給你減少一些工作量,一些比較重大的事宜,我們就在這裡商量掉吧,齊王和遼國公的封賞等事,就不要一次次的上奏,駁回,再上奏了。”

如果是其他人擔任禮部尚書的話,那基本上就要經歷幾輪商議,最終才能確定結果,但武曌並不希望洛君薇在這些事情上白白花費太多的時間。

“關於齊王的追封,他本就是齊王,爵位上就沒什麼可追封的了,給他加揚州大都督,幽州牧,追贈太傅,諡號的話,他既然是死在了出征的路上,這些年開拓也相當有功勞,爵位又是齊,那就諡號桓吧。”

齊桓公是歷史上的第一個霸主,現在給李泰諡號爲齊桓王,也算是對得起他了。

大都督以及幽州牧的加封,都屬於比較常規的皇族。

太傅纔是這其中的核心,三師之一,這算是真正的榮譽了,目前爲止,在大唐還沒有人生前得到過三師,都是死後追封,比如洛玄夜,大多數人即便是魏徵和房玄齡這些人,死後也只不過是追封三公而已。

“關於遼國公的諡號,定爲湯吧,朕記得遼國公是當初手刃隋煬帝楊廣的人,這個諡號再合適不過了。”

“湯?!!”

洛君薇都震驚了,萬萬沒想到武曌竟然會把這個諡號給拿出來。

諡法解裡面,對於湯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除虐去殘”,從這個解釋中,就能看得出來湯的確是很合適,但“湯”之所以會是這個,是因爲“堯舜禹湯”這四位,商湯的功績就是推翻夏桀的統治。

“陛下,其實如果要表彰伯父殺死獨夫的功勞,‘武’就可以了,‘除奸靖難’,當初殺死漢戾帝劉旦的靖難諸侯,都是這個諡號。”

武曌微微笑道:“薇薇,你錯了,遼國公可從來都不是隋朝的臣子,他可不是靖難啊。”

洛君薇無言。

“就‘湯’,這是朕對遼國公的蓋棺定論,這是遼國公應該得到的,數遍史冊,像遼國公這樣親手殺死獨夫的人,都不多。

遼湯公。

讓這個獨一無二的諡號,伴隨着洛氏世世代代的傳下去。”

“陛下。”

洛君薇不再出言。

第733章 第一隻能是我們的,孝子急了第162章 姬靈均甦醒,邦周的鳳凰墜落了第242章 呂雉要和洛新做摯友第539章 流放遼東鮮卑山!第638章 洛氏的選擇第350章 阿景,你要老婆不要第414章 進擊的霍去病第652章 光武之道,就在英侯國中!第244章 洛亦獻計第616章 我於人間全無敵!第238章 洛陵踐法(下)第105章 毀滅之前第638章 洛氏的選擇第183章 列國反應第816章 踐踏廟號體系!第536章 姬昭的期待第470章 無疾薨第90章 洛國拉偏架,楚國捱揍第186章 秦洛之戰:寧鳴而死!第257章 大王真豪傑矣第590章 忠義兩肩擔,無雙劍向東第322章 驚第49章 三戰定乾坤第304章 伊水河谷,遇到了匈奴人第837章 洛顯之薨,謝道韞死!第919章 開分封的前奏第531章 雨幕第196章 文化正統之爭第740章 天命爲何?第963章 洛蘇走了第780章 風起西域爲哪般?第922章 武曌,原來是你第1007章 遜位第237章 洛陵踐法(中)第50章 發文天下第318章 衆建諸侯與封親爲王第379章 爲盟主太叔幺幺加更(求月票)第858章 誅獨夫,楊廣死!第393章 洛陵隕,萬物生(二合一)第382章 匈奴第14章 漢水之戰第931章 西征英雄第397章 鷹揚校尉洛無疾第184章 洛人爲何而戰第634章 天下人,婦人心!第813章 宮闈有亂怨何人?第358章 豪強第203章 韓信第822章 洛顯之的糧食改制論第796章 鳳旗漫卷,大勢已變第179章 秦人來了第471章 舉薦!法將死?第959章 李洛合一的最後一步第450章 神廟軍!第877章 父子衝突,玄夜重擔。15號了,大夥第495章 史官風骨,不過是不屈權貴 秉筆直書第692章 江河滔滔!第105章 毀滅之前第598章 太平有禮爲諸侯第98章 宋陳:活不下去了,反了!第750章 關中竟然是四戰之地?第269章 劉邦,你看姬姜聯盟拳頭大不大第906章 青海道(33)第985章 天妒第725章 曹劉,導火索!第634章 天下人,婦人心!第827章 人心亂果有甜意4第184章 洛人爲何而戰第845章 拂衣飄然去。第764章 幻想番外:穿越者降臨1第878章 洛蘇李淵,李世民明心見性!第450章 神廟軍!第802章 寒風悽雪衆前行!第508章 不要辜負朕的信任第128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第583章 黨錮大開,羣雄紛亂第191章 落幕第882章 霸道乎?王道乎?聖王之道!第178章 全部帶走,留下空城第239章 安居昭城,坐觀天下第286章 漢承周室,其命維新(二)第419章 大漢高宗孝武皇帝(卷終)第901章 平陽薨!第63章 牢不可破的盟誓第53章 合諸侯第107章 洛水和議第846章 洛氏女子!第117章 楚國攻略和齊國態勢第261章 項羽想要和談第578章 渡河!上洛!第68章 公室求書第172章 秦國的王,天下的王!第77章 吳越合一第852章 洛蘇爲家族定調!第333章 典範第237章 洛陵踐法(中)第829章 世上輝煌終落幕第263章 加冕,分封,維天有漢(卷終)第338章 召回第351章 文華昌盛
第733章 第一隻能是我們的,孝子急了第162章 姬靈均甦醒,邦周的鳳凰墜落了第242章 呂雉要和洛新做摯友第539章 流放遼東鮮卑山!第638章 洛氏的選擇第350章 阿景,你要老婆不要第414章 進擊的霍去病第652章 光武之道,就在英侯國中!第244章 洛亦獻計第616章 我於人間全無敵!第238章 洛陵踐法(下)第105章 毀滅之前第638章 洛氏的選擇第183章 列國反應第816章 踐踏廟號體系!第536章 姬昭的期待第470章 無疾薨第90章 洛國拉偏架,楚國捱揍第186章 秦洛之戰:寧鳴而死!第257章 大王真豪傑矣第590章 忠義兩肩擔,無雙劍向東第322章 驚第49章 三戰定乾坤第304章 伊水河谷,遇到了匈奴人第837章 洛顯之薨,謝道韞死!第919章 開分封的前奏第531章 雨幕第196章 文化正統之爭第740章 天命爲何?第963章 洛蘇走了第780章 風起西域爲哪般?第922章 武曌,原來是你第1007章 遜位第237章 洛陵踐法(中)第50章 發文天下第318章 衆建諸侯與封親爲王第379章 爲盟主太叔幺幺加更(求月票)第858章 誅獨夫,楊廣死!第393章 洛陵隕,萬物生(二合一)第382章 匈奴第14章 漢水之戰第931章 西征英雄第397章 鷹揚校尉洛無疾第184章 洛人爲何而戰第634章 天下人,婦人心!第813章 宮闈有亂怨何人?第358章 豪強第203章 韓信第822章 洛顯之的糧食改制論第796章 鳳旗漫卷,大勢已變第179章 秦人來了第471章 舉薦!法將死?第959章 李洛合一的最後一步第450章 神廟軍!第877章 父子衝突,玄夜重擔。15號了,大夥第495章 史官風骨,不過是不屈權貴 秉筆直書第692章 江河滔滔!第105章 毀滅之前第598章 太平有禮爲諸侯第98章 宋陳:活不下去了,反了!第750章 關中竟然是四戰之地?第269章 劉邦,你看姬姜聯盟拳頭大不大第906章 青海道(33)第985章 天妒第725章 曹劉,導火索!第634章 天下人,婦人心!第827章 人心亂果有甜意4第184章 洛人爲何而戰第845章 拂衣飄然去。第764章 幻想番外:穿越者降臨1第878章 洛蘇李淵,李世民明心見性!第450章 神廟軍!第802章 寒風悽雪衆前行!第508章 不要辜負朕的信任第128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第583章 黨錮大開,羣雄紛亂第191章 落幕第882章 霸道乎?王道乎?聖王之道!第178章 全部帶走,留下空城第239章 安居昭城,坐觀天下第286章 漢承周室,其命維新(二)第419章 大漢高宗孝武皇帝(卷終)第901章 平陽薨!第63章 牢不可破的盟誓第53章 合諸侯第107章 洛水和議第846章 洛氏女子!第117章 楚國攻略和齊國態勢第261章 項羽想要和談第578章 渡河!上洛!第68章 公室求書第172章 秦國的王,天下的王!第77章 吳越合一第852章 洛蘇爲家族定調!第333章 典範第237章 洛陵踐法(中)第829章 世上輝煌終落幕第263章 加冕,分封,維天有漢(卷終)第338章 召回第351章 文華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