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以史爲鑑

就在這時,一個諫官出列,先向李世民行了一禮,然後滿是嘲諷的對秦風道:“秦大總管言下之意,對暴君楊廣十分推崇啊。』秦大總管推崇如此暴君,自己又有屠殺異族的舉動,想來你這本性與他相差無幾吧!”

一直以來,楊廣的名聲都是不佳,唐朝時期,爲了政治的需要,楊廣成了徹頭徹尾的反面教材,幾乎是到了人人痛罵的地步。

秦風見此人咄咄逼人、居心叵測,也來了火,暗道:“老虎不威,真當咱是病貓了?”當即自若一笑,那隨意的臉上有着說不盡的瀟灑飄逸:“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若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秦某也無可奈何!關於屠殺異族之事,早先就說辯論了幾場,我已經沒有興致再做無謂的爭辯,我還是以前那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殺那些人,我沒有絲毫愧疚之心。”

諸位大臣哪裡聽不出這話的言外之意,分明就是在指桑罵槐罵這諫官妄作小人了。見識過秦風劍槍舌劍的文武大臣很有深意的笑了,很久沒有見秦風威了,挺想念的,上一次,還是整死老封那一回,好像,貌似已經很久了吧!只是秦風這一次反應得如此平淡着實是讓人大跌眼鏡。

諫官精神爲之一振,更是冷笑連連:“異族之數暫且不談,單說楊廣吧,他弒父殺兄,把持朝政獨斷獨行,先誅殺高穎等開國功臣,後大修運河,他窮兵黷武,三徵高麗,弄得民不聊生,其罪數不勝數,如今你卻爲這等賊子,歌功頌德?”

秦風呵呵一笑:“古人功過,一望可見。誅殺高穎等開國功臣,我從不曾爲他辯解;但他爲了更好地控制華北,營造了東都洛陽;爲了使江南和中原的聯繫更加緊密,開鑿了南北大運河,數次巡遊江都;在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上,他掘長塹,修馳道,築長城;在武略上,他出塞北巡突厥,向南打到林邑,向西經略西域,重開絲綢之路,擊破吐谷渾,把青海省重新納入了中國版圖。在對外交流上也是顯著,他派遣使節遠赴波斯,還渡海通使了南洋,聯繫扶桑。同時,在人才方面,他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他唯纔是舉,爲了給有才華百姓有出人頭地之機會,更是完善了隋文帝的科舉制,爲了加強集權,更是不遺餘力的推廣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好處有三,第一、使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力量;第二、加強了皇權。在秦漢,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每當皇帝無能,丞相就可能專權。三省六部制的設立,三分相權,有利解決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加強了皇權;同時擴大了議政人員的名額,收到了集思廣益的效果;第三,各部職責有明確的分工,有利於皇帝的集權與政令的貫徹執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揮了國家機構的效能。稱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官制史的重大變革亦不爲過,它的出現、完善標誌着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之作用如同秦之廢分封、行郡縣、定度量,行幣制、車同軌、書同文一般,對咱們大唐以及子孫後代都將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通過以上之種種,楊廣之功過是非,一望可見,你在意他的過,就能夠無視他的功績?今人評古人,正是要引以爲戒,可你人云亦云……只知一味誅罰,無恥之尤。”

杜如晦也是佛然不悅道:“王御史何必強詞奪理,處處針對秦大總管?”

王姓御史哪裡說得過秦風,被指着鼻子罵,臉上陣青陣白,若不是知道自己打不過秦風,此刻早以揮拳相向了。此時更聽舉足輕重的杜如晦只爲秦風說話,揮袖含恨入列。

秦風的話不犀利,但卻異常的沉重,因爲這是事實!頓時,朝堂內鴉雀無聲,只有秦風清朗的聲音在不斷的迴盪。

魏徵對於歷史與歷史人物的主張向來是:有過則貶、有功則褒,他認爲史實就是真實的歷史,只有真實的歷史,才能供後人學前人之所長,棄前人之所短。魏徵抓李世民的小辮子不放,且讓史官詳細記載,不是他功利心重,而是給後人留下一段真實的歷史罷了。

魏徵從來想不到秦風能夠如此理智的看待歷史人物,心裡大生知己之心,眼中也露出一絲的讚許,站出來爲挺秦風道:“陛下,臣贊同秦大總管之言,這修長城、建東都也好,挖掘運河也罷,都是利在千秋偉業的德政,但是楊廣卻弄得天怒人怨,天下百姓人人反之,對其恨之入骨。主要原因便是過於心急,不計民力,強行而爲。以至於地方官員,強迫百姓沒日沒夜的埋頭苦幹。這些工程是一個個官員用鞭子刀子逼迫百姓不計生死地勞作,踩在屍橫遍野的屍體上強行完成的,稱之爲弊在當代、功在千秋亦不爲過。

李世民微笑頷。

那此迂腐的人士面面相覷,眼睛瞪得銅鈴般大,但有了杜如晦、魏徵的力挺,這些人又哪敢冒出來受到衆所唾棄呢?

“陛下,正如魏大人說的一樣,楊廣的眼中只有自己的豐功偉績,那裡能夠理解百姓的苦!臣記得陛下與太上皇說過一句話的一句話很經典……”到了關鍵的時刻,秦風故意止住不說。

李世民眼睛彎成了一條線,故作不知道:“朕說過的話很多,不知你指的是哪句話。”言下之意,他說了很多經典的話了。

秦風心下暗笑道:“陛下當時向太上皇說‘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哦?虧你還記得,若你不提朕都忘記了。朕就說嘛……楊廣身爲皇帝站在萬萬人之上,自以爲能夠主宰一切,卻不知正是因爲有萬千百姓在,他才能成爲一國之君。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最終會被百姓推翻。”說到最後,李世民莫名其妙的自戀了起來。

秦風無語至極,一字一句,甚至連停頓都與當日沒有絲毫差錯,還說什麼“朕都忘記了”。

房玄齡、杜如晦相互望了一眼,大家都知趣的沒有說話,他們這個皇帝算是難得的英主,但是有一點卻讓兩人至始至終都接受不了:特別自戀,時不時的就會誇自己幾句,讓他們都爲之臉紅,當事者卻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樣。

“楊廣敗就敗在過於心急,不明白欲則不達的道理。他不知民情、不體恤民心,前朝纔有二世而亡的下場。《道德經》有云:治大國,若烹小鮮,故而在開江南時,臣認爲我朝當懷謹慎之心、愛民之心,一步一個腳印去執行,對於歷朝歷代開之事,我們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最終,使這項千秋偉業成爲後世開荒野的典範。”

說到了這兒,秦風總結性的說道:“‘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唯有如此,才能使大唐有前進途中少走彎路。”

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滿朝文武露出了動容之色。

“好一個‘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此話真乃治世名言。”李世民眼中登時一亮。不知爲何他對於這名言警句特別有感覺。李世民越是咀嚼,越覺得意蘊悠遠,他大爲讚歎:“若我大唐官員都以此爲戒,我大唐必將更爲富強。秦愛卿,回頭你親筆題字,將這二十七字寫下,朕要將這二十七個字掛在皇宮太極殿的正殿之上,朕要讓所有早朝官員引以爲戒。”

秦風有些汗顏,但也坦然接受了下來。

這本來是李世民的警示名言,但此事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

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情,都等到生以後才警覺過來,可事情都已生,警覺又有什麼意義?唯一的作用無非是亡羊補牢,至於爲時未晚,那是屁話。

在怎麼爲時未晚,失去的羊都不可能回來,更何況在國家大事上失去的遠遠不只是一隻羊那麼簡單。若人人能夠做到“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那絕對是大唐之福。

經過今天早朝,開大江南之事在李世民默許,房玄齡、杜如晦、魏徵三名宰相認同的情況下,個別幾個反對的朝臣又豈能阻礙大勢?

關係到大唐萬世基業的決議就在秦風的提議下,在滿朝文武的贊同中定了下來。

事情拍板後,雷厲風行的李世民即刻下旨,命令尚書省挑選精幹之臣,從長安前往江南各地考查調研,爲大開尋找有效的佐證,並着令江南各郡抽出一畝之地試行一年兩季的水稻種植方法。

與不過決定此議的人,除了秦風之外,沒有一人想象得到這開江南將會給大唐帶來何等翻天覆地的變化。

即便是後來李世民因年事高,退位以後,子孫問他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幾項決定是什麼。

李世民毫不猶豫的回答:“重用秦風,開大江南……”

第512章:暴風雨前第466章:聚合無常第008章:孔穎達的看重第235章:準軍備戰第381章:突利,死不得第040章:遇到碰瓷的了第511章:天羅地網第183章:一網打盡第337章:神話第043章:與程妖精對練第319章:不忘初心第186章:替李世民背黑鍋第134章:決賽之終章第196章:降服神駒第200章:放下的智慧第011章:朕信了第432章:流雲第013章:帝王心術第059章: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第591章:騙鬼的大勝第474章:娥皇女英共侍一夫第317章: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006章:天生麗質難自棄第090章: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第280章:軍政兩不誤第276章:碩果累累第154章:秦瓊教子第505章:花名冊第411章:大勢已去第025章:天作之合第280章:軍政兩不誤第543章:自毀前程第116章:敲詐第256章:杜如晦的感激第147章:發財了第163章:逼婚第075章:錦瑟第484章:不屈之志第502章:侯君集 二第090章: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第一百零七章:開導第357章:誰爲先鋒第269章:夫妻夜話第133章:決賽之歸屬第337章:神話第331章:壯哉、悲哉、惜哉第062章:那一戰的風情第415章:醫者仁心第591章:騙鬼的大勝第544章:特赦第165章:買房第497章:白首不分離第326章:樂極生悲第582章:攻城?第251章:皇帝偏心的結果第543章:自毀前程第574章:野望第524章:晉州異女第339章:悔之晚矣第382章:背水一戰第143章:碧水坊第495章:自殺謝罪第142章:美人心計第089章:捷報抵長安第031章:戰略縱深第671章:提點第481章:我可以第239章:虎嘯皇宮第313章:賊心不死第202章:秦府親事第427章:喪家之犬第379章:魚與熊掌可兼第538章:開發江南之議第180章:破第062章:那一戰的風情第561章:下馬威第574章:野望第551章:星辰乍現第350章:異想天開第562章:戰第501章:侯君集第385章:失敗者的覺悟第505章:花名冊第052章:魏徵的瘋狂第159章:扁鵲神針第一百零五章:內訌第447章:破營第177章:沉不住氣第281章:李承乾駕到第532章:娥皇女英第456章:悲喜兩重天第424章:毒蛇出洞第552章:姐妹花第537章:議國策第200章:放下的智慧第301章:甕中之鱉第202章:秦府親事第507章:侯君集下獄第179章:毒第087章:縱論成敗
第512章:暴風雨前第466章:聚合無常第008章:孔穎達的看重第235章:準軍備戰第381章:突利,死不得第040章:遇到碰瓷的了第511章:天羅地網第183章:一網打盡第337章:神話第043章:與程妖精對練第319章:不忘初心第186章:替李世民背黑鍋第134章:決賽之終章第196章:降服神駒第200章:放下的智慧第011章:朕信了第432章:流雲第013章:帝王心術第059章: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第591章:騙鬼的大勝第474章:娥皇女英共侍一夫第317章: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006章:天生麗質難自棄第090章: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第280章:軍政兩不誤第276章:碩果累累第154章:秦瓊教子第505章:花名冊第411章:大勢已去第025章:天作之合第280章:軍政兩不誤第543章:自毀前程第116章:敲詐第256章:杜如晦的感激第147章:發財了第163章:逼婚第075章:錦瑟第484章:不屈之志第502章:侯君集 二第090章: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第一百零七章:開導第357章:誰爲先鋒第269章:夫妻夜話第133章:決賽之歸屬第337章:神話第331章:壯哉、悲哉、惜哉第062章:那一戰的風情第415章:醫者仁心第591章:騙鬼的大勝第544章:特赦第165章:買房第497章:白首不分離第326章:樂極生悲第582章:攻城?第251章:皇帝偏心的結果第543章:自毀前程第574章:野望第524章:晉州異女第339章:悔之晚矣第382章:背水一戰第143章:碧水坊第495章:自殺謝罪第142章:美人心計第089章:捷報抵長安第031章:戰略縱深第671章:提點第481章:我可以第239章:虎嘯皇宮第313章:賊心不死第202章:秦府親事第427章:喪家之犬第379章:魚與熊掌可兼第538章:開發江南之議第180章:破第062章:那一戰的風情第561章:下馬威第574章:野望第551章:星辰乍現第350章:異想天開第562章:戰第501章:侯君集第385章:失敗者的覺悟第505章:花名冊第052章:魏徵的瘋狂第159章:扁鵲神針第一百零五章:內訌第447章:破營第177章:沉不住氣第281章:李承乾駕到第532章:娥皇女英第456章:悲喜兩重天第424章:毒蛇出洞第552章:姐妹花第537章:議國策第200章:放下的智慧第301章:甕中之鱉第202章:秦府親事第507章:侯君集下獄第179章:毒第087章:縱論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