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關西商行
伊裡河谷的牧民和農場主們,期待還在牧場裡忙和的朱管事,繼續做一個穩定農牧產品市場價的中流砥柱。
眼見着,馬上就要秋收了。
因爲絲綢之路,伊裡河谷的農業受到中原和西域文化的雙重影響,糧食種植的種類很豐富。
最常見的是大麥和小麥,也有農場會種,粟、高粱、豆類和少量的水稻。
田畝多的農場主們,就盼着今年豐收後,能賣給冤大頭一個好價錢。
冤大頭.朱總管:燒酒坊早已落成,坐等收糧開造。
而住在天馬城、銀月城、風語城城內的中產階級與貴族土豪們,則更期待關西商行一個月一次的上貨季。
這不,又到了每個月的那兩天。
守城的士兵們遠遠的,就看見了由數百青壯護送的五十多車貨物往城裡駛來。
對於關西商行用清一色壯勞力運貨的行爲,他們已經司空見慣,基本不設防了。
眼巴巴的盼着這些人,趕緊的開門營業。
就最近兩個月的經驗來看。
關西商行上貨一次,頂多營業三天。
守城士兵表示:守城數十載,從未見過這麼囂張,這麼能摟錢的商行。
只聽,守城士兵朝着城內一聲嘶喊:“關西商行的貨車入城咯.”
大街上,剛剛還閒庭信步,漫不經心閒逛的城民,當即撒丫子往城內最大的一間二層樓商鋪跑去。
“呼啦啦”
跟風者一大羣。
有一個身形約莫有一百八十斤重的女奴,擠開人羣,閃現在排隊現場。
靈活得不像個胖子!
當她搶到隊伍第七名的排隊位置後,身體還在顫抖。
好險,好險。
終於趕上了!
心情大好的她,就和排在她前面的人閒談起來:
“你們是從哪裡得了消息的?這搶位置的速度也太快了些吧?”
對方搖頭:
“不是反應快,前面的幾人都和我一樣,已經在這商行的門口坐了一上午了。”
排在第三名的三十歲左右的中年女奴,忍不住抱怨:
“不死守着怎麼辦?上個月,我就晚出來了半個時辰,結果什麼都沒有搶到。
我們主子說,這回要是還買不到廁紙,就把我送給莊子裡的七十歲的老鰥夫。”
有人爲她抱不平:
“好狠心的主子!你這個年紀也不算老,還給能主家幹好多年活兒呢。怎麼能輕易就把你配了老鰥夫?”
也有人站在女奴主人角度說話:
“那是因爲你們沒有用過廁紙,但凡用過那種軟和又有韌性的廁紙,再也不想用其它。你家主子好不容易纔過上有廁紙用的日子,因爲你的慢吞吞,如廁又得遭罪了。”
好吧。
各說各有理。 話題這會兒聚焦在了廁紙上。
“嘖嘖,一刀的廁紙,還不夠一人用十天的。結果關西商行還規定每人一次限購十刀紙,家裡主子十幾個甚至更多的,十刀紙都撐不過半個月。”
“廁紙撐不到,其它也難啊!我們主子洗澡、洗手、洗臉用香皂,現在還指定所有的衣裳用花香味的香皂洗。這回爲了搶購香皂,一次就派了五人來排隊。”
“廁紙和香皂雖然限購,但只要擠到隊伍前面兩百人都是有希望的。茶磚纔是讓人又愛又恨,這麼大一個商行一個月只有兩百塊的量,還得等阿吾勒(首領)府上先選購,輪到我們的也不知道還剩幾塊了!”
“我說,你們別抱怨了,至少茶磚還有希望搶到一兩塊。這商行二樓的珍品,根本就沒在市面上流通。你們知道,那上面賣的是什麼不?”
“不知道啊,你要知道就和我們說說,也讓我們開開眼。”
“我有幸伺候我們家夫人與阿吾勒(首領)夫人在一個月前上過一回二樓。上面陳列的都是絲織品!你們知道蜀錦不?一匹要價黃金百兩!攏共就一匹,要不是阿吾勒(首領)夫人在,其餘十幾個貴夫人肯定會搶得打起來。不過,她們最後也買到了價格相當的心儀的雙面繡。”
此話一出,驚得女奴們嘴巴能塞進一個雞蛋:
“那蜀錦是用金線繡上去的嗎?一百兩黃金都能買到一匹上乘的汗血寶馬了。”
“錦緞金貴,我們都懂,但憑什麼一副刺繡也賣這麼貴?”
見過世面的女奴表示:
“你們再等等,過幾日秋收宴上就能見到穿蜀錦的阿吾勒(首領)夫人了。只要見過那衣料的,就會知道到底值不值這個價。
刺繡貴也是有緣由的,不是給你們說了人家賣的是雙面繡麼?我家夫人用八十兩金子,買到的是一副可做屏風的金童玉女雙面繡。
正面是三位金童,背面是三位玉女,每個孩子約莫兩三歲,那長相、衣着和神態都很喜慶。把我們夫人愛得,天天守着都看不夠。
還有位夫人花了一百八十兩金,買了副,和真人大小的四仙女下凡雙面繡送給家裡的老爺。聽說,收了仙女下凡雙面繡後,那位夫人家的老爺送了一個有三千多匹馬的馬場作回禮!”
衆女奴:“嘶”
李姐不了,不能李姐。
貴人家的事,少打聽。
聽多了心塞!
齊齊吐了一口氣。
年長的女奴感慨:
“這關西商行好東西多,但我這個廚娘最喜歡的還是蜂窩煤。一天四餅,主子一大家人的飯菜,洗澡水都能燒。”
“說到蜂窩煤,我也有話說”
女奴們就着蜂窩煤這個話題,展開了對其三百六十度的讚賞。
誰做飯,誰知道。
大熱的天,廚房當差最難的就是燒火的。
用上蜂窩煤後,都可以少發一個燒火丫頭的工錢。
八里城行商:這個蜂窩煤的買賣,我可太喜歡的,可惜沒爭取到天馬城、銀月城、風語城這三個城池的經銷權。
女奴們在隊伍前面嘰嘰喳喳,排在隊伍中間的是男奴們(伊裡河谷有資格住進城裡的,大部分家中都有奴隸)。
男奴們與前後排隊的同行對視一眼。
輕易就從對方的眼神裡讀取了某種信息。
三三兩兩很快就湊成一個小圈子,頭碰頭竊竊私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