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黑油山
離田字城六百里路,實在算不得遠。
用了野馬代步,朝發夕至!
夕陽下的戈壁荒漠,很有幾分悽美與孤絕。
稍稍靠近目標山頭,就能聞到空氣中那股刺鼻的、類似臭雞蛋的氣味。
衆人在牧民的帶領下,來到了他之前取瀝青石的黑油山。
甘明蘭圍着這片黑油山走了一圈才發現,這個山與平時所見的岩石或泥土山完全不一樣。
估摸應該是在億萬年前因爲地殼變動,地,裂開了!
藏在地下的石油通過裂口往上冒。
而冒出來的石油,經過風吹日曬,時間一長就凝結成了一座座的瀝青小山丘。
這些小山丘附近幾乎是寸草不生。
牧民給大夥兒指了指漏油的地方,捂着鼻子再不肯停留,確認完成帶路任務後就打馬離去。
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到不見蹤影,古將軍才終於忍不住開口問:
“大將軍,咱這回是不是又撈着了什麼好東西?”
一路的猜想,得到了確認後,甘明蘭只覺脣乾舌燥,忍不嚥了咽口水。
她的聲音裡,有她自己都未察覺的激動:
“確實是撿到寶了!這個黑油叫石油!古人也把它叫做:石漆、石脂水,還有叫泥油、猛火油的。宋時沈公就在《夢溪筆談》裡,將其命名爲石油。”
古將軍等人也就這幾年,通過掃盲班才認識了幾百個字。
他們怎會知道什麼宋時的沈公?還《夢溪筆談》!
就有人問:
“是這個叫沈公的人,每天早上起來把夢境裡的經歷用筆寫下來,然後整理成的書麼?”
其餘人恍然大悟:
“沈公果然厲害,夢裡都知天文地理!”
“果然在歷史上留名的人,都不一般!”
“大將軍威武,這麼冷門的書,都能記得裡面的內容!”
衆人:又是對大將軍頂頂膜拜的一天!
甘明蘭:“.沈公出生江南官宦世家,自幼聰慧好學,對天文地理、氣象農學等多領域皆有過研究。還曾在北宋時期擔任過多種官職,包括翰林學士、三司使等。
他晚年辭官歸隱潤州,其居住的院子名爲‘夢溪園’!文人的朋友就沒有白丁,沈公就將自己在園中與友人聊天內容記錄下來,編撰成書,命名爲《夢溪筆談》.”
北宋在邶國之前還未拐彎,這本書在前朝不僅繼續被刻印和銷售,還出現了多個版本。
左文康的藏書中,就有一本。
甘明蘭坐月子期間無聊,才通讀完沒幾天呢。
衆將士:哇,大將軍果然厲害,不僅知道書裡的內容,連書名的出處都知曉!
甘明蘭接着給這羣半文盲科普:
“石油它最大的特色就是遇火就燃,火勢極猛!你們想想看,如若把這些油做成燃燒彈,亦或是做成一種可以噴火的兵器,殺傷性如何?”
衆將士:
“嘶”
“守城用?潑到爬牆的敵軍身上?”
“攻城也可以用!向城內投上幾百上千個燃燒彈,鐵定能火燒連城!”
“呼哧.好想見識見識這個燃燒彈的厲害” ωwш ★Tтkan ★¢○
“聽起來就是一種很不得了的新式兵器!”
“.” 衆人看向剛剛還嫌味兒臭,又黑乎乎的石油,眼神比看黃金還要炙熱。
甘明蘭繼續科普:
“沈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石油燃燒時產生的油煙可以用來制墨,這種墨被稱爲“延川石液”,其質量優於傳統的松木炭黑墨。此外,石油加熱到一定濃度後,還可以當做一種防水的塗料用。”
衆人剛剛走失的下巴,聞言又控制不住尖叫:
“這個石油可以做墨條?比松煙墨還好?我剛在一個文房四寶行商的鋪子裡,給我家三弟買了一盒六條裝的松煙墨,就花了我十兩銀!”
“加熱還能當防水的塗料?”
“昂滴乖乖,這哪兒是黑油,這比金礦都金貴呀!”
甘明蘭接着給他們安利石油的妙用:
“石油裡的各種物質都得用,還可以用蒸餾的法子把它裡面的油水提煉出來,提煉後的油水用來做燃燒彈的威力更猛。
提煉過後的油渣,就是瀝青石融化的原料,它是一種粘性很強的膠質物,只要往這些膠質物裡摻入一些沙子、碎石頭和硫磺,就可以用來鋪路。”
衆將士:
“啊?”
“啊!”
他們的腦回路,完全跟不上這麼有科技含量的話題。
關西十衛之間是沒有官道的。
也就是他們這些駐軍往返次數多了,生生在戈壁灘和沙漠中蹚出了路來。
但這些土路,會被春冬季氾濫的沙塵暴破壞,不經常走的人很容易迷路。
關西現在有田字城和八卦城,今後往來這條路上的行商會更多。
他們還想與江南的繁榮比肩,馳道絕對不能拖後腿!
但他們對馳道的概念,還停留在現有的石板路、青磚路、泥土路和砂石路上。
甘大將軍現在提出了用瀝青碎石鋪路,他們不知道是該相信呢,還是該相信呢!
甘大將軍言之鑿鑿:
“現在午時前後一個時辰還是暴曬的,是有這個施工條件的。”
爲啥要頂着烈日鋪瀝青路?
這還是前世,甘明蘭通過新聞聯播得到的科普。
記得有一年的的暑假熱出了新高度,記者在酷暑中,採訪了幾個在高速路上鋪瀝青路的工人。
爲了說明那個工作環境的溫度有多高。
工人們就在正在攪拌的瀝青碎石裡,埋了用錫紙包的幾個紅薯,沒過多久,紅薯挖出來已經被烤熟了。
記者就問,爲什麼要在這樣的高溫天氣裡鋪路?
那些鋪路工人道,高溫環境下,瀝青的粘性更強、流動性更好,更容易攤鋪和壓實。
裡面還涉及到了熱量損失、耐久性等諸多因素。
偶爾看新聞還是很有用處的。
眼下到了關鍵時刻,就派上了用場!
至於瀝青路遇到高溫容易軟化的問題,可以通過及時灑水降溫,又或是來年春天在路的兩旁種植一種可以遮陰的大樹來緩解一二。
沒有那麼多完美的方案,只能是出現問題再解決問題。
在甘明蘭的一再保證下,衆人當即扛着麻袋撿了一大堆的瀝青石當寶貝往回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