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修路的深層原因

“哦?長孫大人請講!”雖然很討厭這個陰人,但李愔卻不得不接下對方的問話。李世民和文武官員也都看向兩人。

“這水泥的確神妙,但不知造價幾何?”長孫無忌微微一笑,一下子就問到了關鍵。剛纔還在興奮的李世民等人也都冷靜下來,一臉緊張的看向李愔,這水泥好是好,可好東西一般都是很貴的,如果水泥的造價過高,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李愔微微一笑,作爲一個後世人,哪會不知道貨物性價比的重要性,雖然他不瞭解水泥的材料和人工費用,但白清這個主事人卻一清二楚,所以李愔向白清一招手,然後說道:“長孫大人問的好,水泥的燒製方法雖然是我提供的,但具體操作卻是由白署丞來做的,所以還是由他向大家介紹一下。”孔穎達等人聽到水泥竟然是李愔發明的,心中都是遲疑不定,怪不得這件事由李愔來負責。

白清激動的腿都在打哆嗦,顫顫巍巍走到場中,向李世民和百官行禮道:“將作監署丞白清,拜見吾皇萬歲,參見各位大人。”

“快快平身,這水泥造價幾何?”李世民有些急切的問道。

“啓稟陛下,這水泥用到的材料都很普通,價格也都很便宜,只是煅燒時很費木炭,耗費都在燃料上。”說這裡時,白清用手指了一下那塊立着的水泥板道,“如這塊水泥板,用到的水泥再加上沙石,造價大概在十五文左右。”

“十五文?”李世民眉頭一皺,這個價格可不低啊,要知道現在的糧價也不過五文錢一斗,如果要修一條從長安到洛陽的水泥大道,大概估算一下,最少也要四五百萬貫!而大唐一年的稅收纔有多少,修幾條水泥路就全都沒了。

“父皇,白署丞說的只是現在的造價,如果以後大規模燒製水泥的話,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兒臣估計絕對不會超過十文,而且隨着以後工藝的改進,價格還有下降的空間。”李愔上前一步保證道,他的話也立刻得到了白清的贊同。

“若是能瘵價格壓到十文之下,我大唐就算是拼着虧空,也要將道路修建起來,這可是保我大唐萬世永存的聖舉啊!”房玄齡一聽,再也忍不住了,無比激動的站出來說道。

聽房玄齡這麼一說,不少目光長遠的官員也紛紛贊同,上前請李世民下旨,由工部負責擴大水泥的生產。有些性格謹慎的大臣也沒有反對,只是提出可以先試修幾條路看看效果,如果可行的話,再大肆修建也不遲。

李世民也很爲難,國庫裡本來就不是很富裕,他心裡又一直想找機會征伐高句麗,吐蕃那邊也不太平,不知什麼時候就會爆發大戰,大唐雖然家大業大,但處處都要用到錢。他又何嘗看不到道路的重要性?可要是大唐拼着幾年的虧空修路,到時可就什麼事都做不了了,而且大唐對外也要採取守勢,這對於一個野心極強的帝王來說,的確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思量了好長時間,李世民也沒下定決心,最後只是說道:“水泥是一定要擴大生產的,道路也一定要修,不過這個花費還是太大,容朕考慮幾天再說吧!”

李世民說完之後直接就散了朝,這次也沒叫什麼人留下,徑直乘御駕回宮了。下面的文武官員也都散了,不過有些好奇心重的人還不捨得走,圍着水泥作坊想看看水泥的生產過程,可是出於保密的原因,都被李愔出面請了出去。

一般官員倒也好辦,李愔上前一說人家也就出去了,有些甚至根本不用李愔親自去請,聽說水泥作坊要保密,立刻很自覺的出去了。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眼色,而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這個人竟然不是程咬金那種潑貨,而是一個身着紫服的三品文官。

李愔從剛開始就注意到這個人了,而且他與對方也認識,只是礙於情面,他不好意思上去趕人。本以爲憑這個人的身份,看到自己在這邊趕人,會很自覺的離開的,但沒想到的是,直到其它官員都離開了水泥作坊,這個人還是笑眯眯的站在那裡。

李愔無奈,只能硬着頭皮走上前去,一躬到地這才說道:“小侄參見房伯父!”別看李愔貴爲皇子,但房玄齡卻是和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老人,私下裡李世民都是和他們平輩論交,所以只要不是正式場合,李愔對房玄齡這些老臣都是以長輩稱呼。

“呵呵,六郞是來趕老夫出去的?”房玄齡一笑道。

李愔卻在心中腹誹,既然你都知道,那爲什麼還如此不知趣?可是這些也只不過能在心裡想想,他可不敢當面說出來。

“房伯父言重了,這裡對別人來說當然是保密的,可對您老人家當然用不着。”李愔口不對心的笑道。

“行了,樑王殿下就不要在我面前耍你那些小花招了。”李愔的那點小心思,怎麼可能瞞的過他這個官場老狐狸的雙眼?他之所以留在這裡,當然是有事要找他,李愔也隱隱約約猜到了這一點。

房玄齡斟酌了一下,然後又說道。“樑王殿下對修路之事如何看?”

李愔卻是一愣,沒想到房玄齡留下來就是問修路的事,這可和水泥不是一個性質,水泥再怎麼說也只是一個利國利民的新東西,他獻上去只有功而沒有過,但修路就不同了,這可是關係到大唐根基的政事,他這個皇子沒有李世民的允許,是不能妄議朝政的。房玄齡在朝堂上打滾這麼多年,不會連這個也不清楚,那麼他這麼問自己到底是什麼意思?

李愔一時猜不透房玄齡打的什麼主意,幸好他反應快,愣了一下急忙笑道:“房伯父你這可問錯人了,我一個閒散之人,哪裡懂得朝堂之事?”

房玄齡炯炯有神的雙眼一直觀察着李愔的一舉一動,看到李愔反應如此之快,心中也是暗暗讚賞。做爲大唐的丞相,觀人之術可是爲官的基礎,從上次小學李愔背三字經開始,房玄齡就已經注意到了李愔,經過這段時間直接或間接的接觸,房玄齡可以斷定,在太宗諸子之中,如果論才能與聰慧,幾乎無人能及的上李愔。

可惜,李愔和李恪這兩個最出色的皇子,身上卻流着兩朝皇家血脈,這就註定他們與大唐的皇位無緣!房玄齡想到這裡,心中也是暗歎一聲,李世民雖然還年輕,太子也早早選定,但這幾年太子的表現卻讓許多大臣不滿,李世民心中也動了易儲的念頭,房玄齡做爲李世民手下最重要的謀士之一,當然也爲這個問題煩惱。

想到這些煩心事,房玄齡情緒有些低落,也就無心再和李愔轉圈子,於是開門見山道:“六郎,這次我是有要事和你商量,你也別有那麼多的顧及,怎麼想的就怎麼說,你稱我一聲伯父,那今天老夫就賣個老,咱們就當是長輩和晚輩聊天,你看如何?”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李愔還能說什麼,而且自己與房玄齡無怨無仇,以他當朝第一人的身份,也用着對自己耍什麼陰謀手段,於是李愔也就不再打哈哈,轉而正色說道:“既然伯父這麼說,那小子就說一下自己的淺見。”

李愔說到這裡頓了一頓,看房玄齡聽的認真,於是接下去說道:“修路當然是百年大計,道路的重要性小侄也就不多說了,以伯父多年爲官的經驗,想必看的比任何人的都清楚,所以小倒認爲,這路是一定要修的,但這路不是一兩天就能修起來的,所以不能急於一時,可以在劍南或其它重要之地,先修幾條主幹道試行,等時機成熟之後,再大肆修建不遲。”

李愔話說的很婉轉,剛纔房玄齡對修路可是十分熱心的,態度也十分的激進,甚至說要拼着幾年虧空也要將路修起來。當然李愔就有些奇怪,按說以房玄齡的穩重,應該不會如此激進纔是,更加奇怪的是,他這一說法竟然還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呵呵,看來賢侄是覺得老夫太過激進了一些吧?”房玄齡當然聽出李愔的話外之音,卻也絲毫不生氣,反而微笑說道。

“小侄不敢!”李愔急忙躬身施禮,嘴上雖然說不敢,但意思卻剛好相反。

“唉!其實老夫又何嘗不知道這事急不來,但爲了我大唐社稷,我卻又不得不急啊!”房玄齡忽然長嘆一聲,說出一句讓李愔感到無比震驚的話。

“伯父此話怎講?”李愔震驚過後,卻又是一頭的霧水,現在纔是貞觀十年,正是國家強盛百業興旺的時候,甚至被後人稱之爲‘貞觀之治’,是歷史上有名的盛世之一,歷史上也沒聽說有什麼事情能威脅到大唐的江山社稷啊?

“六郎可知陛下之志?”房玄齡沒有回答李愔的問題,反而又問了一個讓李愔摸不到頭腦的問題。

“這……”李愔遲疑了一下,他忽然發現,雖說自己是李世民的兒子,可要是論對李世民的瞭解,還真比不上房玄齡,畢竟人家可是皇帝老爹手下的頭號重臣,自己這個皇子十天半月還不見李世民一面,而房玄齡幾乎天天和他在一起議事。

“陛下乃一代雄主,與秦皇漢武相比亦毫不遜色!”房玄齡說到這裡,語氣轉爲高亢,“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將大唐周邊所有強敵掃平,爲你們這些後輩留下一個太平盛世,現在突厥已滅,北方草原亂成一團,吐谷渾也已被平定,只剩下東南的高句麗還未征服,雖然這兩年吐蕃日漸強盛,但在太宗陛下心中,最想征服的還是高句麗,當年高句麗趁着中原內亂,佔據了遼東,前隋煬帝幾次征伐,卻都是無功而返,反而使得數十萬大漢兒郎戰死遼東,每每講到此處,陛下都爲之扼腕嘆息……”

房玄齡不愧是大唐丞相,對李世民的想法十分清楚,在他的解說下,李愔也明白了房玄齡迫切想要修路的原因。原來這段時間大唐外無強敵,國內也十分安穩,李世民也動了征伐高句麗的心思,房玄齡和李靖雖然全都反對,但卻無法改變李世民做下的決定。

正當房玄齡感到無計可施的時候,李愔忽然發明了水泥,這讓房玄齡靈機一動,想到如果大肆修建全國道路,肯定會耗費大量錢財,就算是大唐的國庫也拿不出多餘錢糧支撐大規模的征戰,這不但可以極大的改善大唐的交通狀況,而且還能拖延征伐高句麗的時間,可謂是一舉兩得。畢竟修路可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再加上修完路積蓄實力的時間,這一下七八年的時間就過去了,到時說不定李世民已經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正是有此打算,所以他才如此積極的贊成修路。

政治果然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事,搞政治的人更是沒有一個簡單人物!聽完房玄齡的解說後,李愔心中不禁哀嘆道,本來一件挺簡單的事,可一到房玄齡這些人手中,卻又變得無比複雜,誰能想到修個路竟然還牽扯到征伐高句麗的事?

第735章 六哥你沒病吧?第704章 政變第5章 登州別駕第524章 解剖研究第686章 抵達椰城第457章 發展迅猛的臺灣第395章 武媚娘進王府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118章 另立王妃?第627章 衛生問題第23章 長安態勢第57章 開家冷飲店第696章 殺與被殺第111章 王兄,好久不見第372章 聲東擊西第346章 倭國的手雷第355章 倭國銀山第5章 登州別駕第41章 李愔的坑,人人願跳第244章 白玉印章第461章 遷移逃民第94章 蕭瑀是大唐第一號反賊第632章 李恪啓航第305章 登州的準備第295章 李世民要滅吐蕃第170章 拒絕的背後第524章 解剖研究第713章 甘露殿第67章 李愔要謀反?第686章 抵達椰城第311章 備用計劃第71章 推廣酒精第496章 母女相見第128章 打壓之始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670章 惹楊妃生氣第223章 不知道能不能化而爲鵬?第73章 煙花絢爛第108章 李愔的新婚之夜第22章 女眷們的詩會(上)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250章 李貞惹下的禍事第58章 殺豬吃肉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473章 教育系統第241章 二堂叔第318章 飢餓的金城(上)第284章 蕭皇后來了第639章 異國婚禮第330章 易燃的船帆第610章 三姐妹第208章 用雙手打下一片江山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753章 五皇聚首第103章 想殺人的感覺第540章 登陸天竺大陸第646章 君士坦斯二世第676章 消失的呂萬船隊第493章 沿着李愔的腳步第48章 侃暈王公子第425章 南方的‘大島’第244章 白玉印章第270章 兄妹相見第290章 解剖學第177章 李愔要獨自離開長安第506章 陷阱第63章 又一支船隊第107章 角力第561章 家庭瑣事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166章 家中東窗事發第367章 崑崙奴破陣營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92章 新羅與百濟第288章 風癱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623章 袋鼠肉的功效第112章 我們都是守法之人第106章 鬧洞房第722章 兕子知道了第76章 最後一戰(上)第46章 整合資金起建水泥廠第676章 消失的呂萬船隊第289章 醫學院第7章 去小學讀書第735章 六哥你沒病吧?第88章 冶鐵鍊鋼(上)第525章 採兒的急智第89章 冶鐵鍊鋼(下)第108章 賣奴隸的杜爾老爹第259章 一家三口?第36章 文心發火第285章 暕兒~,是暕兒!第708章 馬爾馬拉海戰第291章 柳暗花明第622章 澳洲的天花第108章 李愔的新婚之夜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544章 招收女學生第670章 惹楊妃生氣
第735章 六哥你沒病吧?第704章 政變第5章 登州別駕第524章 解剖研究第686章 抵達椰城第457章 發展迅猛的臺灣第395章 武媚娘進王府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118章 另立王妃?第627章 衛生問題第23章 長安態勢第57章 開家冷飲店第696章 殺與被殺第111章 王兄,好久不見第372章 聲東擊西第346章 倭國的手雷第355章 倭國銀山第5章 登州別駕第41章 李愔的坑,人人願跳第244章 白玉印章第461章 遷移逃民第94章 蕭瑀是大唐第一號反賊第632章 李恪啓航第305章 登州的準備第295章 李世民要滅吐蕃第170章 拒絕的背後第524章 解剖研究第713章 甘露殿第67章 李愔要謀反?第686章 抵達椰城第311章 備用計劃第71章 推廣酒精第496章 母女相見第128章 打壓之始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670章 惹楊妃生氣第223章 不知道能不能化而爲鵬?第73章 煙花絢爛第108章 李愔的新婚之夜第22章 女眷們的詩會(上)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250章 李貞惹下的禍事第58章 殺豬吃肉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473章 教育系統第241章 二堂叔第318章 飢餓的金城(上)第284章 蕭皇后來了第639章 異國婚禮第330章 易燃的船帆第610章 三姐妹第208章 用雙手打下一片江山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753章 五皇聚首第103章 想殺人的感覺第540章 登陸天竺大陸第646章 君士坦斯二世第676章 消失的呂萬船隊第493章 沿着李愔的腳步第48章 侃暈王公子第425章 南方的‘大島’第244章 白玉印章第270章 兄妹相見第290章 解剖學第177章 李愔要獨自離開長安第506章 陷阱第63章 又一支船隊第107章 角力第561章 家庭瑣事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166章 家中東窗事發第367章 崑崙奴破陣營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92章 新羅與百濟第288章 風癱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623章 袋鼠肉的功效第112章 我們都是守法之人第106章 鬧洞房第722章 兕子知道了第76章 最後一戰(上)第46章 整合資金起建水泥廠第676章 消失的呂萬船隊第289章 醫學院第7章 去小學讀書第735章 六哥你沒病吧?第88章 冶鐵鍊鋼(上)第525章 採兒的急智第89章 冶鐵鍊鋼(下)第108章 賣奴隸的杜爾老爹第259章 一家三口?第36章 文心發火第285章 暕兒~,是暕兒!第708章 馬爾馬拉海戰第291章 柳暗花明第622章 澳洲的天花第108章 李愔的新婚之夜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544章 招收女學生第670章 惹楊妃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