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發展迅猛的臺灣

李愔來到基隆後,立刻將各級機構的官員,以及臺灣所有縣的縣令全都召集過來開會,其實也沒什麼大事,只是李愔想要具體瞭解一下臺灣各地的情況,然後再做出一個總體的發展規劃,爭取將臺灣的建設進度加快,只有臺灣本地的實力強了,到時纔有更多的力量向外發展。

李愔現在還兼任着臺灣刺史,不過他這個刺史卻只掛名不管事,真正管理臺灣的卻是被他任命爲別駕的崔巍。對方是崔玉和崔夢雪的堂叔,也算是李愔的親戚,再加上他這個人才能卓著,將臺灣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且對李愔的命令也都會不折不扣的執行,所以頗受李愔的信任。

另外除了崔巍外,還有擔任警察總長的朱猛,都察院長的陳宮,他們兩人本來都是楊暕最信任的人,後來被舉薦到李愔手下,結果被他委以重任,一個管理治安,一個負責都察官員的操行,而且這兩個部門都是李愔新設立的,位置十分重要。

李愔將崔巍、陳宮和朱猛召集過來,另外還有一些主管商業、稅收、漁政、農業等各級官員,以及各縣的主管官員,也都參加了這次會議。而在會議的一開始,李愔就要求這些官員將各自部門這一年來的工作,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向自己彙報一遍。

臺灣現在分爲臺北、臺南、臺中、臺東、澎湖五個縣,這比後世的臺灣省上的縣要少了許多,另外這五縣的名字雖然與後世的臺灣縣區名字相同,但其實面積要比後世大的多。甚至除了澎湖外,其它四個縣的位置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比如以臺東縣爲例。它的位置與後世的位置並沒有絲毫的重合,而是包括了後臺的花蓮縣的全部。南投縣的大部,以及高雄縣的一部分。至於後世的臺東縣,則全都被劃到了臺南縣境內。

現在臺灣境內的漢人已經超過了五十萬人,奴隸數量更是超過兩百五十萬。不過在漢人之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流動人口,或從商或做工,經常來往於臺灣與大陸之間,很多人都是在大唐好邊上了戶籍,然後在臺灣這邊也取得了戶籍。兩邊都有房產。

現在的臺灣主要還是以農業、漁業、以及食品加工和港口貿易爲主要經濟支柱,其中農業主要是以大種植園爲種,以臺南縣最爲集中,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種植園和農場,主要以種植甘蔗和水稻爲主,另外也有種植茶葉、臭蒿等經濟作物。據崔巍的統計,現在臺灣從事種植園的漢人已經超過了十萬,而種植園中的奴隸人數更是超過一百五十萬,算是臺灣從業人口最多的一個行業。

至於漁業。臺灣這邊完全都是商業捕撈,大都是一些漁業大戶組成自己的捕撈隊,然後用拖網進行大規模捕撈,獲得的魚類則直接賣到各數加工廠裡。也有極少一部分流入到臺灣各個城市的漁市裡,供當地人購買食用。

種植園經濟和商業捕撈,爲臺灣提供了大量的工業原料。所以臺灣島上現在開滿了各類食品加工廠,比如有蔗糖廠。釀酒廠、魚乾廠、罐頭廠等等,這些食品加工廠由少到多。由弱到強,已經成爲臺灣的一大經濟支柱之一。

至於最後的港口貿易,則是臺灣利用自己海島的天然優勢,大力開發基隆、臺南的港口貿易,每天都有無數貨物在這裡裝卸,有些港口的年吞吐量都在數十萬噸以上,雖然這個數字與後世那些港口無法相比,但是在大唐這個年代,卻已經十分驚人了。所以港口貿易也是臺灣最重要的經濟支柱。

除了上面四個經濟支柱外,臺灣的紡織業也發展十分迅速,畢竟現在棉布已經越來越被海外的商人接受,棉布的出口量大增,而臺灣這裡臨近南洋,每天都有不少棉布通過這裡中轉,同時這也刺激到臺灣本地的紡織產業,所以纔會顯露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

不過因爲紡織業是個密集性產業,需要用到大量的工人,而受到臺灣人口的限制,所以紡織業現在已經發展到一個瓶頸,現在各個紡織業主們正在求助於科學院,希望他們能改進現在的織機,研製出一種減少紡織廠的人力投入,增加工作效率的新機器。

而在紡織業發展迅速的同時,造船廠、鋼鐵廠、水泥廠等重工業也已經起步,特別是造船廠及相關工業,藉着各大港口的優勢,也是發展極快,只不過造船是個系統工程,各方面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發展,不過相信用不了幾年,臺灣的造船業就會迎來一個高峰。

李愔從各級官員的口中瞭解完上面的情況後,對臺灣的農業、商業及工業都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而且從總的來說,各方面都發展的不錯,特別是最基礎的農業,發展速度尤其的快,比如臺灣的糧食已經有百分之九十可以自給自足,剩下的也可以從林邑進口,基本上已經擺脫了從大唐進口的境地。估計這也是因爲崔巍這些官員大都是儒家子弟,受以農立國的思想影響,所以對農業這塊尤其重視。

“崔巍,臺灣的發展我已經大概瞭解了,現在你給我講一下臺灣現在所面臨的困難,然後結合大家的智慧,看能不能想出解決的辦法?”李愔將臺灣的現狀消化後,這纔開口說道。

一聽李愔問到臺灣面臨的困難,崔巍和陳宮等人都是相視苦笑,然後還是由崔巍開口道:“啓稟殿下,臺灣面臨的困難確有不少,不過大部分都有解決的辦法,不過現在咱們卻面臨着一個最大的困難,若是這個困難不解決的話,那臺灣的發展恐怕會停滯不前,甚至還可能被大唐沿岸的各大城市遠遠的甩到後面。”

李愔聽到崔巍的話,再看看衆人的反應,心中也已經猜了一二,不過他卻是微笑道:“是不是因爲人口的問題?”

“殿下英明!”崔巍則是苦笑着道,“咱們臺灣的面積比登州要大一半還多,但是登州的人口早就超過了百萬,可是咱們臺灣的人口卻還不到登州的一半,另外殿下還要建立各種類型的工廠,以達到臺灣可以在各方面自給自足的要求,這就需要更多的人口,可是大唐雖然不禁止咱們引進人口,但受各方面所限,咱們的人口增長還是過於緩慢,根本無法滿足各方面的需求。”

崔巍口中所說的人口是指漢人口,至於奴隸則不計算在內,畢竟那些奴隸大部分都集中在各大種植園,也有一些集中在工廠裡,不過在大部分人眼中,這些奴隸並不算是人,而只是一種會說話的工具罷了。

李愔聽後也是點了點頭,其實現在臺灣的人口增長速度並不慢,這主要利益於臺灣各方面實行的人口引進措施,比如以農業爲例,只要大陸上的百姓願意來臺灣,立刻就能分到百畝土地,而且若是他願意花上點錢的話,就可以買到更多的土地,地價便宜的簡直就像是白送,而且這些土地上若是發現什麼礦藏,則都屬於私人所有,政府只會在開發時收取一些稅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從一開始就沒有農業稅,也就是說,個人土地上的產出都屬於個人所有,不過若是你賣掉土地上的出產時,卻要繳納一筆稅收,其實這個也就是變相的農稅,畢竟臺灣的農業都是大種植園經濟,產出都是要賣出去的,因此幾乎所有人都要交稅。

而除了農業之外,在工業和商業方面也都有相類似的優惠規定,特別是李愔還廢除了工商業上的各種苛捐雜稅,同時將收稅的權利從政府部門中剝離出來,成立了專門收稅的稅務院進行統一收稅,比如出廠的商品會在出廠時統一繳納一筆稅收,然後憑藉着稅務院開出的稅單,走遍全島都不需要再繳納什麼稅收。

也正是通過上面對農工商行業的各種優惠條件,以及在律法、治安、環境等各方面的改進,使得來臺灣定居的人是越來越多,只是臺灣發展的實在太快了,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所以人口的增長還是無法滿足需求。

想到上面這些,李愔對崔巍和各級官員笑道:“現在咱們大唐統計的全國總戶數爲三百多萬戶,大約有一千多萬人,不過因爲各地官府都有不少逃戶、漏戶沒能統計上,所以據我的估計,咱們大唐的總人口應該在兩千多萬,而現在咱們用了三年時間,竟然已經有了五十萬人的人口,這若是放在大唐,已經算是一個上州之地了,所以大家不要覺得現在的人口少,本王對現在的人口增長,以及各位的努力都十分滿意!”

李愔給大家算了筆帳,順帶還誇了在座的衆人幾句,這讓崔巍他們都是十分興奮,一個個撫着鬍鬚,滿臉都是自得的微笑。

而這時只見李愔接着又道:“至於人口的問題,大家也都很着急,本王也是一樣,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我已經想到一個從大唐引進人口的好辦法!”(未完待續。)

第1章 李愔的班底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157章 程兄,你是不是我兄弟?第5章 李恪的野心第466章 參觀與安置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420章 迎娶夢雪第167章 茶樓混戰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745章 遷都?第359章 李佑的反叛鬧劇第50章 軍用食品第179章 要搞就搞大一點第203章 永不和親!第158章 崔氏有女名夢雪第431章 狗頭金第387章 你說你該不該打?第486章 李愔的信第63章 又一支船隊第79章 楊妃與蕭皇后第380章 倭國滅亡第64章 援軍到了!第77章 最後一戰(下)第313章 你爲何要救我?第59章 虎嬸釋放的信號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第156章 封號之爭第43章 勳章與航海時代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257章 請楊暕回長安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637章 苦惱的李恪第54章 李永逃了第331章 魏黑子與吳天德第151章 蒸汽機的新進展第543章 集 體意識教育第576章 李愔要去錫蘭第498章 錫蘭島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204章 慶功宴第499章 牛人王玄策第538章 工廠學堂第335章 落花崖第95章 悲催的二百五第8章 跑的了媚娘,跑不了惜君第504章 到達高原第445章 你們竟然到了澳洲?第8章 跑的了媚娘,跑不了惜君第93章 到手的大麻煩第314章 戰爭的影響第298章 向軍校索要報酬第642章 李愔一家(下)第470章 蝦夷獵熊第105章 子豪,你到底是什麼人?第588章 蕭皇后去世第542章 大唐備戰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202章 李承乾和李泰創造的奇蹟第405章 好一句殺子傳弟!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508章 呂宋採礦業第38章 捕鯨業的開端第573章 瑪雅人“曼薩城”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182章 李恪無法繼位的真正原因第116章 長安流言第334章 細雨中的櫻花第1章 李愔的班底第516章 到達錫蘭第390章 同乘一船第504章 到達高原第217章 給長孫無忌打預防針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69章 李愔的禮物第548章 女老師第112章 出策之人與獻策之人第447章 遺憾的比基尼第482章 李貞的野心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104章 血色腳印第727章 翁婿相見第356章 各家出人第213章 李愔的海外藏寶第251章 懂外語的壞處第330章 易燃的船帆第236章 大上海計劃第180章 傻丫頭第705章 伊琳娜的選擇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515章 傳說中的海盜第163章 夢碎第732章 對長孫無忌的發難第99章 長安局勢第260章 再見金勝曼第108章 李愔的新婚之夜第54章 李永逃了第80章 醫護營裡的重逢第31章 提升威望
第1章 李愔的班底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157章 程兄,你是不是我兄弟?第5章 李恪的野心第466章 參觀與安置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420章 迎娶夢雪第167章 茶樓混戰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745章 遷都?第359章 李佑的反叛鬧劇第50章 軍用食品第179章 要搞就搞大一點第203章 永不和親!第158章 崔氏有女名夢雪第431章 狗頭金第387章 你說你該不該打?第486章 李愔的信第63章 又一支船隊第79章 楊妃與蕭皇后第380章 倭國滅亡第64章 援軍到了!第77章 最後一戰(下)第313章 你爲何要救我?第59章 虎嬸釋放的信號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第156章 封號之爭第43章 勳章與航海時代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257章 請楊暕回長安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637章 苦惱的李恪第54章 李永逃了第331章 魏黑子與吳天德第151章 蒸汽機的新進展第543章 集 體意識教育第576章 李愔要去錫蘭第498章 錫蘭島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204章 慶功宴第499章 牛人王玄策第538章 工廠學堂第335章 落花崖第95章 悲催的二百五第8章 跑的了媚娘,跑不了惜君第504章 到達高原第445章 你們竟然到了澳洲?第8章 跑的了媚娘,跑不了惜君第93章 到手的大麻煩第314章 戰爭的影響第298章 向軍校索要報酬第642章 李愔一家(下)第470章 蝦夷獵熊第105章 子豪,你到底是什麼人?第588章 蕭皇后去世第542章 大唐備戰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202章 李承乾和李泰創造的奇蹟第405章 好一句殺子傳弟!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508章 呂宋採礦業第38章 捕鯨業的開端第573章 瑪雅人“曼薩城”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182章 李恪無法繼位的真正原因第116章 長安流言第334章 細雨中的櫻花第1章 李愔的班底第516章 到達錫蘭第390章 同乘一船第504章 到達高原第217章 給長孫無忌打預防針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69章 李愔的禮物第548章 女老師第112章 出策之人與獻策之人第447章 遺憾的比基尼第482章 李貞的野心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104章 血色腳印第727章 翁婿相見第356章 各家出人第213章 李愔的海外藏寶第251章 懂外語的壞處第330章 易燃的船帆第236章 大上海計劃第180章 傻丫頭第705章 伊琳娜的選擇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515章 傳說中的海盜第163章 夢碎第732章 對長孫無忌的發難第99章 長安局勢第260章 再見金勝曼第108章 李愔的新婚之夜第54章 李永逃了第80章 醫護營裡的重逢第31章 提升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