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李承乾被貶

李承乾披頭散髮的坐在牀榻上,因爲幾天沒有梳洗,整個人顯得格外憔悴,下巴上的鬍子渣也是老長,若是有人這時見到他,恐怕誰都不敢相信,他就是大唐的太子殿下。自從東宮三衛被調走,東宮被龍武衛接手後,他就禁止任何人來自己的臥室裡,甚至連太子妃也不行。這幾天外面雖然因爲他謀反的事而吵翻了天,但是他這個當事人卻只能坐在這裡,什麼事也做不了。

李承乾現在心中萬分悔恨,倒不是悔恨不該造反,而是悔恨當初不該派紇幹承基這個小人去刺殺張玄素。事發前一天父親李世民來時,雖然處死了稱心,但顯然並不知道自己謀反的事,否則也不會只帶幾個護衛就來到自己的東宮,可是一夜之間,謀反的事就已經敗露,這顯然是當天晚上有人告密。

開始時,李承乾還不相信是紇幹承基告的密,畢竟對方是自己身邊的衛士,也是他花大力氣豢養的刺客,可以說是他最信任的人,所以就算是對方失蹤了幾天,很可能被人給抓走了,但是李承乾卻相信,對方哪怕是死,也絕對不會出賣自己,所以在開始之時,李承乾甚至懷疑過杜荷等人背叛自己,卻怎麼也沒想到,竟然是自己最信任的紇幹承基出賣了他。

現在李承乾雖然被軟禁,而且朝中文武也沒人再敢上門拜訪,但是他對外界的消息卻並不是一無所知,比如他的母親長孫皇后就經常派人過來,紇幹承基背叛他的事,就是通過長孫皇后派來的人得知的。

說起來李承乾謀反這件事,最生氣的應該是李世民,而最傷心的。自然就要數長孫皇后,做爲李承乾和李泰的母親,她對於兩個兒子之間的爭鬥早就看在眼裡,只不過手心手背都是肉,她這個當孃的,偏向哪個都不好,只能在中間盡力調解。但正所謂兒大不由娘,李承乾和李泰都已經是成年了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皇位只有一個,他們兩個卻都想要,所以只能用盡全力的去爭取,也正是因爲如此,長孫皇后在中間的調解卻起不了根本性的作用。頂多延緩一下兩人撕破臉皮的時間罷了。

只是讓長孫皇后也沒想到的是,自己這個大兒子竟然有膽量謀反,而且已經準備了一段時間。在剛聽到這個消息時,長孫皇后一下子暈倒在地,甚至本來後還不敢相信這件事竟然是真的,直到見到李世民,親耳從丈夫口中聽到這個消息時。她才終於正面面對這個殘酷的事實。

李承乾想到母親,心中也有些悔恨,不過緊接着他又想到與自己一母同胞的李泰,臉上的那絲悔恨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轉而變成一種刻骨的怨恨,同時口中也陰沉沉的自語道:“我的好四弟啊,爲兄這次落難,整個大唐最高興的。恐怕就要數你了吧!”

李承乾猜的不錯,他這次謀反事發後。李泰是自己府上高興的大笑不止,高叫着天助我也,不過高興歸高興,李泰在外面可沒有表露出來,特別是在老爹李世民面前,更是裝出一副沉痛的樣子,甚至還假惺惺的替大哥說情,希望父親看在父子之情上,可以饒過大哥一命。

對於李泰的這種態度,李世民也不知道是真沒看出來還是假裝沒看出來,反正他顯得十分感動,爲此還特別誇獎了李泰,說他顧念兄弟之情,結果惹的李貞、李治等幾個小的都在背後腹誹不已。

李承乾謀反一事證據確鑿,相關人等大都也已經認罪,唯有侯君集軍功卓著,別人不好審問,李世民也念在對方於國有功,所以不想讓他被人審問,所以就親自去見了對方,結果侯君集一開始還死不認罪,直到後來李世民讓賀蘭楚石對他當面對質,賀蘭楚石是侯君集的女婿,早在之前就已經認罪,而且還主動交待了許多事,相當於後世的污點證人,所以他這一出面,這才讓侯君集啞口無言,終於承認參與了謀反之事。

隨着侯君集的認罪,太子謀反案也終於最後定案,再無翻身的可能。最後參與謀反的侯君集、杜荷、趙節等人全都被處死,漢王李元昌也是參與者之一,但是李世民念在對方是自己的兄弟,所以想要免除他的死罪,但沒想到卻被高士廉和李績等人反對,結果最後被賜死,算是落了個全屍,同時漢王的爵位被收回,全家被貶爲庶人。

紇幹承基因爲主動舉報,所以被免除一死,而且還被任命爲祐川府折衝都尉,封爵平棘縣公,算是升官晉爵,只是他這個都尉做的並不痛快,身邊的同僚都看不起他,甚至還故意排擠他,結果一輩子也沒能再升官。

另外除了這些參與謀反的人外,其它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東宮屬官根本對謀反之事一無所知,比如張玄素、于志寧等人,不過他們做爲輔佐太子之臣,身負着教導太子的責任,現在太子做出謀反之事,他們也有責任,所以大部分都被貶了官,只有張玄素等少數幾人因爲時常勸諫,所以才被免於處罰。

太子黨羽被清算之後,最後就剩下太子李承乾還沒有被定罪,說起來也有些可笑,謀反的主犯還好好的在東宮裡呆着,可是一幫從犯卻殺的殺貶的貶。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朝堂上爲如何處置李承乾的問題,而吵翻了天,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爲,謀反是罪無可恕,無論什麼人都要被處死,哪怕是太子也不例外。

不過也有一部分大臣認爲,太子雖然有謀反之意,但卻並沒有真正謀反,所以可以法外開恩,免除一死,不過太子之位卻是要收回,而且還要給予相應處罰。持這種觀點的人也不在少數,其中以長孫無忌爲首,畢竟再怎麼說他也是李承乾的親舅舅,平時雖然不喜歡對方,但這時候卻也不想讓這個外甥身死,否則他妹妹長孫皇后還不知道會有多傷心。

對於這兩種觀點,李世民自然比較傾向於第二種,畢竟他本來就是個護短的人,當初最不喜歡的兒子李佑起兵造反,他也沒殺了對方,現在這個從小就受自己器重的大兒子也犯下相同的過錯,難道就因爲他太子的身份,就要被處死嗎?

不過李世民雖然不想處死兒子,但卻又不好明着支持長孫無忌,所以只好就這麼拖着,最後那些要求處死太子的人也看出這裡面的玄機,再加上又實在不好再拖着了,所以只得妥協。最後結果是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廢,並且被貶爲庶人。

本來李世民還想故計重施,也把李承乾給送到李愔那裡,但是李承乾畢竟是太子,身份不是李佑可比的,李世民的這個想法一經提出,立刻遭到大部分朝臣的反對,認爲廢太子不能離開大唐境內,以免再出什麼事端。不過李世民的腦子轉的倒挺快,大臣不讓把李承乾送到李愔那裡,結果他立刻改口,把這個大兒子發配到正在興建中的上海,那裡是大唐的國土,而且現在歸李恪管理,以前又是一片荒灘,發配到那裡也勉強說的過去。

隨着李承乾被髮配到上海,整個謀反案也終於落下帷幕,不過這件事雖然結束,卻是另外一件事的真正開端,那就是太子之位究竟該由誰繼承?

本來這個問題好像並沒有什麼可討論的,當初就屬李泰和李承乾爭位爭的兇,現在李承乾被貶,那麼太子這個位子,理所應當落到李泰頭上,至少李泰本人是這麼認爲的。

不過事情並不像李泰想像的那麼簡單,李承乾被貶後,雖然他百般表現,父親李世民也的確有立他爲太子的心思,但是朝中的文武重臣卻與他的關係不太好,對魏王接替太子的位子都不太滿意,雖然李世民身爲皇帝,但太子日後還要靠這些臣子輔佐,所以這些臣子們的意見也十分重要,也正是因爲如此,讓李世民對是否立李泰爲太子一事上,表現出幾分猶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朝堂還是民間,對於再立太子的事也都是議論紛紛,而且大部分人竟然都提出將遠在泗沘的李愔召回來,由他接任太子,畢竟相比李承乾和李泰這兩個哥哥,李愔無論在哪方面都比他們要強的多。

雖然當初李愔明確表示自己不會爭位,但現在情況特殊,將他召回做太子,不但可以得到大部分豪門貴州和百官的支持,而且連民間也會鼎力支持,可以說只要李愔一回來,現在因太子謀反而動盪的朝政和人心就會立刻安定下來。

李世民對於召回李愔的建議也十分心動,畢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衆多兒子之中,李愔無疑是最適合接替自己的人。但是他也知道,李愔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他很可能對這個太子之位並不感興趣,哪怕自己這個做父親的主動要求,他也可能會拒絕,所以李世民對此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早在太子謀反事發的第二天,得到消息的王子豪就將這個消息傳遞出去,通過飛鴿傳書,遠在泗沘的李愔也很快接到這個消息。只不過他在接到這個消息時,卻是忽然長嘆一聲,語氣幽幽的低聲道:“大哥啊大哥,看來你還是沒能逃過歷史賦予你的使命!”(未完待續)

第713章 甘露殿第258章 趙復與陸洪的對話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5章 李恪的野心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116章 父皇,您手中拿着整個世界第197章 釣上一條大魚第102章 段綸帶來的喜訊第151章 蒸汽機的新進展第35章 燒製水泥(下)第230章 武媚娘也要去流求第577章 遭遇海盜第604章 哭泣的波斯王子第111章 工商論第92章 新羅與百濟第219章 齊王府的貨物第294章 吞蕃城第151章 蒸汽機的新進展第675章 西羅馬的反應第684章 美洲人的移民(上)第362章 坐等上門第213章 李愔的海外藏寶第344章 參觀臺灣第729章 獻陵祭祀第41章 李愔的坑,人人願跳第440章 林邑內亂(下)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637章 苦惱的李恪第732章 對長孫無忌的發難第222章 震動朝堂的鯨魚第481章 軍校中的皇子第224章 李愔又“病”了第587章 北天竺劇變第330章 易燃的船帆第120章 又見蕭瑀第95章 軍校!好名字!好辦法!第578章 熱情的尼科巴女子第119章 上元驚變第343章 上海缺少一樣東西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87章 不許侮辱我堂姐!第337章 出大事了第53章 李永也想上戰場第703章 陽謀與陰謀第621章 唐義識與豫章公主第127章 李治被‘欺負’了第725章 消除隔閡第505章 遭遇土人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90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437章 四衛在行動(下)第298章 向軍校索要報酬第411章 忐忑的李治第593章 差點形成的大災難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38章 兩頭受堵的李愔第361章 部落頭人大會第31章 提升威望第572章 與美洲的第一次接觸第464章 寒災第450章 獨立女性第92章 新羅與百濟第633章 “大掃除”行動第748章 到達長安第66章 文心的身世第553章 同意第383章 水到渠成之時?第332章 鬼哭島,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685章 美洲人的移民(下)第432章 船隊匯合第86章 老子偷情,兒子放哨第373章 火炮登場第223章 不知道能不能化而爲鵬?第474章 編寫教材與南洋出生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515章 傳說中的海盜第61章 我拿他們和你換五千精兵第143章 軍紀第105章 子豪,你到底是什麼人?第601章 一次意外第410章 軍校少年班第637章 苦惱的李恪第666章 大食的軟肋第386章 蕭氏與王氏第567章 幫上一把第554章 身份揭穿第527章 吐了與收穫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465章 移民登船第745章 遷都?第305章 登州的準備第328章 倭國水軍的情況第161章 崔夢雪的條件第173章 泛舟閒談第525章 採兒的急智
第713章 甘露殿第258章 趙復與陸洪的對話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5章 李恪的野心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116章 父皇,您手中拿着整個世界第197章 釣上一條大魚第102章 段綸帶來的喜訊第151章 蒸汽機的新進展第35章 燒製水泥(下)第230章 武媚娘也要去流求第577章 遭遇海盜第604章 哭泣的波斯王子第111章 工商論第92章 新羅與百濟第219章 齊王府的貨物第294章 吞蕃城第151章 蒸汽機的新進展第675章 西羅馬的反應第684章 美洲人的移民(上)第362章 坐等上門第213章 李愔的海外藏寶第344章 參觀臺灣第729章 獻陵祭祀第41章 李愔的坑,人人願跳第440章 林邑內亂(下)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637章 苦惱的李恪第732章 對長孫無忌的發難第222章 震動朝堂的鯨魚第481章 軍校中的皇子第224章 李愔又“病”了第587章 北天竺劇變第330章 易燃的船帆第120章 又見蕭瑀第95章 軍校!好名字!好辦法!第578章 熱情的尼科巴女子第119章 上元驚變第343章 上海缺少一樣東西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87章 不許侮辱我堂姐!第337章 出大事了第53章 李永也想上戰場第703章 陽謀與陰謀第621章 唐義識與豫章公主第127章 李治被‘欺負’了第725章 消除隔閡第505章 遭遇土人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90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437章 四衛在行動(下)第298章 向軍校索要報酬第411章 忐忑的李治第593章 差點形成的大災難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38章 兩頭受堵的李愔第361章 部落頭人大會第31章 提升威望第572章 與美洲的第一次接觸第464章 寒災第450章 獨立女性第92章 新羅與百濟第633章 “大掃除”行動第748章 到達長安第66章 文心的身世第553章 同意第383章 水到渠成之時?第332章 鬼哭島,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685章 美洲人的移民(下)第432章 船隊匯合第86章 老子偷情,兒子放哨第373章 火炮登場第223章 不知道能不能化而爲鵬?第474章 編寫教材與南洋出生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515章 傳說中的海盜第61章 我拿他們和你換五千精兵第143章 軍紀第105章 子豪,你到底是什麼人?第601章 一次意外第410章 軍校少年班第637章 苦惱的李恪第666章 大食的軟肋第386章 蕭氏與王氏第567章 幫上一把第554章 身份揭穿第527章 吐了與收穫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465章 移民登船第745章 遷都?第305章 登州的準備第328章 倭國水軍的情況第161章 崔夢雪的條件第173章 泛舟閒談第525章 採兒的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