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

燕趙武士見多識廣,但百官公卿一頓飯便將他們吃得目瞪口呆。x23us.com更新最快從遼東走到大河,誰也沒見過能因爲吃一頓燉豬肉和黃粱米吃得淚流滿面的。但看跟着將軍一道回來的這些人,最前頭掉了漆色的破車,校尉說那是鑾駕,只有皇帝才能乘坐;衣衫襤褸嚷嚷着要武士給再盛一碗粟米的老頭,腰間懸着銀印青綬,和他們的主君一樣都是朝廷九卿之身。

儘管這情景本該令人忍俊不禁,可不少燕趙武士卻酸了鼻子溼了眼眶。這是他們漢朝的貴族,各個是天下的名門貴胄,卻落魄成了什麼模樣?

朝廷在去年定下東遷的議定,拖沓之下接連經歷李郭、段煨等人的兵亂,從長安到河內走了足足一年,糧草斷絕,可想而知這一年百官公卿是如何撐下來的。

燕北卻沒多少心酸,成現在這般模樣,還不都是貴族們自找的,袁紹這個王八蛋誆着何進召董卓進京,害的百官公卿被折騰成這副模樣,自己倒跑到青州逍遙快活,嘁……真是氣人!

不過也多虧了袁紹,讓燕北用區區燉肉便收穫了他們的尊敬。回想起這百官公卿瞧見上好的黃粱米與燉肉大釜時兩樣放光的傻樣兒,讓燕北走到射犬臉上還帶着笑意。

只是走到射犬聚,東遷便走不下去了。射犬于山陽以南,修武以西,也就是說,再向東走便要走上戰場了。

儘管燕北對皇帝說的是在他們這支數萬兵馬的庇護下皇駕不會遭到任何驚擾,但燕北並不打算真的用這些白波軍、匈奴兵、西涼人一同對抗曹操,至少不是現在去對抗曹操的兵馬。

自射通往東方有兩條路,一條通往修武,一條通往朝歌,而現在這個兩個地方都是戰場。夏侯在攻打朝歌,縣境鄉野已爲曹軍所得,張頜收縮縣兵與其本部守備朝歌城;而修武則有趙浮、程渙等魏郡兵及黑山中郎將張燕的黑山軍,足有兵馬兩萬餘,儘管戰事尚未打響,但兗州軍的兵力同樣有一萬八千上下,何況有其大將曹仁、曹洪等,燕北估計曹操應當會在武德以南的鄉野埋伏,等待他兵馬過境修武后自後方突襲。

燕北一直是這樣思慮的,所以才停駐在射犬聚這個小地方,背靠山陽城運送輜重。直到南面徐晃派人傳來書信,滎陽守備稀鬆,已將城池奪下封鎖河南尹與河內郡的要道、渡口,燕北這才發現曹操不在武德。

“曹操不在武德,他會在哪兒?”燕北想象不到,兗州境內的間使也聯繫不到,當即煩躁地擺手道:“不要管他故弄什麼玄虛,請徐校尉繼續向東進攻原武,最好能進入陳留攻其燕縣,再自南向北截斷曹軍糧道。燕某亦會自河北攻修武,以求一戰克定敵軍!”

其實是燕北想多了,他以爲曹操會像一條毒蛇般躲藏在暗處,瞅準時機蹦出來從身後狠狠地咬他一口,但實際上這大多數時候是燕北自己的喜好戰法。曹操更習慣於部下堂堂之陣,今日說要打你修武,明日便將旌旗紮在城下,雖有陰謀詭計卻不過只爲左道罷了。

燕北並不知曉,曹操今年的麻煩事也多。去年平定了呂布張邈之亂,今年燕北便封鎖了虎牢,一時氣憤使得曹操領兵堵在虎牢關下見燕北,但燕北絲毫不鬆口後只得離去……之所以派遣兩萬大軍攻打河內,只是故作疑兵阻斷河南河北間使通訊,讓他以爲曹操在北,不敢輕舉妄動罷了。

曹操早就跑到南邊了,朝廷派遣的豫州刺史郭貢借曹操帶兵虎牢會燕北時舉起大兵犯境,使剛剛在虎牢關挑釁過燕北的曹操大怒,當即領兵南征,卻又擔心燕北迴還時領兵來犯兗州境內,故而命數名親信大將領兵進攻河內。

曹操給他們留下的命令也很簡單,只要能阻斷消息,等燕北迴還時嚇他一陣,便領兵退回燕縣即可。這般情勢下,燕北必然會以爲曹氏尚有可戰之力,便自顧自領兵北上,不會藉此時機南侵兗州。

畢竟沒有五六個月,曹操也很難從豫州回來。

曹操的確把燕北騙住了,燕北在射犬一等便等了半個月,直到徐晃告知他曹氏在河南尹城池守備空虛,這才起了狐疑,不過卻沒向對地方想,反而覺得曹操就在修武等着他,當即決定親自帶兵攻打修武!

這倒不是他逞強,儘管他的身體離親自上陣拼殺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需要修養,但在射犬修養半月倒讓他身體內傷好了小半,至少策馬的顛簸不會讓他感到五臟六腑疼痛難耐。而在皇帝與百官面前表現自己的武功,與他而言也尤爲重要。

所以這一戰對燕北來說,許勝不許敗!

而且還要以堂堂之陣勝過曹操,才能顯示出他燕仲卿擁有平定天下的才能!

在傳令徐晃向東斷絕曹軍糧道的次日,前去河內卸下四萬石糧草的管承領着三千餘水卒回還,他的水卒大多停留在東萊郡,隨行只有這幾千人,不過所幸戰船都是海上大船,在黃河作戰也不算困難,燕北便命其協助徐晃,摧毀曹氏在大河沿岸的港口與船隻……當然,要留下那麼一小部分。

這也是圍師必闕的道理,儘管燕北寄望一場大勝,卻謹記打生不打死的要義,若摧毀全部戰船使得曹軍兵馬有了死戰之心,不說勝負,士卒的死傷絕對少不了。如今他部下兵馬多非本部,若讓楊奉劉豹等人部下死傷過多,誤會他剷除異己反倒不美。

隨着燕氏龐大的戰船隊列向東進發,燕北告知百官公卿要在修武與兗州軍大戰一場的決定。朝臣多有微詞,皇帝也希望能用派遣使者持節勸告曹操的方式結束這場戰爭,燕北只能讓朝廷派遣使者前去,結果如石沉大海。

就在燕北終於鼓足了勁頭,時值夏末帶兵東擊曹操時……修武與張燕等對峙的兗州軍,退了!

管承一番突襲只給曹軍留下百十條走軻,就靠着那些走軻,一個晝夜時間,近兩萬的兗州軍跑得無影無蹤。燕北大叫不好,如此一來徐晃危矣!

無論燕北還是曹操,這場仗都偏離了兩個人一開始的想法。燕北決定,率軍南渡黃河,將戰爭進行下去!

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五十三章 都是我的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子龍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三十七章 金樽與共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四十八章 來將通名第三十七章 金樽與共第一百九十八章 須臾可破第六十六章 田豫北走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面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九十一章 攀山之徒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二十七章 五百四十里第一百一十六章 書文言語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五十章 傷敵無數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五十六章 言盡於此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五十七章 肘腋之患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三章 鞭撻四海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六十九章 拜見閣下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一百零七章 殺人刈麥第五十八章 塞內遊獵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十七章 百卒奪城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第二百六十二章 撲空第八十九章 青石橋之戰 二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六十八章 不必再見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三十七章 勇者得前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一章 開府假節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八十九章 廣平夜話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三章 鞭撻四海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
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五十三章 都是我的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子龍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三十七章 金樽與共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四十八章 來將通名第三十七章 金樽與共第一百九十八章 須臾可破第六十六章 田豫北走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面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九十一章 攀山之徒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二十七章 五百四十里第一百一十六章 書文言語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五十章 傷敵無數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五十六章 言盡於此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五十七章 肘腋之患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三章 鞭撻四海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六十九章 拜見閣下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一百零七章 殺人刈麥第五十八章 塞內遊獵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十七章 百卒奪城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第二百六十二章 撲空第八十九章 青石橋之戰 二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六十八章 不必再見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三十七章 勇者得前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一章 開府假節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八十九章 廣平夜話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三章 鞭撻四海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