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

離開新野時的劉備滿心歡喜,似乎這些日子的黴運都一掃www..lā

劉備命窘,這是他自己早些年和燕北的笑談,只是沒想到一語成讖,後來的日子裡他不停地重複着這種窘迫。彷彿一切短暫的幸運都是爲了在後面證實人生的窘迫。

不過從長沙回還襄陽路上的劉備,當真感到揚眉吐氣!

長沙太守韓玄本欲派劉表從子劉磐領兵助戰,奈何長沙之地尚需大將鎮守,只得退求其次使中郎將黃忠率軍與劉備同行。這事上其實韓玄也很尷尬,長沙比鄰江東,是荊州要衝,不能沒有大將鎮守。而另一方面長沙的戰將也確實很多,諸如勇猛剛烈的劉磐、氣概正當年的黃忠,就算隨隨便便挑個軍侯,都是魏延這樣的貨色。

厲害吧?

可正因厲害,韓玄才捨不得放手。但劉備這樣的天下英雄,來尋自己借兵,如果不借,他的面上便不好看。除此之外,還有更加深層的原因。

劉備的入荊,便在州中引發軒然大波。十四年以來,劉備隨各路諸侯東征西討,聲名已不同於早年,儘管在以麴義爲首的一批人看來,劉備是輸給了各路諸侯……但在更多人看來,劉備厲害便厲害在這兒,天底下有哪個厲害的諸侯是他沒有打過的嗎?

他早年便自己組義軍討黃巾,血戰餘生;後來從公孫瓚討燕北,甚至麾下關羽險些將燕北斬殺馬下,在當時人們並不覺得這有多厲害,可現在呢?說燕北是天下霸主也不爲過!袁紹,他和袁紹打過;袁術,他和袁術打過;曹操,他和曹操打過;孫策,他和孫策打過!

多少英雄梟雄,和以上這些人作戰中都被吞得骨頭都沒了,可劉備還活着。

人們認爲劉備弱,是建立在與燕北、曹操、孫策、袁紹的基礎在,和他們比較,劉備沒有自己的地盤,沒有自己的兵馬,是弱小的。但除了以上這些人呢?荊州這些對劉備評頭論足的士人,誰敢拍着胸脯說自己比劉備強?

誰都不能。

這樣的人投奔荊州作爲客將,本就令人感到擔心,且不說他曾是各路諸侯的敵人,單單說劉備本人,對荊州而言就是個大麻煩。自劉表而始的荊州上下,誰不擔心這樣一個從頭到腳滿是韌性與堅毅的人呢?

或許在將來,人們回顧劉備一生時會將他評價爲仁義的雄主,但在當時的人眼中,可絕非如此,沒有任何人會認爲劉備是僞君子或君子……這是一頭善良的猛虎,他能急人之難,也同樣驍勇善戰。

在落難的人眼中他是救命稻草,但在那些沒有落難的士人與諸侯看向他的眼神,充滿防備也是理所應當。

劉備很危險。

在劉備還不知道的情況下,當劉表要請他發兵豫州,荊州上層便已是人心浮動,但凡聰明的人現在都想着瞧瞧能怎麼幫劉備一點。所謂雪中送炭,劉備在荊州時,或許誰都沒有對他如何,但當他要離開了,給他送點東西,或許就能讓他記住好處。

畢竟……誰知道他還會不會回來,如果回來,誰知道他會以什麼面目回來!

就像寇封的舅舅劉泌一樣,人們心中帶着隱隱的期盼,劉備此次發兵,或許能成爲新的汝南之主!如果劉備打進汝南,他就能成爲復起諸侯,哪怕只有微乎其微的可能,都沒有人願意在這個節骨眼上得罪他。何況對大局對劉備而言,奪取汝南並非沒有可能。

韓玄也一樣,他既不想得罪劉備,又捨不得把戰將都送給劉備,雖然說是借兵,但誰還能真還了,笑話。韓玄的本意是想讓劉磐領兵去助劉備,因爲劉磐是劉表從子,他總是要回到荊州的,可偏偏這個時候江東孫氏在揚州有所異動,讓劉磐不能發兵,而他拒絕劉備又擔心招之禍端,只好讓黃忠領兵四千,隨劉備出荊州。

劉備啊,算是揚眉吐氣了!

讓劉備揚眉吐氣的不是別的,是因爲他有兒子了!劉泌的外甥,自今日起便更名寇封。

喜上加喜的事,隨着一路北上,不知發生了多少!

糜竺和孫乾簡雍笑得合不攏嘴,再回到新野,劉備剛帶着關張二人留在城外大營指引黃忠等人安頓軍卒,帶義子劉封回到院舍便見坐在院子裡的仨人搬着手指頭籌算究竟得了多少物件。

“妹夫來得正好,你可知這一路上,得了多少好處?”糜竺見劉備回來,招着手開懷大笑,對邊上萁坐的簡雍道:“憲和,你給咱們的左將軍報報禮單!”

劉備的這個左將軍倒不是燕北封的,燕北一向視南方諸侯爲異端,連曹操都不曾受到他的封官,更別說早就被燕北遺忘的劉備了,這個官職是袁紹擊敗袁術後將袁術的官印派人追上正向荊州奔走的劉備,授予他的。

不過劉備很有意思,徐州被佔,他自然怨袁紹,但送上門的官印,他卻也面無表情地接了。只是左將軍這個官職,旁人是不得提起的,也就是舅哥糜竺隨口提及。

“喔?”劉備此番揚眉吐氣,便是一掃心中鬱結,笑道:“路上備不曾注意,憲和且說吧,在下洗耳恭聽!”

“桂陽太守範,贈百金;江夏太守祖,贈絹千匹,大鎧十領,皮甲三百副;武陵太守旋,資山蠻兵八百,皮甲、藤甲各百副……另有蒯、蔡、張諸姓,共計錢千萬、糧三千石、矛戈千柄、馬百餘匹。”

簡雍洋洋灑灑地念完來自荊州上層的饋贈禮單,哈哈大笑地上前把着劉備的手臂道:“玄德,荊州諸姓,盼君收汝南久矣啊!哈哈哈!”

劉備自然也是大喜過望,拍手道:“這份禮單要收好,記着荊州諸君對我等的關照。事不宜遲,明日我便再去隆中!”

“都去了兩次見不到人,難道玄德還要再去?”簡雍皺着眉頭,“我聽人說那諸葛孔明不過二十來歲之年,他真有名氣那麼大的本事嗎?”

“左右不過奔十幾里路,翻幾座山罷了,眼看離開荊州,總要見上一面。”劉備面上不見不耐煩,只是輕笑着說道:“若此次仍不得見,只當是我二人無緣,若是天意,備自當認命。告訴雲長益德,明日隨我同去,傳令黃漢升,待我回來,發兵攻豫!”

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三百三十一章 草料錢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八十五章 顏良躍馬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九十三章 所圖也大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校尉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留餘力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二百一十一章 次室亭之戰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二百四十章 汝南之戰 八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一百章 艦隊回還第五十七章 熹平石刻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一百零五章 林間伏擊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十章 剷除異己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一百五十八章 決死而已 新年快樂!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九章 某善將將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六十六章 田豫北走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四十章 猛士佳人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九十三章 速速殺敵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九章 某善將將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第一百零三章 汶縣大敗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六十八章 更待何時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五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三章 刺殺陶謙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
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三百三十一章 草料錢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八十五章 顏良躍馬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九十三章 所圖也大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校尉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留餘力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二百一十一章 次室亭之戰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二百四十章 汝南之戰 八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一百章 艦隊回還第五十七章 熹平石刻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一百零五章 林間伏擊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十章 剷除異己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一百五十八章 決死而已 新年快樂!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九章 某善將將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六十六章 田豫北走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四十章 猛士佳人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九十三章 速速殺敵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九章 某善將將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第一百零三章 汶縣大敗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六十八章 更待何時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五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三章 刺殺陶謙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