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歸還借兵

“此次劉胤歸還禁軍虎騎營虎步營,大將軍就沒有什麼擔心嗎?”鍾會向姜維道。

虎騎營和虎步營是原屬禁軍的兵馬,在劉胤北伐之時,劃歸到了劉胤的麾下,如今劉胤麾下兵馬二十萬,自然也不差這一萬人,霍弋提出來將虎騎營和虎步營重新劃歸到禁軍的編制之中,負責洛陽城的城防,各方對此似乎都沒有什麼異議。

從表面上看,虎騎營和虎步營從劉胤的麾下被剝離出來,似乎對劉胤的實力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事實上,這支軍隊經過劉胤多年的調教,已經是絕對忠誠於劉胤的部隊了,此番留在洛陽城,等於是讓劉胤把一隻手伸到了宮城之中,這也正是鍾會所擔憂的。

可是這幾乎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調動了,當年劉胤借的兵馬,現在歸還回來,似乎是天經地義,就算有人想要指責要詰難,也是無從下口的。

鍾會此刻提醒姜維,就是要姜維防備劉胤的這一手,原來劉胤一直征戰在外,對朝廷的禁軍一直也沒有什麼影響力,此番將虎騎軍虎步軍調回到了禁軍的行列,無形之中,讓劉胤的勢力滲透進入了禁軍之中,這顯然不是什麼利好的消息。

對此,姜維卻是淡然地一笑,道:“虎騎營虎步營迴歸禁軍,也不是什麼不得了的大事,他們終究是禁軍之中的外圍兵馬,對皇宮大內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禁軍的編制分爲羽林軍、虎賁軍和虎衛軍,其中羽林軍是最爲核心的部分,分爲左右兩軍,分別由羽林左部督和羽林右部督統領,左右兩軍各設兩營,羽林軍總共有四個羽林中郎將,分別爲前後左右中羽林中郎將。羽林軍主要防衛皇宮之內的安全,同時在皇帝出巡之時,也是最爲主要的隨駕人馬。

虎賁軍則負責皇宮外圍的警戒和防衛,虎賁軍由虎賁督統領,下設左右兩個虎賁中郎將。而虎衛軍則是負責京城內的治安和警戒,由虎衛督統領,分設虎騎中郎將和虎步中郎將兩個中郎將。

此次虎騎營和虎步營調回禁軍之中,也只是擔任皇城最爲的外圍的警衛,根本就不可能接觸到皇宮之中最爲核心的部分,更何況四萬禁軍之中,虎衛軍也只佔到了四分之一,這也是姜維絲毫不以爲忤的地方。

姜維雖然不敢說已經將禁軍的指揮權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現在擔任衛將軍的李球和羽林左部督馬秉和姜維的關係都相當的不錯,姜維的兒子姜源更是任職羽林右部督,而擔任虎賁督的董宏是董和之孫,與姜維的關係更是沒得說,也就是說,姜維對禁軍的掌控,已經達到了十之七八,虎騎營虎步營兩支外圍的禁軍勢力加入,絲毫不會對姜維掌控皇宮產生任何的影響。

尚書令霍弋倚仗着和劉禪發小的關係,一路高升,從建寧太守做到了首輔大臣,但霍弋所培植的勢力在南中,如果說蜀漢朝廷遷都到南中之後,霍弋對朝廷的影響力極爲巨大,但遷回蜀地之後,霍弋的影響力就漸式衰微了。

姜維沒到去南中,他一直留在蜀地堅持作戰,蜀漢朝廷在南中的時期,姜維自然也無法對蜀漢朝廷施加多少的影響力,但自從朝廷遷回到雒縣之後,姜維對朝廷的掌控力就與日俱增。

霍弋雖然擔任了尚書令,執掌尚書檯的日常事務,但失去了在南中的根基,就連霍弋都覺得自己跟無根的飄萍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大將軍姜維的強勢更讓霍弋隱隱地有些擔憂,以前在朝中頗有權勢的張紹現在由於身體的關係,已經是退居二線了,這更讓霍弋在朝中形單影隻。

儘管霍弋從來沒有和姜維發生過什麼衝突,但他畢竟不是姜維一系的人,身處高位,卻沒有相應的根基勢力,讓霍弋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爲了扭轉這種局面,霍弋刻意地向劉胤這邊進行靠攏,在霍弋着來,現在唯一可以和姜維分庭抗禮的,也就只有劉胤了。

劉胤雖然不在朝中,但這些年征戰在外,開疆拓土,確實也培植了不少屬於他自己的勢力,這些勢力分佈在北方諸州之中,橫跨萬里之域,這無疑是一支任何人都不敢小覷的力量。

調虎騎營和虎步營入洛陽,也是霍弋深思熟慮的結果,權謀之爭,說到底也是一種制衡之術,劉胤的勢力雖然龐大,但基本上屬於外圍藩鎮的力量,在朝廷之中的影響力極爲地有限,此次借歸還禁軍兩營兵馬的機會,無疑將劉胤的勢力導入了皇城內部,與姜維形成一種制衡關係,也就避免了姜維一系獨大的局面。

在這一點上,霍弋是煞費苦心的。至於支持劉諶繼位,霍弋倒沒有什麼別的用心,也不存在什麼私心,畢竟前代有着太多廢長立幼血淋淋的教訓,不得不讓霍弋有所警惕,他不想讓歷史的悲劇再次地重演。

更何況,劉諶和劉恂的爲人,霍弋也不是不清楚,兩個人相比較,從來也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本着爲蜀漢朝廷挑選一個合格接班人的態度,霍弋支持劉諶,也就毫不出奇了。

但姜維考慮的卻和霍弋有所不同,主強臣弱和主弱臣強之間,姜維寧可選擇後者,也不會選擇前者。北地王劉諶性格剛直,而且和劉胤的關係非常地鐵,這無疑對姜維是不利的,一旦劉諶上臺,姜維就很難保得住目前的地位。

而新興王劉恂,則是一個從來都沒有入過姜維法眼的紈絝子弟,但正如鍾會所說的,平庸之主,往往可以造就出強臣來,正是因爲劉禪的平庸,纔會有諸葛亮的強勢,纔會有姜維今天的地位,如果你換曹操、孫權或者是劉備這些雄主試試,恐怕在朝堂之上,姜維就連話語權都沒有了。

所以,支持劉恂,成爲了姜維不二的選擇。

第730章 進軍富平第995章 降兵可用第726章 再祭法寶偏廂車第1018章 物似人非第853章 陳壽過河第944章 一敗塗地第20章 絕處逢生第352章 西羌王子第454章 換位第1192章 前功盡棄第1010章 將計就計第1210章 三年伐吳大計第467章 打土豪第1282章 吊打邪馬臺第1058章 轘轅關第1360章 尾聲第397章 圍城打援第388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13章 單刀赴會第519章 賈充的心思第791章 金蟬脫殼第1242章 全軍盡沒(下)第1306章 周處除四害第427章 城牆倒了第661章 出師不利第830章 再戰寒山要塞(下)第109章 失守陽安關第95章 另闢蹊徑第999章 弓騎兵的妙用第965章 降吳還是降蜀第104章 軍令如山第1306章 周處除四害第959章 赦免令第562章 請旨第954章 激戰葦澤關(下)第1000章 求援第351章 大小榆谷第637章 斬草除根第803章 寒山要塞攻堅戰(中)第369章 關鍵是水第175章 當個親兵第47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31章 千金懸賞第14章 箭不虛發第592章 繞道荊州第489章 窩藏第536章第1188章 偷襲轘轅關(下)第1036章 三道詔書(五)第990章 文鴦潰敗第1015章 封侯追諡第430章 兵敗自焚的司馬望(上)第1039章 大局爲重第755章 匈奴兇猛第378章 街亭之戰(七)第292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800章 新的對策第1140章 擋我者死第440章 漢樂二城第80章 秘道第566章 三將戰劉淵第937章 拼死突圍第594章 繼續南下第337章 街亭第795章 最黑暗的歷史第323章 功虧一簣第1196章 周處救主第1071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第218章 閻宇授首第1298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第1055章 關東三督第76章 漢中都督胡濟第1297章 桑州第638章 會師酒泉第299章 跨越雪峰(四)第1333章 莽山之戰(上)第193章 先生有何高見第136章 靖軍山第1015章 封侯追諡第449章 節 姜維的逆鱗第857章 相見第937章 拼死突圍第683章 撤離第631章 巷戰(三)第872章 半渡而擊第56章 初識陳壽第1269章 兵臨城下第716章 自疑者第393章 虛實第568章 誰是兇手第196章 爭論第391章 五軍十三營第1301章 初具規模第408章 漢軍的軍旗第972章 談判的結果第1214章 初戰告捷第32章 春搜第1056章 虛虛實實第192章 出兵第1019章 攔道喊冤
第730章 進軍富平第995章 降兵可用第726章 再祭法寶偏廂車第1018章 物似人非第853章 陳壽過河第944章 一敗塗地第20章 絕處逢生第352章 西羌王子第454章 換位第1192章 前功盡棄第1010章 將計就計第1210章 三年伐吳大計第467章 打土豪第1282章 吊打邪馬臺第1058章 轘轅關第1360章 尾聲第397章 圍城打援第388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13章 單刀赴會第519章 賈充的心思第791章 金蟬脫殼第1242章 全軍盡沒(下)第1306章 周處除四害第427章 城牆倒了第661章 出師不利第830章 再戰寒山要塞(下)第109章 失守陽安關第95章 另闢蹊徑第999章 弓騎兵的妙用第965章 降吳還是降蜀第104章 軍令如山第1306章 周處除四害第959章 赦免令第562章 請旨第954章 激戰葦澤關(下)第1000章 求援第351章 大小榆谷第637章 斬草除根第803章 寒山要塞攻堅戰(中)第369章 關鍵是水第175章 當個親兵第47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31章 千金懸賞第14章 箭不虛發第592章 繞道荊州第489章 窩藏第536章第1188章 偷襲轘轅關(下)第1036章 三道詔書(五)第990章 文鴦潰敗第1015章 封侯追諡第430章 兵敗自焚的司馬望(上)第1039章 大局爲重第755章 匈奴兇猛第378章 街亭之戰(七)第292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800章 新的對策第1140章 擋我者死第440章 漢樂二城第80章 秘道第566章 三將戰劉淵第937章 拼死突圍第594章 繼續南下第337章 街亭第795章 最黑暗的歷史第323章 功虧一簣第1196章 周處救主第1071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第218章 閻宇授首第1298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第1055章 關東三督第76章 漢中都督胡濟第1297章 桑州第638章 會師酒泉第299章 跨越雪峰(四)第1333章 莽山之戰(上)第193章 先生有何高見第136章 靖軍山第1015章 封侯追諡第449章 節 姜維的逆鱗第857章 相見第937章 拼死突圍第683章 撤離第631章 巷戰(三)第872章 半渡而擊第56章 初識陳壽第1269章 兵臨城下第716章 自疑者第393章 虛實第568章 誰是兇手第196章 爭論第391章 五軍十三營第1301章 初具規模第408章 漢軍的軍旗第972章 談判的結果第1214章 初戰告捷第32章 春搜第1056章 虛虛實實第192章 出兵第1019章 攔道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