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圍城打援

退兵回隴西?這個念頭劉胤壓根兒就沒有動過,爬雪山過草地那樣的困難都經歷過了,眼前的這麼一點小小的意外,又豈能動搖劉胤的決心?

魏軍向陳倉增兵,雖然有些意外,但卻在常理之中,陳倉是關中防禦的第一道屏障,是整個防禦體系之中不可缺失的一環,魏軍加大陳倉的防守力度,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固然如此一來,蜀軍攻打陳倉的難度增加了不少,但劉胤卻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考慮。

既然司馬望對陳倉如此看重,那就證明他絕不會容許陳倉有任何的閃失,如果陳倉被圍,司馬望一定會傾盡全力來救援的。短時間內拿不下陳倉,固然蜀軍會遭受腹背受敵的困境,但換過來思考一樣,無疑對蜀軍而言就是一個最大的契機。

以前蜀魏力量對比之中,魏軍在野戰方面佔據着明顯的優勢,尤其是是在大兵團平原作戰,魏軍的勁騎無人可擋,所向披靡,蜀軍只能依靠山地和城池進行作戰。

但街亭之戰後,魏軍的這個優勢蕩然無存,蜀軍的騎兵佔據着明顯的上風,在平原作戰方面開始佔據着壓倒性的優勢,反而是魏軍,只能依靠堅城厚寨進行防守作戰,這種形勢的轉變,讓許多人都深感意外,但所有的人都明白,魏國勁騎稱霸平川的歷史已經是一去不復返了。

如果陳倉被圍,司馬望必定會派遣大軍前來救援,而不擅長平原作戰的魏軍離開了城郭和堅寨的掩護,無疑給劉胤提供了一個圍城打援的機會。

在劉胤的計劃中,用聲東擊西之計將魏軍的主力調往北線,這樣一來。陳倉一帶防守空虛,爲以最快速度拿下陳倉奠定基礎,首先東進關中的第一步勝利。

但現在的情況卻不得不讓劉胤對原先的計劃做出修訂。即放棄搶攻陳倉,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圍城打援上。

爲將者。需審時度勢,臨機權變,纔可以堪稱爲名將。孫子兵法中雖然有“攻敵之必救”這類的說法,但其圍城打援的重點,還是在圍城,所謂的打援,充其量也就是阻援,即派出一部分的兵力阻止敵人的援軍。而主力的主攻方向仍在圍城攻城上。

劉胤最新的策略的卻是以圍城爲誘餌,誘使魏軍大隊人馬來援,半路設伏兵擊之,以蜀軍現在的戰力,在平原地帶作戰佔據着明顯的優勢,正好可以痛殲魏軍來援之兵。

當衆將的目光都齊刷刷地集中在了劉胤身上的時候,劉胤微微一笑道:“司馬望敢派援兵前來,倒是一件好事,怕只怕他派來的援兵不多,這一仗打得不夠痛快。”

衆將不禁是有些納悶。打仗最怕的是什麼,不就是遭遇腹背受敵狀況麼?前面的堅城未能拿下,敵人的援兵又從背後殺來。這樣的情形恐怕是任何人都不願意遇到的,而劉胤此刻卻說只怕魏軍來援的兵馬不多,這又是幾個意思?

但衆人從劉胤自信而從容的神態之中,似乎有感覺到劉胤並不是開玩笑。

“文宣,你的意思是……”傅僉說道。

劉胤平靜悠然地道:“陳倉既然短時間內無法拿下,我們又何須拘泥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司馬望派兵來救陳倉,到是正中我們的下懷,陳倉之戰。並不在圍敵,而在打援。只要殲滅司馬望的有生力量,拿下關中。指日可待。”

衆人這才恍然大悟,敢情劉胤並沒有將注意力都放在陳倉城上面,而是他有更大的胃口,準備吃掉魏軍來援之兵,這纔是真正的大手筆,諸將都歎爲觀止。

劉胤立刻做出佈署,兵分兩路,一路由傅僉、黃崇率領,兩萬五千人馬,直指陳倉,對陳倉發起佯攻,務必要讓陳倉守軍感到迫切地的壓力,這樣纔可能會讓魏軍緊急地向長安的司馬求援。

而劉胤則親率虎步營、虎騎營兩萬人馬以及姚弋康的三萬羌騎,迂迴繞道陳倉的東面,在關隴大道的必經之路設下埋伏,單等魏國援兵而來。

陳倉守將王渾親自設宴,爲蘇愉接風洗塵。

這倒不是王渾和蘇愉的關第不錯,而是王渾不得不爲之的官樣文章。說實話,王渾對蘇愉的到來並不太感冒,王渾認爲,光是憑他手中的三千人馬,守住陳倉也是綽綽有餘。

王渾自上任陳倉守將之後,沒日沒夜的搶修陳倉城,讓固若金湯的陳倉城看起來更有保障。雖然王渾的手中只有三千人馬,但王渾絲毫也未曾有過半點的怯態,陳倉城的險要地勢無疑給王渾極大的信心。

王渾最佩服的人之中之一的就是郝昭,以區區千餘人馬,擋住了十倍於己的蜀軍來犯,當時蜀軍的領軍人物並非是泛泛之輩,而是以足智多謀稱著的諸葛亮。郝昭就是讓諸葛亮在陳倉城下大失顏面,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始終也未能拿下陳倉來。

而現在王渾恰恰坐到了當年郝昭曾坐過的位置,這無疑讓王渾更是血脈賁漲,他暗暗發誓,必當以郝昭爲楷模,誓死守衛陳倉城。

就在王渾自得意滿之際,突然傳來了蘇愉帶兵增援的消息,這不禁讓王渾大爲皺眉,誠然蘇愉的到來加強了陳倉城的守備力量,但不論是官銜品階還是帶兵的數量,蘇愉都處於王渾之上,儘管在司馬望的命令之中,王渾還是陳倉城的第一守將,但王渾清楚,參軍蘇愉的到來必將打破自己在陳倉一家獨大的局面,就算陳倉之戰立有殊功,自己也再沒有機會獨專了。

這對渴望着建功立業,想搏個封妻廕子的王渾而言,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這頓接風宴,進行地也是沉悶而無趣。

但對於蘇愉而言,這卻無疑是一次絕佳的機會,畢竟他能掌兵的時候是極少極少的,兩人相互寒喧着,虛以委蛇,各懷心思。(。)

第647章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488章 又遇潛逃者第839章 戰壺關口第1357章 一杯鳩酒第521章 於無聲處第955章 出手第731章 走爲上第413章 荀愷第1266章 逃往樂浪郡第507章 初至洛陽第1156章 兵犯虎牢關第707章 齊萬年第520章 爭嫡第1165章 戰況膠着第795章 最黑暗的歷史第166章 安西將軍第108章 叛亂第1280章 搶灘登陸第69章 避禍沓中第1177章 葬身火海第532章 議儲第1254章 遼水之戰(上)第322章 狠辣第395章 協防陳倉第76章 漢中都督胡濟第421章 三天第1138章 冤有頭,債有主第1219章 萌生退意第724章 缺衣少食的氐人第1282章 吊打邪馬臺第14章 箭不虛發第847章 汝陰王司馬駿第1276章 結局不該是這樣的第49章 黃雀在後第1247章 禁馬封兵第1113章 貪狼第217章 衆叛親離第395章 協防陳倉第592章 繞道荊州第1061章 懵了第1280章 搶灘登陸第1358章 有刺客第968章 囊中之物第5章 北地王劉諶第737章 日搶三關(二)第177章 求援江東第1287章 橫掃伊予島第10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1134章 開陽門第386章 星流雲散第869章 又折呼延一將第561章 出兵第907章 絕望和轉機第146章 算計第35章 中尉右丞第42章 突破口第136章 靖軍山第1322章 輕取鬱林郡第23章 回府第1235章 鮮卑亂(下)第922章 戰信都第311章 臨洮第391章 五軍十三營第381章 街亭之戰(十)第177章 求援江東第1172章 拿下虎牢關第1092章 大司馬第277章 平尚書事第453章 巴東小道第897章 誘敵深入第967章 一份“薄”禮第771章 攻破王宮第705章 撒網第707章 齊萬年第1180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332章 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第411章 敗局已定第84章 識破第163章 艾先生第432章 兵敗自焚的司馬望(下)第115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591章 站錯隊的代價第1198章 三王殞落(一)第489章 窩藏第269章 成都大火第287章 謁見天子第28章 後主劉禪(下)第1012章 誰包圍誰第753章 北上還是東渡?第504章第1057章 你逐我趕第1014章 司馬家的臉都讓你給丟盡了第133章 江油的善後事宜第280章 三國混戰第99章 試驗第741章 日搶三關(六)第1360章 尾聲第174章 三箭連珠第654章 遠遁烏孫第1350章 密議
第647章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488章 又遇潛逃者第839章 戰壺關口第1357章 一杯鳩酒第521章 於無聲處第955章 出手第731章 走爲上第413章 荀愷第1266章 逃往樂浪郡第507章 初至洛陽第1156章 兵犯虎牢關第707章 齊萬年第520章 爭嫡第1165章 戰況膠着第795章 最黑暗的歷史第166章 安西將軍第108章 叛亂第1280章 搶灘登陸第69章 避禍沓中第1177章 葬身火海第532章 議儲第1254章 遼水之戰(上)第322章 狠辣第395章 協防陳倉第76章 漢中都督胡濟第421章 三天第1138章 冤有頭,債有主第1219章 萌生退意第724章 缺衣少食的氐人第1282章 吊打邪馬臺第14章 箭不虛發第847章 汝陰王司馬駿第1276章 結局不該是這樣的第49章 黃雀在後第1247章 禁馬封兵第1113章 貪狼第217章 衆叛親離第395章 協防陳倉第592章 繞道荊州第1061章 懵了第1280章 搶灘登陸第1358章 有刺客第968章 囊中之物第5章 北地王劉諶第737章 日搶三關(二)第177章 求援江東第1287章 橫掃伊予島第10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1134章 開陽門第386章 星流雲散第869章 又折呼延一將第561章 出兵第907章 絕望和轉機第146章 算計第35章 中尉右丞第42章 突破口第136章 靖軍山第1322章 輕取鬱林郡第23章 回府第1235章 鮮卑亂(下)第922章 戰信都第311章 臨洮第391章 五軍十三營第381章 街亭之戰(十)第177章 求援江東第1172章 拿下虎牢關第1092章 大司馬第277章 平尚書事第453章 巴東小道第897章 誘敵深入第967章 一份“薄”禮第771章 攻破王宮第705章 撒網第707章 齊萬年第1180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332章 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第411章 敗局已定第84章 識破第163章 艾先生第432章 兵敗自焚的司馬望(下)第115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591章 站錯隊的代價第1198章 三王殞落(一)第489章 窩藏第269章 成都大火第287章 謁見天子第28章 後主劉禪(下)第1012章 誰包圍誰第753章 北上還是東渡?第504章第1057章 你逐我趕第1014章 司馬家的臉都讓你給丟盡了第133章 江油的善後事宜第280章 三國混戰第99章 試驗第741章 日搶三關(六)第1360章 尾聲第174章 三箭連珠第654章 遠遁烏孫第1350章 密議